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有範滋者。
為易曰清輝。
已揭榜。
徐谒李同坐亭上。
少焉策杖于四隅。
視積壤中有片石。
班班如文字然。
命取而滌之。
乃丘浚所作記。
其略雲。
予擇勝得此亭。
名曰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
後某年月日。
當有俗子易名清輝者。
可為一笑。
考範生初命名之日不少差。
巴蕉精 興化人陳忱。
崇甯中。
以上書得罪。
送德安府學自訟齋。
與郡士劉李二生同榻。
李在内。
陳居中。
劉最處外。
一夕劉覺。
體畔甚熱。
見一物。
如茜被包裹卧其旁。
大懼。
明夜先二人未寝。
徑趨床内。
與李易位。
李所睹亦然。
皆不敢言。
至夜争據便處。
陳曰。
豈有所畏邪。
我請嘗之。
既寝。
聞戶外歎息聲。
若欲入而不敢者。
他夕陳先就枕。
劉奏廁方來。
不得已複居外。
見如前時。
始以實告陳。
陳奮然以身當之。
複聞有聲。
即大呼而出。
其物踉蹡越窗外。
至巴蕉叢而滅。
明日盡伐去蕉。
又穿地丈餘。
無所得。
自是怪遂絕。
鹹疑為巴蕉精雲。
黃子亨彥質說。
黃德安人也。
姚仲四鬼 姚仲。
始為吳玠軍大将。
嘗與敵人戰小衂。
吳欲誅之。
仲曰。
以裨将四人引軍先退。
故敗。
吳召四将斬之而釋仲。
後數歲。
仲領兵宿山驿。
見四無首人。
皆長二尺許。
揖于庭。
曰、我輩敗事當死。
然公不言則可全。
今皆死。
故來索命。
仲曰。
向者奔北。
我自應以軍法行誅。
既屈意相貸。
而少師見責。
我若不自明。
則代汝曹死矣。
四人曰。
當時之退。
但擇一人先遁者。
足以塞責。
何至是。
仲無以對。
四鬼漸喧勃欲上。
忽有白須老人出于地。
亦長二尺餘。
诘之曰。
汝等敗軍伏法。
乃其分。
安得複訴。
叱去之。
應聲而沒。
老人亦不見。
人以是知仲之必貴。
又十年。
以節度使都統興元軍。
路彬質夫說。
陳茂林夢 福州長樂士人陳茂林。
夢至大殿下。
與數十人班谒。
笏記雲。
官職初臨。
朝儀未熟。
既寤。
謂必登第為龍首。
谒至尊也。
遂更名夢兆。
紹興十七年。
為解頭。
赴鹿鳴燕。
與同薦送者谒大成殿。
舊例以年齒最高者為首。
陳不可。
曰、吾為舉首。
應率先多士。
衆莫與之争。
既焚香。
當再拜禮畢。
陳誤下三拜。
有聞其夢者。
笑曰、此所謂官職初臨朝儀未熟也。
陳亦惘然。
疑為已應夢果不第。
林之奇少穎說。
張德昭 建陽人張德昭。
老于進士。
以特恩補官。
得傷寒疾。
為黃衣人持符逮去。
至幽府。
抗聲廷下曰。
追到建州張德昭。
王者怒曰。
命爾追某州孔昭德。
今誤何也。
付吏治其罪。
命張還。
張懇曰。
業儒白首矣。
僅得一官。
今日獲至此。
欲一知壽祿幾何。
幸哀許之。
主者曰。
天機理不容洩。
壽數難言也。
又拜乞官祿所至。
則沉思移時。
如閱籍者。
曰、位至作邑。
張遂出。
逢一婢于途。
問所以來。
曰、到此已數日。
家中并無恙。
乃前行。
抵深谷邊。
足跌而寤。
問其家。
始知此婢相繼死。
才一日耳。
張益愈。
訪劉彥沖子翚于崇安山中。
以事告。
曰、老矣。
讵複榮望。
今下攝承簿尉。
果若所言。
得宰一邑。
猶須十年間。
□自喜也。
是歲調補汀之清流尉。
至官逾歲。
會縣令罷去。
暫攝其治。
遂亡。
距入冥時僅三年。
劉口甫說。
峽山松 廣州清遠縣之東峽山寺。
山川盤纡。
林木茂盛。
有古飛來殿。
殿西南十步許。
大松傍崖而生。
婆娑偃蓋。
大觀元年十月。
南昌人皇城使錢師愈。
罷廣府兵官北還。
檥舟寺下。
從者斧松根。
取脂照夜。
明年。
殿直錢吉老。
自廣如連州。
過寺。
夢一叟鬓須皤然。
面有愁色。
曰、吾居此三百年。
不幸值公之宗人。
不能戢從者。
至斧吾膝以代燭。
使我至今血流。
公能為白方丈老師。
出毫發力補治。
庶幾盲風發作。
無動搖之患。
得終天年。
為賜大矣。
吉老問其姓氏及所居。
曰、吾非圓首方足。
乃植物中含靈性者。
飛來之西南。
即所處也。
幸無忘。
吉老覺。
疑其松也。
以神異彰灼。
須寺啟關。
将入告。
時曉鐘未鳴。
複甘寝。
至明。
則舟人解繂已數裡。
怅然不能忘。
過浛光。
以語令建安彭銶。
政和二年。
銶解官如廣府。
過寺即以吉老言訪之。
果見巨松去根盈尺。
皮膚傷剝。
膏液流注不止。
蓋七年矣。
乃白主僧和土以補之。
圍大竹護其外。
曲江人胡愈作松夢記述其事。
予嘗往來是寺。
