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厭,廣積金帛,謂可遺之子孫。
昭昭在上,決無是理!觀兆熊所譚,戰死沙場者,冥司尚勘校其侵冒,則安富尊榮,而貪贓虧帑之人,恐未必能逃閻羅老子之一算耳。
○賈島墓 唐詩人賈島墓,在安徽太平府城外某棠村,湮沒久矣。
道光六年,當塗人、張君寶榮、吳君其,偶有事于村,在蓁莽中得一斷碣,乃知為阆仙墓道。
因集同人捐資修葺,并立祠祀之。
餘時年十五,曾為撰文記其事。
迄今四十餘年,兵燹之後,詩稿文稿均付劫灰,無從追錄,況幼時所作乎。
壬申歲暮,檢占舊簏,忽得《阆仙詩》一冊。
夜于枕上默念舊作,乃曆曆記憶,不禁喜甚,亟起錄之,或阆仙之靈陰牖餘衷也與?然文辭殊不佳,姑留存以志童年故步雲爾。
有唐水部員外郎賈阆仙先生墓,在太平府城西甘棠村,修護無人,樵蘇莫禁,牧童讴吟而上下,耕夫侵轶其中邊。
星霜漂飛,碑銘磨滅,怅А土之,莫保,問鑄金者伊誰?道光丙戌,吳鴻胪其、張徵君寶榮聯騎西郭,遂步北邙,顧荊棘勿翦于邱封,悲詩人猶窮于身後。
慨然凄感,厥墳茔,并作祠堂以奉祭禮。
郁蔥掩日,丹飾雲,泉菊有馨,春秋匪懈。
海昌童子某乃為撰文,書之碑。
其辭曰:“天縱詩人,高才拔萃。
天厄詩人,屈身卑位。
緊惟水部,崛起中唐。
李賀并駕,劉勰聯。
沉思斷髭,刿肝掴血。
窮力追新,極貌寫物。
秋風渭水,落地長安。
吟苦比孟,名重因韓。
遭時多讒,入宮見妒。
長沙、長江,同才同遇。
浮沉一尉,潦倒半生。
郁此磅礴,發為精英。
絕唱五言,餘事千古。
物化雲煙,人資藻斧。
如何高壟,沒于荒榛?孰司守土,緻慨樵薪?我招我朋,爰究爰度。
蟻結文還,朱亭封廓。
别開岩岫,式啟祠堂。
舄埏奕奕,松柏蒼蒼。
姑溪帶前,龍山環側。
墩望謝公,樓鄰太白。
落日飛花,雲車風馬。
仿佛靈來,推敲月下。
枝岩伯明遠先有《募捐詩》四首,一時傳誦,茲并錄之: 願醵黃金鑄浪仙,一時佳話競流傳。
而今更有孫晟輩,為斂名流置墓田。
莫将詩瘦例尋常,萬古心源一瓣香。
寒食芳郊分白打,清樽誰與奠斜陽? 青山祠墓春秋祭,太白樓高畫棟新。
詩派縱分仙與佛,忍教荒冢沒荊榛? 膏腴十畝買何時?奢願還思建一祠。
馬負千鈞蟻駝粒,東風吹上海棠枝。
○鄭延平焚儒服圖詩 明鄭芝龍縱橫海上時,娶于日本,生子成功。
隆武帝賜以國姓,封延平郡王。
大兵入閩,芝龍叛而迎降,其妻抗節死,成功起兵漳泉,奮螳臂以抗顔行,雄踞台灣四十年,傳子若孫乃滅。
雖為周之頑民,實殷之義士也。
聖祖于其子孫疏封五等,仰見如天之度,覆帱靡遺,凡在遠人,無不觀感。
日本人以康公我之自出,故豔稱之。
藤森大雅有《鄭延平焚儒服圖詩》,慷慨激昂,用采之以備東國之風。
其詩曰: 朱火欲國步難,殺氣腥膻白日昏。
萬歲山頭哭龍髯,延秋門外哀王孫。
黨禍紛紛擊且掊,四海士氣沮喪久。
草間偷活何奄奄,崩角稽首惟恐後。
延平郡王真男兒,忠義之心确不移。
一死酬恩無反顧,一木欲支大廈欹。
慷慨倡義意激烈,先師廟前矢立節。
脫卻儒衣付焚如,仰天低回瀝心血。
昔心孺子今孤臣,向背去留異所遵。
旁人乍聽心氵動,嗚咽無聲氣自振。
嗚呼!志業雖不遂,足為萬世鼓忠義。
