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
朱文公即五甲進士,故有“若使當年無五甲,先生也是落孫山”之句。
今則無五甲矣,是三甲末名即可稱“擔榜狀元”也。
○宋故宮遺址 餘師仁和許一槐先生諱錦春嘗言:幼時值高宗第六次南巡,有司于鳳凰山宋故宮址,葺治行宮。
掘地為池,下锸數尺,适得舊池,欄杆皆白玉石琢成,雕镂精絕,蓋德壽舊基也。
池底泥土中護鲫魚十餘頭,長俱尺餘,而無目,大約埋于地下六七百年之故。
工人烹食數尾,頃刻皆暴死。
乃懼,舉餘者棄之江,浮至中流,風浪陡作,有大魚數十翼之去。
人皆異之。
今此池兵燹之後為沒為平地,不知何時再得理而出之也。
○賺梁山舟學士書 一槐先生為梁山舟學士外甥,故所藏學士真迹頗多,餘曾乞得一聯,兵燹後亦亡之矣。
先生言:學士年六旬時,曾以事入都,道出山東,聞論言前驿水阻,因詣中丞滿洲某公咨之。
中丞一見,即盛言前途火勢異漲,不能行。
遂留學士居于署之後圃。
館給豐隆,惟出入必經其内寝,殊為不便,因亦鍵戶不出。
中丞越三五日必來館一次,見則言水勢之大,籲嗟不已。
館中一無書籍,架上隻古帖十餘種,俞糜數十丸,缣素數百番而已。
學士閑居無事,日以染翰為消遣計。
如是者幾及匝月,楮墨略盡。
一日中丞入見,喜動顔色,曰:“水已全退,君可行矣。
”遂開筵飲餞。
酒半酣,忽顧插架歎曰:“吾以公事勤勞,将友朋所讠垂诿者耽擱許久。
”學士乃言日來無事,業代為書盡。
中丞佯驚曰:“此皆遠近名士,慕餘之書,輾轉交來者;今順為公墨之,奈何?”促呼僮舁去,更易新楮來。
學士大愠,遂别去。
既首途,則前路并無水漲事,皆中丞捏詞欺之耳。
久之,始悟廿餘年前在翰苑時,中丞方官筆帖式,以侍紙乞書,學士不應,今乃為是狡狯以報。
後學士每言及之,猶有忿色;然某中丞則已琳郎滿箧矣。
○飲食不可過飽 食無精粗,饑皆适口。
故善處貧者有“晚餐當肉”之語。
憶昔庚、辛避亂山中時,偶得一魚一肉,不啻八珍之享。
年來宦遊江南,每歲首赴蘇賀正,僚友邀飲,一日之間或至三四五處,皆窮極水陸。
然聞招則蹙額,舉箸則攢眉,豈今昔口腹有不同哉?蓋緣過飽之故耳。
是以宋人治具宴客有三字訣:曰爛,曰熱,曰少。
爛則易于咀嚼,熱則不失香味,少則俾不屬餍而可饫。
後品“少”之一字,真妙訣也。
○制造食物之穢 飲食日用之物,非目睹不知其制造之穢。
餘在福建見制冰糖者,皆雜以豬脂。
在蘭溪觀制南棗,用牛油拌之乃見光彩,故嗅之微有膻氣也。
富陽竹氏名天下,造時竹絲不用小便煮,則不能爛。
淮甸蝦米貯久變色,浸以小便,即紅潤如新。
河南魚在河上斫造,盛以荊籠,入汴,道中為風沙所侵,有敗者乃以水濯,小便浸一過,控乾入物料,肉益緊而味回。
然僧家以冰糖、南棗供佛,道家用竹紙書符、上表,至蝦米、魚,江南人家均珍為美味,習而不察,無乎不可也。
先大父嘗言:嘉慶初年,在四川一驿遇福文襄郡王行邊,州縣極供張之盛。
以王喜食白片肉,肉須用全豬煮爛味始佳,乃設一大镬,投全豬于中煮之。
未及熟,而前驅至,傳王谕,以宿站尚遠,一到即飯,以便趕行。
無如肉尚未透,疱人窘甚,忽焉登竈解褲,溺于镬中。
先大父驚詢其故,則曰:“忘帶皮硝,以此代之。
