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蔣員外
明州定海縣人大蔣員外者。
輕财重義。
聞子侄不肖鬻田産者。
必随其價買之。
既久。
度其無以自給。
複舉以還。
不取錢。
已而又賣。
既買又還。
至有數四者。
嘗泛海欲趨郡。
往柁樓便旋。
為回風所擊。
遂溺水。
舟人挽其衣救之。
不可制。
舟行如飛。
方号呼次。
遙見一人冉冉立水上。
随風赴舟所。
視之乃蔣也。
急取之。
問所以。
曰、方溺時覺有一物如蓬。
藉吾足。
适順風吹蓬相送。
故得至。
人以為積善報雲。
李郁光祖說。
李少愚 李少愚回參政。
建康人。
所居在秦淮畔。
年二歲。
因家人拜掃登舟。
乳母懷抱閑。
失手墜水中。
水急不可尋。
舉舟号恸。
至明日。
有漁舟聞哭聲。
問知其故。
即舟中取一兒還之。
乃少愚也。
曰、夜來遙望灘上數人附火。
就視之。
但見一嬰兒卧地上。
四面火環繞。
意謂罔兩竊取。
故抱得之。
林亮功說。
法道變餓鬼 紹興六年三月廿一日。
平江虎丘山有常州僧法道。
因病入延壽堂。
忽變形作餓鬼。
頭目極大。
頸窄咽青。
口吐猛火。
人以食與之。
則呼曰。
鐵丸也。
不可食。
如是七日。
長洲令為請道法師救之。
謂曰、汝生前想有隐惡。
急自言。
佛法容人悔謝。
我為汝誦咒解釋。
病僧久之方自言曰、向時在廬山慧日寺作典座。
盜常住菜。
日換酒一升。
後作江州能仁副院。
将寬剩米沽酒。
有是二罪。
法師曰。
汝既知過。
吾救汝。
即抉其口灌咒水。
僧婚然遂睡。
天明方醒。
已索湯粥。
漸進食。
數日愈。
宣僧日智說。
時在虎丘寺見之。
張佛兒 紹興二年十月。
宣僧日智至台州黃岩縣西鄉。
寓宿山寺。
次日、寺僧留齋。
有村民張陳二老。
來請主僧施戒。
張曰、某女孫佛兒。
年十五。
昨夕暴死。
至五更将斂。
其祖母不忍。
抱之以泣。
女欻然開目。
呼曰。
我通身是水。
手足皆痛。
問其故。
曰、夜有二使來追縛我。
押過叉嶺。
與西鄉相去十餘裡辭不能行。
遭鐵椎擊背兩下極痛。
嶺下有池。
池中有橋。
遂令我橋上立。
别見人以黑被裹兩人入門内。
此二使亦欲以花被裹我。
曰、汝欠他家錢千五百。
今當償之。
我力懇曰。
容我歸從祖母請錢。
不許。
旁綠衣人言曰。
此人曾聽說般若。
可恕也。
二使不得已。
擲我水中而去。
池水甚淺。
我逾岸得出。
遂急歸。
某驚異其事。
即往叉嶺驗之。
果見陳氏者、門有池。
訪其主翁。
問曰、翁家昨日生何物。
曰、犬生三子。
二黑一斑。
斑者為犬母銜置池中已死。
獨二黑者在。
某具以孫女言告。
仍以千五百金償之。
陳老曰。
元無錢在公女處。
不肯受。
某自度不償此債。
小孫他日亦不免。
遂率陳老來此。
主僧乃為施戒。
而以其金貝親。
日智問其聽般若之因。
乃曾同母往縣中洪福寺。
聽景詳師開堂說法。
張屠父 平江城中草橋屠者張小二。
紹興八年。
往十五裡外黃埭柳家買狗。
狗見張屠、有喜色。
直前拖之。
張提其耳。
以度輕重。
用錢三千得之。
狗不待束縛。
徑随張歸。
至齊門外。
懼其逸。
方以索絷之。
狗忽人言曰。
我乃爾父。
又不欠爾債。
不可殺我。
張醉且困。
不省其言。
遂以歸。
令妻具飯。
狗又告其妻曰、新婦來。
我乃阿翁也。
七八年不見爾夫妻面。
今幸得歸。
隻欠柳家錢三千。
已償了。
切不可殺我。
爾夫壽甚短。
隻一二年。
宜急改業。
後世不可為人矣。
我覺饑甚。
可持飯來。
妻急以其夫飯分半與之。
