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記圖》二卷,《方言疏證》十三卷,《水地記》一卷,《聲類表》七卷,《原象》一卷,《戴氏文集》十卷,《水經注》四十卷。
凡十三種。
又刻《算經十書》,而附以戴震《九章算術補圖》一卷,《策算》一卷,《句股割圜記》三卷。
又刻古書八種,《五經文字》一卷,《九經字樣》一卷,《國語補音》三卷,《孟子趙氏注》十四卷,《孟子音義》二卷,《春秋金鎖匙》一卷,《春秋長曆》一卷,《春秋地名》一卷。
《微波榭遺書》。
《水經釋地》六卷,《同度記》一卷,《雜體文稿》七卷,《紅榈書屋詩集》四卷,《斫冰詞》二卷。
共五種。
誦孟太史博古好事,不愧孔氏家風。
版刻極佳,惜楮墨未盡善耳。
北方工料不及南方,職是故耶。
畢氏靈岩山館刻書,《山海經》,《夏小正》,《老子道德經考異》,《墨子》,《三輔黃圖》,《晉書地道記》,《太康三年地記》,《晉書地理志新補正》,《長安志》,《關中金石記》,《明堂大道錄》,《易漢學》,《說文解字舊音》,《經典文字辨正》,《書音同義異辨》,《樂遊聯唱集》。
十六種。
其校正多出洪稚存、孫淵如之手。
王卓《檀幾叢書》五十種,每種一卷,集其同時人之著述。
雖涉瑣屑,而零金碎玉,往往而在。
徐士俊《三百篇鳥獸草木記》,徐士俊《月令演》,黃宗羲《曆代甲子考》,徐汾《二十一史征》,宋實穎《黜朱梁紀年論》,金諾《韻史》,洪若臯《釋奠考》,缪彤《胪傳紀事》,毛先舒《喪禮雜說》,汪琬《喪服或問》,王嗣槐《錦帶連珠》,陳鑒《操觚十六觀》,王弘撰《十七帖述》,張正茂《龜台琬玉》,毛先舒《稚黃子》,沈謙《東江子》,恽日初《續證人社約戒》,張習孔《家訓》,高拱京《高氏塾铎》,劉德新《十二戒》,傅麟昭《猶見篇》,張習孔《七勸》,謝開寵《元寶公案》,張潮《聯莊》,莊臻鳳《琴聲十六法》,李清《鶴齡錄》,陸圻《新婦譜》,陳确《新婦譜補》,查琪《新婦譜補》,徐震《美人譜》,餘懷《婦人鞋考》,張潮《七療》,黃周星《郁單越頌》,張《地理骊珠》,韓則愈《雁山雜記》,王修玉《越問》,尤侗《真率會約》,張潮《酒律》,金昭鑒《酒箴》,沈中楹《觞政》,朱曉《廣抑戒錄》,陳玉基《農具記》,宋荦《怪石贊》,諸九鼎《石譜》,高兆《端溪硯石考》,來集之《羽族通譜》,張綱孫《獸經》,陳鑒《江南魚鮮品》,陳鑒《虎邱茶經注補》,林嗣環《荔枝話》。
前有張潮、吳肅公序及卓自序,蓋踵《漢魏叢書》、《唐人小說》、《津逮秘書》、《百川學海》、《說郛》、《秘笈》、《快書》之義例雲爾。
《檀幾叢書》二集五十種。
徐繼恩《逸亭易論》,閻若璩《孟子考》,宋瑾《人譜補圖》,姚廷傑《教孝編》,吳儀一《仕的》,宋瑾《古觀人法》,丁雄飛《古人居鄉法》,崔學古《幼訓》,《少學》,方象瑛《俗砭》,李淦《燕翼編》,徐元美《艾言》,陳芳生《州蒙條例》,劉芳《拙翁庸語》,李日景《醉筆堂三十六善》,黃宗羲《七怪》,東蔭商《華山經》,王士礻真《長白山錄》,王士礻真《水月令》,毛奇齡《三江考》,黃元治《黔中雜記》,方亨鹹《苗俗紀聞》,金人瑞《念佛三昧》,畢熙《佛解》,王士礻真《漁洋詩話》,江之蘭《文房