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年後人乃能辨東坡之真赝,以為必無一誤,豈理也哉?家匏廬宗伯書得香光神髓,自少至老,日有書課,臨摹至千萬本,人往往取公書截去“某人臨”數字,即以雁香光書,售得善價。

    收藏家多不能辨。

    聖祖最喜香光字,遇外吏進呈之本,有疑似者,辄為沈吟曰:“其陳邦彥書耶?”高宗嘗出内府香光真迹數十軸,召公詢曰:“内中孰為汝所書者?”公審視良久,叩首謝,亦竟不能自辨也。

     ○文宗賜林文忠挽聯 道光辛醜,侯官林文忠公奉命至鎮海軍營。

    比遣戍新疆,居恒常誦“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二語不置。

    不知是公自作,抑古人成句也。

    然忠義之忱可想見矣。

    後公以雲貴總督引疾家居,鹹豐初元,奉诏起讨粵西賊,海内欣望,而公卒于途中。

    文宗震悼,禦制挽聯以賜雲:“答君恩,清慎忠勤數十年,盡瘁不遑,解組歸來,猶自心存軍國;殚臣力,崎岖險阻六千裡,出師未捷,騎箕化去,空教淚灑英雄。

    ”非常知遇,天下臣民讀之,皆代為感泣也。

     ○春秋五傳 韓昌黎詩雲:“《春秋》五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究終始。

    ”今本刻作“三傳”,非也。

    《前漢藝文志序》雲:“《春秋》分為五。

    注雲:左氏、公羊氏、谷梁氏、鄒氏、夾氏。

    ”不知漢後此二氏何時亡佚,倘至今尚存,則古事可與三傳互證,豈不快哉! ○高僧入輪回 《冷齋夜話》記蘇子由在齊安時,夢與僧雲庵及聰禅師出城迎五戒和尚。

    次日,三人言夢皆同,頗以為異。

    良久,東坡書至,雲已次奉新,三人大喜,迎之建山寺而坡至。

    因各繹所夢以語坡,坡曰:“轼年八九歲時,嘗夢其身是僧,往來陝右。

    又先妣方孕時,夢一僧來托宿,記其颀然而眇一目。

    ”雲庵驚曰:“戒,陝右人,而眇一目。

    ”暮年遊高安,終于大愚。

    逆數蓋五十年,而東坡時年恰四十有九,其為五戒後身無疑。

    故坡恒自稱“戒和尚”。

    是輪回之說,非釋氏之[B220]言矣。

    桐鄉嚴芝生太史辰,生于道光壬午八月三十日,先數夕,母王夫人夢遊冥間,至一石坊下,旁有二女仆扶持之,旋來一僧,年不甚高,就與語,語縷不可殚述,既覺,猶能舉其大略。

    至生之夕,則又夢見轉輪中出青煙數十道,道各一僧,四散去,而前所夢之僧竟來相就,驚而寤,則太史生矣。

    谛視之,面目宛如夢中所見也。

    太史幼穎悟,弱冠即登賢書。

    至鹹豐己未,捷南宮,以朝元入詞林,散館後,不複赴補,歸主桐溪講席者已十載矣。

    性樂為善,遇善舉必創行之,奔走勤勞,不以為苦。

    餘嘗戲目為行腳僧。

    今年出《金粟後身圖》,囑餘題之,乃得悉其概。

    太史有《自題六絕》,茲并錄之: “磨人一第廿年功,直與前生苦行同。

    好事欲援儒入釋,為人說夢畫圖中。

    ” “披缁應悔負君親,未了緣當補後身。

    四十平頭須努力,談何容易再來人。

    ” “浮圖自昔有詩豪,愧我耽吟格不高。

    略有前生心性在,每于名利淡相遭。

    ” “足迹平生半九州,想因行腳債須酬。

    不知卓錫曾何處,可許東坡到舊遊?” “潘家橼夢久流傳,私喜祥征亦有緣。

    想為黎功行淺,不教鳌頂作天仙。

    ” “沈迷仕宦與妻孥,慧業三生記得無,何日塵緣能擺脫,依然覓我舊衣珠。

    ” 太史之妹婿歸安沈仲複廉訪自言:前生為瞿氏子,出家于永年寺,清修數十年,其聽經之鶴,業已證果,而己以一念不堅,遂再入塵世。

    其事亦奇。

    惟坡公及廉訪皆知前生僧之名姓,而太史獨未印證,此亦是一缺典,然輪回之說确有據矣。

     ○乩語之靈驗 道光戊子鄉試,餘年十七,闱前偕二三友人閑遊西湖,行至蘇公祠,見人在内扶鸾,因入觀之。

    其仙則呂祖也,其人多應試者,叩功名事,仙答以俪語,語在可解不可解之間,餘固不之信也。

    第見人均肅恭緻問,姑長揖問己之功名,乩忽奮迅大書曰:“爾甲子舉人也。

    ”戊子距甲子三十六年,衆皆視餘而笑,餘亦笑而出曰:“不靈。

