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資中衙校何氏。
有弟好弋射。
曰持弩挾彈往山中。
目之所見。
無得免者。
嘗蔭大木下。
望其颠。
紅鶴巢甚大。
數雛啾啾然。
已而其母歸。
方憩枝上。
銜食向巢立。
何生彍弩射之。
中其腹。
勢且墜。
猶忍死引頸。
吐哺飼其子。
乃墜地。
何雖無賴。
亦為之恻然。
即折棄弓矢。
不複射。
六事皆楊公全說。
乘氏疑獄 興仁府乘氏縣豪家傅氏子。
歲販羅绮于棣州。
因與一倡狎。
累年矣。
妪獨不樂。
禁止之。
倡忿怨自絞死。
傅子不知也。
一旦遇之于乘氏。
曰。
我為養母所虐。
不可活。
訟于官。
得為良人。
脫身來相就。
君能納我乎。
傅子喜。
慮妻妒不容。
為築室于外。
明年複往棣州。
詢舊遊息耗。
聞其死甚駭。
然牽于愛。
溺于色。
迷不省。
口語籍籍。
妻始得知之。
懼其夫以鬼死也。
傅有弟頗壯勇。
與嫂謀。
刻日欲殺之。
先具酒肴使夜飲。
而伺于外。
傅坐室中東偏。
婦人居西。
坐已定。
弟挾刃徑趨西邊。
且至。
手誤觸燈滅。
暗中剚刃而出。
暨燭至。
則傅子流血洞腋死矣。
婦人無所見。
縣捕兩人下獄。
劾以殺夫及兄。
且鞫奸狀。
期年不得情。
任信孺古與諸傅往來。
親見其事。
府以為疑獄。
上諸朝。
時宣和七年矣。
會京師多故。
不暇報。
竟不知為如何也。
任信孺說。
邵昱水厄 邵昱。
徐州沛人。
從其婦翁任信孺。
居衢州。
紹興丁卯。
張巨山舍人嵲為郡。
端午日競渡。
舟舫甚盛。
郡人争往浮石寺前浮橋上觀。
昱先與數友入寺。
既而獨還。
行至橋半道。
鐵纜中斷。
舩皆漂流。
橋闆片片分拆。
在前者數百人盡溺。
昱已墜水。
覺有物承其足。
故項以上不沉。
眼界恍惚見同溺人乍出乍沒。
其形已變。
或蟹首人身。
或人首魚身。
或如江豚龜鼈狀。
橋柱下數大神。
皆長可三丈。
執钺立。
又兩大神從雲端下。
其一亦蟹首。
一如鬼神。
空中語曰。
三百人逐一點過。
顧昱曰。
汝是姓邵人。
不合死。
掖而擲之破舩上。
僅得達岸。
既歸。
不敢語人。
明年。
同任公如明州。
過餘姚之象亭。
待潮乃東。
登亭上觀題壁。
有從後呼者曰。
君不易過得去年水厄。
非素積陰德。
何以緻此。
昱回顧。
乃一道人。
甚颀偉。
著白苎衫。
色漆黑。
昱曰。
先生豈非同脫此厄乎。
何以知我。
其人不答。
乃曰。
歲在癸酉。
君當有重災。
宜百事謹畏。
或再相見。
可免也。
昱識其異人。
即下拜。
才起。
道人已在平地。
其行如飛。
長髯缥缥。
下拂腰股間。
遂不見。
昱常懼不得免。
兢兢自持。
至癸酉歲。
夢數卒荷轎至。
邀入府。
如張巨山平生時。
行約十數裡。
天氣陰陰如欲雪。
至一大城。
有市井。
遂舁之入。
昱覺非衢州。
又憶巨山已謝世。
自意其死。
甚慘沮。
行至廷下。
殿上垂簾。
聞二人相對語。
追者與俱至廊下。
一吏持簿書入白。
聞主者責怒曰。
何得妄追人。
一人曰。
韓君已得旨了。
吏複下。
捧杯水。
欲噀昱面。
傍人止之。
曰。
不可如是。
将出手不得。
吏無計。
遂遣追者送昱回。
轎行至深岸。
前者足跌驚寤。