約》,馮京第《蕈溪自課》,《讀書燈》,王概《學畫淺說》,張永祥《廣惜字說》,丁雄飛《古歡社約》,張荩《彷園清語》,程羽文《鴛鴦牒》,張芳《黛史》,丁雄飛《小星志》,葉瓊章《豔體聯珠》、黎遂球《戒殺文》,丁雄飛《九喜榻記》,丁雄飛《行醫八事圖》,張仁熙《雪堂墨品》,宋荦《漫堂墨品》,錢朝《水坑石說》,程雄《琴學八則》,高兆《觀石錄》,汪鎬京《紫泥法》,周高起《陽羨茗壺系》,《洞山岑茶系》,黎遂球《桐階副墨》,張《南村觞政》,張萬鐘《鴿經》。
王卓、張潮同輯也。
《檀幾叢書》餘集二卷。
上卷,陸次雲《山林經濟策》以下三十種。
下卷,韓則愈《五嶽約》以下十七種。
後附王卓四種,張潮六種,蓋皆小品短篇,志之以待印正雲。
《昭代叢書》,張潮輯。
凡五十種。
其體例亦沿《檀幾叢書》。
王卓《更定文章九命》,吳肅公《天官考異》,《改元考同》,《五行問》,梅文鼎《學曆說》,張能鱗《進賢說》,施璜《塾講規約》,甘京《夙興語》,毛先舒《家人子語》,《語小》,甘楗《心病說》,魏禧《日錄雜說》,周文炜《觀宅四十吉祥相》,沈捷《增訂心相百二十善》,殷曙《竹溪雜述》,湯傳楹《閑餘筆話》,狄億《禦試恭紀》,王卓《松溪子》,林雲銘《讀莊子法》,胡[C09A]《蒙養詩教》,徐沁《謝臯羽年譜》,王言《西華仙錄》,黃周星《将就園記》,洪玉圖《歙問》,闵麟嗣《黃山松石譜》,尤侗《外國竹枝詞》,南懷仁《西方要紀》,李仙根《安南雜記》,毛先舒《聲韻叢說》,黎遂球《花底拾遺》,徐士俊《十眉謠》,李沂《秋星閣詩話》,徐增《而庵詩話》,黃周星《制曲枝語》,宋曹《書法約言》,尤侗《戒賭文》。
黃周星《詞》,《酒社刍言》,蔡祖庚《懶園觞政》,冒襄《齊茶彙鈔》,《宣爐歌注》,餘懷《硯林》,周嘉胄《裝潢志》,鄭旭旦《牌譜》,鄭晉德《三友棋譜》,王卓《兵仗記》,陳鼎《荔枝譜》,冒襄《蘭言》,王卓《龍經》。
前有尤侗及潮自序。
《昭代叢書》乙集四十種。
洪嘉植《毛朱詩說》,黃元治《春秋三傳異同考》,吳肅公《讀禮問》,張愉曾《十六國年表》,劉師峻《北嶽曆祀考》,葉燮《江南星野辨》,毛奇齡《三年服制考》,魏禧《師友行輩議》,王士礻真《國朝谥法考》,金德純《旗軍志》,方象瑛《封長白山記》,王士礻真《紀琉球入太學始末》,孔尚任《人瑞錄》,王士礻真《紀恩錄》,董文骥《恩賜禦書記》,徐秉義《還駕紀》,王仕雲《格言僅錄》,孔尚任《出山異數紀》,釋道态《奏對機緣》,餘き《塞程别紀》,許承宣《西北水利議》,王士礻真《廣州遊覽小志》,《隴蜀餘聞》,《東西二漢水辯》,魏禧《日錄裡言》,魏際瑞《偶書》,宋荦《漫堂說詩》,王士祿《然脂集例》,唐彪《身易》,魏際瑞《論文》,魏禧《日錄論文》,毛先舒《韻問》,《南曲入聲客問》,王言《連文釋義》,孔衍┉《畫訣》,王士祿《焦山古鼎考》,張召《瘗鶴銘辯》,《昭陵六駿贊辯》,林佶《漢甘泉宮瓦記》,張英《飯有十二合說》。
吳震方《說鈴》。
前集,王崇簡《冬夜箋記》,王士礻真《隴蜀餘聞》,《分甘餘話》,李仙根《安南雜記》,範承谟《畫壁詩》,宋荦《筠廊偶筆》、《二筆》,高士奇《金鳌退食筆記》,《扈從西巡錄》,《塞北小鈔》,《松亭行記》,《天祿識餘》。
