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十,步履甚健,精力如少壯,兩目奕奕有光。
相與話舊,甚歡。
詢其如何保啬而緻此,華言:“自歸裡後,即講導引之術,終日靜坐,不以外事嬰心。
年來頗有所得。
夢寐間,時有異人相接,寤則不能見也。
數日前,夢人告曰:‘子欲求仙,嘉興之陳壽人乃真神仙也。
’因買棹來此尋訪,則果有其人,思投以名刺則不恭,稱弟子則駭俗,故持晚生帖谒之,乃拒而不肯見,固請固拒。
遂略窺其所居之園,古木壽藤,亭台水石,覺有五雲缥缈氣象,真是仙境。
自歎緣薄,訪仙不遇,頗深怅恨!”先大夫笑曰:“陳壽人我素識之,飲酒食肉,猶夫人耳。
”華曰:“不然,真人不露相。
”遂别去。
越日,先大夫見壽人,語以華君所說,彼此鼓掌大笑。
後鹹豐紀元,粵匪亂作,壽人殁久矣。
先大夫一日歎曰:“陳壽人真神仙也。
”座客問故,先大夫曰:“古語有人專精事天神,積久不倦,神感其意,現形而問所欲,其人謂:‘不求富貴,但願一生無是無非,衣食粗足,居佳山水間,妻賢子孝,優遊卒歲而已。
’神大笑曰:‘此上界神仙之福,非凡人所能企及。
爾欲求富貴則可耳。
’壽人席先世遺業,擁資巨萬,樂善好施,與人無競,所居則宋嶽珂之金陀别墅,為嘉禾第一名園。
日飲醇酒,以法書名畫消遣,子孫皆讀書入泮,一家雍睦,生平無一拂意事。
當此烽煙告警,則業已化去,謂非神仙而何?”座客皆太息以為然。
嗣二十餘年,同治壬申,餘自蘇州歸,過嘉興,見德清戚曼亭先生,問餘此行有所遇否,餘戲應曰:“此行隻見一仙人。
”戚愕然詢故,餘因述先大夫所言,蓋戚亦當年座上客也。
戚曰:“是固然矣。
今子所遇為誰?”餘曰:“南皮張子青尚書。
少年以狀元及第,攵曆中外,官至一品,勳業、文章、政事彪炳一時。
年逾六十,夫婦齊眉,兒孫繞膝,門生故吏遍天下。
最難得者,上有九旬之壽母,此時以養親居于吳之拙政園,極聲色園亭之奉以承歡,一家之中,太和翔洽,洪福、清福兼而有之,此又非陳壽人所能幾也。
謂非當代神仙而何?”先生亦撫手笑曰:“然。
” ○做官不可有邀功心 《功令》:獲鄰境應斬枭盜犯三人者,即予升擢。
閩、粵二者,海盜頗多,地方官緣是得超遷者,指不勝屈。
然以殺人得官,仁者固有所不忍也。
吾家宗人有官福建同安丞者,獲盜三人,遂擢江西樂平令。
期年而病,見一盜在床前索命,二盜窺戶而笑,禳禱無效,未幾遂卒。
蓋笑者真盜,故不敢入門,而索命者則冤鬼也。
後先大夫宰福建光澤縣,亦獲鄰境夥盜數人,友人或勸鍛煉以邀功者,先大夫舉是事以告曰:“吾非惟不忍,亦不敢也。
”乃論以為從律,均免其死。
嘗訓餘弟兄曰:“此數人若果系盜首,吾亦不願以此升官耳。
”同治癸酉在蘇州與四明胡竹亭刺史璋談及是事,竹亭言其攝江都縣時,獲金匮盜犯三名,案定後,上官将照例予以奏獎,竹亭推其功以給同城前獲處分之縣尉及汛弁,為之開複頂戴,而己不邀賞,其用意與先大夫合。