已雞唱矣。
道人不複再見。
昱亦無他。
後九年。
昱以任公守宣州差。
捧表賀登極補官。
改名侃。
予親扣其詳如此。
李舒長仆 福州甯德人李舒長、字季長。
政和初。
偕鄉裡五人。
補試京師。
共雇一仆。
曰陳四。
仆願而樸。
多遲鈍不及事。
四人者日日诃責。
惟李不然。
且時與酒錢慰恤之。
既至京。
四人皆中春選。
李獨遭黜。
及秋始入學。
而仆謝去。
又二年。
李谒告至、保康。
門内聞有再呼李十一秘校者。
回顧則陳四也。
邀李詣食肆。
食畢。
李亟欲去。
陳問故。
李曰。
比日窘索。
謀鬻少物耳。
陳遺以銀一笏。
曰。
姑用之。
不必外求也。
越數日。
又遇于馬行市中。
邀飲于莊樓。
告李曰。
觀郎之分。
不應登第。
若學道。
當有所得。
李曰。
我不遠數千裡遊學。
須得一官。
歸為父母榮。
何謂學道。
且汝仆隸也。
何從知之。
陳曰。
自前歲别後。
随一道人給薪水。
道人攜我入崆峒山。
授以要法。
且使我物色求人。
我告以公平生所為。
頗有意。
今能同一往否。
因口授養生旨訣。
皆簡易徑妙。
然李卒不肯從。
複出銀一笏與之。
遂去。
絕不再睹。
李自是亦無意于世。
以表兄餘承相深恩補官。
隐居不仕。
嘗遊縣之支提山。
谒天冠千佛。
行深山中奏溷。
無水盥手。
方折草捼莎。
一人在傍持銅槃盛水以奉之。
又執布巾以進。
見其手青色。
面亦然。
不覺顧之笑。
青面者亦笑。
已而隐不見。
蓋山靈所為也。
餘待制 福州餘丞相。
貴盛時。
家藏金多。
率以銀百铤為一窖。
以土堅覆之。
磚蒙其上。
餘公死。
其子待制日
有弟好弋射。
曰持弩挾彈往山中。
目之所見。
無得免者。
嘗蔭大木下。
望其颠。
紅鶴巢甚大。
數雛啾啾然。
已而其母歸。
方憩枝上。
銜食向巢立。
何生彍弩射之。
中其腹。
勢且墜。
猶忍死引頸。
吐哺飼其子。
乃墜地。
何雖無賴。
亦為之恻然。
即折棄弓矢。
不複射。
六事皆楊公全說。
乘氏疑獄 興仁府乘氏縣豪家傅氏子。
歲販羅绮于棣州。
因與一倡狎。
累年矣。
妪獨不樂。
禁止之。
倡忿怨自絞死。
傅子不知也。
一旦遇之于乘氏。
曰。
我為養母所虐。
不可活。
訟于官。
得為良人。
脫身來相就。
君能納我乎。
傅子喜。
慮妻妒不容。
為築室于外。
明年複往棣州。
詢舊遊息耗。
聞其死甚駭。
然牽于愛。
溺于色。
迷不省。
口語籍籍。
妻始得知之。
懼其夫以鬼死也。
傅有弟頗壯勇。
與嫂謀。
刻日欲殺之。
先具酒肴使夜飲。
而伺于外。
傅坐室中東偏。
婦人居西。
坐已定。
弟挾刃徑趨西邊。
且至。
手誤觸燈滅。
暗中剚刃而出。
暨燭至。
則傅子流血洞腋死矣。
婦人無所見。
縣捕兩人下獄。
劾以殺夫及兄。
且鞫奸狀。
期年不得情。
任信孺古與諸傅往來。
親見其事。
府以為疑獄。
上諸朝。
時宣和七年矣。
會京師多故。
不暇報。
竟不知為如何也。
任信孺說。
邵昱水厄 邵昱。
徐州沛人。
從其婦翁任信孺。
居衢州。
紹興丁卯。
張巨山舍人嵲為郡。
端午日競渡。
舟舫甚盛。
郡人争往浮石寺前浮橋上觀。
昱先與數友入寺。
既而獨還。
行至橋半道。
鐵纜中斷。
舩皆漂流。
橋闆片片分拆。