松至今猶存。
為易曰清輝。
已揭榜。
徐谒李同坐亭上。
少焉策杖于四隅。
視積壤中有片石。
班班如文字然。
命取而滌之。
乃丘浚所作記。
其略雲。
予擇勝得此亭。
名曰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
後某年月日。
當有俗子易名清輝者。
可為一笑。
考範生初命名之日不少差。
巴蕉精 興化人陳忱。
崇甯中。
以上書得罪。
送德安府學自訟齋。
與郡士劉李二生同榻。
李在内。
陳居中。
劉最處外。
一夕劉覺。
體畔甚熱。
見一物。
如茜被包裹卧其旁。
大懼。
明夜先二人未寝。
徑趨床内。
與李易位。
李所睹亦然。
皆不敢言。
至夜争據便處。
陳曰。
豈有所畏邪。
我請嘗之。
既寝。
聞戶外歎息聲。
若欲入而不敢者。
他夕陳先就枕。
劉奏廁方來。
不得已複居外。
見如前時。
始以實告陳。
陳奮然以身當之。
複聞有聲。
即大呼而出。
其物踉蹡越窗外。
至巴蕉叢而滅。
明日盡伐去蕉。
又穿地丈餘。
無所得。
自是怪遂絕。
鹹疑為巴蕉精雲。
黃子亨彥質說。
黃德安人也。
姚仲四鬼 姚仲。
始為吳玠軍大将。
嘗與敵人戰小衂。
吳欲誅之。
仲曰。
以裨将四人引軍先退。
故敗。
吳召四将斬之而釋仲。
後數歲。
仲領兵宿山驿。
見四無首人。
皆長二尺許。
揖于庭。
曰、我輩敗事當死。
然公不言則可全。
今皆死。
故來索命。
仲曰。
向者奔北。
我自應以軍法行誅。
既屈意相貸。
而少師見責。
我若不自明。
則代汝曹死矣。
四人曰。
當時之退。
但擇一人先遁者。
足以塞責。
何至是。
仲無以對。
四鬼漸喧勃欲上。
忽有白須老人出于地。
亦長二尺餘。
诘之曰。
汝等敗軍伏法。
乃其分。
安得複訴。
叱去之。
應聲而沒。
老人亦不見。
人以是知仲之必貴。
又十年。
以節度使都統興元軍。
路彬質夫說。
陳茂林夢 福州長樂士人陳茂林。
夢至大殿下。
與數十人班谒。
笏記雲。
官職初臨。
朝儀未熟。
既寤。
謂必登第為龍首。
谒至尊也。
遂更名夢兆。
紹興十七年。
為解頭。
赴鹿鳴燕。
與同薦送者谒大成殿。
舊例以年齒最高者為首。
陳不可。
曰、吾為舉首。
應率先多士。
衆莫與之争。
既焚香。
當再拜禮畢。
陳誤下三拜。
有聞其夢者。
笑曰、此所謂官職初臨朝儀未熟也。
陳亦惘然。
疑為已應夢果不第。
林之奇少穎說。
張德昭 建陽人張德昭。
老于進士。
以特恩補官。
得傷寒疾。
為黃衣人持符逮去。
至幽府。
抗聲廷下曰。
追到建州張德昭。
王者怒曰。
命爾追某州孔昭德。
今誤何也。
付吏治其罪。
命張還。
張懇曰。
業儒白首矣。
僅得一官。
今日獲至此。
欲一知壽祿幾何。
幸哀許之。
主者曰。
天機理不容洩。
壽數難言也。
又拜乞官祿所至。
則沉思移時。
如閱籍者。
曰、位至作邑。
張遂出。
逢一婢于途。
問所以來。
曰、到此已數日。
家中并無恙。
乃前行。
抵深谷邊。
足跌而寤。
問其家。
始知此婢相繼死。
才一日耳。
張益愈。
訪劉彥沖子翚于崇安山中。
以事告。
曰、老矣。
讵複榮望。
今下攝承簿尉。
果若所言。
得宰一邑。
猶須十年間。
□自喜也。
是歲調補汀之清流尉。
至官逾歲。
會縣令罷去。
暫攝其治。
遂亡。
距入冥時僅三年。
劉口甫說。
峽山松 廣州清遠縣之東峽山寺。
山川盤纡。
林木茂盛。
有古飛來殿。
殿西南十步許。
大松傍崖而生。
婆娑偃蓋。
大觀元年十月。
南昌人皇城使錢師愈。
罷廣府兵官北還。
檥舟寺下。
從者斧松根。
取脂照夜。
明年。
殿直錢吉老。
自廣如連州。
過寺。
夢一叟鬓須皤然。
面有愁色。
曰、吾居此三百年。
不幸值公之宗人。
不能戢從者。
至斧吾膝以代燭。
使我至今血流。
公能為白方丈老師。
出毫發力補治。
庶幾盲風發作。
無動搖之患。
得終天年。
為賜大矣。
吉老問其姓氏及所居。
曰、吾非圓首方足。
乃植物中含靈性者。
飛來之西南。
即所處也。
幸無忘。
吉老覺。
疑其松也。
以神異彰灼。
須寺啟關。
将入告。
時曉鐘未鳴。
複甘寝。
至明。
則舟人解繂已數裡。
怅然不能忘。
過浛光。
以語令建安彭銶。
政和二年。
銶解官如廣府。
過寺即以吉老言訪之。
果見巨松去根盈尺。
皮膚傷剝。
膏液流注不止。
蓋七年矣。
乃白主僧和土以補之。
圍大竹護其外。
曲江人胡愈作松夢記述其事。
予嘗往來是寺。
松至今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