君不聞此子受生日域中,山川鐘秀膽氣雄。
又不聞母氏清操亦奇特,泉城烈死驚異域。
母教自古賢哲多,何況男兒性所得。
莫怪金陵喪敗氣猶剛,直取雞籠作金湯。
戈铤一揮紫飓息,鳄魚遠徙鲸鲵僵。
三世供奉明正朔,衣冠堂堂四十霜。
永為臣子示儀表,昭回并懸日月光! ○古人轉世 世傳明成祖靖難,殺戮忠臣甚慘,故再世為莊烈帝,建文諸臣為流寇,報怨,卒亡其國。
此說荒誕不足信,然史閣部為文信國後身,高宗聖谕亦曾及之。
桐城張封翁少時曾夢金甲神,自稱晉之王敦,欲托生其家,封翁以亂臣也,拒之,敦曰:“不然。
當晉室喪敗之際,我故應運而生,作逆臣;今天下清明,我亦當應運而生,作良臣矣。
”驚寤。
後果生一子,然未幾而夭。
後數年,又夢敦來托生,封翁責之曰:“汝果奸賊,複來欺我,今不用汝矣!”敦曰:“我曆相江南諸家,福澤無逾于君者,是以仍來,今不複去矣。
”遂生文端公英,故小字敦複。
相聖祖,為名臣。
子文和公廷玉,曆相雍正、乾隆兩朝。
孫、曾皆跻無仕,福澤洵冠于江南。
第不解以敦之兇逆,而再世乃膺福報為良相;文信國之忠節,再世雖仍為宰相,而複丁陽九作忠臣,報施之理,固如是哉?又觀明焦弱侯太史所著《濟甯州濟川坊記》,内載:秣陵司空郎華瑜治運河時,一夕,绯衣绛帻者稱宋都魁某見夢,曰:“公堤逼吾宮,今不為區處,桐園将為行路,奈何?”公寤,亟索堤旁志石,丹書炳然。
用是改築堤,而封其故墓,為文以祭。
匝歲,前绯衣绛帻者複見夢,曰:“願為公後,以報。
”诘朝,而仲子生,是為濟時。
已而登第,繼瑜為河臣。
弱侯太史以明距宋七百餘年,感應如一日為奇,讵知後來之史與張尤奇之奇者也! ○小說誤人 小說家無稽之語,往往誤人。
《嶽傳載》:張浚陷害嶽武穆,後為諸将咬死。
于是吳俗遂有咬死人不償命之說。
同治壬申,蘇郡有飛金之貢。
先是,業金箔者以所業微細,自立規約,每人須三年乃授一徒,蓋以事此者多,則恐失業者衆也。
其時有無賴某者,以辦貢為名,呈請多授學徒,用赴工作。
既得批準,即廣招徒衆,來從學者,人贽六百文,一時師之者雲集。
同業大忿,于是授“咬死不償命”一言,遂群往持其人而咬之,人各一口,頃刻而死。
吳縣令前往檢驗,計咬傷處共一百二十三口,然何人咬何處,人多口雜,不特生者不知,即起死者問之,恐亦不能知也。
乃取始謀先咬者一人論抵。
○绉雲石 吳将軍六奇所贈查伊璜孝廉绉雲石,道光年間,為石門蔡小硯廣文所得,廣文置之福嚴禅院,院距縣城十餘裡,兵燹之後,巋然獨存。
同治甲子,餘乞假省墓,曾往一觀。
石高丈行,極绉、瘦、透之妙,洵奇物也。
廣文不私于家而施之寺,石丈人所以無恙,否則,亦同其故宅成煨燼耳。
吳将軍遇孝廉後,至粵東仕明,官副将;入本朝,氵存曆提督,卒谥順恪。
○記粵逆洪秀全事 粵逆洪秀全,廣東花縣人,飲博無賴,以演命賣蔔為業。
先從上帝會,繼托名西洋天主教,捏造天父、天兄名目,撰各妖言書,肆為煽惑,遠近不逞之徒附之。
道光三十年六月,在桂平縣金田村倡亂,不過千百人耳。
延既久,脅從愈衆,僭僞号太平天國,稱天王。
騷擾至十六省,陷名都大城、郡縣六在餘處,伊古以來,盜賊縱橫之甚,未之有也。
同治三年五月,大軍圍之于江甯,城垂克,乃仰藥死,賊平。