方象瑛《封長白山記》,張學禮《使琉球紀略》,周亮工《閩小紀》,許缵曾《滇行紀程》,《東還紀程》,闵叙《粵述》,陸祚蕃《粵西偶記》,陳鼎《滇黔紀遊》,顧炎武《京東考古錄》,《山東考古錄》,《救文格論》,《雜錄》,李玉殿《守汴日志》,南懷仁《坤輿外紀》,林謙光《台灣紀略》,季麒光《台灣雜記》,潘鼎《安南紀遊》,陸次雲《峒溪纖志》,孔貞《泰山紀勝》,吳闡思《匡廬記遊》,屈大均《登華記》,周清原《遊雁蕩記》。
計三十三種。
後集,黃鵬揚《讀史吟評》,吳绮《揚州鼓吹詞序》,鈕《觚剩》,陸次雲《湖ヂ雜志》,花村看行侍者《談往》,餘懷《闆橋雜記》,陳尚古《簪雲樓雜說》,虞兆隆《天香樓偶得》,王逋《蚓庵瑣語》,徐嶽《聞見錄》,陸圻《冥報錄》,戒顯《現果随錄》,楊式傳《果報聞見錄》,徐慶《信征錄》,吳陳琰《曠園雜志》,勞大與《瓯江逸志》,呂種玉《言鲭》,吳震方《嶺南雜記》,《述異記》。
計十九種,前有徐倬序。
歙人鮑廷博刻書于杭郡最精,校雠亦缜密,惟嫌其版式縮狹耳。
《知不足齋叢書》凡十八集。
第一集,高彥休《唐阙史》二卷,《古文孝經孔氏傳》一卷,沈作《寓簡》十卷,吳仁傑《兩漢刊誤補遺》十卷,葛洪《涉史随筆》一卷,郭畀《客杭日記》一卷,姜紹書《韻石齋筆談》二卷,劉體仁《識小錄》一卷。
第二集,劉敞《弟子記》一卷,胡铨《玉音問答》一卷,黃澈《溪詩話》十卷,曾敏行《獨醒雜志》十卷,費衮《梁溪漫志》十卷,邝露《赤雅》三卷,杭世駿《諸史然疑》一卷,《榕城詩話》三卷。
第三集,陸遊《入蜀記》六卷,朱翌《猗覺寮雜記》二卷,範文《對床夜話》五卷,瞿佑《歸田詩話》三卷,都穆《南濠詩話》一卷,李東陽《麓堂詩話》一卷,趙函《石墨镌華》八卷。
第四集,《孫子算經》三卷,《五曹算經》五卷,史氏《釣矶立談》一卷,張齊賢《洛陽缙紳舊聞記》五卷,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五卷,附一卷。
郭宗昌《金石史》二卷,孫承澤《閑者軒帖考》一卷。
第五集,王鞏《清虛雜著》四卷。
錢文子《補漢兵志》一卷,魏泰《臨漢隐居詩話》一卷,王若虛《滹南詩話》三卷,劉祁《歸潛志》十四卷,黃向堅《尋親記程》一卷,邊大绶《虎口餘生記》一卷,祁承業《澹生堂藏書》約一卷,《苦瓜和尚畫語錄》一卷。
第六集,文瑩《玉壺清話》十卷,嶽珂《愧郯錄》十五卷,王灼《碧雞漫志》五卷,《樂府補題》一卷,張翥《蛻岩詞》二卷。
第七集,何晏《論語集解皇侃義疏》十卷,吳仁傑《離騷草木疏》四卷,張世南《遊宦紀聞》十卷。
第八集,《張丘建算經》三卷,王孝通《緝古算經》一卷,王钅至《默記》一卷,張《南湖集》十卷,周密《蘋洲漁笛譜》二卷。
第九集,梁孝元帝《金樓子》六卷,蔡縧《鐵圍山叢談》六卷,陳《農書》三卷,秦觀《蠶書》一卷,樓《耕織圖詩》一卷,白《湛淵靜語》二卷,方鵬《責備餘談》二卷。
第十集,林慎思《續孟子》二卷,《伸蒙子》三卷,王《麟角集》一卷,桑世昌《蘭亭考》十二卷,俞松《蘭亭續考》二卷,曾宏父《石刻鋪叙》二卷,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一卷,附一卷。
