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三十九小營。
此京營之制也(京營之法,至正統而弊,至景泰而變,變而複弊。
世宗中興。
複為三大營)。
又有勇士四衛二營,宣德六年置。
名為天子之禁旅,皆領于京營。
而圍子營管上直叉刀手,及京衛步隊官軍,名曰前府,公侯之子弟亦隸焉。
備天子之環列扈從,不足言軍。
錦衣衛有缇帥,有巡捕廳街道房南北鎮撫司。
東廠有東西司房掌刑理刑千百戶。
其下所稱番子手者,亦漢八校衛之屬。
主檄巡長安,譏察非常。
合之京營。
十餘萬纨之子,厮養之卒,四方輕剽無行之徒,托名擁護。
食縣官者,不可勝數。
京營之罷癃者,退為老家。
萬曆五年,始置選鋒。
天啟七年,再設壯丁。
立殊科以增厚糈,究其勇怯無以異。
甚至豪右權貴之家,占虛名,糜月給。
有事則出錢以雇傭丐。
舉京師之人盡食營糧,而京營幾于無兵矣。
班軍之番上也,諸不行者皆入錢營免。
及至都侯尉吏要求百端,往往正卒脫歸。
押班官受其軍之錢,以保持塞責。
即勳家請求工作,亦利其直,不必其人。
而入營之講肄可知已。
是以名為解軍而五軍,名為給糧而無糧。
祖宗宿衛踐更之兩制,内與外交病。
京軍耗而班軍亦為之窮焉(永樂遷都,京師七十二衛,軍三十萬。
畿内五十衛,軍二十萬。
又以大甯、山東、河南衛軍輸班上五軍營操練。
此班軍之制)。
上初即位,戎政侍郎李邦華歎曰:“京營敝壞已極,是可不為之制耶。
請練汰其老弱虛冒,而擇魁健材力之士為天子之親軍。
”且曰:“此安危存亡之所系。
”其言甚切。
京軍狃于習而驕且惰也,道路切切耳語。
有疑者,曰:“京軍必為變。
”當是時,國勢強。
若輩雖則肘腋,皆賣菜傭,一節将足以制之。
天子與二三大臣定計,彼惡敢動。
而勳戚中官惡其不便于己,恫喝言曰:“亟罷李侍郎以謝之,不然且反。
”上夙以邦華忠,顧心動。
不得已,反詞谯镌。
托以營政廢弛,而邦華竟免去。
久之,有陸完學者,盡更其法。
與中官深相結,一軍安之。
陸以此尚書滿三考,晉宮保圍玉,而子孫且錦衣矣。
京營自監都以下,又有總理捕務者三人,提督禁門巡城點軍者三人,皆以禦馬監司禮文書房為之,是營務專領于貂也。
中外多事,宦者便奏請上為之發帑金,供缗錢賞犒之用。
乃哈馬市于西邊。
刍茭步作之不時,馬辄肥死。
厚募邊人補部伍,士卒往往流言。
用火器而藥局數災,議車戰而軍乘不習。
中官無他籌略,文臣拱手聽其所為,相與修文具而已。
自神祖九年大閱後,皆遣官或傳旨停免。
上即位久之,議以大閱恩赉不赀,而城守不可以不戒。
有旨于十一年月日上躬自閱城。
先期,掌前府事者大集禁兵,紅盔将軍陛戟而屬于門。
勳戚帶刀護從者百數。
黃門列鼓吹,天閑出廄馬。
五軍營、神樞營、勇衛營、前鋒營襪首弓伏道旁,以一營樹一羽纛,铠胄旌旗甚設。
天子辇而繇正陽門、崇文門、朝陽門、東直門、安定門、德勝門、阜城門、宣武門而下還宮。
翼日再繇廣甯門、右安門、永定門、左安門、廣渠門、東便門。
六軍望見乘輿,呼萬歲。
文武官改服色,鸾帶策馬從。
上大悅,召完學入禦幄,面獎勞。