”比王至,上食,食未畢,忽傳呼某縣辦差人,先大父驚曰:“必覺其臭矣。
”既乃知王以一路豬肉無若此驿之美者,賞辦差者甯綢袍衤卦料一副。
○治疾單方 (一) 鹹豐甲寅,先大夫七十二歲,患瘧甚劇,諸醫束手。
蘇州馬雨峰太守傳一方,用燕窩三錢,冰糖三錢,先一日炖起;至次日瘧作之前一個時辰,加生姜三片,滾三次,将姜取出服之。
倘胃不能納,即止啜其湯亦可。
一劑不愈,則再;至三劑,無不愈者矣。
此方得之蕭山,因校官王君年八十病瘧,服此而痊。
其後試人屢驗,雲雲。
餘因遵方進之,先大夫一服即愈。
二十年來以之傳人,奏效甚衆,尤宜于老人及久瘧不痊者。
其方平淡無奇,而應驗若是,可謂奇矣。
(二) 夏日生痱,以蚌粉等撲之無效,惟以隔夜之熱湯水滌之即瘥。
疝氣病,用薏苡仁,以東向壁土炒黃色,然後水煮爛,入砂盆内研成膏,每用無灰酒調下,二錢即消。
(三) 食生冷緻心脾作痛,以陳茱萸五六十粒,水一大盞,煎取汁,去滓,入官局平胃散三錢,再煎熱,一服即止。
(四) 腎虛腰痛,用杜仲,灑浸透、炙乾,搗、羅為末,無灰酒調下,三服而愈。
○錢曉庭畫 秀水錢曉庭孝廉聚朝,為石宗伯曾孫,餘同門友也。
少孤,事母以孝聞。
胸襟灑落無城府。
畫得宗伯家法而加以腴潤,晚年聲價益高,今則吉光片羽,人争寶貴,且不可得矣。
餘先得其畫甚多,庚、辛之亂,皆付劫火,幸其子伯聲太守卿和能世其家學,為餘作一二紙,善者竟将跨竈,可喜也。
曉庭早歲綦貧,而性甚介,不妄受人惠,嘗謂餘:“昨晚斷炊,僅剩白米少許,供老母饣粥,而我則以炊餅二枚度一日。
”然竟氣自如,絕不露寒乞相,人服其雅量也。
舉孝廉後,家稍裕,大挑得淳安教谕,未及滿任,即棄官歸。
歸後,惟以書畫自給,不問外事。
鹹豐戊午春,粵賊犯金、衢,于是嘉郡亦警備,太守馬雨峰昂霄于精嚴寺設籌饷局,延諸紳司其事,曉庭亦與焉。
太守為江蘇名孝廉,工書,宰金華時,與餘善。
餘素不善書,而太守顧以為善,臨别強餘書扇而去。
至是莅局中,謂:“陳某固才識優裕,即書法亦自佳絕。
”因出扇示之。
曉庭即馳書諧餘,謂:“子若殿試遇馬公,必狀元及第無疑,何事軍功耶!”時餘方軍書旁午,不勝況瘁煩懑,忽見此函,亦為失笑。
比秋,賊退,乞假歸省,至局中訪諸友。
見曉庭擁長幾,列巨硯六七,粉墨狼藉,作畫猶未竟,因戲謂之曰:“促為我畫直幅八。
”曉庭笑問:“潤筆若幹?”餘曰:“若畫果好,當書一扇奉酬。
”曉庭大笑,向諸人曰:“渠字乃欲易我畫,亦太不自諒矣。
”餘乃曰:“我之字,嘉興一郡,除太守一扇外,更有何人能得寸缣尺幅?若渠之畫,但須贈以潤筆,便可捆載。
此時皂隸驵儈之家,誰不高懸錢曉庭畫者!以我之扇易彼之畫,我猶怏怏耳。
”衆皆鼓掌,曉庭亦為絕倒。
迄今十有餘年,喪亂既平,曉庭早殁,即爾時在局諸人,無一人存者。
思之慨歎。
○聖祖不喜吸煙 聖祖不飲酒,尤惡吃煙。
先文簡相國時為侍郎,與溧陽史文靖相國酷嗜淡巴菰,不能釋手。
聖祖南巡,駐跸德州,聞二公之嗜也,賜以水晶煙管,一呼吸之,火星直唇際、二公懼而不敢食。
遂傳旨禁天下吸煙。
蔣學士陳錫《恭記》詩雲:“碧碗瓊漿潋滟開,肆筵先已戒深懷。
瑤池宴罷雲屏敞,不許人間煙火來。
”今則鴉片煙盛行,其禍較(淡)巴菰百倍。
在天之靈哀此下民,得無有餘恫乎?