在前者數百人盡溺。
昱已墜水。
覺有物承其足。
故項以上不沉。
眼界恍惚見同溺人乍出乍沒。
其形已變。
或蟹首人身。
或人首魚身。
或如江豚龜鼈狀。
橋柱下數大神。
皆長可三丈。
執钺立。
又兩大神從雲端下。
其一亦蟹首。
一如鬼神。
空中語曰。
三百人逐一點過。
顧昱曰。
汝是姓邵人。
不合死。
掖而擲之破舩上。
僅得達岸。
既歸。
不敢語人。
明年。
同任公如明州。
過餘姚之象亭。
待潮乃東。
登亭上觀題壁。
有從後呼者曰。
君不易過得去年水厄。
非素積陰德。
何以緻此。
昱回顧。
乃一道人。
甚颀偉。
著白苎衫。
色漆黑。
昱曰。
先生豈非同脫此厄乎。
何以知我。
其人不答。
乃曰。
歲在癸酉。
君當有重災。
宜百事謹畏。
或再相見。
可免也。
昱識其異人。
即下拜。
才起。
道人已在平地。
其行如飛。
長髯缥缥。
下拂腰股間。
遂不見。
昱常懼不得免。
兢兢自持。
至癸酉歲。
夢數卒荷轎至。
邀入府。
如張巨山平生時。
行約十數裡。
天氣陰陰如欲雪。
至一大城。
有市井。
遂舁之入。
昱覺非衢州。
又憶巨山已謝世。
自意其死。
甚慘沮。
行至廷下。
殿上垂簾。
聞二人相對語。
追者與俱至廊下。
一吏持簿書入白。
聞主者責怒曰。
何得妄追人。
一人曰。
韓君已得旨了。
吏複下。
捧杯水。
欲噀昱面。
傍人止之。
曰。
不可如是。
将出手不得。
吏無計。
遂遣追者送昱回。
轎行至深岸。
前者足跌驚寤。
已雞唱矣。
道人不複再見。
昱亦無他。
後九年。
昱以任公守宣州差。
捧表賀登極補官。
改名侃。
予親扣其詳如此。
李舒長仆 福州甯德人李舒長、字季長。
政和初。
偕鄉裡五人。
補試京師。
共雇一仆。
曰陳四。
仆願而樸。
多遲鈍不及事。
四人者日日诃責。
惟李不然。
且時與酒錢慰恤之。
既至京。
四人皆中春選。
李獨遭黜。
及秋始入學。
而仆謝去。
又二年。
李谒告至、保康。
門内聞有再呼李十一秘校者。
回顧則陳四也。
邀李詣食肆。
食畢。
李亟欲去。
陳問故。
李曰。
比日窘索。
謀鬻少物耳。
陳遺以銀一笏。
曰。
姑用之。
不必外求也。
越數日。
又遇于馬行市中。
邀飲于莊樓。
告李曰。
觀郎之分。
不應登第。
若學道。
當有所得。
李曰。
我不遠數千裡遊學。
須得一官。
歸為父母榮。
何謂學道。
且汝仆隸也。
何從知之。
陳曰。
自前歲别後。
随一道人給薪水。
道人攜我入崆峒山。
授以要法。
且使我物色求人。
我告以公平生所為。
頗有意。
今能同一往否。
因口授養生旨訣。
皆簡易徑妙。
然李卒不肯從。
複出銀一笏與之。
遂去。
絕不再睹。
李自是亦無意于世。
以表兄餘承相深恩補官。
隐居不仕。
嘗遊縣之支提山。
谒天冠千佛。
行深山中奏溷。
無水盥手。
方折草捼莎。
一人在傍持銅槃盛水以奉之。
又執布巾以進。
見其手青色。
面亦然。
不覺顧之笑。
青面者亦笑。
已而隐不見。
蓋山靈所為也。
餘待制 福州餘丞相。
貴盛時。
家藏金多。
率以銀百铤為一窖。
以土堅覆之。
磚蒙其上。
餘公死。
其子待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