夫不知也。
夫食畢複索。
則已無。
甚怒。
妻曰。
分一半與阿翁食矣。
具以狗言白夫。
始大懼。
留飼養。
不敢殺。
三日後出至蔣氏家齧人。
為所殺。
張屠遂改業為賣油家作仆雲。
陳承信母 常州無錫縣村民陳承信。
本以販豕為業。
後極富。
其母平生尤好豢豕。
紹興四年死。
死之七日。
其家正作佛事聞棺中有聲。
意為再生。
甚喜。
遽取斧開棺。
則已化一老牝豬矣。
急複掩之。
明日、請常州太平寺摽構主施戒遂葬。
時天色晴爽。
喪車才出門。
滂沱大雨。
送者不可行。
皆回。
及墓。
坎穴中水已滿。
乃以石壓葬之。
(此下原阙二十五行) 龍翔行者缺 蔡真人詞缺 劉粲民官缺 羅鞏陰譴 羅鞏者。
南劍沙縣人。
大觀中在太學。
學有祠甚靈顯。
鞏每以前程事。
朝夕默禱。
一夕神見夢曰。
子已得罪陰閑。
亟宜還鄉。
前程不須問也。
鞏平生操守鮮有過。
願告以獲罪之由。
神曰。
子無他過。
惟父母久不葬之故耳。
鞏曰。
家有弟兄。
罪獨歸鞏。
何也。
神曰。
以子習禮義為儒者。
故任其咎。
諸子碌碌。
不足責也。
鞏既誤悔。
乃急束裝遽歸。
鄉人同舍者問之。
以夢告。
行未及家而卒。
曹績說。
鞏乃曹祖姑婿也。
不葬父落第 陳杲、字亨明。
福州人。
貢至京師。
往二相公廟祈夢。
夜夢神曰。
子父死不葬。
科名未可期也。
杲猶疑未信。
明年果黜于禮闱。
遂遣書告其家。
亟庀襄事。
後再試登第。
甯德人李舒長說。
禍福不可避 李似之侍郎雲。
艱難以來。
士大夫禍福。
皆有定數。
建炎丁未。
傅國華尚書墨卿為舒州守。
聞武昌寇作。
自武昌才隔蕲黃即至舒。
懼其侵轶。
又嘗再使高麗。
橐中裝甚厚。
惜之。
乃令其弟挈家避諸江甯。
既至泊江下。
舟人白外多草竊。
不若入閘便。
時
輕财重義。
聞子侄不肖鬻田産者。
必随其價買之。
既久。
度其無以自給。
複舉以還。
不取錢。
已而又賣。
既買又還。
至有數四者。
嘗泛海欲趨郡。
往柁樓便旋。
為回風所擊。
遂溺水。
舟人挽其衣救之。
不可制。
舟行如飛。
方号呼次。
遙見一人冉冉立水上。
随風赴舟所。
視之乃蔣也。
急取之。
問所以。
曰、方溺時覺有一物如蓬。
藉吾足。
适順風吹蓬相送。
故得至。
人以為積善報雲。
李郁光祖說。
李少愚 李少愚回參政。
建康人。
所居在秦淮畔。
年二歲。
因家人拜掃登舟。
乳母懷抱閑。
失手墜水中。
水急不可尋。
舉舟号恸。
至明日。
有漁舟聞哭聲。
問知其故。
即舟中取一兒還之。
乃少愚也。
曰、夜來遙望灘上數人附火。
就視之。
但見一嬰兒卧地上。
四面火環繞。
意謂罔兩竊取。
故抱得之。
林亮功說。
法道變餓鬼 紹興六年三月廿一日。
平江虎丘山有常州僧法道。
因病入延壽堂。
忽變形作餓鬼。
頭目極大。
頸窄咽青。
口吐猛火。
人以食與之。
則呼曰。
鐵丸也。
不可食。
如是七日。
長洲令為請道法師救之。
謂曰、汝生前想有隐惡。
急自言。
佛法容人悔謝。
我為汝誦咒解釋。
病僧久之方自言曰、向時在廬山慧日寺作典座。
盜常住菜。
日換酒一升。
後作江州能仁副院。
将寬剩米沽酒。
有是二罪。
法師曰。
汝既知過。
吾救汝。
即抉其口灌咒水。
僧婚然遂睡。
天明方醒。
已索湯粥。
漸進食。
數日愈。
宣僧日智說。
時在虎丘寺見之。
張佛兒 紹興二年十月。
宣僧日智至台州黃岩縣西鄉。
寓宿山寺。
次日、寺僧留齋。
有村民張陳二老。
來請主僧施戒。
張曰、某女孫佛兒。
年十五。
昨夕暴死。
至五更将斂。
其祖母不忍。
