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七

關燈
土偶胎 仙井監超覺寺。

    九子母堂。

    在山颠。

    一行者姓黃。

    主給香火。

    顧土偶中乳婢。

    乳垂于外。

    悅之。

    每至必摩拊咨惜。

    一旦。

    偶人目動。

    遂起行。

    攜手入屏後狎昵。

    自是日以為常。

    累月矣。

    積以卧病。

    猶自力登山不已。

    主僧陰伺之。

    至半山。

    即有婦人迎笑。

    明日尾其後。

    婦人複至。

    以拄杖擊之。

    铿然仆地。

    于碎土中得一兒胎。

    如數月孕者。

    令行者取歸。

    暴為屑。

    和藥以食。

    遂愈。

     永康倡女 永康軍有倡女。

    谒靈顯王廟。

    見門外馬卒。

    颀然而長。

    容狀偉碩。

    兩股文繡飛動。

    谛觀慕之。

    眷戀不能去。

    至暮。

    家人強挽以歸。

    如有所失。

    意忽忽不樂。

    過一夕。

    有客至求宿。

    其儀觀與所慕丈夫等。

    倡喜不勝情。

    自以為得客晚。

    其人遲明即去。

    黃昏複來。

    留連數宿。

    忽泣曰。

    我實非人。

    乃廟中卒也。

    以爾悅我。

    故犯禁相就。

    屢不赴夜直。

    為主者所糾得罪。

    明日當杖脊流配。

    至時過爾家門。

    幸多買紙錢贈我。

    倡亦泣許之。

    如期。

    此卒荷鐵校。

    血流滿體。

    刺面曰。

    配某處。

    二健卒随之。

    過辭倡家。

    倡設奠焚錢。

    哭而送之。

    他日詣廟。

    偶人仆地矣。

     人死為牛 永康軍導江縣人王某者。

    以刻核疆鸷處官。

    紹興五年。

    為四川都轉運司。

    幹辦公事。

    被檄榷鹽于潼川路。

    躬詣井所。

    召民強與約。

    率令倍差認課。

    當得五千斤者。

    辄取萬斤。

    來歲所輸不滿額者。

    籍其赀。

    王心知其不能如約。

    規欲沒入之。

    使官自監煎。

    既複命。

    計使以鹽額倍增。

    薦諸宣撫使。

    得利州路轉運判官。

    未幾死。

    眉州彭山人楊師錫。

    以合州守待次田間。

    夢王來谒。

    公服後穿出牛一尾。

    方驚怛。

    侍婢亦魇寤。

    言見王運使來。

    衣後有牛尾。

    相語未了。

    外報一犢生。

    遽取火視之。

    犢仰首淚下。

    事既著聞。

    有資中人馬某者。

    亦為都漕司幹官。

    每出郡邑督錢。

    惟以多為貴。

    不問額之虛實赢縮。

    必得為期。

    且以此自負。

    蜀人以其虐于刷錢。

    目曰馬刷。

    或以王君事警之。

    馬曰。

    正使見世生兩尾。

    亦何必問。

    已而疽發于背之左。

    瘡稍愈。

    複發于右。

    兩疽相對。

    宛如杖瘡。

    其深數寸。

    隔膜洞見肺腑。

    臭滿一室。

    同僚往問病。

    馬生但雲當以某為戒。

    某悔無及也。

    死時與王相距才一年。

     倪輝方技 成都人倪輝。

    妙于數術。

    靖康丁未之春。

    王室不靖。

    蜀去朝廷遠。

    音驿斷絕。

    識者以為憂。

    成都倅虞齊年祺窦審度卞同谒。

    輝詢之曰。

    國勢如此。

    先生當知之。

    輝曰。

    此正古人所謂三月無君之時。

    曆家以閏月為天縱。

    去年置閏在十一月。

    北方愈盛。

    火至此衰歇。

    京城苟不守。

    必以是月。

    使日官有先見之明。

    移閏在五月。

    以助火德。

    猶有可扶之理。

    今無及矣。

    然吾以數推之。

    國家曆數。

    至丙午才餘一算。

    今年五月一日。

    算當複生。

    其數無窮。

    然去今尚兩月。

    未知能及此日否。

    因請虞窦各布課。

    虞之占得申酉戌。

    窦之占得戌酉申。

    卦成。

    喜曰、無憂矣。

    二課初傳極艱棘。

    中傳而定。

    末傳極佳。

    宋祚當從是愈永。

    然課中赦書神動。

    不出百日。

    當有大霈。

    可驗也。

    二公且喜且懼。

    既而聞京師果以閏月陷。

    五月一日。

    上即位于南京。

    赦書至成都。

    與輝筮日相去蓋九十五日。

    紹興二年冬。

    虞之子并甫允文過輝。

    輝曰、與君相見無日矣。

    明年吾入惡限。

    名曰父子不相見。

    欲遣小兒往它郡禳之。

    顧已無及。

    吾必死。

    至立春日果死。

     解三娘 興州後軍統領趙豐。

    紹興二十七年春。

    以帥檄按兵諸郡。

    次果州。

    館于南充驿。

    命吏置榻中堂。

    驿人前白曰。

    是堂有怪。

    夜必聞哭聲。

    常時賓客至此。

    多避不敢就。

    但舍于廳之西合。

    豐笑曰。

    吾豈畏鬼者耶。

    竟寝堂上。

    至夜間哭聲從外來。

    若有物直赴寝所。

    豐曰。

    汝豈有冤。

    欲言者乎。

    言之。

    吾為汝直。

    否則亟去。

    果去。

    頃之又來。

    群從者皆聞履聲趾趾然。

    明日以語太守王中孚弗。

    王以為妄也。

    是夕赴郡宴夜歸。

    方酒酣未得寐。

    倚胡床以憩。

    一女子散發在前立。

    曰、妾乃解通判女三娘者也。

    名蓮奴。

    本中原人。

    遭亂入蜀。

    失身于秦司茶馬季忞戶部。

    家實居此館。

    李有女嫁郡守馬大夫之子紹京。

    以妾為媵。

    不幸以姿貌見私于馬君。

    李氏告其父。

    杖妾至死。

    氣猶未絕。

    即命掘大窖。

    倒下妾屍瘗之。

    今三十年矣。

    幸将軍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