然居今之世,能如竹亭之存心者,有幾人哉! ○南彙李高士 南彙衛城,本上海地,雍正間析上海、華亭二縣地,置縣,以本有南彙衛故,遂名曰南彙縣。
自明以前之人物,昔為華亭、上海者,皆就其所處所生之地歸之南彙焉。
李辰山高士在明為上海人,而居于南彙衛城中,故《南彙縣志》以為南彙人。
高士生于明崇祯十年,桂王時曾官于桂林。
及桂王事敗,走歸,托迹黃冠,以醫藥自給。
後寓居平湖,年七十病卒。
朱竹檢讨為志其墓。
所著有《南吳舊話錄》、《放鹇亭詩古文集》,均為竹收存,今曝書亭藏書散佚,則高士之著作不知流落何所,是否尚存于世?不可知矣。
惟《縣志》載其《放鹇亭詩》二首,為吉光片羽耳。
高士之屋,在南彙城中者,曰漾波小築,其南為放鹇亭。
屋今已夷為田畝,惟亭則尚有遺址。
餘宰南彙時,訪之不獲。
謝事越六年,秀水金君苕人亦攝宰事,其叔蓮生學博鴻,征文考獻,求得其地。
但見衰柳啼鴉,獲蘆飛雪,亭趾僅存于野水橫潦之中。
流連慨慕,想其孤忠,而悲其遭際,亟思興複。
未及措手,而苕人又調吳江去。
光緒紀元,餘遇蓮生于吳江,蓮生手《高士墓志》并所作《放鹇亭懷李辰山先生》長歌一首相示,囑餘函緻南彙士人,早為修築,以存古迹。
嗣得覆書,則謂邑小民貧,一時不能集事,不禁為之慨然。
特将蓮生之長歌錄之,庶他日有好事者為之興舉焉,未可知也。
高士諱彥貞,字我生,後更延,改字辰山。
坤甯宮中驚戰鼓,銜香金鶴沒敗堵。
危亭日落叫鸺留,尚占官家乾淨土。
李郎矯矯人中龍,隻手直欲擎蒼穹。
請纓年少苦無路,恨煞冠佩假伶工。
福藩庸懦天奪魄,半壁東南輕一擲。
靜江重建小朝廷,桂王繼起真雄特。
荷戈萬裡邁終童,獻策驚倒瞿文忠。
飛書走檄愈頭風,印懸肘後磨青銅。
是時諸臣同戮力,天塹長江重開辟。
毀家纾難脫钗環,況有英雄出巾帼。
朱絲挂頸悲烈皇,可惜不系西平王。
蠻邦手縛真龍種,猶是人厄非天亡。
歸來高隐茅亭宿,閑放白鹇非行樂。
感憤時彈臯羽琴,憂來惟向西台哭。
我朝碩學重鴻詞,遺老聯翩丹墀。
雄飛不羨沖霄鶴,雌伏甘為斷尾雞。
明知仙佛皆如夢,被體黃纟它示無用。
香積廚充義士薇,何曾迷入桃源洞。
家亡國破剩閑身,埋骨東湖塔尚存。
藏書奚必傳嬌女,遺稿還同付故人。
我來吊古尋陳迹,荒亭盡圮堆瓦礫。
長堤衰柳鳥呼風,愁煞蘆花頭雪白。
君不見投荒窮老沈太仆,吟魂飛堕澎湖曲;又不見遺民尚有葉與熊,棄家削發空王宮,銷聲匿影将毋同? ○以水洗水 世以揚子江之中泠水為天下第一,高宗皇帝嘗制一銀鬥,以品天下之水,蓋以質之輕重分水之上下。
遂定以玉泉為第一,而中泠次之,惠泉、虎跑又次之,此外惟雪水最輕,可與玉泉并,然自天降,非地出,故不入品。
鸾辂時巡,每載玉泉水以供禦,然或經時稍久,舟車颠簸,則色味或不免有變,則可以他處泉水洗之,一洗,則色如故焉。
其法以大器儲水,刻以分寸,而入他水攪之,攪定,則污濁皆儲于下,而上面之水清澈矣。
蓋他水質重,則下沈,玉泉體輕,故上浮,挹而盛之,不差锱铢。
