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意主貪多,冗雜特甚,摘其舛漏附會數條。

    此殆呂所訂者,非元度原本,與餘所見不同。

    《正聲前集》八卷,《續集》八卷,桐城項章輯。

    前集随見随刻,無所選擇。

    續集則采諸坊間選本者,亦乏卓識。

    但其間頗有不傳之作,賴此以存,亦可珍也。

    刻于乾隆三十四年。

     《練音集補》,王輔銘編。

    輔銘字翊恩,嘉定人,明翟校采嘉定人詩,自宋天聖迄明弘治,輯為七卷。

    闆毀于倭,輔銘厘定,搜補頗備。

     《國朝練音集》十二卷,共三百人,略仿翟例。

    而載現存之人甚多,并其子之詩亦附入。

    識者譏其濫焉。

    刻于乾隆七年。

    前有張鵬、沈德潛二序。

     河南自明趙彥複、江元範刻《梁園風雅》後,迄今無專刻。

    餘見《梁園風雅》三十七卷,為商邱宋牧仲重镂本,甚工。

     《吳會英才集》二十卷,尚書畢沅輯,其賓佐之。

    詩名篇秀句,往往而在。

    作者十二人,多為餘舊識。

    各有專集行世,此皆其少作。

     《詩品》十八卷,附二卷,天長陳以剛選,刻于雍正十二年。

    自吳偉業以下三百四十餘家,方外三十餘家,閨秀十九家。

    雖有世故之見存,時時有具隻眼處,不可沒也。

     《攜李詩系》四十二卷,平湖沈季友編其一郡之詩。

    前有朱彜尊、金南英二序。

    一卷漢晉陳唐五代,二三卷宋,四五六卷元,七卷至二十二卷明,二十三卷至二十九卷國朝,三十卷至三十三卷方外,三十四三十五卷閨秀,三十六卷仙鬼,三十七卷至四十一卷題詠,四十二卷謠諺。