飲以金樽酒者三,即以樽賜之。
完學尋引年至乞身,上加優與路費馳傳,去時人以為榮。
然而京營兵未嘗可用也。
上初懲逆奄擅政,痛抑中官,幾欲複掖庭掃除之舊。
隻以股肱失職,厭薄外廷,不得已用王坤等出監諸軍,張彜憲内攝二部。
然亦撤遣不常。
示绌伸在手,不欲偏有所假借。
惟東廠京營遵祖宗舊制,故柄用不改。
東廠與執金吾刺探各衙門陰事,得用中旨收考。
京營奉命讨楚、豫賊,中官淩督撫直出其上,頤指諸大帥而趨走之。
此二者上本以腹心相任,号為天子之私人。
京師惡子弟隸名廠衛,挾持百僚。
未嘗為縣官,而私行奸利,京兵廪賜大優。
恣睢淫掠,好奪人執獲以為功。
輕折辱他将吏,卒以此戰士解體,盜賊久而不滅。
且内操本逆奄所為,迄于今弗罷。
論者以中黃門握兵柄非便,終莫肯顯言(吳在戎政時,上召問練兵選将。
提督太監王德化亦奏言京營馬匹不滿萬,又多瘦弱,不便發剿。
語未畢,上目攝之。
曰:“此非爾奏事處。
”德化惶懼而退。
是晚上手谕下閣罷提督。
止發兵三千,命内員督剿。
其嚴正駕馭諸如此)。
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上谕東廠太監王德化曰:“朝廷設東廠緝事,期于摘發大奸。
若糾剔細微,文網苛察,非所以安全之也。
今後歸之所司,非謀反逆倫權豪法者勿問。
”先是,上從輔臣請,内操罷,監軍撤。
劉元斌、盧九德讨賊不效,班師入都。
至是廠衛亦以大體裁抑,惟京營獨否。
元斌、九德之還也,王之俊、閻思印見為勇衛營監督,上命增置四員,用二人以補其任,督理營務。
王裕民為之定其班,以申明軍制。
久之,上以元斌身讨賊而獻陵失守,又禦史王孫蕃糾其在張秋諸處縱兵淫掠,王裕民故匿其奏。
遲之,且洩其語于斌,俾先自奏辨。
為孫蕃所發。
上大怒,并下于理,不旬日兩皆棄市。
當是時,上于兵食大绌,有請發帑者,辄格之。
曰:“三十六衙門搜括已盡,卿知之乎?”或有以問老曰。
此上時事耳。
祖宗朝藏镪累萬萬。
即魏忠賢侵盜。
安得而盡空之。
皆固對曰無有。
後乃知大内之所藏沈沈者,自逆奄大去。
其籍守者見上明察,恐阙而為罪,相戒弗聞。
最後京軍城守饑,喪亂,乃至舉之不能盡,皆豎頭須誤之也。
按京營饷至一百七十萬,又京支七十餘萬,居戶部兵饷三分之一。
京營将王承允、王埏、唐钰、楊斌等,奔走中官,以幸富貴,未嘗知兵。
京兵注名支糧,視軍府如傳舍。
一不樂,辄賄司總,以買替而去之,朝甲暮乙。
雖有尺籍伍符,莫得而識也。
上屢旨訓練,賞罰非不甚嚴。
立标分幟,日不過二三百人。
勒習未終,昏黃遽散。
合營十萬,僥幸抽驗之所不及,忄亢忄曷而佚罰者無算。
令甲以一營練一技,長短左右不能相制而互施,雖練安所用之。
李邦華時召入為都禦史,遇戎政侍郎王冢彥于朝,詢京營近制,相向太息。
明日邦華請對,曰:“老臣向以戎務不效,自謂永填溝壑。
不意複睹天顔。
臣去國十年,聞京營之弊,陛下其誰與守?戎政王家彥為臣言之,未嘗不流涕也。
”上召問家彥,家彥頓首曰:“主臣有之。
今日惟嚴買替之禁,改操練之法,庶可救萬一。
