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往往緻死。
小兒被害尤甚。
于是祠者益衆。
祭血未嘗一日幹也。
祭之不痊。
則召巫觋乘夜至寺前。
鳴鑼吹角。
目曰取攝。
寺衆聞之。
亦撞鐘擊鼓與相應。
言助神戰。
邪習日甚。
莫之或改。
長老宗演聞而歎曰。
汝可謂至苦。
其殺汝者既受報。
而汝橫淫及平人。
積業轉深。
何時可脫。
為誦梵語大悲咒資度之。
是夜獨坐。
見婦人人身猴足。
血污左腋。
下旁一小猴。
腰閑鐵索絷兩手。
抱女再拜于前。
曰。
弟子猴王也。
久抱沉冤之痛。
今賴法力。
得解脫生天。
故來緻謝。
複乞解小猴索。
演從之。
且說偈曰。
猴王久受幽沉苦。
法力冥資得上天。
須信自心元是佛。
靈光洞耀沒中邊。
聽偈已。
又拜而穩。
明日啟其堂。
施鎖三重。
蓋頃年曾為巫者射中左腋。
以是常深閉。
猴負小女如所睹。
乃碎之。
并部從三十餘軀。
亦皆烏鸢枭鸱之類所為也。
投之溪流。
其怪遂絕。
福州兩院燈 福州左右司理院。
每歲上元。
必空獄設醮。
因大張燈。
以華靡相角。
為一郡最盛處。
舊皆取辦僧寺。
紹興庚午。
侍郎張公淵道作守。
命毋擾僧徒。
獄吏計無所出。
恥不及曩歲。
相率強為之。
前一夕。
左司理陳爟。
夢朱衣吏著平上帻揖庭下。
曰。
設醮錢已符右院關取。
明旦。
有負萬錢持書至。
取而視。
乃閩清令以助右院者。
方送還次。
群吏曰。
今夕醮事。
正苦乏使。
留之何害。
陳亦悟昨夢。
乃自答令書。
而取其金。
醮筵之外。
其費無餘。
是雖出于一時之誤。
然冥冥之中。
蓋先定矣。
爟說。
绛縣老人 周公才、字子美。
溫州人。
政和初。
為绛州绛縣尉。
沿檄晉州。
過姑射山。
進谒真人祠。
方下山。
一人草衣丫髻坐道左。
睨周曰。
尊官大好。
然須過六十方快。
周時年三十餘。
又與绛守同姓。
守為經營薦書數章。
自意後任當改秩。
聞其言頗怒。
而言不已。
益忿忿。
取劍欲擊之。
忽騰上樹杪。
複躍下入木根穴中。
周舉劍擊樹。
其人呼曰。
我乃青羊也。
與公誠言。
何相苦如此。
周舍去。
會日将暮。
即止山下邸中。
有道人先在。
以一鶴及仆鐵鬼自随。
揖周曰。
天氣差寒。
能飲一杯乎。
酒至冷不可飲。
道人畫案作火字。
置杯其上。
俄項即熱。
飲畢。
含餘瀝噀壁閑。
複噀周面。
曰。
為君祓除不祥。
君今日必見異物。
具以前事告。
曰。
是矣是矣。
然亦不足怪。
君知之乎。
此正昔所遇呂洞賓老樹精輩也。
又取鯉鲊共食。
時落日斜。
照柈上鲊。
皆作五色。
笑曰。
略見張華手段。
迨夜各就寝。
拂旦行。
道人已起。
曰。
欲與君款語。
而行李甚遽。
柰何。
是日入邑境。
薄晚不值驿舍。
就民家假室。
鐵鬼忽至。
曰。
先生以昨日不成款。
今當相就。
令我先攜酒果來。
周曰。
先生安在。
曰。
至矣。
周出迎。
遙望道人跨鶴。
去地數尺而行。
既至。
民帥妻子以下羅拜。
道人亦慰接之。
曰。
爾家皆無恙否。
民跪白曰。
縣尉至。
方患無伴。
而先生偶來。
某家有麥面。
适又得驢肉。
欲作不托為供何如。
道人颔之。
民揖坐東向。
而周為客。
食罷。
步至牆下共飲。
周連引滿頗醉。
不覺坐睡。
及醒。
但鐵鬼在傍。
曰。
先生不能待。
已去矣。
獻一桃甚大。
曰。
先生令君食此。
當終身無病。
後八十年相。
會于羅浮山。
周遜謝。
且贈錢二百。
大笑曰。
我何所用。
長揖而别。
指顧閑已不見。
民曰。
是古绛縣老人也。
今為地仙。
時一遊人閑。
識之者皆過百歲。
某自少獲見之。
今亦八十矣。
周始悔恨。
果連蹇二十餘年。
甫得京秩。
後監進奏院。
紹興十六年。
以正旦朝谒感疾。
召鄉人林亮功飯。
具言平生所履。
乃及此事。
又三日而亡。
壽止六十八。
所謂羅浮再會之語不可曉雲。
林君說。
黃子方 黃琮、字子方。
莆田人。
宣和初。
為福州閩清令。
平日多蔬食。
但日市肉四兩供母。
為人方嚴。
不畏強禦。
時方興道藏。
郡守黃冕仲尚書裳使十二縣持疏斂之民。
琮獨不應命。