搜得其屍,寸礫之後,烈火
昭昭在上,決無是理!觀兆熊所譚,戰死沙場者,冥司尚勘校其侵冒,則安富尊榮,而貪贓虧帑之人,恐未必能逃閻羅老子之一算耳。
○賈島墓 唐詩人賈島墓,在安徽太平府城外某棠村,湮沒久矣。
道光六年,當塗人、張君寶榮、吳君其,偶有事于村,在蓁莽中得一斷碣,乃知為阆仙墓道。
因集同人捐資修葺,并立祠祀之。
餘時年十五,曾為撰文記其事。
迄今四十餘年,兵燹之後,詩稿文稿均付劫灰,無從追錄,況幼時所作乎。
壬申歲暮,檢占舊簏,忽得《阆仙詩》一冊。
夜于枕上默念舊作,乃曆曆記憶,不禁喜甚,亟起錄之,或阆仙之靈陰牖餘衷也與?然文辭殊不佳,姑留存以志童年故步雲爾。
有唐水部員外郎賈阆仙先生墓,在太平府城西甘棠村,修護無人,樵蘇莫禁,牧童讴吟而上下,耕夫侵轶其中邊。
星霜漂飛,碑銘磨滅,怅А土之,莫保,問鑄金者伊誰?道光丙戌,吳鴻胪其、張徵君寶榮聯騎西郭,遂步北邙,顧荊棘勿翦于邱封,悲詩人猶窮于身後。
慨然凄感,厥墳茔,并作祠堂以奉祭禮。
郁蔥掩日,丹飾雲,泉菊有馨,春秋匪懈。
海昌童子某乃為撰文,書之碑。
其辭曰:“天縱詩人,高才拔萃。
天厄詩人,屈身卑位。
緊惟水部,崛起中唐。
李賀并駕,劉勰聯。
沉思斷髭,刿肝掴血。
窮力追新,極貌寫物。
秋風渭水,落地長安。
吟苦比孟,名重因韓。
遭時多讒,入宮見妒。
長沙、長江,同才同遇。
浮沉一尉,潦倒半生。
郁此磅礴,發為精英。
絕唱五言,餘事千古。
物化雲煙,人資藻斧。
如何高壟,沒于荒榛?孰司守土,緻慨樵薪?我招我朋,爰究爰度。
蟻結文還,朱亭封廓。
别開岩岫,式啟祠堂。
舄埏奕奕,松柏蒼蒼。
姑溪帶前,龍山環側。
墩望謝公,樓鄰太白。
落日飛花,雲車風馬。
仿佛靈來,推敲月下。
枝岩伯明遠先有《募捐詩》四首,一時傳誦,茲并錄之: 願醵黃金鑄浪仙,一時佳話競流傳。
而今更有孫晟輩,為斂名流置墓田。
莫将詩瘦例尋常,萬古心源一瓣香。
寒食芳郊分白打,清樽誰與奠斜陽? 青山祠墓春秋祭,太白樓高畫棟新。
詩派縱分仙與佛,忍教荒冢沒荊榛? 膏腴十畝買何時?奢願還思建一祠。
馬負千鈞蟻駝粒,東風吹上海棠枝。
○鄭延平焚儒服圖詩 明鄭芝龍縱橫海上時,娶于日本,生子成功。
隆武帝賜以國姓,封延平郡王。
大兵入閩,芝龍叛而迎降,其妻抗節死,成功起兵漳泉,奮螳臂以抗顔行,雄踞台灣四十年,傳子若孫乃滅。
雖為周之頑民,實殷之義士也。
聖祖于其子孫疏封五等,仰見如天之度,覆帱靡遺,凡在遠人,無不觀感。
日本人以康公我之自出,故豔稱之。
藤森大雅有《鄭延平焚儒服圖詩》,慷慨激昂,用采之以備東國之風。
其詩曰: 朱火欲國步難,殺氣腥膻白日昏。
萬歲山頭哭龍髯,延秋門外哀王孫。
黨禍紛紛擊且掊,四海士氣沮喪久。
草間偷活何奄奄,崩角稽首惟恐後。
延平郡王真男兒,忠義之心确不移。
一死酬恩無反顧,一木欲支大廈欹。
慷慨倡義意激烈,先師廟前矢立節。
脫卻儒衣付焚如,仰天低回瀝心血。
昔心孺子今孤臣,向背去留異所遵。
旁人乍聽心氵動,嗚咽無聲氣自振。
嗚呼!志業雖不遂,足為萬世鼓忠義。
君不聞此子受生日域中,山川鐘秀膽氣雄。
又不聞母氏清操亦奇特,泉城烈死驚異域。
母教自古賢哲多,何況男兒性所得。