古人淄、渑之辨,良有以也,然以水洗水之法,世鮮知之。
○諧語 常州丁少香太守,喜诙諧,出語成趣。
官金華府經曆時,會當府試武童,衆官皆集。
德清楊幹村學博,宿儒也,言坊行表,人皆敬之。
丁适小遺于中庭,楊謂之曰:“須避三光。
”丁忽問曰:“天上視吾輩人,有如何大?”楊笑曰:“不過猶人之視螞蟻耳。
”丁曰:“然則君曾見螞蟻小遺乎?”衆為哄堂,楊乃默然。
丁後舉以告餘,餘謂:“昔人登泰山詩有‘俯視齊州九點煙’之句,夫九州隻‘九點煙’,又安能見人?第君子戒慎所不睹,恐懼所不聞,當無時無刻不将以敬耳。
”丁亦默然。
○青蛙神 青蛙神,杭俗稱之為青蛙将軍,或雲金華将軍,蛙不恒見,見則視其色以占吉兇。
餘于道光戊子在杭讀書三年,習聞其說,未之見也。
甲辰夏,铨授金華縣訓導,到杭領憑,寓金剛寺巷金宅書館内。
是日,杭人迎元帥會,街衢充塞,夜猶演劇未已。
餘不往觀,而與主人弈棋。
将三鼓矣,忽仆人坌息至,謂餘卧室内青蛙将軍在焉。
于是金氏合宅老幼奔走往觀,餘谛視之,隻一青蛙踞于案頭,餘曰:“蛙耳。
”衆曰:“不然。
身有金點,足分五爪,此将軍也。
”遂具香燭,供以燒酒,衆羅拜于下。
蛙略不為動,久之,躍至杯畔,以兩爪據杯沿若呼吸狀;又久之,身色漸變為淡紅,腹下則燦若金色,衆皆曰:“将軍換袍矣。
”乃舍杯,緣案後所懸畫幅而上,直至頂格,踞坐良久。
時已将四鼓,餘倦甚,拟睡,金氏乃以盤祝而下之,盛以漆盒,裹以錦袱,男婦持香提燈送至巷口金剛禅寺中。
相與話舊,甚歡。
詢其如何保啬而緻此,華言:“自歸裡後,即講導引之術,終日靜坐,不以外事嬰心。
年來頗有所得。
夢寐間,時有異人相接,寤則不能見也。
數日前,夢人告曰:‘子欲求仙,嘉興之陳壽人乃真神仙也。
’因買棹來此尋訪,則果有其人,思投以名刺則不恭,稱弟子則駭俗,故持晚生帖谒之,乃拒而不肯見,固請固拒。
遂略窺其所居之園,古木壽藤,亭台水石,覺有五雲缥缈氣象,真是仙境。
自歎緣薄,訪仙不遇,頗深怅恨!”先大夫笑曰:“陳壽人我素識之,飲酒食肉,猶夫人耳。
”華曰:“不然,真人不露相。
”遂别去。
越日,先大夫見壽人,語以華君所說,彼此鼓掌大笑。
後鹹豐紀元,粵匪亂作,壽人殁久矣。
先大夫一日歎曰:“陳壽人真神仙也。
”座客問故,先大夫曰:“古語有人專精事天神,積久不倦,神感其意,現形而問所欲,其人謂:‘不求富貴,但願一生無是無非,衣食粗足,居佳山水間,妻賢子孝,優遊卒歲而已。
’神大笑曰:‘此上界神仙之福,非凡人所能企及。
爾欲求富貴則可耳。
’壽人席先世遺業,擁資巨萬,樂善好施,與人無競,所居則宋嶽珂之金陀别墅,為嘉禾第一名園。
日飲醇酒,以法書名畫消遣,子孫皆讀書入泮,一家雍睦,生平無一拂意事。
當此烽煙告警,則業已化去,謂非神仙而何?”座客皆太息以為然。
嗣二十餘年,同治壬申,餘自蘇州歸,過嘉興,見德清戚曼亭先生,問餘此行有所遇否,餘戲應曰:“此行隻見一仙人。
