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宇文仲達鎮江甯。
與傅公善。
家人即遣白宇文。
假鑰啟閘。
舟得入。
自意安全無虞。
是夜卒周德為變。
劫其舟。
一家盡死。
惟存一老婢。
而舒城帖然。
吳昉、顧彥成、為兩浙漕。
杭卒陳通、積怒于有官君子。
将為亂。
會顧君出巡吳興。
通強抑衆不發。
須其歸。
凡一月而顧至。
杭之官吏及漕台。
人皆出迎。
是夜變作。
官吏盡死。
而顧君乃與其家泊城外僧寺作佛事。
未入聞亂。
複走湖州。
遂免。
傅公有心于避禍。
而全家不免。
杭卒一月待顧君。
而顧竟脫。
皆非人所能為也。
島上婦人 泉州僧本偁說其表兄為海賈。
欲往三佛齊。
法當南行三日而東。
否則值焦上。
舩必糜碎。
此人行時偶風迅。
舩駛既二日半。
意其當轉而東。
即回柁。
然已無及。
遂落焦上。
一舟盡溺。
此人獨得一木。
浮水三日。
漂至一島畔。
度其必死。
舍木登岸。
行數十步。
得小迳。
路甚光潔。
若常有人行者。
久之。
有婦人至。
舉體無片縷。
言語啁口紮。
不可曉。
見外人甚喜。
攜手歸石室中。
至夜與共寝。
天明舉大石窒其外。
婦人獨出。
至日晡時歸。
必赍異果至。
其味珍甚。
皆世所無者。
留稍久。
始聽自便。
如是七八年。
生三子。
一日縱步至海際。
适有舟抵岸。
亦泉人以風誤至者。
乃舊相識。
急登之。
時婦人繼來。
度不可及。
呼其人罵之。
極口悲啼。
撲地氣幾絕。
其人從蓬底舉手謝之。
亦為掩涕。
此舟已張帆。
乃得歸。
查市道人 常德府查市富戶餘翁。
家歲收谷十萬石。
而處心仁廉。
常減價出粜。
每籴一石。
又以半升增給之。
它所操持大抵類此。
慶元元年六月。
在書室誦經。
雷電當晝暴作。
有樵夫避雨立門外。
忽一道人青巾布衣。
引入餘宅。
扣書室見翁。
謂之曰。
可令此村叟蹲伏經桌下。
暫避雷聲。
道人遂就坐。
少頃雷火閃爍入室。
旋繞數匝而息。
及雨霁。
一仆報言門楣上有新書朱字。
出視之。
雲樵夫董二。
前世五逆。
罪惡貫盈。
上帝有敕罰之。
被陳真人安于慈喜菩薩誦經桌下護之。
諸神不敢近。
凡三十九字。
讀畢。
失道士所在。
未幾。
餘翁坐亡。
仁和縣吏 乾道閑。
仁和縣一吏。
早衰病瘠。
齒落不已。
從貨藥道人求藥。
得一單方。
隻碾生硫黃為細末。
實于豬髒中。
水煮髒爛。
同研細。
用宿蒸餅為丸。
随意服之。
兩月後飲啖倍常。
步履輕捷。
年過九十。
略無老态。
執役如初。
因從邑宰出村。
醉食牛血。
遂洞下數十行。
所洩如金水。
自是尪悴。
少日而死。
李巨源得其事于臨安入内醫官管範。
嘗與王樞使言之。
王雲。
但聞豬肪脂能制硫黃。
茲用髒尤為有理。
亦合服之久。
當見功効也。
周世亨寫經 鄱陽主使周世亨謝役之後。
奉事觀世音甚謹。
慶元初、發願手寫經二百卷。
施人持誦。
因循過期。
遂感疾。
乃禱菩薩祈救護。
既小安。
即以錢三千米一石。
付造紙江匠使抄經紙。
江用所得别作紙。
入城販鬻。
周見而責之。
江以貧告。
複增畀其直。
及售紙于此。
每幅皆斷為六七。
懼而亟還家。
悉力緝制納于周。
周倩一僧折成冊。
齋戒繕寫。
方及二十卷。
正書握筆。
群鴉數十鳴噪屋上。
逐之不退。
起禱像前。
迨出視。
蓋一鴉中箭流血。
衆鴉為拔之不能得。
故至悲哄。
周連誦寶勝如來救苦觀世音二佛。
以筆指之。
箭脫然自拔。
鴉飛入空中。
周贊歎之際。
箭從天井内擲落于佛龛。
靈感如此。