尤《萬柳溪邊舊話》一卷。
第十一集,謝枋得《詩傳注疏》三卷,顔之推《顔氏家訓》七卷,附一卷。
《江南餘載》二卷,《五國故事》二卷,蕭洵《故宮遺錄》一卷,鄧牧《伯牙琴》一卷,孟宗寶《洞霄詩集》十四卷,範成大《石湖詞》一卷,張三聘《和石湖詞》一卷,王沂孫《花外詞》一卷。
第十二集,段子武《詩義指南》一卷,錢杲之《離騷集傳》一卷,吳淑《江淮異人錄》一卷,《慶元黨禁》一卷,朱肱《北山酒經》三卷,楊《山居新話》一卷,《鬼董》五卷,陸友《墨史》三卷,龔賢《畫訣》一卷,笪重光《畫筌》一卷,黃宗羲《今水經》一卷,汪輝祖《佐治藥言》一卷,續一卷。
第十三集,嶽珂《刊正經傳沿革例》一卷,張志和《元真子》三卷,洪遵《翰苑群書》二卷,趙升《朝野類要》五卷,黃煜《碧血錄》二卷,潘阆《逍遙集》一卷,連文鳳《百正集》三卷,張先《子野詞》四卷,張雨《貞居詞》一卷。
第十四集,陳叔齊《籁記》一卷,司馬光《潛虛》一卷,袁采《世範》三卷,附一卷。
《天水冰山錄》一卷,附《書畫記》一卷。
第十五集,吳缜《新唐書糾謬》二十卷,鄧牧《洞霄圖志》六卷,黃《聱隅子》二卷,袁《世緯》二卷。
第十六集,董史《皇宋書錄》三卷,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周密《武林舊事》十卷,袁韶《錢塘先賢傳贊》一卷。
第十七集,吳缜《五代史纂誤》三卷,周去非《嶺外代答》十卷,《南窗紀談》一卷,《蘇沈兩内翰良方》十卷,宋濂《浦陽人物記》二卷。
第十八集,黃庭堅《宜州家乘》一卷,範成大《吳船錄》二卷,周輝《清波雜志》十二卷,《清波别志》三卷,沈荀蔚《蜀難叙略》一卷,朱翌《氵ň山集》三卷,劉應時《頤庵居士集》二卷。
鮑氏《知不足齋重刊聚珍版書》。
易緯十二卷,宋蔡淵《易象意言》一卷,宋郭雍《郭氏傳家易說》十一卷,宋錢時《融堂書解》二十卷,宋毛晃《禹貢指南》四卷,宋袁燮《絮齋毛詩經筵講義》四卷,宋張淳《儀禮識誤》三卷,宋劉敞《春秋傳說例》一卷,宋蕭楚《春秋辨疑》四卷,唐太宗《帝範》四卷,元翟思忠《魏鄭公續谏錄》二卷,漢衛宏《漢宮舊儀》二卷,宋程俱《麟台故事》五卷,晉陸羽《邺中記》一卷,唐劉恂《嶺表錄異》三卷,北魏郦道元《水經注》四十卷,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二十二卷,晉王弼注《道德經》二卷,晉傅玄《傅子》一卷,元司農司《農桑輯要》七卷,明沈繼孫《墨法輯要》一卷,北周甄鸾《五經算術》二卷,《孫子算經》三卷,《夏侯陽算經》三卷,魏劉徽《海島算經》一卷,宋劉荀《明本釋》三卷,宋袁文《翁牖閑評》八卷,宋張氵昊《雲谷雜記》四卷,宋葉大慶《考古質疑》六卷,宋韓氵虎《澗泉日記》三卷,宋周密《浩然齋雅談》三卷,元李冶《敬齋古今︻》八卷,宋張戒《歲寒堂詩話》二卷,宋胡宿《文恭集》五十卷,宋袁燮《齋集》二十四卷,宋曾幾《茶山集》八卷,金王寂《拙軒集》六卷,元仇遠《金淵集》六卷。
此皆初頒之本,惜後來大部書未盡付锓,人間遂不可得見矣。
《泾川叢書》,明人著錄三十種,國朝人著錄十一種,皆泾邑之書有裨于經史者,趙紹祖編次。
