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卷,吳颢編其郡人之詩。

    自黃機起,凡一千四百餘人。

    刻于嘉慶五年。

    卷一順治年間有科目者,卷二順治年間無科目者,卷三康熙三十年以前有科目者,卷四康熙三十年以前無科目者,卷五康熙六十年以前有科目者,卷六康熙六十年以前無科目者,卷七雍正年有科目者,卷八雍正年無科目沒乾隆二十年以前者,卷九乾隆十五年以前有科目者,卷十乾隆二十年以前無科目者,卷十一乾隆十五年以後有科目者,卷十二乾隆四十年以前無科目者,卷十三乾隆四十年以後無科目者,暨時代無可稽者附之,卷十四無名氏遺民流寓,卷十五閨秀,卷十六方外。

    其自序雲:名家有集行世,僅存一二,其名位未顯,姓氏将湮,或後嗣式微,則勉為多收。

    所采除專集及詩觀、别裁外,有孫以榮《湖墅詩鈔》、趙時敏《郭西詩鈔》、柴傑《浙人詩存》。

    又于朱文藻處得二百餘家,而同裡梁山舟、葉古渠、同年葉绛岩、龔匏伯各彙交數十家。

    閨秀一門,芷齋汪夫人所集,壁池蔡夫人加朱墨者。

    蓋以詩存人之意,多非講求聲律者比。

     《滇南詩略》十八卷,補遺二卷,流寓二卷,保山袁文揆編,嘉慶四年刻版。

    自序雲:“王疇五、張月槎兩太史,趙永錫大尹,孫髯翁布衣,楊裕如孝廉,征詩有啟,訖未成書。

    伯兄儀雅纂《勝國遺詩》成,揆愈不敢弗終厥事。

    編國朝滇南詩,始順治辛醜迄嘉慶辛巳。

    題曰《國朝滇南詩略》,從伯兄纂前明詩例也。

    ”搜輯之功,可謂勤矣。

    金碧蒼洱間奇氣,何幸荟萃于此筆。

     阮芸台中丞督學兩浙時,有《兩浙輔軒錄》。

    己未年夏,芸台官侍郎,退直,邀餘至琅環仙館讀畫品詩,遂以此書委勘。

    尚未分卷數,束為十六捆。

    餘約十日閱兩捆,曆三月始畢,間有為增入者。

    今其書分四十卷,得三千一百三十三人,詩九千二百四十一首,刻版于嘉慶六年。

    翁覃溪先生《濤音集》序雲:“《濤音集》八卷,掖縣人詩。

    蓋西樵教授萊州時,阮亭省兄于學舍,因撰次其邑人之詩。

    往往有兩先生系評雲。

    予訪此書三十年不得見,今按試于萊,始見之。

    是集之成,在順治十四年丁酉,正先生昆季盛年馳聲藝苑之時。

    其後漁洋作西樵年譜,于《然脂》、《濤音》二集,皆追叙之。

    蓋已不能無陳迹之感。

    乾隆五十七年掖縣儒學開雕。

    卷一毛宗魯以下十二人,卷二孫鎮一人,卷三宿鳳翥以下九人,卷四趙士哲一人,卷五王漢以下十八人,卷六宿孔晖以下四人,卷七張端以下五人,卷八趙濤以下二人。

     《宋詩鈔》一百二卷,吳之振編。

    共一百家。

    其無專集及不及五首者弗錄。

    每集各系小傳,叙論甚詳。

    有錄無書者十六家,劉、鄧肅、黃幹、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馮時行、嶽珂、嚴羽、裘萬頃、謝枋得、呂定、鄭思肖、王柏、葛長庚、朱淑真。

