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神者,二氣之良能,既已神矣,安有不解之理?”後閱乾隆中上海人李巽廷明府心衡所著《金川瑣記》,内載:丙午春,章谷城隍廟落成,鋪戶中一銀匠某死,半日夏蘇,自言:“城隍招募差役十三名,已有十人,并我得十一人矣,尚缺其二,慮無可充通事者,我舉通事某勤慎可用,城隍已賜允。
我生前無大過惡,幸不被譴責。
冥間與陽世無異,戒妻子勿悲泣。
”言訖長逝。
所謂某者,小金川夷人,充章谷屯通事有年矣。
強健無恙,翌午覺心腹猝痛,逾刻即死。
金川,漢、番錯處,非通事不能達語言,顧神無不格,猶需狄耶?固知陰陽一理,事非偶然,雲雲。
則餘所謂“今之冥王不能不廣用舌人”,非無稽之戲言矣。
○華亭令戲懲武秀才 江蘇人尚文學,習武者少,然武科不能廢,當歲試之年,辄搜羅充數,往往不及額而止。
無賴者幸博一衿,不求上進,每橫于一鄉,不特闾裡苦之,即地方官亦苦之。
嘗聞前華亭令雲夢許君治鞫一事,不禁為之失笑。
許君為政以廉幹名,一日者,有武生扭一鄉人至縣,喧訴,許訊其故,則鄉人入城擔糞,誤觸生,污其衣,已經途人排解,令代為浣濯及服禮,而生不可,必欲痛扌失之而後已。
許詢悉其情,亦拍案大怒曰:“爾小人乃粗心,擅污秀才衣,法當重責!”鄉人惶恐乞憐。
許良久曰:“姑寬爾。
”令生坐于堂側,而饬鄉人向之叩頭百以謝罪。
叩至七十餘,許忽曰:“我幾忘之,爾之秀才,文乎?”武乎?對曰:“是武。
”則又冁然曰:“我大誤。
文秀才應叩一百,武則一半可矣。
今多叩二十餘頭,爾應還之。
”複令鄉人高坐,而捉武生還叩。
生不肯,則令皂隸挾持而抑其首,叩還二十餘,乃釋。
生大怒走出。
許撫掌大笑。
邑人觀者,聞者,亦無不大笑也。
是舉雖非正道,然松人至今啧啧以為美談。
《詩》雲“善戲谑兮,不為虐兮”,許君之戲,毋乃近于虐哉! ○修歸太仆墓 許君,乾隆己未進士,需次都門時,夢歸太仆有光持名刺來谒,曰:“廬舍遭鄰人削且盡,祈公主持之。
”寤而不解其故。
尋選昆山令,抵任,太仆後人适訴祖墓被占事,恍悟前夢,立往經丈。
凡越占者,悉清還之,并立碑定界焉。
同治庚午,餘代理新陽縣事,墓又複蕪穢不治。
餘捐俸葺,并為建立墓門。
會歲試,拔其十世孫祖英第一,補博士弟子員,俾世守太仆墓。
然餘并無所謂夢兆也。
○耕大典 耕之禮,各直省屆期舉行。
江南諸縣皆以谷播,上海則兼播棉子,以其地産棉也。
記餘道光壬辰歲在京師詣先農壇,恭觀皇上耕之所。
壇地遼闊,約有數裡,龍鱗鳳隰,隴畝縱橫。
居中為太歲廟,廟前為祈谷壇,後為貯倉,殿宇規制宏麗。
樹皆松柏,卧者,立者,虬枝蟠結,黛色參天,大抵是數百年物。
當隴畝前起耕台,台以闆為之,地則之以薦。
台前扌答山棚,棚皆以五彩綢绫結成,光燦奪目。
皇帝躬耕之處,地約一畝許;兩旁分十二畦,乃三王、九卿扶犁之所。
時正值諸王公方演禦耕牛,牛色正黃,身披黃緞龍鞯,以黃絲繩籠,其頭頂豎金牌,上嵌紅寶石。