    去取精當,輯錄家最善之本。

     《沽上題襟集》,乾隆五年宛平查為仁選刻,錢塘厲鹗、嘉定張鵬序之。

    厘為八卷。

    第一卷劉文煊詩一百一首,附三首。

    第二卷吳廷華詩七十五首,附四首。

    第三卷查為仁詩七十三首,附七首。

    第四卷汪沆一百四首,附一首。

    第五卷陳臯詩五十八首,附四首。

    第六卷萬光泰詩九十七首,附五首。

    第七卷胡睿烈詩六十八首,附四首。

    第八卷查學禮詩一百三首,附六首。

    新穎之篇甚多。

    锓木印紙,俱極工雅。

     《七十二峰足征集》,詩八十六卷,詞二卷,吳定璋編。

    定璋字友篁,吳縣人。

    采曆代文人産太湖七十二峰間者,錄其所作為是集。

    不分時代,每姓類從,題曰某氏合編。

    人系小傳,意主該洽。

    前有沈德潛、秦蕙田二序。

    刻于乾隆九年。

     《梁溪詩鈔》五十八卷,顧光旭集。

    漢一人,晉一人,宋一人,唐一人,北宋九人,南宋十二人,元十四人,明三百人,國朝七百餘人。

    流寓閨媛方外附焉,凡千一百十人。

    仿《中州集》例,小傳簡而該。

    前有老人王一峰序。

    刻于乾隆五十九年。

     《三泷詩選》十卷,羅定彭沃選其一州人之詩,而以己詩與其子詩附焉。

    羅定建于前明,萬曆文教始興。

    能以聲律相砥厲,亦可尚也。

    前有何夢瑤、陳華封二序。

    刻于乾隆二十五年。

     《廣東詩粹》十二卷,順德梁善長編。

    第一卷唐六人,五代一人,宋二十二人,元四人。

    第二卷明二十三人。

    第三卷明三十八人。

    第四卷明四十三人。

    第五卷明三十八人。

    第六卷明三十一人。

    第七卷明三十九人。

    第八卷明□十□人。

    第九卷明□十□人。

    第十卷明二十人。

    第十一卷國朝十九人。

    第十二卷國朝五十九人。

    雖收明人詩過多,甄核稱審确,論粵詩數則亦簡當。

    印镂甚精,成于乾隆丁卯年,前有王之正序。

     《海沱集》無卷數,顧邦英選定,刻于乾隆十七年。

    前有陳士、李锴、喻世欽序及邦英自序。

    而汪松、顧邦英、甘運源、王麟書、甘運瀚五人之詩也,雖偶然乘興為之,不足觇作者蘊蓄,然時見一斑矣。

     《宛雅初編》,梅鼎祚輯。

    《二編》施閏章、蔡蓁春續輯。

    《三編》張汝霖、施念曾補輯。

    而刻于乾隆十七年,劉方藹、梅成序之,并載梅鼎祚、施閏章、蔡蓁春、李士琪、陸壽名原序于前。

    初編詩十卷,六百四十六首,唐二人,宋九人,元五十九人,明洪武至正德二十一人。

    二編詩八卷,四百五十一首,明嘉靖十二人,隆萬四十三人,天崇十八人。

    三編詩二十卷,一千四百一首,唐三人,五代一人,宋三人,元五人,明三十人,國朝二百十五人,閨閣四人,方外十七人,伎女一人。

    聯句逸句一卷。

    詩話三卷。

     《邗上題襟集》、《續集》、《後續集》無卷數,南城曾燠輯。

    始于乾隆癸醜年,陸續付雕。

    皆其朋好唱酬贈答之作,頗稱繁富。

     《詩存分編》二卷,卓娛圖輯八旗人詩。

    一卷拉歆以下八人。

    二卷峻德以下九人。

    似非完書,偶然刻之者也。

    然此十七人之詩,時有佳篇。

    每人詩末,各著評跋,頗見眉目。

     《南邦黎獻集》十六卷,鄂爾泰輯。

    文端于雍正三年官江南布政使,下車延訪真才,建春風亭會課,所得佳編,裒集成卷。

    類編付梓,頗稱好事。

    甄拔之士,一時翹楚。

     《南州詩略》十六卷,當塗朱滋年輯。

    滋年祖辂講學南州,錄其鄉裡之作,凡宦遊流寓題詠山水及與南州士夫唱酬者,皆散見于卷中。

    滋年補綴,刻于乾隆三十八年。

    并以其祖辂、父敏聞詩暨己作附後。

    沈歸愚尚書序之。

     《雲間杜氏詩集》無卷數,青浦杜世祺分體編次,成書于康熙十四年。

    自明初杜隰以下至杜天錫九十三人,補遺十一人。

    前有沈荃、董俞、張錫怿、吳懋謙、徐允哲五序,後有朱在鎬、吳三省二序。

     《董氏詩萃》二十卷,烏程董編。

    自宋董貞元以下,凡四十八人,閨媛六人,刻于乾隆十年。

    镂版甚精緻可愛,字畫細勁,仿宋椠本。

     《岡州遺稿》六卷,顧嗣協編集廣東新會人之詩,自元羅蒙正以下五十九人。

    刻于康熙四十九年,嗣協弟嗣立為序之。

    中雲:“餘向在四朝詩館加意搜羅,獨至岡州作者竟寥寥無聞焉。

    ”斯集信可寶也,版刻極佳。

     《國朝姚江詩存》十二卷,張廷枚輯。

    黃宗羲編姚江逸詩十五卷,倪繼宗刻逸詩外七十餘家,此殆沿其例而續之者也。

    一卷至十一卷黃宗羲以下一百五十五家,十二卷閨秀方外十家,皆餘姚人之作。