金钗辟鬼 溫州瑞安縣筼筜村民張七妻久病。
一夕正服藥。
忽不見。
急呼鄰裡燭火巡山尋之。
至一洞甚深。
衆疑其在。
噪而入。
至極深處。
見婦人面浮水上。
取以歸。
雲數人邀我去。
初在洞口。
見火炬來。
急牽我入。
我衣領閑有鍍金钗。
恐失之。
常舉手扪索。
鬼辄有畏色。
以故面得不沉。
搜山大王 溫州瑞安道士王居常。
字安道。
後還俗居東山。
因販海往山東。
為僞齊所拘。
脫身由陸路将歸。
至開封。
夜夢人告曰。
汝來日當死。
如遇乘白馬著戎袍挾弓矢者。
乃殺汝之人。
宜急呼搜山大王乞命。
若笑則可生。
怒則死。
緣汝曩世曾殺他人。
故今受報。
居常次日行荒陂中。
果見一人乘馬宛如昨夢所言。
即拜呼搜山大王乞命。
其人笑而去。
遂得脫。
後歸鄉。
繪其像事之。
右二事亦朱亨叟說。
熾盛光咒 瑞安士人曹瑴。
字覺老。
少出家為行者。
其家累世病傳屍。
主門戶者一旦盡死。
無人以奉祭祀。
瑴乃還儒冠。
後數年亦病作。
念無以為計。
但晝夜誦熾盛光咒。
一日讀最多至萬遍。
覺三蟲自身出。
二在項背。
一在腹上。
周匝急行。
如走避之狀。
瑴恐畏不敢視。
但益誦咒。
忽頂上有光如電。
蟲失所之。
疾遂愈。
郡人戴宏中履道說。
海大魚 漳州漳浦縣敦照鹽場。
在海旁。
将官陳敏。
至其處。
從漁師買沙魚作線。
得一魚。
長二丈餘。
重數千斤。
剖及腹。
一人偃然橫其閑。
皮膚如生。
蓋新為所吞也。
又紹興十八年。
有海乘潮入港。
潮落不能去。
卧港中。
水深丈五尺。
人以長梯架巨舟。
登其背。
猶有丈餘。
時歲饑。
鄉人争來剖割。
是日所取無慮數百擔。
兀不動。
次日有剜其目者。
方覺痛。
轉側水中。
旁舟皆覆。
幸無所失亡。
取約旬日方盡。
賴以濟者甚衆。
其脊骨皆中米臼用。
與傅公善。
家人即遣白宇文。
假鑰啟閘。
舟得入。
自意安全無虞。
是夜卒周德為變。
劫其舟。
一家盡死。
惟存一老婢。
而舒城帖然。
吳昉、顧彥成、為兩浙漕。
杭卒陳通、積怒于有官君子。
将為亂。
會顧君出巡吳興。
通強抑衆不發。
須其歸。
凡一月而顧至。
杭之官吏及漕台。
人皆出迎。
是夜變作。
官吏盡死。
而顧君乃與其家泊城外僧寺作佛事。
未入聞亂。
複走湖州。
遂免。
傅公有心于避禍。
而全家不免。
杭卒一月待顧君。
而顧竟脫。
皆非人所能為也。
島上婦人 泉州僧本偁說其表兄為海賈。
欲往三佛齊。
法當南行三日而東。
否則值焦上。
舩必糜碎。
此人行時偶風迅。
舩駛既二日半。
意其當轉而東。
即回柁。
然已無及。
遂落焦上。
一舟盡溺。
此人獨得一木。
浮水三日。
漂至一島畔。
度其必死。
舍木登岸。
行數十步。
得小迳。
路甚光潔。
若常有人行者。
久之。
有婦人至。
舉體無片縷。
言語啁口紮。
不可曉。
見外人甚喜。
攜手歸石室中。
至夜與共寝。
天明舉大石窒其外。
婦人獨出。
至日晡時歸。
必赍異果至。
其味珍甚。
皆世所無者。
留稍久。
始聽自便。
如是七八年。
生三子。
一日縱步至海際。
适有舟抵岸。
亦泉人以風誤至者。
乃舊相識。
急登之。
時婦人繼來。
度不可及。
呼其人罵之。
極口悲啼。
撲地氣幾絕。
其人從蓬底舉手謝之。
亦為掩涕。
此舟已張帆。
乃得歸。
查市道人 常德府查市富戶餘翁。
家歲收谷十萬石。
而處心仁廉。
常減價出粜。
每籴一石。
又以半升增給之。
它所操持大抵類此。
慶元元年六月。
在書室誦經。
雷電當晝暴作。
有樵夫避雨立門外。
忽一道人青巾布衣。
引入餘宅。
扣書室見翁。
謂之曰。