    ”乩複書曰:“到期自知。

    ”衆追而告餘,餘又一笑置之。

    然自是屢踬秋闱,至同治甲子,餘年五十三矣。

    時在甯郡總辦厘捐局務,浙江甫經收複,并不開科,餘偶憶乩言,辄笑其誕。

    至冬間,左季高爵相薦舉浙江人才,以陳魚門、丁松生及餘應诏,奉旨以直隸州知州發往江蘇補用。

    次年乙醜,餘在江蘇需次,聞浙江補行鄉試,餘忽憶乩言,乃請于中丞,回籍應試。

    比到浙江,則格于例,不能入闱,廢然而返。

    複笑乩言之誕。

    至丙寅春,奉檄總辦天津海運,谒見劉崧岩中丞,在坐有言乩仙不可信者,餘因述“甲子舉人”一說以證之。

    中丞沈思良久,忽曰:“如子所言,乩仙頗可信矣。

    子非于甲子年薦舉人才乎?明明道是‘甲子舉人’,何尚不悟乎?”餘聞是論,不覺恍然。

    噫!乩語誠巧,或真有仙降耶? ○長壽術 金陵陳伯敏太守魯言:京師秋航和尚工圍棋,稱國手;飲酒、食肉,無異平人。

    同治甲子,年一百二十歲始圓寂。

    先是,太守奉授衢州知府之命,秋航心慕西湖,與之同行來浙。

    至次年正月,遍辭同人,雲将西歸,并促諸相知為渠餞行。

    諸人乃于十四日設席餞之,酣呼暢飲,無異平時。

    兼與某公對局,局終雲:“此會難再,即此局棋,猶是絕著。

    ”猶手畫所下棋譜,徜徉而去。

    元宵早起,忽報秋航已逝。

    太守往視,則見瞑目趺坐,雙垂鼻柱至膝,其光亮如水晶雲。

    然此是釋子,或疑其有坐功服氣之術。

    康齋弟壬申冬遇紹城俞寶山老醫,雲:“頃有天台老友相訪,年已一百十七歲,渠之所以得此大壽者,久服白術之功耳。

    叩其服法,以鮮白術四十斤切片,冰糖四斤,入瓦罐内煮幹曬之,久蒸久曬,約得八斤。

    日嚼數片,以供一年之需。

    此人已服至六十餘年。

    其子八十餘歲,亦服之,甚健。

    考神農《本草經》有“術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之語,洵不誣也。

     ○恒太守遇鬼 少敏堂兄元羲,長餘四歲,道光丁亥與餘同案入學。

    少敏則縣、府及院試均第一,有“小三元”之目,文名藉甚,顧數奇不偶,鄉試辄薦而不售。

    歲科試曾列一等第一、第二,而不得食饩,以增廣生終身。

    晚年遊處州,為滿洲恒太守記室,賓主極相得。

    太守守處州十八年,少敏從之逾十載。

    鹹豐四年夏,少敏患瘧甫止,閑步于庭,忽見一青衣逾垣入,至後院,疑為竊也,促步逼之。

    诘為誰,其人曰:“我公差也。

    ”曰:“爾即公差,亦無逾垣入室之理!”則出票示之。

    銜為陰府,己名在焉。

    知遇鬼,乃亟懇之,鬼曰:“奉票提人,不能私為縱舍。

    無已,君其速出處州境,容可免。

    ”言訖遂不見。

    記其票内共五十餘人,第一名即處州鎮總兵文公,第三名恒公之門丁某,第五名恒公之錢谷、友人胡仰山也。

    少敏恍然自失,遂立刻治任告歸。

    時已薄暮,太守苦留之,至次日早,外人傳報:總兵文公病殁。

    少敏驚,遂促駕去。

    行二日,至缙雲,又得某門丁猝死之信,益懼,連夜遄行。

    至金華,托餘覓舟,告以故。

    餘謂其病後谵語耳,少敏竟匆匆歸。

    越數日,得處州來信,則胡仰山果又死矣。

    餘亦為之駭然。

    然少敏歸後,病良已,年終亦無恙。

    次年夏,恒太守至省見之,強拉以行,謂:“事已逾年,當可無患。

    ”乃少敏到處未及旬日,一病而逝。

    其逝時曾見前鬼與否,無人談及矣。

    然越境及免,豈鬼神之靈隻及一方耶?不可解也。

    恒太守名奎,字聚之,為人忠厚方正。

    守處州十八年不調。

    鹹豐八年,以病乞休去。

    大府委福州鄭太守代之,視事十八日,粵賊竄陷處城,恒已歸,鄭罹重典。

    其遇亦奇。

     ○神仙中人 無錫華秋槎先生,前浙閩總督孫文靖公之姑丈也。

    嘉慶年間,任福建浦下場鹽大使,與先大夫同官相識。

    嗣文靖觀察閩鹾,華以回避,棄官歸,自是不相聞問者二十餘年。

    道光中葉,先大夫閑居嘉興,華忽雪夜相訪,年已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