抱之以泣。
女欻然開目。
呼曰。
我通身是水。
手足皆痛。
問其故。
曰、夜有二使來追縛我。
押過叉嶺。
與西鄉相去十餘裡辭不能行。
遭鐵椎擊背兩下極痛。
嶺下有池。
池中有橋。
遂令我橋上立。
别見人以黑被裹兩人入門内。
此二使亦欲以花被裹我。
曰、汝欠他家錢千五百。
今當償之。
我力懇曰。
容我歸從祖母請錢。
不許。
旁綠衣人言曰。
此人曾聽說般若。
可恕也。
二使不得已。
擲我水中而去。
池水甚淺。
我逾岸得出。
遂急歸。
某驚異其事。
即往叉嶺驗之。
果見陳氏者、門有池。
訪其主翁。
問曰、翁家昨日生何物。
曰、犬生三子。
二黑一斑。
斑者為犬母銜置池中已死。
獨二黑者在。
某具以孫女言告。
仍以千五百金償之。
陳老曰。
元無錢在公女處。
不肯受。
某自度不償此債。
小孫他日亦不免。
遂率陳老來此。
主僧乃為施戒。
而以其金貝親。
日智問其聽般若之因。
乃曾同母往縣中洪福寺。
聽景詳師開堂說法。
張屠父 平江城中草橋屠者張小二。
紹興八年。
往十五裡外黃埭柳家買狗。
狗見張屠、有喜色。
直前拖之。
張提其耳。
以度輕重。
用錢三千得之。
狗不待束縛。
徑随張歸。
至齊門外。
懼其逸。
方以索絷之。
狗忽人言曰。
我乃爾父。
又不欠爾債。
不可殺我。
張醉且困。
不省其言。
遂以歸。
令妻具飯。
狗又告其妻曰、新婦來。
我乃阿翁也。
七八年不見爾夫妻面。
今幸得歸。
隻欠柳家錢三千。
已償了。
切不可殺我。
爾夫壽甚短。
隻一二年。
宜急改業。
後世不可為人矣。
我覺饑甚。
可持飯來。
妻急以其夫飯分半與之。
夫不知也。
夫食畢複索。
則已無。
甚怒。
妻曰。
分一半與阿翁食矣。
具以狗言白夫。
始大懼。
留飼養。
不敢殺。
三日後出至蔣氏家齧人。
為所殺。
張屠遂改業為賣油家作仆雲。
陳承信母 常州無錫縣村民陳承信。
本以販豕為業。
後極富。
其母平生尤好豢豕。
紹興四年死。
死之七日。
其家正作佛事聞棺中有聲。
意為再生。
甚喜。
遽取斧開棺。
則已化一老牝豬矣。
急複掩之。
明日、請常州太平寺摽構主施戒遂葬。
時天色晴爽。
喪車才出門。
滂沱大雨。
送者不可行。
皆回。
及墓。
坎穴中水已滿。
乃以石壓葬之。
(此下原阙二十五行) 龍翔行者缺 蔡真人詞缺 劉粲民官缺 羅鞏陰譴 羅鞏者。
南劍沙縣人。
大觀中在太學。
學有祠甚靈顯。
鞏每以前程事。
朝夕默禱。
一夕神見夢曰。
子已得罪陰閑。
亟宜還鄉。
前程不須問也。
鞏平生操守鮮有過。
願告以獲罪之由。
神曰。
子無他過。
惟父母久不葬之故耳。
鞏曰。
家有弟兄。
罪獨歸鞏。
何也。
神曰。
以子習禮義為儒者。
故任其咎。
諸子碌碌。
不足責也。
鞏既誤悔。
乃急束裝遽歸。
鄉人同舍者問之。
以夢告。
行未及家而卒。
曹績說。
鞏乃曹祖姑婿也。
不葬父落第 陳杲、字亨明。
福州人。
貢至京師。
往二相公廟祈夢。
夜夢神曰。
子父死不葬。
科名未可期也。
杲猶疑未信。
明年果黜于禮闱。
遂遣書告其家。
亟庀襄事。
後再試登第。
甯德人李舒長說。
禍福不可避 李似之侍郎雲。
艱難以來。
士大夫禍福。
皆有定數。
建炎丁未。
傅國華尚書墨卿為舒州守。
聞武昌寇作。
自武昌才隔蕲黃即至舒。
懼其侵轶。
又嘗再使高麗。
橐中裝甚厚。
惜之。
乃令其弟挈家避諸江甯。
既至泊江下。
舟人白外多草竊。
不若入閘便。
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