”戚愕然詢故,餘因述先大夫所言,蓋戚亦當年座上客也。
戚曰:“是固然矣。
今子所遇為誰?”餘曰:“南皮張子青尚書。
少年以狀元及第,攵曆中外,官至一品,勳業、文章、政事彪炳一時。
年逾六十,夫婦齊眉,兒孫繞膝,門生故吏遍天下。
最難得者,上有九旬之壽母,此時以養親居于吳之拙政園,極聲色園亭之奉以承歡,一家之中,太和翔洽,洪福、清福兼而有之,此又非陳壽人所能幾也。
謂非當代神仙而何?”先生亦撫手笑曰:“然。
” ○做官不可有邀功心 《功令》:獲鄰境應斬枭盜犯三人者,即予升擢。
閩、粵二者,海盜頗多,地方官緣是得超遷者,指不勝屈。
然以殺人得官,仁者固有所不忍也。
吾家宗人有官福建同安丞者,獲盜三人,遂擢江西樂平令。
期年而病,見一盜在床前索命,二盜窺戶而笑,禳禱無效,未幾遂卒。
蓋笑者真盜,故不敢入門,而索命者則冤鬼也。
後先大夫宰福建光澤縣,亦獲鄰境夥盜數人,友人或勸鍛煉以邀功者,先大夫舉是事以告曰:“吾非惟不忍,亦不敢也。
”乃論以為從律,均免其死。
嘗訓餘弟兄曰:“此數人若果系盜首,吾亦不願以此升官耳。
”同治癸酉在蘇州與四明胡竹亭刺史璋談及是事,竹亭言其攝江都縣時,獲金匮盜犯三名,案定後,上官将照例予以奏獎,竹亭推其功以給同城前獲處分之縣尉及汛弁,為之開複頂戴,而己不邀賞,其用意與先大夫合。
然居今之世,能如竹亭之存心者,有幾人哉! ○南彙李高士 南彙衛城,本上海地,雍正間析上海、華亭二縣地,置縣,以本有南彙衛故,遂名曰南彙縣。
自明以前之人物,昔為華亭、上海者,皆就其所處所生之地歸之南彙焉。
李辰山高士在明為上海人,而居于南彙衛城中,故《南彙縣志》以為南彙人。
高士生于明崇祯十年,桂王時曾官于桂林。
及桂王事敗,走歸,托迹黃冠,以醫藥自給。
後寓居平湖,年七十病卒。
朱竹檢讨為志其墓。
所著有《南吳舊話錄》、《放鹇亭詩古文集》,均為竹收存,今曝書亭藏書散佚,則高士之著作不知流落何所,是否尚存于世?不可知矣。
惟《縣志》載其《放鹇亭詩》二首,為吉光片羽耳。
高士之屋,在南彙城中者,曰漾波小築,其南為放鹇亭。
屋今已夷為田畝,惟亭則尚有遺址。
餘宰南彙時,訪之不獲。
謝事越六年,秀水金君苕人亦攝宰事,其叔蓮生學博鴻,征文考獻,求得其地。
但見衰柳啼鴉,獲蘆飛雪,亭趾僅存于野水橫潦之中。
流連慨慕,想其孤忠,而悲其遭際,亟思興複。
未及措手,而苕人又調吳江去。
光緒紀元,餘遇蓮生于吳江,蓮生手《高士墓志》并所作《放鹇亭懷李辰山先生》長歌一首相示,囑餘函緻南彙士人,早為修築,以存古迹。
嗣得覆書,則謂邑小民貧,一時不能集事,不禁為之慨然。
特将蓮生之長歌錄之,庶他日有好事者為之興舉焉,未可知也。
高士諱彥貞,字我生,後更延,改字辰山。
坤甯宮中驚戰鼓,銜香金鶴沒敗堵。
危亭日落叫鸺留,尚占官家乾淨土。
李郎矯矯人中龍,隻手直欲擎蒼穹。
請纓年少苦無路,恨煞冠佩假伶工。
福藩庸懦天奪魄,半壁東南輕一擲。
靜江重建小朝廷,桂王繼起真雄特。