莫怪金陵喪敗氣猶剛,直取雞籠作金湯。
戈铤一揮紫飓息,鳄魚遠徙鲸鲵僵。
三世供奉明正朔,衣冠堂堂四十霜。
永為臣子示儀表,昭回并懸日月光! ○古人轉世 世傳明成祖靖難,殺戮忠臣甚慘,故再世為莊烈帝,建文諸臣為流寇,報怨,卒亡其國。
此說荒誕不足信,然史閣部為文信國後身,高宗聖谕亦曾及之。
桐城張封翁少時曾夢金甲神,自稱晉之王敦,欲托生其家,封翁以亂臣也,拒之,敦曰:“不然。
當晉室喪敗之際,我故應運而生,作逆臣;今天下清明,我亦當應運而生,作良臣矣。
”驚寤。
後果生一子,然未幾而夭。
後數年,又夢敦來托生,封翁責之曰:“汝果奸賊,複來欺我,今不用汝矣!”敦曰:“我曆相江南諸家,福澤無逾于君者,是以仍來,今不複去矣。
”遂生文端公英,故小字敦複。
相聖祖,為名臣。
子文和公廷玉,曆相雍正、乾隆兩朝。
孫、曾皆跻無仕,福澤洵冠于江南。
第不解以敦之兇逆,而再世乃膺福報為良相;文信國之忠節,再世雖仍為宰相,而複丁陽九作忠臣,報施之理,固如是哉?又觀明焦弱侯太史所著《濟甯州濟川坊記》,内載:秣陵司空郎華瑜治運河時,一夕,绯衣绛帻者稱宋都魁某見夢,曰:“公堤逼吾宮,今不為區處,桐園将為行路,奈何?”公寤,亟索堤旁志石,丹書炳然。
用是改築堤,而封其故墓,為文以祭。
匝歲,前绯衣绛帻者複見夢,曰:“願為公後,以報。
”诘朝,而仲子生,是為濟時。
已而登第,繼瑜為河臣。
弱侯太史以明距宋七百餘年,感應如一日為奇,讵知後來之史與張尤奇之奇者也! ○小說誤人 小說家無稽之語,往往誤人。
《嶽傳載》:張浚陷害嶽武穆,後為諸将咬死。
于是吳俗遂有咬死人不償命之說。
同治壬申,蘇郡有飛金之貢。
先是,業金箔者以所業微細,自立規約,每人須三年乃授一徒,蓋以事此者多,則恐失業者衆也。
其時有無賴某者,以辦貢為名,呈請多授學徒,用赴工作。
既得批準,即廣招徒衆,來從學者,人贽六百文,一時師之者雲集。
同業大忿,于是授“咬死不償命”一言,遂群往持其人而咬之,人各一口,頃刻而死。
吳縣令前往檢驗,計咬傷處共一百二十三口,然何人咬何處,人多口雜,不特生者不知,即起死者問之,恐亦不能知也。
乃取始謀先咬者一人論抵。
○绉雲石 吳将軍六奇所贈查伊璜孝廉绉雲石,道光年間,為石門蔡小硯廣文所得,廣文置之福嚴禅院,院距縣城十餘裡,兵燹之後,巋然獨存。
同治甲子,餘乞假省墓,曾往一觀。
石高丈行,極绉、瘦、透之妙,洵奇物也。
廣文不私于家而施之寺,石丈人所以無恙,否則,亦同其故宅成煨燼耳。
吳将軍遇孝廉後,至粵東仕明,官副将;入本朝,氵存曆提督,卒谥順恪。
○記粵逆洪秀全事 粵逆洪秀全,廣東花縣人,飲博無賴,以演命賣蔔為業。
先從上帝會,繼托名西洋天主教,捏造天父、天兄名目,撰各妖言書,肆為煽惑,遠近不逞之徒附之。
道光三十年六月,在桂平縣金田村倡亂,不過千百人耳。
延既久,脅從愈衆,僭僞号太平天國,稱天王。
騷擾至十六省,陷名都大城、郡縣六在餘處,伊古以來,盜賊縱橫之甚,未之有也。
同治三年五月,大軍圍之于江甯,城垂克,乃仰藥死,賊平。
搜得其屍,寸礫之後,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