     《宋元詩會》一百卷,桐城陳焯編。

    焯字默公,順治壬辰進士,官兵部主事。

    《詩會》自序雲:“散錄零鈔,或得諸山水圖經,或得諸崖碑摩拓,以及市坊村塾,道院禅宮,敝簏殘蹄,窮極搜求,積累歲時,成茲巨帙。

    凡九百餘家。

    ”前有周疆、曹溶二序及溶手劄,溶盛稱其宋詩讨論精詳,元詩則有未備之憾。

     《元詩選》一百一十一卷,長洲顧嗣立編。

    凡三集。

    初集元好問以下百家,二集段克己以下百家,三集麻革以下百家。

    人各存原集之名。

    每集分十幹,癸集有錄無書。

     《宋百家詩存》二十卷,曹廷棟編。

    廷棟以吳之振所選《宋詩鈔》有有錄無書,潘讠刃叔《宋詩鈔》、陳名揚《十五家詩》為未備,續為是編。

    皆有本集傳世者。

    吳、潘、陳已采,不複入。

    始魏野《東觀集》,終于僧斯植《采芝集》。

    賀鑄北宋末人,而置魏野之前。

    廷棟緣所素愛而創為此例耳。

     《南宋雜事詩》七卷,沈嘉轍、吳焯、陳芝光、符曾、趙昱、厲鹗、趙信等撰。

    七人皆杭産,以其鄉為南宋故都,所為詩主紀事典故,故皆注詩下。

    所引書幾千種,可謂博矣。

     《元詩選癸集》,顧嗣立原編有錄無書者也。

    其甥孫席世臣于嘉慶三年校勘補刻,版式一如其舊。

    分卷則曰癸之甲,癸之乙,癸之丙,癸之丁,癸之戊上戊下,癸之己上己下,癸之庚上庚下,癸之辛上辛下,癸之壬上壬下,癸之癸上癸下,共十六卷。

    世臣有補遺一編。

    今未梓行。

    其目餘嘗借鈔之,甚詳備。

     《宋詩記事》一百卷,厲鹗纂。

    其自序雲:“訪求積卷,兼之閱市借人,曆二十年之久。

    披覽既多,頗加汰擇。

    計所鈔撮,凡三千八百一十二家。

    略其出處大概,綴以評論本事,鹹著于編。

    其于有宋知人論世之學,不為無小補矣。

    ”乾隆十一年刻行之。

    選詩兼以著史,應推此書。

     《明詩去浮》四卷,施何牧編。

    其自序雲:“斟酌于繁簡之間,或因人以存詩,代不數人。

    或因詩以存人,人不數詩。

    豈必無遺。

    亦聊冀其不亂耳。

    顔曰‘去浮’,此物此志也。

    ”卷一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朝共五十人,詩二百二首。

    卷二成化弘治正德朝共四十四人,詩二百二首。

    卷三嘉靖朝四十七人,詩二百首。

    卷四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祯朝共七十二人,詩一百九十首。

    刻于康熙四年。

    為近來選本中翹楚,紙版俱佳者。

     鐵冶亭漕督向藏《長白詩存》《詩鈔》二書,後奉命輯《八旗通志》,又得遞鈔八旗人詩,合舊存得二百餘家,題曰《大東景運集》。

    餘又為增八十餘人,就餘所知,為立小傳。

    一百八九十家詩之源流,人之梗概,一一及之。

    冶亭治漕,攜入行箧。

    聞近又有所增,将來勒為全書,彬彬乎足以和聲鳴盛矣。

     《山陽耆舊詩》,吳玉,字集五,号山夫。

    編輯未成之書。

    無卷數。

    漢一人,魏一人,唐三人,宋四人,元二人,明一百二人。

    續錄則明及國朝約及四五十人。

    餘從阮吾山侍郎借鈔副本,侍郎屬餘為甄綜之。

    方補十餘家,而侍郎病亟索去,今其稿不可知矣。

    前有顧棟高一序,謂玉訪求積數十年,得詩文集凡四尺許,亦可謂勤苦之士。

     《同人集》十二卷,冒襄纂。

    襄字辟疆,世稱巢民先生。

    以前壬午副舉授司理官,親老不仕。

    膺征辟,皆辭免。

    是書乃其故人投贈之作,刻于康熙癸醜年。

     《海虞詩苑》十八卷,國朝昭文一邑之詩,王應奎編輯。

    應奎字東溆,号柳南。

    嘗著《随筆》六卷,《續筆》四卷。

    遺聞轶事,頗賴以傳。

    《詩苑》前有陳祖範序。

    刻版于乾隆初年。

    雅擅别裁,不同泛常ㄎ扯。

     《台山懷舊集》十二卷,附同懷集一卷,仁和張廷俊選,卷末附以己作。

    序言仿顧阿瑛之《玉山草堂》。

    王漁洋之《感舊》,采擇蕪略,實不及也。

    刻版于嘉慶元年。