朱文公即五甲進士,故有“若使當年無五甲,先生也是落孫山”之句。
今則無五甲矣,是三甲末名即可稱“擔榜狀元”也。
○宋故宮遺址 餘師仁和許一槐先生諱錦春嘗言:幼時值高宗第六次南巡,有司于鳳凰山宋故宮址,葺治行宮。
掘地為池,下锸數尺,适得舊池,欄杆皆白玉石琢成,雕镂精絕,蓋德壽舊基也。
池底泥土中護鲫魚十餘頭,長俱尺餘,而無目,大約埋于地下六七百年之故。
工人烹食數尾,頃刻皆暴死。
乃懼,舉餘者棄之江,浮至中流,風浪陡作,有大魚數十翼之去。
人皆異之。
今此池兵燹之後為沒為平地,不知何時再得理而出之也。
○賺梁山舟學士書 一槐先生為梁山舟學士外甥,故所藏學士真迹頗多,餘曾乞得一聯,兵燹後亦亡之矣。
先生言:學士年六旬時,曾以事入都,道出山東,聞論言前驿水阻,因詣中丞滿洲某公咨之。
中丞一見,即盛言前途火勢異漲,不能行。
遂留學士居于署之後圃。
館給豐隆,惟出入必經其内寝,殊為不便,因亦鍵戶不出。
中丞越三五日必來館一次,見則言水勢之大,籲嗟不已。
館中一無書籍,架上隻古帖十餘種,俞糜數十丸,缣素數百番而已。
學士閑居無事,日以染翰為消遣計。
如是者幾及匝月,楮墨略盡。
一日中丞入見,喜動顔色,曰:“水已全退,君可行矣。
”遂開筵飲餞。
酒半酣,忽顧插架歎曰:“吾以公事勤勞,将友朋所讠垂诿者耽擱許久。
”學士乃言日來無事,業代為書盡。
中丞佯驚曰:“此皆遠近名士,慕餘之書,輾轉交來者;今順為公墨之,奈何?”促呼僮舁去,更易新楮來。
學士大愠,遂别去。
既首途,則前路并無水漲事,皆中丞捏詞欺之耳。
久之,始悟廿餘年前在翰苑時,中丞方官筆帖式,以侍紙乞書,學士不應,今乃為是狡狯以報。
後學士每言及之,猶有忿色;然某中丞則已琳郎滿箧矣。
○飲食不可過飽 食無精粗,饑皆适口。
故善處貧者有“晚餐當肉”之語。
憶昔庚、辛避亂山中時,偶得一魚一肉,不啻八珍之享。
年來宦遊江南,每歲首赴蘇賀正,僚友邀飲,一日之間或至三四五處,皆窮極水陸。
然聞招則蹙額,舉箸則攢眉,豈今昔口腹有不同哉?蓋緣過飽之故耳。
是以宋人治具宴客有三字訣:曰爛,曰熱,曰少。
爛則易于咀嚼,熱則不失香味,少則俾不屬餍而可饫。
後品“少”之一字,真妙訣也。
○制造食物之穢 飲食日用之物,非目睹不知其制造之穢。
餘在福建見制冰糖者,皆雜以豬脂。
在蘭溪觀制南棗,用牛油拌之乃見光彩,故嗅之微有膻氣也。
富陽竹氏名天下,造時竹絲不用小便煮,則不能爛。
淮甸蝦米貯久變色,浸以小便,即紅潤如新。
河南魚在河上斫造,盛以荊籠,入汴,道中為風沙所侵,有敗者乃以水濯,小便浸一過,控乾入物料,肉益緊而味回。
然僧家以冰糖、南棗供佛,道家用竹紙書符、上表,至蝦米、魚,江南人家均珍為美味,習而不察,無乎不可也。
先大父嘗言:嘉慶初年,在四川一驿遇福文襄郡王行邊,州縣極供張之盛。
以王喜食白片肉,肉須用全豬煮爛味始佳,乃設一大镬,投全豬于中煮之。
未及熟,而前驅至,傳王谕,以宿站尚遠,一到即飯,以便趕行。
無如肉尚未透,疱人窘甚,忽焉登竈解褲,溺于镬中。
先大父驚詢其故,則曰:“忘帶皮硝,以此代之。
”比王至,上食,食未畢,忽傳呼某縣辦差人,先大父驚曰:“必覺其臭矣。
”既乃知王以一路豬肉無若此驿之美者,賞辦差者甯綢袍衤卦料一副。