然當邦華在事時可以為,臣自度材不及。
又勢已晚,恐誤國。
惟上進退死生之。
”上喟然不怿而罷。
台臣有建以班軍為兵者,大修屯政。
收其行鹽大糧,歸之京師。
班軍士著,可以免驕兵之憂,省養兵之費。
上可其奏。
下之所司,皆謂迂闊難行。
總京營者恭順侯吳維英思有以副上意。
家彥為之謀,仿嘉靖中弓手、槍手、牌手,以更番簡閱。
第其卒之能否,為參遊黜陟,而選将寓乎其中。
維英自制戰車四百乘,并造盔甲長槍藤牌短刀之屬。
上禦觀德殿,進覽而後用之。
襄城伯李國桢者,向以世胄入太學,今大司農倪元璐為祭酒時亟稱其才者也。
進見言事慷慨。
懲于侯家狃膏梁之習,不圖報恩禦侮。
願集諸官舍,教以騎射擊刺之法。
自當一隊,且乞亡禦書營額。
因取敕内“共武”二字以請,上親為書《共武堂》賜之。
京師外城庳薄,自左安門迤西,無複新河之阻。
禦史裴希度請挑品坑陷馬足。
于總監協三臣之内,分一人專任外城。
國桢聞之,奮曰:“新橋南土堤兵單濠淺,率所領止屯,以一當沖要可也。
”上以為能,十六年八月,改維英掌後軍都督府,用國桢代之。
拔王承恩監督京營,而王之攜領捕務。
中外更始,專以京營為急。
國桢常被密诏,進見造膝,倚重在諸勳舊右焉。
是年也,京師大疫,營兵物故者甚衆。
賊信急,王承恩以守城不如守關,自遣一萬人往。
賊不由居庸,從柳溝抄陵後以入。
一萬人失道,未嘗與賊遇。
國桢請于上曰,守不如戰。
發三萬人營新橋南,用馬駝負載軍資者十日。
據八陣圖,包十五裡以為屯。
賊至沙河,聞炮響,則三萬人皆潰散。
甲仗火
此京營之制也(京營之法,至正統而弊,至景泰而變,變而複弊。
世宗中興。
複為三大營)。
又有勇士四衛二營,宣德六年置。
名為天子之禁旅,皆領于京營。
而圍子營管上直叉刀手,及京衛步隊官軍,名曰前府,公侯之子弟亦隸焉。
備天子之環列扈從,不足言軍。
錦衣衛有缇帥,有巡捕廳街道房南北鎮撫司。
東廠有東西司房掌刑理刑千百戶。
其下所稱番子手者,亦漢八校衛之屬。
主檄巡長安,譏察非常。
合之京營。
十餘萬纨之子,厮養之卒,四方輕剽無行之徒,托名擁護。
食縣官者,不可勝數。
京營之罷癃者,退為老家。
萬曆五年,始置選鋒。
天啟七年,再設壯丁。
立殊科以增厚糈,究其勇怯無以異。
甚至豪右權貴之家,占虛名,糜月給。
有事則出錢以雇傭丐。
舉京師之人盡食營糧,而京營幾于無兵矣。
班軍之番上也,諸不行者皆入錢營免。
及至都侯尉吏要求百端,往往正卒脫歸。
押班官受其軍之錢,以保持塞責。
即勳家請求工作,亦利其直,不必其人。
而入營之講肄可知已。
是以名為解軍而五軍,名為給糧而無糧。
祖宗宿衛踐更之兩制,内與外交病。
京軍耗而班軍亦為之窮焉(永樂遷都,京師七十二衛,軍三十萬。
畿内五十衛,軍二十萬。
又以大甯、山東、河南衛軍輸班上五軍營操練。
此班軍之制)。
上初即位,戎政侍郎李邦華歎曰:“京營敝壞已極,是可不為之制耶。
請練汰其老弱虛冒,而擇魁健材力之士為天子之親軍。
”且曰:“此安危存亡之所系。
”其言甚切。
京軍狃于習而驕且惰也,道路切切耳語。
有疑者,曰:“京軍必為變。
