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衛達可再生
衛仲達、字達可。
秀州華亭人。
為官職時。
因病入冥府。
俟命庭下。
四人坐其上。
西向少年者呼曰。
與它檢一檢。
三人難之。
少年曰。
若不檢如何行遣。
三人曰。
渠已是合還。
何必檢。
恐出手不得爾。
少年意不可。
回呼朱衣吏谕意。
吏捧牙盤而上。
中置紅黑牌二。
紅者金書善字。
黑者白書惡字。
少年指黃牌。
吏持以去。
少焉數人捧簿書盈庭。
一秤橫前。
兩首皆有柈。
吏舉簿置東柈。
柈重壓至地。
地為動搖。
衛立不能安。
三人皆失色。
曰、向固雲不可檢。
今果爾奈何。
少年亦慘沮有悔意。
須臾曰。
更與檢善看。
吏又持紅牌去。
忽西北隅微明如落照狀。
一朱衣道士。
捧玉盤出。
四人皆起立。
道士至。
居中而坐。
望玉盤中文書僅如筯大。
吏持下置西柈。
柈亦壓地。
而東柈高舉向空。
大風欻起。
卷其紙蔽天。
如烏鸢亂飛。
無一存者。
四人起相賀。
命席延衛坐。
衛拱手曰。
仲達年未四十。
平生不敢為過惡。
何有簿書充塞如此。
少年曰。
心善者惡輕。
心惡者惡重。
舉念不正。
此即書之。
何必真犯。
然已灰滅無餘矣。
衛謝曰。
是則然矣。
敢問善狀何事也。
少年曰。
朝廷興一工修三山石橋。
君曾上書谏。
此乃奏也。
衛曰。
雖曾上疏。
朝廷不從。
何益于事。
曰、事之在君盡矣。
君言得用。
豈隻活數萬人命。
君當位極人臣。
奈惡簿頗多。
猶不失八坐。
勉之。
遂遣人導歸。
衛後至吏部尚書。
徐專說聞之于衛仲子臧。
郁老侵地 鎮江金壇縣吳幹村。
張郁二家鄰居。
後為火焚。
皆散而之它。
所存惟空址焉。
同邑湯氏子。
病熱疾死。
至有司雲。
當複生。
令出門。
需送者。
至門外。
見市廛邸列。
與人世不異。
遂坐茶肆。
時郁氏之老。
死已十餘年矣。
相見如平生。
喜曰。
數日聞公當來。
故候于此。
今知得還。
将奉托以事。
吾家故宅。
頗憶之乎。
曰、然。
郁曰。
生時與張氏比鄰。
吾屋柱址。
已盡吾境。
而檐溜所滴者。
張地也。
吾陰利其處。
巧訟于官而奪之。
凡侵地三尺許。
張翁死。
訴于地下。
吾既伏前愆。
約使宅人反之。
然二居皆已煨燼。
張既轉徙。
吾兒又流落建昌。
為南豐符氏婿。
幽明路殊。
此意無從可達。
公幸哀我。
煩一介谕吾兒。
使亟以歸張氏。
作券焚之。
吾得此則事釋。
複受生矣。
湯許之。
少焉送者到。
即告别。
既蘇。
呼張氏子語之故。
答曰。
昔日實争之。
今已徙居。
無用也。
湯以郁所囑。
不忍負訖。
遣報其子。
取券授張。
而書其副焚之。
它日夢來緻謝。
湯乃緻遠長子。
車四道人 蔡元長初登第。
為錢塘尉。
巡捕至湯村。
薄晚休舍。
有道人狀貌甚偉。
求見。
蔡平日喜接方士。
亟延與語。
飲之酒而去。
明日宿它所。
複見之。
又明日泊近村。
道人複至。
飲酒盡數鬥。
懇曰。
夜不能歸。
願托宿可乎。
蔡始猶不可。
其請至再。
不得已許之。
且同榻。
命蔡居外。
已處其内。
戒曰。
中夜有相尋覓者。
告勿言。
蔡意其奸盜亡命。
将有捕者。
身為尉。
顧匿之不便也。
然無可奈何。
展轉至三更。
目不交睫。
聞舍外人聲。
俄頃漸衆。
遂排戶入。
曰、車四元在此。
何由可耐。
欲就床擒之。
或曰。
恐并損床外人。
帝必怒。
吾屬且獲罪。
蔡大恐。
起坐呼從吏。
無一應者。
道人安寝自如。
撼之不動。
外人雲。
又被渠亸了六十年。
可怪可怪。
咨嗟良久。
聞室内如揭竹紙數萬番之聲。
雞鳴乃寂。
呼從者始應。
問所見皆不知。
道人矍然興。
謝曰。
某乃車四也。
賴公脫此大厄。
又可活一甲子。
已度世第三次矣。
自此無所患。
公當貴窮人爵。
吾是以得免。
如其不然。
與公皆死矣。
念無以為報。
吾有藥能化紙為鐵。
鐵為銅。
銅為銀。
銀又為金。
公欲之乎。
蔡拒不受。
強語幹汞之術。
曰。
它日有急。
當用之。
天且明别去。
後不複見。
蔡唯以其說傳中子翛。
蔡死。
翛家竄廣西。
賴是以濟。
蔡之客陳丙。
嘗為象郡守雲然。
女子穿溺珠 湖州人王概。
紹興十六年八月。
赴邵武建甯丞。
宿信州玉山驿。
便溺已。
且就寝。
見美女在旁。
探手虎子中。
拾碧粒如珠者三四顆。
串以紅縷。
挂頸上。
概驚問汝何人。
已不見。
自是每溺。
其旁辄地裂。
女子盛服出。
或器内。
或溷廁。
必得珠乃沒。
概日以困悴。
醫巫束手莫能療。