荷戈萬裡邁終童,獻策驚倒瞿文忠。
飛書走檄愈頭風,印懸肘後磨青銅。
是時諸臣同戮力,天塹長江重開辟。
毀家纾難脫钗環,況有英雄出巾帼。
朱絲挂頸悲烈皇,可惜不系西平王。
蠻邦手縛真龍種,猶是人厄非天亡。
歸來高隐茅亭宿,閑放白鹇非行樂。
感憤時彈臯羽琴,憂來惟向西台哭。
我朝碩學重鴻詞,遺老聯翩丹墀。
雄飛不羨沖霄鶴,雌伏甘為斷尾雞。
明知仙佛皆如夢,被體黃纟它示無用。
香積廚充義士薇,何曾迷入桃源洞。
家亡國破剩閑身,埋骨東湖塔尚存。
藏書奚必傳嬌女,遺稿還同付故人。
我來吊古尋陳迹,荒亭盡圮堆瓦礫。
長堤衰柳鳥呼風,愁煞蘆花頭雪白。
君不見投荒窮老沈太仆,吟魂飛堕澎湖曲;又不見遺民尚有葉與熊,棄家削發空王宮,銷聲匿影将毋同? ○以水洗水 世以揚子江之中泠水為天下第一,高宗皇帝嘗制一銀鬥,以品天下之水,蓋以質之輕重分水之上下。
遂定以玉泉為第一,而中泠次之,惠泉、虎跑又次之,此外惟雪水最輕,可與玉泉并,然自天降,非地出,故不入品。
鸾辂時巡,每載玉泉水以供禦,然或經時稍久,舟車颠簸,則色味或不免有變,則可以他處泉水洗之,一洗,則色如故焉。
其法以大器儲水,刻以分寸,而入他水攪之,攪定,則污濁皆儲于下,而上面之水清澈矣。
蓋他水質重,則下沈,玉泉體輕,故上浮,挹而盛之,不差锱铢。
古人淄、渑之辨,良有以也,然以水洗水之法,世鮮知之。
○諧語 常州丁少香太守,喜诙諧,出語成趣。
官金華府經曆時,會當府試武童,衆官皆集。
德清楊幹村學博,宿儒也,言坊行表,人皆敬之。
丁适小遺于中庭,楊謂之曰:“須避三光。
”丁忽問曰:“天上視吾輩人,有如何大?”楊笑曰:“不過猶人之視螞蟻耳。
”丁曰:“然則君曾見螞蟻小遺乎?”衆為哄堂,楊乃默然。
丁後舉以告餘,餘謂:“昔人登泰山詩有‘俯視齊州九點煙’之句,夫九州隻‘九點煙’,又安能見人?第君子戒慎所不睹,恐懼所不聞,當無時無刻不将以敬耳。
”丁亦默然。
○青蛙神 青蛙神,杭俗稱之為青蛙将軍,或雲金華将軍,蛙不恒見,見則視其色以占吉兇。
餘于道光戊子在杭讀書三年,習聞其說,未之見也。
甲辰夏,铨授金華縣訓導,到杭領憑,寓金剛寺巷金宅書館内。
是日,杭人迎元帥會,街衢充塞,夜猶演劇未已。
餘不往觀,而與主人弈棋。
将三鼓矣,忽仆人坌息至,謂餘卧室内青蛙将軍在焉。
于是金氏合宅老幼奔走往觀,餘谛視之,隻一青蛙踞于案頭,餘曰:“蛙耳。
”衆曰:“不然。
身有金點,足分五爪,此将軍也。
”遂具香燭,供以燒酒,衆羅拜于下。
蛙略不為動,久之,躍至杯畔,以兩爪據杯沿若呼吸狀;又久之,身色漸變為淡紅,腹下則燦若金色,衆皆曰:“将軍換袍矣。
”乃舍杯,緣案後所懸畫幅而上,直至頂格,踞坐良久。
時已将四鼓,餘倦甚,拟睡,金氏乃以盤祝而下之,盛以漆盒,裹以錦袱,男婦持香提燈送至巷口金剛禅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