紹祖博學嗜古,輯《金石文鈔》八卷,餘為序之,刻版于嘉慶八年。
凡十三種。
又刻《算經十書》,而附以戴震《九章算術補圖》一卷,《策算》一卷,《句股割圜記》三卷。
又刻古書八種,《五經文字》一卷,《九經字樣》一卷,《國語補音》三卷,《孟子趙氏注》十四卷,《孟子音義》二卷,《春秋金鎖匙》一卷,《春秋長曆》一卷,《春秋地名》一卷。
《微波榭遺書》。
《水經釋地》六卷,《同度記》一卷,《雜體文稿》七卷,《紅榈書屋詩集》四卷,《斫冰詞》二卷。
共五種。
誦孟太史博古好事,不愧孔氏家風。
版刻極佳,惜楮墨未盡善耳。
北方工料不及南方,職是故耶。
畢氏靈岩山館刻書,《山海經》,《夏小正》,《老子道德經考異》,《墨子》,《三輔黃圖》,《晉書地道記》,《太康三年地記》,《晉書地理志新補正》,《長安志》,《關中金石記》,《明堂大道錄》,《易漢學》,《說文解字舊音》,《經典文字辨正》,《書音同義異辨》,《樂遊聯唱集》。
十六種。
其校正多出洪稚存、孫淵如之手。
王卓《檀幾叢書》五十種,每種一卷,集其同時人之著述。
雖涉瑣屑,而零金碎玉,往往而在。
徐士俊《三百篇鳥獸草木記》,徐士俊《月令演》,黃宗羲《曆代甲子考》,徐汾《二十一史征》,宋實穎《黜朱梁紀年論》,金諾《韻史》,洪若臯《釋奠考》,缪彤《胪傳紀事》,毛先舒《喪禮雜說》,汪琬《喪服或問》,王嗣槐《錦帶連珠》,陳鑒《操觚十六觀》,王弘撰《十七帖述》,張正茂《龜台琬玉》,毛先舒《稚黃子》,沈謙《東江子》,恽日初《續證人社約戒》,張習孔《家訓》,高拱京《高氏塾铎》,劉德新《十二戒》,傅麟昭《猶見篇》,張習孔《七勸》,謝開寵《元寶公案》,張潮《聯莊》,莊臻鳳《琴聲十六法》,李清《鶴齡錄》,陸圻《新婦譜》,陳确《新婦譜補》,查琪《新婦譜補》,徐震《美人譜》,餘懷《婦人鞋考》,張潮《七療》,黃周星《郁單越頌》,張《地理骊珠》,韓則愈《雁山雜記》,王修玉《越問》,尤侗《真率會約》,張潮《酒律》,金昭鑒《酒箴》,沈中楹《觞政》,朱曉《廣抑戒錄》,陳玉基《農具記》,宋荦《怪石贊》,諸九鼎《石譜》,高兆《端溪硯石考》,來集之《羽族通譜》,張綱孫《獸經》,陳鑒《江南魚鮮品》,陳鑒《虎邱茶經注補》,林嗣環《荔枝話》。
前有張潮、吳肅公序及卓自序,蓋踵《漢魏叢書》、《唐人小說》、《津逮秘書》、《百川學海》、《說郛》、《秘笈》、《快書》之義例雲爾。
《檀幾叢書》二集五十種。
徐繼恩《逸亭易論》,閻若璩《孟子考》,宋瑾《人譜補圖》,姚廷傑《教孝編》,吳儀一《仕的》,宋瑾《古觀人法》,丁雄飛《古人居鄉法》,崔學古《幼訓》,《少學》,方象瑛《俗砭》,李淦《燕翼編》,徐元美《艾言》,陳芳生《州蒙條例》,劉芳《拙翁庸語》,李日景《醉筆堂三十六善》,黃宗羲《七怪》,東蔭商《華山經》,王士礻真《長白山錄》,王士礻真《水月令》,毛奇齡《三江考》,黃元治《黔中雜記》,方亨鹹《苗俗紀聞》,金人瑞《念佛三昧》,畢熙《佛解》,王士礻真《漁洋詩話》,江之蘭《文房約》,馮京第《蕈溪自課》,《讀書燈》,王概《學畫淺說》,張永祥《廣惜字說》,丁雄飛《古歡社約》,張荩《彷園清語》,程羽文《鴛鴦牒》,張芳《黛史》,丁雄飛《小星志》,葉瓊章《豔體聯珠》、黎遂球《戒殺文》,丁雄飛《九喜榻記》,丁雄飛《行醫八事圖》,張仁熙《雪堂墨品》,宋荦《漫堂墨品》,錢朝《水坑石說》,程雄《琴學八則》,高兆《觀石錄》,汪鎬京《紫泥法》,周高起《陽羨茗壺系》,《洞山岑茶系》,黎遂球《桐階副墨》,張《南村觞政》,張萬鐘《鴿經》。