○治疾單方 (一) 鹹豐甲寅,先大夫七十二歲,患瘧甚劇,諸醫束手。
蘇州馬雨峰太守傳一方,用燕窩三錢,冰糖三錢,先一日炖起;至次日瘧作之前一個時辰,加生姜三片,滾三次,将姜取出服之。
倘胃不能納,即止啜其湯亦可。
一劑不愈,則再;至三劑,無不愈者矣。
此方得之蕭山,因校官王君年八十病瘧,服此而痊。
其後試人屢驗,雲雲。
餘因遵方進之,先大夫一服即愈。
二十年來以之傳人,奏效甚衆,尤宜于老人及久瘧不痊者。
其方平淡無奇,而應驗若是,可謂奇矣。
(二) 夏日生痱,以蚌粉等撲之無效,惟以隔夜之熱湯水滌之即瘥。
疝氣病,用薏苡仁,以東向壁土炒黃色,然後水煮爛,入砂盆内研成膏,每用無灰酒調下,二錢即消。
(三) 食生冷緻心脾作痛,以陳茱萸五六十粒,水一大盞,煎取汁,去滓,入官局平胃散三錢,再煎熱,一服即止。
(四) 腎虛腰痛,用杜仲,灑浸透、炙乾,搗、羅為末,無灰酒調下,三服而愈。
○錢曉庭畫 秀水錢曉庭孝廉聚朝,為石宗伯曾孫,餘同門友也。
少孤,事母以孝聞。
胸襟灑落無城府。
畫得宗伯家法而加以腴潤,晚年聲價益高,今則吉光片羽,人争寶貴,且不可得矣。
餘先得其畫甚多,庚、辛之亂,皆付劫火,幸其子伯聲太守卿和能世其家學,為餘作一二紙,善者竟将跨竈,可喜也。
曉庭早歲綦貧,而性甚介,不妄受人惠,嘗謂餘:“昨晚斷炊,僅剩白米少許,供老母饣粥,而我則以炊餅二枚度一日。
”然竟氣自如,絕不露寒乞相,人服其雅量也。
舉孝廉後,家稍裕,大挑得淳安教谕,未及滿任,即棄官歸。
歸後,惟以書畫自給,不問外事。
鹹豐戊午春,粵賊犯金、衢,于是嘉郡亦警備,太守馬雨峰昂霄于精嚴寺設籌饷局,延諸紳司其事,曉庭亦與焉。
太守為江蘇名孝廉,工書,宰金華時,與餘善。
餘素不善書,而太守顧以為善,臨别強餘書扇而去。
至是莅局中,謂:“陳某固才識優裕,即書法亦自佳絕。
”因出扇示之。
曉庭即馳書諧餘,謂:“子若殿試遇馬公,必狀元及第無疑,何事軍功耶!”時餘方軍書旁午,不勝況瘁煩懑,忽見此函,亦為失笑。
比秋,賊退,乞假歸省,至局中訪諸友。
見曉庭擁長幾,列巨硯六七,粉墨狼藉,作畫猶未竟,因戲謂之曰:“促為我畫直幅八。
”曉庭笑問:“潤筆若幹?”餘曰:“若畫果好,當書一扇奉酬。
”曉庭大笑,向諸人曰:“渠字乃欲易我畫,亦太不自諒矣。
”餘乃曰:“我之字,嘉興一郡,除太守一扇外,更有何人能得寸缣尺幅?若渠之畫,但須贈以潤筆,便可捆載。
此時皂隸驵儈之家,誰不高懸錢曉庭畫者!以我之扇易彼之畫,我猶怏怏耳。
”衆皆鼓掌,曉庭亦為絕倒。
迄今十有餘年,喪亂既平,曉庭早殁,即爾時在局諸人,無一人存者。
思之慨歎。
○聖祖不喜吸煙 聖祖不飲酒,尤惡吃煙。
先文簡相國時為侍郎,與溧陽史文靖相國酷嗜淡巴菰,不能釋手。
聖祖南巡,駐跸德州,聞二公之嗜也,賜以水晶煙管,一呼吸之,火星直唇際、二公懼而不敢食。
遂傳旨禁天下吸煙。
蔣學士陳錫《恭記》詩雲:“碧碗瓊漿潋滟開,肆筵先已戒深懷。
瑤池宴罷雲屏敞,不許人間煙火來。
”今則鴉片煙盛行,其禍較(淡)巴菰百倍。
在天之靈哀此下民,得無有餘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