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

關燈
病如神。

    餌之而差者。

    不可勝計。

    當以相與。

    既賽廟畢。

    飲胙頗醉。

    入山求得藥漬酒授病者。

    令天未明服之。

    如其言。

    藥入口。

    即呻呼雲。

    腸胃極痛。

    如刀割截。

    遲明而死。

    士人以咎舟師。

    舟師恚曰。

    何有此。

    即取昨夕所餘藥。

    自漬酒服之。

    不逾時亦死。

    蓋山多斷腸草。

    人食之辄死。

    而舟師所取藥。

    為根蔓所纏結。

    醉不暇擇。

    徑投酒中。

    是以及于禍。

    則知草藥不可妄服也。

     南山寺 鄭良、字少張。

    英州人。

    宣和中。

    仕至右文殿修撰廣南東西路轉運使。

    累赀為嶺表冠。

    既奉使兩路。

    遂于英築大第。

    垩以丹碧。

    窮工極麗。

    南州未之有也。

    靖康元年。

    或訴其過于朝。

    朝廷遣直龍圖閣陳述為漕。

    俾鞫之。

    述至英。

    良居家。

    初不知其故。

    盛具延述。

    述亦推心與飲。

    締同官之好。

    至廣州。

    始遣使逮良下獄。

    窮治其贓。

    榜笞不可計。

    奏案上。

    方得出獄。

    出之一日而良死。

    比斷敕至。

    止于停官編隸。

    已無及矣。

    家人未能葬。

    權厝于英之南山寺。

    所追錄寶貨甚多。

    述遂攝帥事。

    建炎二年代還。

    以它事複為轉運使許君所劾。

    下廷尉。

    削籍編置英州。

    太守置之南山。

    時良已遷葬數日。

    殡宮空。

    欲述居之。

    或告以實。

    述曰、吾前治其獄。

    王事也。

    今已死。

    何足畏。

    即居之。

    才三四日。

    白晝見良。

    驚曰。

    鄭良何敢來。

    即感疾死。

    時建炎二年也。

    良之宅今三分為天慶觀州學驿舍。

    其家徙江西雲。

    三事英僧希賜言。

     賀氏釋證 賀氏者。

    吉州水新人。

    嫁同鄉士人江安行。

    有二子。

    自夫死不茹葷。

    日誦圓覺經。

    釋服不辍。

    或勸更誦他經。

    賀氏曰。

    要知真性。

    本圓本覺。

    不覺不圓。

    是為凡夫。

    我不誦經。

    要遮眼耳。

    長子楹。

    登進士第。

    紹興六年。

    為賀州簽判。

    迎母至官。

    賀氏從容語其婦曰。

    吾誦經以來。

    了無夢想。

    比年夜艾。

    常見瑞光中有猊坐。

    欲升之未果。

    今白日閉目亦見佛相。

    是歲五月甲戌。

    沐浴易衣。

    明日食罷。

    盥漱如常。

    忽收足端坐。

    兩中指結印。

    瞑目而逝。

    家人倉黃召醫。

    已無及矣。

    郡守範直清帥其屬瞻禮。

    歎曰。

    大丈夫不能如此。

    命畫工寫其像。

    像成。

    惟目睛未點。

    乃禱曰。

    精神全在阿堵中。

    願賜開示。

    俄兩目炯然。

    子孫扶視。

    皆謂再生。

    點睛訖複瞑。

    時年七十七。

    傅雩彥濟言。

     昌國商人 宣和間。

    明州昌國人有為海商。

    至巨島泊舟。

    數人登岸伐薪。

    為島人所覺遽歸。

    一人方溷不及下。

    遭執以往。

    縛以鐵绠。

    令耕田。

    後一二年稍熟。

    乃不複絷。

    始至時。

    島人具酒會其鄰裡。

    呼此人當筵燒鐵箸灼其股。

    每頓足号呼。

    則烘堂大笑。

    親戚間聞之。

    才有宴集。

    必假此人往。

    用以為戲。

    後方悟其意。

    遭灼時忍痛齧齒不作聲。

    坐上皆不樂。

    自是始免其苦。

    凡留三年。

    得便舟脫歸。

    兩股皆如龜蔔。

    張昭時為縣令。

    為大人言。

     盤谷碑厄 孟州濟源縣。

    韓文公送李願歸盤谷序碑。

    唐元和中。

    縣令崔浃所立。

    歲月既久。

    湮沒為民井甃。

    政和三年。

    縣尉宋鞏巡警至其地。

    洗濯視之。

    曰、此至寶也。

    村民愚以為真有寶。

    伺宋去。

    碎之。

    無所獲。

    棄于道上。

    高密人孟溫舒、為令。

    聞之舁歸縣。

    龛于出治堂中。

    出治堂者、元祐中宰傅君愈所建。

    秦少遊作記。

    且書之刻石。

    崇甯時為觀望者去。

    溫舒得舊本于民間。

    再刊之。

    但隐其姓名。

    亦好事君子也。

     孟溫舒 孟溫舒。

    為濮州雷澤令。

    吏不敢欺。

    嘗有喑者投空牒訴事。

    左右皆愕。

    溫舒械之。

    曰、彼恃廢疾來侮我。

    命二吏随扶以出。

    肆諸通衢。

    複潛遣謹厚者物色其旁。

    曰、有所聞即告。

    果有語者曰。

    是人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