王卓、張潮同輯也。
《檀幾叢書》餘集二卷。
上卷,陸次雲《山林經濟策》以下三十種。
下卷,韓則愈《五嶽約》以下十七種。
後附王卓四種,張潮六種,蓋皆小品短篇,志之以待印正雲。
《昭代叢書》,張潮輯。
凡五十種。
其體例亦沿《檀幾叢書》。
王卓《更定文章九命》,吳肅公《天官考異》,《改元考同》,《五行問》,梅文鼎《學曆說》,張能鱗《進賢說》,施璜《塾講規約》,甘京《夙興語》,毛先舒《家人子語》,《語小》,甘楗《心病說》,魏禧《日錄雜說》,周文炜《觀宅四十吉祥相》,沈捷《增訂心相百二十善》,殷曙《竹溪雜述》,湯傳楹《閑餘筆話》,狄億《禦試恭紀》,王卓《松溪子》,林雲銘《讀莊子法》,胡[C09A]《蒙養詩教》,徐沁《謝臯羽年譜》,王言《西華仙錄》,黃周星《将就園記》,洪玉圖《歙問》,闵麟嗣《黃山松石譜》,尤侗《外國竹枝詞》,南懷仁《西方要紀》,李仙根《安南雜記》,毛先舒《聲韻叢說》,黎遂球《花底拾遺》,徐士俊《十眉謠》,李沂《秋星閣詩話》,徐增《而庵詩話》,黃周星《制曲枝語》,宋曹《書法約言》,尤侗《戒賭文》。
黃周星《詞》,《酒社刍言》,蔡祖庚《懶園觞政》,冒襄《齊茶彙鈔》,《宣爐歌注》,餘懷《硯林》,周嘉胄《裝潢志》,鄭旭旦《牌譜》,鄭晉德《三友棋譜》,王卓《兵仗記》,陳鼎《荔枝譜》,冒襄《蘭言》,王卓《龍經》。
前有尤侗及潮自序。
《昭代叢書》乙集四十種。
洪嘉植《毛朱詩說》,黃元治《春秋三傳異同考》,吳肅公《讀禮問》,張愉曾《十六國年表》,劉師峻《北嶽曆祀考》,葉燮《江南星野辨》,毛奇齡《三年服制考》,魏禧《師友行輩議》,王士礻真《國朝谥法考》,金德純《旗軍志》,方象瑛《封長白山記》,王士礻真《紀琉球入太學始末》,孔尚任《人瑞錄》,王士礻真《紀恩錄》,董文骥《恩賜禦書記》,徐秉義《還駕紀》,王仕雲《格言僅錄》,孔尚任《出山異數紀》,釋道态《奏對機緣》,餘き《塞程别紀》,許承宣《西北水利議》,王士礻真《廣州遊覽小志》,《隴蜀餘聞》,《東西二漢水辯》,魏禧《日錄裡言》,魏際瑞《偶書》,宋荦《漫堂說詩》,王士祿《然脂集例》,唐彪《身易》,魏際瑞《論文》,魏禧《日錄論文》,毛先舒《韻問》,《南曲入聲客問》,王言《連文釋義》,孔衍┉《畫訣》,王士祿《焦山古鼎考》,張召《瘗鶴銘辯》,《昭陵六駿贊辯》,林佶《漢甘泉宮瓦記》,張英《飯有十二合說》。
吳震方《說鈴》。
前集,王崇簡《冬夜箋記》,王士礻真《隴蜀餘聞》,《分甘餘話》,李仙根《安南雜記》,範承谟《畫壁詩》,宋荦《筠廊偶筆》、《二筆》,高士奇《金鳌退食筆記》,《扈從西巡錄》,《塞北小鈔》,《松亭行記》,《天祿識餘》。