”當是時,國勢強。
若輩雖則肘腋,皆賣菜傭,一節将足以制之。
天子與二三大臣定計,彼惡敢動。
而勳戚中官惡其不便于己,恫喝言曰:“亟罷李侍郎以謝之,不然且反。
”上夙以邦華忠,顧心動。
不得已,反詞谯镌。
托以營政廢弛,而邦華竟免去。
久之,有陸完學者,盡更其法。
與中官深相結,一軍安之。
陸以此尚書滿三考,晉宮保圍玉,而子孫且錦衣矣。
京營自監都以下,又有總理捕務者三人,提督禁門巡城點軍者三人,皆以禦馬監司禮文書房為之,是營務專領于貂也。
中外多事,宦者便奏請上為之發帑金,供缗錢賞犒之用。
乃哈馬市于西邊。
刍茭步作之不時,馬辄肥死。
厚募邊人補部伍,士卒往往流言。
用火器而藥局數災,議車戰而軍乘不習。
中官無他籌略,文臣拱手聽其所為,相與修文具而已。
自神祖九年大閱後,皆遣官或傳旨停免。
上即位久之,議以大閱恩赉不赀,而城守不可以不戒。
有旨于十一年月日上躬自閱城。
先期,掌前府事者大集禁兵,紅盔将軍陛戟而屬于門。
勳戚帶刀護從者百數。
黃門列鼓吹,天閑出廄馬。
五軍營、神樞營、勇衛營、前鋒營襪首弓伏道旁,以一營樹一羽纛,铠胄旌旗甚設。
天子辇而繇正陽門、崇文門、朝陽門、東直門、安定門、德勝門、阜城門、宣武門而下還宮。
翼日再繇廣甯門、右安門、永定門、左安門、廣渠門、東便門。
六軍望見乘輿,呼萬歲。
文武官改服色,鸾帶策馬從。
上大悅,召完學入禦幄,面獎勞。
飲以金樽酒者三,即以樽賜之。
完學尋引年至乞身,上加優與路費馳傳,去時人以為榮。
然而京營兵未嘗可用也。
上初懲逆奄擅政,痛抑中官,幾欲複掖庭掃除之舊。
隻以股肱失職,厭薄外廷,不得已用王坤等出監諸軍,張彜憲内攝二部。
然亦撤遣不常。
示绌伸在手,不欲偏有所假借。
惟東廠京營遵祖宗舊制,故柄用不改。
東廠與執金吾刺探各衙門陰事,得用中旨收考。
京營奉命讨楚、豫賊,中官淩督撫直出其上,頤指諸大帥而趨走之。
此二者上本以腹心相任,号為天子之私人。
京師惡子弟隸名廠衛,挾持百僚。
未嘗為縣官,而私行奸利,京兵廪賜大優。
恣睢淫掠,好奪人執獲以為功。
輕折辱他将吏,卒以此戰士解體,盜賊久而不滅。
且内操本逆奄所為,迄于今弗罷。
論者以中黃門握兵柄非便,終莫肯顯言(吳在戎政時,上召問練兵選将。
提督太監王德化亦奏言京營馬匹不滿萬,又多瘦弱,不便發剿。
語未畢,上目攝之。
曰:“此非爾奏事處。
”德化惶懼而退。
是晚上手谕下閣罷提督。
止發兵三千,命内員督剿。
其嚴正駕馭諸如此)。
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上谕東廠太監王德化曰:“朝廷設東廠緝事,期于摘發大奸。
若糾剔細微,文網苛察,非所以安全之也。
今後歸之所司,非謀反逆倫權豪法者勿問。
”先是,上從輔臣請,内操罷,監軍撤。
劉元斌、盧九德讨賊不效,班師入都。
至是廠衛亦以大體裁抑,惟京營獨否。
元斌、九德之還也,王之俊、閻思印見為勇衛營監督,上命增置四員,用二人以補其任,督理營務。
王裕民為之定其班,以申明軍制。