幾二年久。
女所穿累累
秀州華亭人。
為官職時。
因病入冥府。
俟命庭下。
四人坐其上。
西向少年者呼曰。
與它檢一檢。
三人難之。
少年曰。
若不檢如何行遣。
三人曰。
渠已是合還。
何必檢。
恐出手不得爾。
少年意不可。
回呼朱衣吏谕意。
吏捧牙盤而上。
中置紅黑牌二。
紅者金書善字。
黑者白書惡字。
少年指黃牌。
吏持以去。
少焉數人捧簿書盈庭。
一秤橫前。
兩首皆有柈。
吏舉簿置東柈。
柈重壓至地。
地為動搖。
衛立不能安。
三人皆失色。
曰、向固雲不可檢。
今果爾奈何。
少年亦慘沮有悔意。
須臾曰。
更與檢善看。
吏又持紅牌去。
忽西北隅微明如落照狀。
一朱衣道士。
捧玉盤出。
四人皆起立。
道士至。
居中而坐。
望玉盤中文書僅如筯大。
吏持下置西柈。
柈亦壓地。
而東柈高舉向空。
大風欻起。
卷其紙蔽天。
如烏鸢亂飛。
無一存者。
四人起相賀。
命席延衛坐。
衛拱手曰。
仲達年未四十。
平生不敢為過惡。
何有簿書充塞如此。
少年曰。
心善者惡輕。
心惡者惡重。
舉念不正。
此即書之。
何必真犯。
然已灰滅無餘矣。
衛謝曰。
是則然矣。
敢問善狀何事也。
少年曰。
朝廷興一工修三山石橋。
君曾上書谏。
此乃奏也。
衛曰。
雖曾上疏。
朝廷不從。
何益于事。
曰、事之在君盡矣。
君言得用。
豈隻活數萬人命。
君當位極人臣。
奈惡簿頗多。
猶不失八坐。
勉之。
遂遣人導歸。
衛後至吏部尚書。
徐專說聞之于衛仲子臧。
郁老侵地 鎮江金壇縣吳幹村。
張郁二家鄰居。
後為火焚。
皆散而之它。
所存惟空址焉。
同邑湯氏子。
病熱疾死。
至有司雲。
當複生。
令出門。
需送者。
至門外。
見市廛邸列。
與人世不異。
遂坐茶肆。
時郁氏之老。
死已十餘年矣。
相見如平生。
喜曰。
數日聞公當來。
故候于此。
今知得還。
将奉托以事。
吾家故宅。
頗憶之乎。
曰、然。
郁曰。
生時與張氏比鄰。
吾屋柱址。
已盡吾境。
而檐溜所滴者。
張地也。
吾陰利其處。
巧訟于官而奪之。
凡侵地三尺許。
張翁死。
訴于地下。
吾既伏前愆。
約使宅人反之。
然二居皆已煨燼。
張既轉徙。
吾兒又流落建昌。
為南豐符氏婿。
幽明路殊。
此意無從可達。
公幸哀我。
煩一介谕吾兒。
使亟以歸張氏。
作券焚之。
吾得此則事釋。
複受生矣。
湯許之。
少焉送者到。
即告别。
既蘇。
呼張氏子語之故。
答曰。
昔日實争之。
今已徙居。
無用也。
湯以郁所囑。
不忍負訖。
遣報其子。
取券授張。
而書其副焚之。
它日夢來緻謝。
湯乃緻遠長子。
車四道人 蔡元長初登第。
為錢塘尉。
巡捕至湯村。
薄晚休舍。
有道人狀貌甚偉。
求見。
蔡平日喜接方士。
亟延與語。
飲之酒而去。
明日宿它所。
複見之。
又明日泊近村。
道人複至。
飲酒盡數鬥。
懇曰。
夜不能歸。
願托宿可乎。
蔡始猶不可。
其請至再。
不得已許之。
且同榻。
命蔡居外。
已處其内。
戒曰。
中夜有相尋覓者。
告勿言。
蔡意其奸盜亡命。
将有捕者。
身為尉。
顧匿之不便也。
然無可奈何。
展轉至三更。
目不交睫。
聞舍外人聲。
俄頃漸衆。
遂排戶入。
曰、車四元在此。
何由可耐。
欲就床擒之。
或曰。
恐并損床外人。
帝必怒。
吾屬且獲罪。
蔡大恐。
起坐呼從吏。
無一應者。
道人安寝自如。
撼之不動。
外人雲。
又被渠亸了六十年。
可怪可怪。
咨嗟良久。
聞室内如揭竹紙數萬番之聲。
雞鳴乃寂。
呼從者始應。
問所見皆不知。
道人矍然興。
謝曰。
某乃車四也。
賴公脫此大厄。
又可活一甲子。
已度世第三次矣。
自此無所患。
公當貴窮人爵。
吾是以得免。
如其不然。
與公皆死矣。
念無以為報。
吾有藥能化紙為鐵。
鐵為銅。
銅為銀。
銀又為金。
公欲之乎。
蔡拒不受。
強語幹汞之術。
曰。
它日有急。
當用之。
天且明别去。
後不複見。
蔡唯以其說傳中子翛。
蔡死。
翛家竄廣西。
賴是以濟。
蔡之客陳丙。
嘗為象郡守雲然。
女子穿溺珠 湖州人王概。
紹興十六年八月。
赴邵武建甯丞。
宿信州玉山驿。
便溺已。
且就寝。
見美女在旁。
探手虎子中。
拾碧粒如珠者三四顆。
串以紅縷。
挂頸上。
概驚問汝何人。
已不見。
自是每溺。
其旁辄地裂。
女子盛服出。
或器内。
或溷廁。
必得珠乃沒。
概日以困悴。
醫巫束手莫能療。
幾二年久。
女所穿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