可令此村叟蹲伏經桌下。
暫避雷聲。
道人遂就坐。
少頃雷火閃爍入室。
旋繞數匝而息。
及雨霁。
一仆報言門楣上有新書朱字。
出視之。
雲樵夫董二。
前世五逆。
罪惡貫盈。
上帝有敕罰之。
被陳真人安于慈喜菩薩誦經桌下護之。
諸神不敢近。
凡三十九字。
讀畢。
失道士所在。
未幾。
餘翁坐亡。
仁和縣吏 乾道閑。
仁和縣一吏。
早衰病瘠。
齒落不已。
從貨藥道人求藥。
得一單方。
隻碾生硫黃為細末。
實于豬髒中。
水煮髒爛。
同研細。
用宿蒸餅為丸。
随意服之。
兩月後飲啖倍常。
步履輕捷。
年過九十。
略無老态。
執役如初。
因從邑宰出村。
醉食牛血。
遂洞下數十行。
所洩如金水。
自是尪悴。
少日而死。
李巨源得其事于臨安入内醫官管範。
嘗與王樞使言之。
王雲。
但聞豬肪脂能制硫黃。
茲用髒尤為有理。
亦合服之久。
當見功効也。
周世亨寫經 鄱陽主使周世亨謝役之後。
奉事觀世音甚謹。
慶元初、發願手寫經二百卷。
施人持誦。
因循過期。
遂感疾。
乃禱菩薩祈救護。
既小安。
即以錢三千米一石。
付造紙江匠使抄經紙。
江用所得别作紙。
入城販鬻。
周見而責之。
江以貧告。
複增畀其直。
及售紙于此。
每幅皆斷為六七。
懼而亟還家。
悉力緝制納于周。
周倩一僧折成冊。
齋戒繕寫。
方及二十卷。
正書握筆。
群鴉數十鳴噪屋上。
逐之不退。
起禱像前。
迨出視。
蓋一鴉中箭流血。
衆鴉為拔之不能得。
故至悲哄。
周連誦寶勝如來救苦觀世音二佛。
以筆指之。
箭脫然自拔。
鴉飛入空中。
周贊歎之際。
箭從天井内擲落于佛龛。
靈感如此。
金钗辟鬼 溫州瑞安縣筼筜村民張七妻久病。
一夕正服藥。
忽不見。
急呼鄰裡燭火巡山尋之。
至一洞甚深。
衆疑其在。
噪而入。
至極深處。
見婦人面浮水上。
取以歸。
雲數人邀我去。
初在洞口。
見火炬來。
急牽我入。
我衣領閑有鍍金钗。
恐失之。
常舉手扪索。
鬼辄有畏色。
以故面得不沉。
搜山大王 溫州瑞安道士王居常。
字安道。
後還俗居東山。
因販海往山東。
為僞齊所拘。
脫身由陸路将歸。
至開封。
夜夢人告曰。
汝來日當死。
如遇乘白馬著戎袍挾弓矢者。
乃殺汝之人。
宜急呼搜山大王乞命。
若笑則可生。
怒則死。
緣汝曩世曾殺他人。
故今受報。
居常次日行荒陂中。
果見一人乘馬宛如昨夢所言。
即拜呼搜山大王乞命。
其人笑而去。
遂得脫。
後歸鄉。
繪其像事之。
右二事亦朱亨叟說。
熾盛光咒 瑞安士人曹瑴。
字覺老。
少出家為行者。
其家累世病傳屍。
主門戶者一旦盡死。
無人以奉祭祀。
瑴乃還儒冠。
後數年亦病作。
念無以為計。
但晝夜誦熾盛光咒。
一日讀最多至萬遍。
覺三蟲自身出。
二在項背。
一在腹上。
周匝急行。
如走避之狀。
瑴恐畏不敢視。
但益誦咒。
忽頂上有光如電。
蟲失所之。
疾遂愈。
郡人戴宏中履道說。
海大魚 漳州漳浦縣敦照鹽場。
在海旁。
将官陳敏。
至其處。
從漁師買沙魚作線。
得一魚。
長二丈餘。
重數千斤。
剖及腹。
一人偃然橫其閑。
皮膚如生。
蓋新為所吞也。
又紹興十八年。
有海乘潮入港。
潮落不能去。
卧港中。
水深丈五尺。
人以長梯架巨舟。
登其背。
猶有丈餘。
時歲饑。
鄉人争來剖割。
是日所取無慮數百擔。
兀不動。
次日有剜其目者。
方覺痛。
轉側水中。
旁舟皆覆。
幸無所失亡。
取約旬日方盡。
賴以濟者甚衆。
其脊骨皆中米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