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九

關燈


    則有旨唯同族親乃得試。

    異姓無預也。

    範氏親戚有欲借助于沈者。

    欲令冒臨安戶籍為流寓。

    當召保官。

    其費二萬五千。

    沈不可。

    範氏挽留之。

    為共出錢以集事。

    約已定。

    沈殊不樂。

    而湖州當以八月十五日引試。

    時相去才二日耳。

    雖欲還亦無及。

    是日晚。

    忽見室中長人數十。

    皆如神祗。

    叱之曰。

    此非爾所居。

    宜速去。

    不然。

    将殺汝。

    沈驚怖得疾。

    急遣仆者買舟歸。

    行至河濱。

    見小舟。

    呼舟人平章之。

    曰。

    我安吉人。

    販米至此。

    官方需船。

    不敢歸。

    若得一官人。

    當不取其僦直。

    然所欲載何人也。

    曰。

    沉秀才。

    複詢其居。

    曰。

    吾鄰也。

    雖病不可不載。

    即率舟中人共舁以登。

    薄暮出門。

    疾已脫然如失。

    十六日早。

    抵吳興城下。

    見白袍紛紛往來。

    問之。

    雲昨日已入舉場。

    而試卷遇暴雨多沾漬。

    須易之。

    移十七日矣。

    沈遂得試。

    所親者來賀曰。

    徙日之事。

    特為君設耳。

    試罷且揭榜。

    夢大雷震而覺。

    出庭中視之。

    月星粲然。

    心以為惑。

    欲決之蓍龜。

    遲明有占軌革者過門。

    筮之得震卦。

    畫一婦人病卧床上。

    一人趨而前。

    旁書奔字。

    其詞有龍化之語。

    占者曰。

    公占文書甚吉。

    但家内當有陰人病。

    然無傷也。

    蔔者出。

    報榜人已至。

    姓名曰贲勝。

    音奔沈中魁選。

    及還家。

    妻果卧疾。

    明年赴省。

    以範為考官。

    避入别院。

    一之日試經義。

    且出。

    有廂部邏者。

    守之不去。

    時挾書假手之禁甚嚴。

    沈頗訝其相物色。

    曰。

    何為者。

    曰。

    見君箧中一二燭甚佳。

    非湖州者邪。

    若無用。

    幸見與。

    沈悉以與之。

    次日。

    試詩賦。

    其人又來。

    曰。

    适詣謄錄所。

    見主司抄一試卷。

    至于五六。

    絕類君所書。

    必高捷。

    今夕勿遽畢。

    吾已設一次于戶外矣。

    沈意其欲得燭。

    又以贈之。

    受而還其一。

    曰。

    請君留此以自照。

    三年一來。

    不可不緻詳也。

    晚出中門。

    引手招就坐。

    設一幾。

    四顧無人。

    沈欲納卷出。

    挽使再讀。

    至家藏孝經詩。

    乃覺誤押兩方字。

    亟更焉。

    明日入訪之。

    了不複見。

    始驗神人以其誤。

    委曲為地也。

    是年遂擢第。

    蓋旅中所見。

    鄰人拏舟。

    雨污試卷。

    軌革之蔔。

    邏者之言。

    皆有默相之者。

    異哉。

     楊道人 溫叔皮革之女。

    嫁秀州陳氏子。

    既而仳離。

    居家學道。

    有楊道人者。

    亦士大夫家女子。

    與之同處。

    紹興二十四年。

    溫赴漳州守。

    過泉南。

    館于漕使行宇。

    女與楊及二婢在西房。

    夜半忽大呼捕賊。

    溫杖劍往。

    見楊之婢高舉手向梁間。

    初無絆縳。

    而牢不可脫。

    其旁青衣童。

    年可十四五。

    腰下佩一物。

    類藥笈。

    溫叱之曰。

    汝何人。

    敢中夜至此。

    曰。

    我京師人也。

    楊道人欠我藥錢百萬。

    今來取之。

    關君何事。

    又連呼數聲。

    正争辯間。

    倏已滅。

    溫遣招天慶觀道士鄭法詢治之。

    及至。

    婢縛既釋。

    無所施其術。

    時楊氏年未三十。

    江南所生。

    所謂京師藥錢之語。

    或以為宿世事雲。

     陳王猷子婦 潮州人陳王猷。

    為梅州守。

    子婦死焉。

    葬之于郡北山之上。

    其魂每夕歸。

    與夫共寝。

    夫懼宿于母榻。

    婦複來即之。

    不可卻。

    雖家人相見。

    無所避。

    一子數歲矣。

    韶秀可愛。

    每欲取以去。

    舉家争而奪之。

    婦出入自若。

    陳氏甚懼。

    乃召道士醮設及禱于神。

    皆不能遣。

    時紹興庚午三月也。

    又三月。

    陳守卒于郡。

     郝氏魅 郝光嗣為廣州錄事參軍。

    有魅撓其家。

    房闼庖湢。

    無不至也。

    嘗火作于衣笥。

    郝往救焚。

    手皆焦灼。

    告身一通。

    但存字及印。

    餘皆爇焉。

    朝服衣裘。

    悉穿穴不可著。

    一日發印欲用。

    封鐍宛然。

    而中無有矣。

    始猶命巫考治。

    久而不效。

    則掃一室。

    嚴香火事之。

    凡失印二十許日。

    廣之官吏待禀俸者需糧料。

    印未得。

    鹹以為苦。

    忽聞如大石墜于所事室中。

    三擊幾而止。

    視之印也。

    初郝氏以幾不佳。

    蒙以白紙。

    蓋施三印于幾上而去。

    自是七日郝生死。

    其家徙出。

    魅随之不置。

    迨北歸乃已。

    時紹興二十年。

    三事皆謝芷茂公說。

     王權射鵲 建康都統制王權。

    微時好射。

    弩矢不虛發。

    紹興初。

    從韓鹹安世忠往建州征範汝為。

    嘗挾弩往山間。

    望樹上有鵲巢。

    即射之。

    不知其中與否也。

    聞有人在其後言曰。

    使汝眼為箭所中。

    當如何。

    反顧無所見。

    權悟其異。

    亟登木視之。

    一鵲中目。

    宛轉巢内即死。

    權驚悔。

    拔佩刀碎其弩。

    未幾與賊戰。

    流矢集于鼻眦之間。

    去眼不能以寸。

    病金創。

    久之乃愈。

    韓王子彥直子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