方象瑛《封長白山記》,張學禮《使琉球紀略》,周亮工《閩小紀》,許缵曾《滇行紀程》,《東還紀程》,闵叙《粵述》,陸祚蕃《粵西偶記》,陳鼎《滇黔紀遊》,顧炎武《京東考古錄》,《山東考古錄》,《救文格論》,《雜錄》,李玉殿《守汴日志》,南懷仁《坤輿外紀》,林謙光《台灣紀略》,季麒光《台灣雜記》,潘鼎《安南紀遊》,陸次雲《峒溪纖志》,孔貞《泰山紀勝》,吳闡思《匡廬記遊》,屈大均《登華記》,周清原《遊雁蕩記》。
計三十三種。
後集,黃鵬揚《讀史吟評》,吳绮《揚州鼓吹詞序》,鈕《觚剩》,陸次雲《湖ヂ雜志》,花村看行侍者《談往》,餘懷《闆橋雜記》,陳尚古《簪雲樓雜說》,虞兆隆《天香樓偶得》,王逋《蚓庵瑣語》,徐嶽《聞見錄》,陸圻《冥報錄》,戒顯《現果随錄》,楊式傳《果報聞見錄》,徐慶《信征錄》,吳陳琰《曠園雜志》,勞大與《瓯江逸志》,呂種玉《言鲭》,吳震方《嶺南雜記》,《述異記》。
計十九種,前有徐倬序。
歙人鮑廷博刻書于杭郡最精,校雠亦缜密,惟嫌其版式縮狹耳。
《知不足齋叢書》凡十八集。
第一集,高彥休《唐阙史》二卷,《古文孝經孔氏傳》一卷,沈作《寓簡》十卷,吳仁傑《兩漢刊誤補遺》十卷,葛洪《涉史随筆》一卷,郭畀《客杭日記》一卷,姜紹書《韻石齋筆談》二卷,劉體仁《識小錄》一卷。
第二集,劉敞《弟子記》一卷,胡铨《玉音問答》一卷,黃澈《溪詩話》十卷,曾敏行《獨醒雜志》十卷,費衮《梁溪漫志》十卷,邝露《赤雅》三卷,杭世駿《諸史然疑》一卷,《榕城詩話》三卷。
第三集,陸遊《入蜀記》六卷,朱翌《猗覺寮雜記》二卷,範文《對床夜話》五卷,瞿佑《歸田詩話》三卷,都穆《南濠詩話》一卷,李東陽《麓堂詩話》一卷,趙函《石墨镌華》八卷。
第四集,《孫子算經》三卷,《五曹算經》五卷,史氏《釣矶立談》一卷,張齊賢《洛陽缙紳舊聞記》五卷,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五卷,附一卷。
郭宗昌《金石史》二卷,孫承澤《閑者軒帖考》一卷。
第五集,王鞏《清虛雜著》四卷。
錢文子《補漢兵志》一卷,魏泰《臨漢隐居詩話》一卷,王若虛《滹南詩話》三卷,劉祁《歸潛志》十四卷,黃向堅《尋親記程》一卷,邊大绶《虎口餘生記》一卷,祁承業《澹生堂藏書》約一卷,《苦瓜和尚畫語錄》一卷。
第六集,文瑩《玉壺清話》十卷,嶽珂《愧郯錄》十五卷,王灼《碧雞漫志》五卷,《樂府補題》一卷,張翥《蛻岩詞》二卷。
第七集,何晏《論語集解皇侃義疏》十卷,吳仁傑《離騷草木疏》四卷,張世南《遊宦紀聞》十卷。
第八集,《張丘建算經》三卷,王孝通《緝古算經》一卷,王钅至《默記》一卷,張《南湖集》十卷,周密《蘋洲漁笛譜》二卷。
第九集,梁孝元帝《金樓子》六卷,蔡縧《鐵圍山叢談》六卷,陳《農書》三卷,秦觀《蠶書》一卷,樓《耕織圖詩》一卷,白《湛淵靜語》二卷,方鵬《責備餘談》二卷。
第十集,林慎思《續孟子》二卷,《伸蒙子》三卷,王《麟角集》一卷,桑世昌《蘭亭考》十二卷,俞松《蘭亭續考》二卷,曾宏父《石刻鋪叙》二卷,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一卷,附一卷。
尤《萬柳溪邊舊話》一卷。
第十一集,謝枋得《詩傳注疏》三卷,顔之推《顔氏家訓》七卷,附一卷。