既聞他縣皆數
小兒被害尤甚。
于是祠者益衆。
祭血未嘗一日幹也。
祭之不痊。
則召巫觋乘夜至寺前。
鳴鑼吹角。
目曰取攝。
寺衆聞之。
亦撞鐘擊鼓與相應。
言助神戰。
邪習日甚。
莫之或改。
長老宗演聞而歎曰。
汝可謂至苦。
其殺汝者既受報。
而汝橫淫及平人。
積業轉深。
何時可脫。
為誦梵語大悲咒資度之。
是夜獨坐。
見婦人人身猴足。
血污左腋。
下旁一小猴。
腰閑鐵索絷兩手。
抱女再拜于前。
曰。
弟子猴王也。
久抱沉冤之痛。
今賴法力。
得解脫生天。
故來緻謝。
複乞解小猴索。
演從之。
且說偈曰。
猴王久受幽沉苦。
法力冥資得上天。
須信自心元是佛。
靈光洞耀沒中邊。
聽偈已。
又拜而穩。
明日啟其堂。
施鎖三重。
蓋頃年曾為巫者射中左腋。
以是常深閉。
猴負小女如所睹。
乃碎之。
并部從三十餘軀。
亦皆烏鸢枭鸱之類所為也。
投之溪流。
其怪遂絕。
福州兩院燈 福州左右司理院。
每歲上元。
必空獄設醮。
因大張燈。
以華靡相角。
為一郡最盛處。
舊皆取辦僧寺。
紹興庚午。
侍郎張公淵道作守。
命毋擾僧徒。
獄吏計無所出。
恥不及曩歲。
相率強為之。
前一夕。
左司理陳爟。
夢朱衣吏著平上帻揖庭下。
曰。
設醮錢已符右院關取。
明旦。
有負萬錢持書至。
取而視。
乃閩清令以助右院者。
方送還次。
群吏曰。
今夕醮事。
正苦乏使。
留之何害。
陳亦悟昨夢。
乃自答令書。
而取其金。
醮筵之外。
其費無餘。
是雖出于一時之誤。
然冥冥之中。
蓋先定矣。
爟說。
绛縣老人 周公才、字子美。
溫州人。
政和初。
為绛州绛縣尉。
沿檄晉州。
過姑射山。
進谒真人祠。
方下山。
一人草衣丫髻坐道左。
睨周曰。
尊官大好。
然須過六十方快。
周時年三十餘。
又與绛守同姓。
守為經營薦書數章。
自意後任當改秩。
聞其言頗怒。
而言不已。
益忿忿。
取劍欲擊之。
忽騰上樹杪。
複躍下入木根穴中。
周舉劍擊樹。
其人呼曰。
我乃青羊也。
與公誠言。
何相苦如此。
周舍去。
會日将暮。
即止山下邸中。
有道人先在。
以一鶴及仆鐵鬼自随。
揖周曰。
天氣差寒。
能飲一杯乎。
酒至冷不可飲。
道人畫案作火字。
置杯其上。
俄項即熱。
飲畢。
含餘瀝噀壁閑。
複噀周面。
曰。
為君祓除不祥。
君今日必見異物。
具以前事告。
曰。
是矣是矣。
然亦不足怪。
君知之乎。
此正昔所遇呂洞賓老樹精輩也。
又取鯉鲊共食。
時落日斜。
照柈上鲊。
皆作五色。
笑曰。
略見張華手段。
迨夜各就寝。
拂旦行。
道人已起。
曰。
欲與君款語。
而行李甚遽。
柰何。
是日入邑境。
薄晚不值驿舍。
就民家假室。
鐵鬼忽至。
曰。
先生以昨日不成款。
今當相就。
令我先攜酒果來。
周曰。
先生安在。
曰。
至矣。
周出迎。
遙望道人跨鶴。
去地數尺而行。
既至。
民帥妻子以下羅拜。
道人亦慰接之。
曰。
爾家皆無恙否。
民跪白曰。
縣尉至。
方患無伴。
而先生偶來。
某家有麥面。
适又得驢肉。
欲作不托為供何如。
道人颔之。
民揖坐東向。
而周為客。
食罷。
步至牆下共飲。
周連引滿頗醉。
不覺坐睡。
及醒。
但鐵鬼在傍。
曰。
先生不能待。
已去矣。
獻一桃甚大。
曰。
先生令君食此。
當終身無病。
後八十年相。
會于羅浮山。
周遜謝。
且贈錢二百。
大笑曰。
我何所用。
長揖而别。
指顧閑已不見。
民曰。
是古绛縣老人也。
今為地仙。
時一遊人閑。
識之者皆過百歲。
某自少獲見之。
今亦八十矣。
周始悔恨。
果連蹇二十餘年。
甫得京秩。
後監進奏院。
紹興十六年。
以正旦朝谒感疾。
召鄉人林亮功飯。
具言平生所履。
乃及此事。
又三日而亡。
壽止六十八。
所謂羅浮再會之語不可曉雲。
林君說。
黃子方 黃琮、字子方。
莆田人。
宣和初。
為福州閩清令。
平日多蔬食。
但日市肉四兩供母。
為人方嚴。
不畏強禦。
時方興道藏。
郡守黃冕仲尚書裳使十二縣持疏斂之民。
琮獨不應命。
既聞他縣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