    刻于乾隆四十一年,邵晉涵、陶廷珍序之。

    邵序論餘姚詩甚詳,陶序論餘姚詩極核,皆精妙之篇。

     《國朝江右八家詩選》,曾燠編。

    八家者,陳允衡、王猷定、曾畹、帥家相、蔣士铨、汪轫、楊、何在田。

    其自序雲:“餘彙鈔江西曆代詩,本朝得二百二十餘人,八家蓋傑出者也。

    ” 《詩持》凡三集,魏憲編。

    一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十卷。

    彙刻于康熙九年。

    憲仿石倉例欲補其缺,版式悉照石倉舊本,意甚良也。

    後又有百家之刻,統校一過。

    複沓沿襲,頗染坊間陋習。

    然閩詩賴以存者不少。

     《西江風雅》十二卷,烏程沈瀾編。

    瀾号柏村,以騷壇耆宿自期許。

    官江右時輯此書。

    仁和金侍郎德瑛視學江右,稱之。

    刻于乾隆十八年。

    前有華亭王興吾、仁和湯聘二序。

    采錄起雍正癸卯迄乾隆癸酉二十年之詩。

    雖未該備,而于乾隆初年西江名作,網羅殆盡,去取頗有别裁。

    《湖北詩錄》,鐘祥高士熙編。

    不分卷,而依湖北各郡排比。

    首武昌,次漢陽,次黃州,次宜昌,次荊州,次安陸,次德安,次襄陽,次鄖陽,大抵安陸一府之詩居十之四。

    蓋士熙為其郡人,易于搜讨耳。

    鄉曲之見,亦未能免。

    镂版于乾隆三十七年,版式局促。

    殊傷大雅,何得有大力者為重刻之。

     《新年雜詠》,杭州吳錫麒及弟錫麟、黃樸、姚思勤、項朝榮、舒紹言所作。

    不分卷數,以類相從。

    刻于乾隆四十年。

    前有王鳴盛、顧光旭二序。

     《淮海英靈集》二十二卷,阮元輯揚州一郡之詩也。

    其凡例雲:通州、如臯、泰興舊隸揚州,今詩托始國初,未便區分畛域。

    分卷仿顧嗣立選元詩例,以十幹為次。

    甲集四卷,乙集四卷,丙集四卷,丁集四卷,戊集四卷,皆以得詩先後為序。

    壬集一卷,閨秀詩。

    癸集一卷,方外詩。

    己庚辛三集,虛以有待。

    考校審定,足備揚州文獻雲。

     《嶺南五朝詩選》三十五卷,番禺黃登編,刻于康熙三十五年。

    前二十卷,詩之為嶺南作者。

    後十五卷,嶺南人之詩。

    卷首載袁景星、魯超、劉茂溶、秦桂、王士礻真、梁佩蘭、歐陽隽、陳恭尹、李長華九序。

    決擇未見允當,搜羅尚稱富有。

     《金華詩錄》六十卷,外集六卷,别集四卷,朱笠亭編次,乾隆三十七年漢州黃彬知金華府刻之。

    前有彬序。

    卷一卷二,唐駱賓王以下十二人,詩六十五首。

    卷三至卷十,宋胡則以下七十七人,詩三百五十六首。

    卷十一至卷十九,元許謙以下三十七人,詩五百五首。

    卷二十至卷四十四,明宋濂以下二百八十二人,詩一千三百九十四首。

    卷四十五至卷五十四,國朝朱之錫以下一百四十五人,詩六百一十七首。

    卷五十五至卷六十,補遺唐馮藻以下共一百六十九人,詩三百七十六首,内三人已見前。

    外集名宦六卷,六十三人,詩一百四十九首。

    别集聯句,卷一二十二人,詩五首。

    卷二月泉吟社,馮澄以下二十二人,詩二十六首。

    卷三石洞贻芳,劉過以下三十五人,詩五十三首。

    卷四詩論句論。

    多而有紀,足資博雅之助。

    後有夏蘇一跋,論金華詩源流最悉。

     《苔芩集》二卷,附錄二卷,王鳴盛編。

    鳴盛前有《十二家詩選》。

    茲于乾隆丁亥年服阕裡居,複輯此集。

    專錄現在之人,已往者不載,與諸選本不同。

    江南一時知名之士,盡入網羅。

    詩則僅及其所見者決擇之,未必即其人傑構。

    以詩存人可也。

     《松陵詩征》十七卷,寓賢一卷,方外一卷,閨秀一卷。

    袁景辂編次吳江人詩也。

    一卷朱鶴齡起,十七卷楊兆麟止。

    十八卷王崇簡起,王思岵止。

    十九卷影起,王彰止。

    二十卷沈倩君起,錢珂止。

    每人輯以小傳,采諸家評語附焉。

    景辂閑著詩話于後,鋪叙典章文物,繁簡得宜,仿佛靜志居筆意,近人中所罕觏者,較周廷谔《詩粹》為尤精。

     《青浦詩傳》三十四卷,王昶纂。

    第一卷職官,屠隆起,王希伊止。

    第二卷至三十卷,陸機起,李大成止。

    第三十一卷,閨秀釋子道士仙鬼之作。

    第三十二卷至三十四卷,詞附之,王起,陸鳳池止。

    人各系以小傳。

    閑著《蒲褐山房詩話》,論詩論事,皆具隻眼。

    詩料抑史材也。

     《今詩所見集》六卷,黃承增輯,未成之書。

    雖皆一時交遊酬答篇什,揀擇頗嚴。

    因詩存人,因人存詩,交有所賴。

     《杭郡詩輯》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