久之,上以元斌身讨賊而獻陵失守,又禦史王孫蕃糾其在張秋諸處縱兵淫掠,王裕民故匿其奏。
遲之,且洩其語于斌,俾先自奏辨。
為孫蕃所發。
上大怒,并下于理,不旬日兩皆棄市。
當是時,上于兵食大绌,有請發帑者,辄格之。
曰:“三十六衙門搜括已盡,卿知之乎?”或有以問老曰。
此上時事耳。
祖宗朝藏镪累萬萬。
即魏忠賢侵盜。
安得而盡空之。
皆固對曰無有。
後乃知大内之所藏沈沈者,自逆奄大去。
其籍守者見上明察,恐阙而為罪,相戒弗聞。
最後京軍城守饑,喪亂,乃至舉之不能盡,皆豎頭須誤之也。
按京營饷至一百七十萬,又京支七十餘萬,居戶部兵饷三分之一。
京營将王承允、王埏、唐钰、楊斌等,奔走中官,以幸富貴,未嘗知兵。
京兵注名支糧,視軍府如傳舍。
一不樂,辄賄司總,以買替而去之,朝甲暮乙。
雖有尺籍伍符,莫得而識也。
上屢旨訓練,賞罰非不甚嚴。
立标分幟,日不過二三百人。
勒習未終,昏黃遽散。
合營十萬,僥幸抽驗之所不及,忄亢忄曷而佚罰者無算。
令甲以一營練一技,長短左右不能相制而互施,雖練安所用之。
李邦華時召入為都禦史,遇戎政侍郎王冢彥于朝,詢京營近制,相向太息。
明日邦華請對,曰:“老臣向以戎務不效,自謂永填溝壑。
不意複睹天顔。
臣去國十年,聞京營之弊,陛下其誰與守?戎政王家彥為臣言之,未嘗不流涕也。
”上召問家彥,家彥頓首曰:“主臣有之。
今日惟嚴買替之禁,改操練之法,庶可救萬一。
然當邦華在事時可以為,臣自度材不及。
又勢已晚,恐誤國。
惟上進退死生之。
”上喟然不怿而罷。
台臣有建以班軍為兵者,大修屯政。
收其行鹽大糧,歸之京師。
班軍士著,可以免驕兵之憂,省養兵之費。
上可其奏。
下之所司,皆謂迂闊難行。
總京營者恭順侯吳維英思有以副上意。
家彥為之謀,仿嘉靖中弓手、槍手、牌手,以更番簡閱。
第其卒之能否,為參遊黜陟,而選将寓乎其中。
維英自制戰車四百乘,并造盔甲長槍藤牌短刀之屬。
上禦觀德殿,進覽而後用之。
襄城伯李國桢者,向以世胄入太學,今大司農倪元璐為祭酒時亟稱其才者也。
進見言事慷慨。
懲于侯家狃膏梁之習,不圖報恩禦侮。
願集諸官舍,教以騎射擊刺之法。
自當一隊,且乞亡禦書營額。
因取敕内“共武”二字以請,上親為書《共武堂》賜之。
京師外城庳薄,自左安門迤西,無複新河之阻。
禦史裴希度請挑品坑陷馬足。
于總監協三臣之内,分一人專任外城。
國桢聞之,奮曰:“新橋南土堤兵單濠淺,率所領止屯,以一當沖要可也。
”上以為能,十六年八月,改維英掌後軍都督府,用國桢代之。
拔王承恩監督京營,而王之攜領捕務。
中外更始,專以京營為急。
國桢常被密诏,進見造膝,倚重在諸勳舊右焉。
是年也,京師大疫,營兵物故者甚衆。
賊信急,王承恩以守城不如守關,自遣一萬人往。
賊不由居庸,從柳溝抄陵後以入。
一萬人失道,未嘗與賊遇。
國桢請于上曰,守不如戰。
發三萬人營新橋南,用馬駝負載軍資者十日。
據八陣圖,包十五裡以為屯。
賊至沙河,聞炮響,則三萬人皆潰散。
甲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