     《山右詩存》二十四卷,名媛方外二卷,附集八卷,名嫒方外一卷,共三十二卷。

    前二十四卷已往之人,後八卷現在之人。

    澤州李錫麟輯。

    雖有不純不備之憾,要足為晉風選之繼。

    前有張師誠序,刻于嘉慶六年。

     《吳江沈氏詩錄》十二卷,起于明成化沈奎,至裔孫培福止。

    凡七十人,閨秀二十人,詩九百五十一首。

    沈祖禹定。

    前有沈德潛序。

    刻版于乾隆五年。

     《朋舊遺詩合鈔》二十二卷,南城曾燠編。

    皆已往之人,凡得三十家。

    去取頗有體裁,刻于嘉慶十年。

     《洮陽詩鈔》十卷,附集古二卷,專錄國朝狄道州人詩,李苞編。

    前有楊芳燦序。

    刻版于嘉慶四年。

     《滇南文略》四十七卷,計文八百五十九篇。

    明代及國朝文居多,唐宋一二見而已。

    保山袁文揆編次,刻版于嘉慶七年。

     《越風》三十卷,會稽一郡之詩,商盤選。

    盤字蒼雨,号寶意,雍正八年庶吉士,授編修改鎮江司馬,出守南,卒于官。

    書成于乾隆三十一年,刻版于三十四年,前有蔣士铨序。

     《湖海詩傳》四十六卷,青浦王昶彙集生平友朋之作,得六百餘人,以科第為次。

    起于康熙五十一年,迄于近日。

    其間布衣韋帶之士,亦以年齒約略附之。

    刻版于嘉慶八年。

     《禊湖詩》拾八卷,吳江徐達源編次,皆其邑人逸篇。

    始于明初,訖于近日。

    前代之詩,間附一二。

    達源号山民,風雅好事,以諸生候補翰林主簿,著述甚富。

    此書刻版于嘉慶十年。

     《江西詩征》九十五卷,晉一卷。

    唐三卷,内附五代。

    宋二十卷,内附金。

    元十四卷。

    明二十六卷。

    國朝二十卷。

    補遺一卷。

    名媛二卷。

    釋子四卷。

    道流一卷。

    雜流名妓無名氏一卷。

    仙靈鬼怪一卷。

    歌謠諺語谶記散句一卷。

    南城曾燠纂輯,刻于嘉慶九年。

    采錄頗稱繁富。

     《江左十五子詩選》,十五子者,王式丹方谷、吳廷桢山掄、宮鴻曆友鹿、徐昂發大臨、錢名世亮工、張大受日容、楊掄青村、吳士玉荊山、顧嗣立俠君、李必恒百藥、蔣廷錫揚孫、缪沅湘芷、王圖炳麟照、徐永宣學人、郭元钅于于宮。

    人各一卷也。

    商邱宋牧仲荦手訂。

    書成于康熙四十二年。

     《江浙十二家詩選》,十二家者,李繩勉百、汪棣к、姜宸熙笠堂、蔡忠立企阊、王廷魁岡齡、張夢喈鳳于、顧鴻志學遜、高景光同春、廖景文琴學、薛龍光少文、吳璃赤玉、趙曉榮陟庭也。

    人各二卷。

    王西莊鳴盛采錄,書成于乾隆三十一年。

    選刻俱不及宋商邱本。

     《石倉曆代詩選》,一名《十二代詩選》,五百六卷。

    按《四庫全書提要》雲,明曹學編。

    所錄上自古逸,下迄于明。

    凡古詩十卷,唐詩一百卷,拾遺十卷,宋詩一百七卷,金元詩五十卷,明詩初集八十卷,次集一百四十卷。

    據《千頃堂書目》,尚有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三十二卷,五集五十二卷,六集一百卷。

    餘所見禮邸藏書刻本,明詩六集之外,七集一百卷,八集一百一卷,九集十一冊,凡九十二人。

    十集四冊,二十人。

    續集十冊,九十人。

    再續集九冊,五十一人。

    三續集五冊,三十二人。

    三四續集一冊,六人。

    四五續集一冊,六人。

    五續集三冊,十三人。

    六續集一冊,四人。

    南直集八冊,四十人。

    浙集八冊,五十七人。

    閩集十四冊,一百一十一人。

    社集十冊,四十九人。

    楚集四冊,二十一人。

    川集一冊,五人。

    江西集一冊,十人。

    陝西集一冊,三人。

    附河南集一人。

    紙墨精好,而訛誤尚多。

    世顧鮮稱之者,藏書家亦未之及,何也。

    餘因借鈔其目,而并錄明人詩數家,皆世所希有者。

    而貯于箧,信可寶也。

    逾十日而禮邸火災,不如此書毀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