一執鞭、執便桶之農官随行。
耕時,兩旁立校尉,執五色春者二十四人,歌《禾詞》者二十四人,依牛行,上下三推畢,春即退。
三王、九卿之牛皆以黑緞、紅緞為鞯,襄事者俱風蓑雨笠以象農事。
煌煌巨典,仰見聖朝重農之盛意矣。
○鹵簿名物記 餘在京師,嘗值大駕郊祀,又恭遇六飛谒陵,鹵簿之盛,觀之而不識其名,問之亦不能盡悉,頗以為歉。
嗣閱吳江陸朗夫中丞《鹵簿名物記》,始恍然若置身屬車豹尾間,因節錄之: 按鹵簿之别,有曰大駕者,郊祀用之;曰法駕朝,朝會用之;曰鸾駕者,歲時出入用之;曰騎駕者,行幸所至用之。
大駕最為備物,尊天祖也。
法駕稍損其數,文物聲明,取足昭德而止。
鸾與騎又加損焉,事非特典,不敢同于所尊貴也。
凡為蓋者,五十有四:九龍而曲柄者四,色俱黃;翠華、紫芝兩蓋承之;九龍而直柄者二十,色亦黃,皆以次、序立;花卉而分五色者十;九龍而分五色者亦十;每色各二,其立不以次,而以相間。
純紫與赤而方蓋者八。
為扇者七十二:壽字者八,黃而以龍者十六,赤而雙龍者八,黃與赤單龍者各八,孔雀、雉尾及鸾鳳文而赤且方者各八。
幢之屬十有六:長壽也,紫也,霓也,羽葆也,各四。
幡之屬十有六:信幡也,绛引也,豹尾也,龍首竿也,亦各四。
曰教孝表節,曰明刑弼教,曰行慶施惠,曰褒功懷遠,曰振武,曰敷文,曰納言,曰進善,八者各為一偶,凡旌之屬,亦十有六。
于是有四金節,四儀氅,四黃麾。
而繼之以八大纛二十四,羽林大纛、前鋒大纛共十六,五色銷金龍纛共四十,凡為纛者八十。
取諸祥禽者:儀鳳、翔鸾、仙鶴、孔雀、黃鹄、白雉、赤烏,華蟲、振鹭、鳴鸢;取諸靈獸者;遊麟、彩獅、白澤、角端、赤熊、黃熊〔罴〕、辟邪、犀牛、天馬、天鹿;取諸四神者四,取諸四渎五嶽者九;取諸五星二十八宿者三十三;取諸廿雨者四;取諸八風者八;取諸取五雲、五雷者十;取諸日、月者各一。
其外有門八,金鼓二,翠華二,五色銷金小各四,出警入跸旗各一。
之數,共百有二十。
為金,為星,為卧瓜,為立瓜,為吾仗,為禦杖,各十有六。
又六人持仗而前導,曰引仗。
自蓋至引仗,其名一十有七。
紅镫六。
二镫之下,鼓二十四,金二,仗鼓四,闆四,橫笛十二;又二镫之下,鼓二十四,金二,仗鼓四,闆四,橫笛十二;又二镫之下,钲四,大、小銅角各十六。
自紅镫至銅角,其名一十有六。
午門之内有金辇、玉辇焉。
午門内之有五辂、五寶象焉。
天安門之下,則又有四朝象焉。
朝象雖非朝期,率每晨而一至。
引仗以上,左太和門之内。
銅角以上,在端門之内。
其最近禦座者,有拂塵,有金垆,有香盒,數各二;沐盆、唾盂、大小金瓶、金椅、金杌,數各一;執大刀者,執弓矢者,執豹尾槍者,每事各三十人,其立亦不以次,而以相間,荷殳、戟者各四人,侍殿前執曲柄黃蓋者一人,殿下花蓋之間執淨鞭者四人。
自黃龍以下,諸蓋之間仗馬十,掌騎者十人。
殿之下、陛之上執戲竹者二人。
計鹵簿所需千八百人。
國朝制作之明備,真超越前古而上矣。