《江南餘載》二卷,《五國故事》二卷,蕭洵《故宮遺錄》一卷,鄧牧《伯牙琴》一卷,孟宗寶《洞霄詩集》十四卷,範成大《石湖詞》一卷,張三聘《和石湖詞》一卷,王沂孫《花外詞》一卷。
第十二集,段子武《詩義指南》一卷,錢杲之《離騷集傳》一卷,吳淑《江淮異人錄》一卷,《慶元黨禁》一卷,朱肱《北山酒經》三卷,楊《山居新話》一卷,《鬼董》五卷,陸友《墨史》三卷,龔賢《畫訣》一卷,笪重光《畫筌》一卷,黃宗羲《今水經》一卷,汪輝祖《佐治藥言》一卷,續一卷。
第十三集,嶽珂《刊正經傳沿革例》一卷,張志和《元真子》三卷,洪遵《翰苑群書》二卷,趙升《朝野類要》五卷,黃煜《碧血錄》二卷,潘阆《逍遙集》一卷,連文鳳《百正集》三卷,張先《子野詞》四卷,張雨《貞居詞》一卷。
第十四集,陳叔齊《籁記》一卷,司馬光《潛虛》一卷,袁采《世範》三卷,附一卷。
《天水冰山錄》一卷,附《書畫記》一卷。
第十五集,吳缜《新唐書糾謬》二十卷,鄧牧《洞霄圖志》六卷,黃《聱隅子》二卷,袁《世緯》二卷。
第十六集,董史《皇宋書錄》三卷,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周密《武林舊事》十卷,袁韶《錢塘先賢傳贊》一卷。
第十七集,吳缜《五代史纂誤》三卷,周去非《嶺外代答》十卷,《南窗紀談》一卷,《蘇沈兩内翰良方》十卷,宋濂《浦陽人物記》二卷。
第十八集,黃庭堅《宜州家乘》一卷,範成大《吳船錄》二卷,周輝《清波雜志》十二卷,《清波别志》三卷,沈荀蔚《蜀難叙略》一卷,朱翌《氵ň山集》三卷,劉應時《頤庵居士集》二卷。
鮑氏《知不足齋重刊聚珍版書》。
易緯十二卷,宋蔡淵《易象意言》一卷,宋郭雍《郭氏傳家易說》十一卷,宋錢時《融堂書解》二十卷,宋毛晃《禹貢指南》四卷,宋袁燮《絮齋毛詩經筵講義》四卷,宋張淳《儀禮識誤》三卷,宋劉敞《春秋傳說例》一卷,宋蕭楚《春秋辨疑》四卷,唐太宗《帝範》四卷,元翟思忠《魏鄭公續谏錄》二卷,漢衛宏《漢宮舊儀》二卷,宋程俱《麟台故事》五卷,晉陸羽《邺中記》一卷,唐劉恂《嶺表錄異》三卷,北魏郦道元《水經注》四十卷,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二十二卷,晉王弼注《道德經》二卷,晉傅玄《傅子》一卷,元司農司《農桑輯要》七卷,明沈繼孫《墨法輯要》一卷,北周甄鸾《五經算術》二卷,《孫子算經》三卷,《夏侯陽算經》三卷,魏劉徽《海島算經》一卷,宋劉荀《明本釋》三卷,宋袁文《翁牖閑評》八卷,宋張氵昊《雲谷雜記》四卷,宋葉大慶《考古質疑》六卷,宋韓氵虎《澗泉日記》三卷,宋周密《浩然齋雅談》三卷,元李冶《敬齋古今︻》八卷,宋張戒《歲寒堂詩話》二卷,宋胡宿《文恭集》五十卷,宋袁燮《齋集》二十四卷,宋曾幾《茶山集》八卷,金王寂《拙軒集》六卷,元仇遠《金淵集》六卷。
此皆初頒之本,惜後來大部書未盡付锓,人間遂不可得見矣。
《泾川叢書》,明人著錄三十種,國朝人著錄十一種,皆泾邑之書有裨于經史者,趙紹祖編次。
紹祖博學嗜古,輯《金石文鈔》八卷,餘為序之,刻版于嘉慶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