○辨何桂珍之冤 軍興十餘載,士大夫以身殉疆場者,指不勝屈。
膏塗原野,莫相收恤者,有之;斷軀絕豆,事不上聞者,有之;若阻撓百端,獨嬰慘禍,生前招
我生前無大過惡,幸不被譴責。
冥間與陽世無異,戒妻子勿悲泣。
”言訖長逝。
所謂某者,小金川夷人,充章谷屯通事有年矣。
強健無恙,翌午覺心腹猝痛,逾刻即死。
金川,漢、番錯處,非通事不能達語言,顧神無不格,猶需狄耶?固知陰陽一理,事非偶然,雲雲。
則餘所謂“今之冥王不能不廣用舌人”,非無稽之戲言矣。
○華亭令戲懲武秀才 江蘇人尚文學,習武者少,然武科不能廢,當歲試之年,辄搜羅充數,往往不及額而止。
無賴者幸博一衿,不求上進,每橫于一鄉,不特闾裡苦之,即地方官亦苦之。
嘗聞前華亭令雲夢許君治鞫一事,不禁為之失笑。
許君為政以廉幹名,一日者,有武生扭一鄉人至縣,喧訴,許訊其故,則鄉人入城擔糞,誤觸生,污其衣,已經途人排解,令代為浣濯及服禮,而生不可,必欲痛扌失之而後已。
許詢悉其情,亦拍案大怒曰:“爾小人乃粗心,擅污秀才衣,法當重責!”鄉人惶恐乞憐。
許良久曰:“姑寬爾。
”令生坐于堂側,而饬鄉人向之叩頭百以謝罪。
叩至七十餘,許忽曰:“我幾忘之,爾之秀才,文乎?”武乎?對曰:“是武。
”則又冁然曰:“我大誤。
文秀才應叩一百,武則一半可矣。
今多叩二十餘頭,爾應還之。
”複令鄉人高坐,而捉武生還叩。
生不肯,則令皂隸挾持而抑其首,叩還二十餘,乃釋。
生大怒走出。
許撫掌大笑。
邑人觀者,聞者,亦無不大笑也。
是舉雖非正道,然松人至今啧啧以為美談。
《詩》雲“善戲谑兮,不為虐兮”,許君之戲,毋乃近于虐哉! ○修歸太仆墓 許君,乾隆己未進士,需次都門時,夢歸太仆有光持名刺來谒,曰:“廬舍遭鄰人削且盡,祈公主持之。
”寤而不解其故。
尋選昆山令,抵任,太仆後人适訴祖墓被占事,恍悟前夢,立往經丈。
凡越占者,悉清還之,并立碑定界焉。
同治庚午,餘代理新陽縣事,墓又複蕪穢不治。
餘捐俸葺,并為建立墓門。
會歲試,拔其十世孫祖英第一,補博士弟子員,俾世守太仆墓。
然餘并無所謂夢兆也。
○耕大典 耕之禮,各直省屆期舉行。
江南諸縣皆以谷播,上海則兼播棉子,以其地産棉也。
記餘道光壬辰歲在京師詣先農壇,恭觀皇上耕之所。
壇地遼闊,約有數裡,龍鱗鳳隰,隴畝縱橫。
居中為太歲廟,廟前為祈谷壇,後為貯倉,殿宇規制宏麗。
樹皆松柏,卧者,立者,虬枝蟠結,黛色參天,大抵是數百年物。
當隴畝前起耕台,台以闆為之,地則之以薦。
台前扌答山棚,棚皆以五彩綢绫結成,光燦奪目。
皇帝躬耕之處,地約一畝許;兩旁分十二畦,乃三王、九卿扶犁之所。
時正值諸王公方演禦耕牛,牛色正黃,身披黃緞龍鞯,以黃絲繩籠,其頭頂豎金牌,上嵌紅寶石。
一執鞭、執便桶之農官随行。
耕時,兩旁立校尉,執五色春者二十四人,歌《禾詞》者二十四人,依牛行,上下三推畢,春即退。
三王、九卿之牛皆以黑緞、紅緞為鞯,襄事者俱風蓑雨笠以象農事。
煌煌巨典,仰見聖朝重農之盛意矣。
○鹵簿名物記 餘在京師,嘗值大駕郊祀,又恭遇六飛谒陵,鹵簿之盛,觀之而不識其名,問之亦不能盡悉,頗以為歉。
嗣閱吳江陸朗夫中丞《鹵簿名物記》,始恍然若置身屬車豹尾間,因節錄之: 按鹵簿之别,有曰大駕者,郊祀用之;曰法駕朝,朝會用之;曰鸾駕者,歲時出入用之;曰騎駕者,行幸所至用之。
大駕最為備物,尊天祖也。
法駕稍損其數,文物聲明,取足昭德而止。
鸾與騎又加損焉,事非特典,不敢同于所尊貴也。
凡為蓋者,五十有四:九龍而曲柄者四,色俱黃;翠華、紫芝兩蓋承之;九龍而直柄者二十,色亦黃,皆以次、序立;花卉而分五色者十;九龍而分五色者亦十;每色各二,其立不以次,而以相間。
純紫與赤而方蓋者八。
為扇者七十二:壽字者八,黃而以龍者十六,赤而雙龍者八,黃與赤單龍者各八,孔雀、雉尾及鸾鳳文而赤且方者各八。
幢之屬十有六:長壽也,紫也,霓也,羽葆也,各四。
幡之屬十有六:信幡也,绛引也,豹尾也,龍首竿也,亦各四。
曰教孝表節,曰明刑弼教,曰行慶施惠,曰褒功懷遠,曰振武,曰敷文,曰納言,曰進善,八者各為一偶,凡旌之屬,亦十有六。
于是有四金節,四儀氅,四黃麾。
而繼之以八大纛二十四,羽林大纛、前鋒大纛共十六,五色銷金龍纛共四十,凡為纛者八十。
取諸祥禽者:儀鳳、翔鸾、仙鶴、孔雀、黃鹄、白雉、赤烏,華蟲、振鹭、鳴鸢;取諸靈獸者;遊麟、彩獅、白澤、角端、赤熊、黃熊〔罴〕、辟邪、犀牛、天馬、天鹿;取諸四神者四,取諸四渎五嶽者九;取諸五星二十八宿者三十三;取諸廿雨者四;取諸八風者八;取諸取五雲、五雷者十;取諸日、月者各一。
其外有門八,金鼓二,翠華二,五色銷金小各四,出警入跸旗各一。
之數,共百有二十。
為金,為星,為卧瓜,為立瓜,為吾仗,為禦杖,各十有六。
又六人持仗而前導,曰引仗。
自蓋至引仗,其名一十有七。
紅镫六。
二镫之下,鼓二十四,金二,仗鼓四,闆四,橫笛十二;又二镫之下,鼓二十四,金二,仗鼓四,闆四,橫笛十二;又二镫之下,钲四,大、小銅角各十六。
自紅镫至銅角,其名一十有六。
午門之内有金辇、玉辇焉。
午門内之有五辂、五寶象焉。
天安門之下,則又有四朝象焉。
朝象雖非朝期,率每晨而一至。
引仗以上,左太和門之内。
銅角以上,在端門之内。
其最近禦座者,有拂塵,有金垆,有香盒,數各二;沐盆、唾盂、大小金瓶、金椅、金杌,數各一;執大刀者,執弓矢者,執豹尾槍者,每事各三十人,其立亦不以次,而以相間,荷殳、戟者各四人,侍殿前執曲柄黃蓋者一人,殿下花蓋之間執淨鞭者四人。
自黃龍以下,諸蓋之間仗馬十,掌騎者十人。
殿之下、陛之上執戲竹者二人。
計鹵簿所需千八百人。
國朝制作之明備,真超越前古而上矣。
○辨何桂珍之冤 軍興十餘載,士大夫以身殉疆場者,指不勝屈。
膏塗原野,莫相收恤者,有之;斷軀絕豆,事不上聞者,有之;若阻撓百端,獨嬰慘禍,生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