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何不先遣信。
曰。
汝勿恐。
我某日至蕪湖。
為賊所殺。
屍見在某處。
賊乃某人。
今在某處。
汝急以告官。
妻失聲号泣。
遂不見。
具以事訴于太平州。
如其言擒盜。
二事皆縣人李镛說 水府判官 齊琚、字仲玉。
饒州德興人。
溫厚好學。
家苦貧。
教生徒以自給。
紹興丁卯。
就館于同邑董時敏家。
約已定。
過期不至。
董遣書促之。
才及門。
聞哭聲。
則琚死兩日矣。
琚所善汪堯臣。
言琚以去年季冬得疾。
夢人持文書至。
曰。
某王請秀才為水府判官。
發書視之。
中雲。
不得顧父母。
不得戀妻子。
琚與約正月十三日當去。
既覺。
語家人曰。
我明年正月十三日死。
自是謝醫卻藥。
食飲盡廢。
時時自言曰。
彼中大有好處。
那能久住此。
家人初竊憂之。
至期。
雖無它。
然自此遂困殆不複語。
又八日。
乃不起。
堯臣說。
陳五鳅報 秀州人好以鳅為幹。
謂于水族中性最暖。
雖孕婦病者皆可食。
陳五者。
所貨最佳。
人競往市。
其徒多端伺其術。
不肯言。
後得疾。
踯躅床上。
才著席。
即呼謈。
掖之使起。
痛愈甚。
旬日死。
遍體潰爛。
其妻方言夫存時。
每得鳅置器内。
如常法用灰鹽。
外複多拾陶器屑。
滿其中。
鳅為鹽所蜇。
不勝痛。
宛轉奔突。
皮為屑所傷。
鹽味徐徐入之。
故特美。
今其疾宛然如鳅死時雲。
侯元功詞 侯中書元功蒙密州人。
自少遊場屋。
年三十有一。
始得鄉貢。
人以其年長侻。
不加敬。
有輕薄子畫其形于紙鸢上。
引線放之。
蒙見而大笑。
作臨江仙詞題其上曰。
未遇行藏誰肯信。
如今方表名蹤。
無端良匠畫形容。
當風輕借力。
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
隻疑遠赴蟾宮。
雨餘時候夕陽紅。
幾人平地上。
看我碧霄中。
蒙一舉登第。
年五十餘。
遂為執政。
驿舍怪 侯元功自密州與三鄉人。
偕赴元豐八年省試。
止道旁驿舍。
室中四隅各有榻。
四人行路甚疲。
分憩其上。
皆熟寝。
二仆附火坐。
聞西北角悉率有聲。
燈忽暗。
一物毛而四足如豬狀。
直登榻。
嗅士人之面至足。
其人驚魇。
頃之方定。
物既下。
别登一榻如前。
其人亦驚呼。
最後至元功卧榻。
未暇嗅。
如有逐之者。
蒼黃而下。
急竄去。
複由西北角而滅。
元功亦覺。
呼三人者起食。
皆言夢中有怪獸壓吾體。
不知何物也。
仆始道所見。
元功心獨喜自負。
既入京。
元功擢第。
而三人者遭黜。
俱客死京師雲。
高思道說 孫巨源官職 孫洙、字巨源。
年十四。
随父錫。
官京東。
嘗至登州。
谒東海廟。
密禱于神。
欲知它日科第及爵位所至。
夜夢有告之者曰。
汝當一舉成名。
位在雜學士上。
既覺頗喜。
然年尚幼。
未識雜學士何等官。
問諸人。
人曰。
吉夢也。
子必且為龍圖閣學士。
後擢第入朝。
曆清近。
眷注隆。
異數以夢語人。
元豐二年。
拜翰林學士。
賓客皆賀。
孫愀然曰。
曩固相告矣。
翰苑班冠雜學士。
吾其止是乎。
今日之命。
宜吊不宜慶也。
才閱月。
省故人城外。
于坐上得疾。
神宗連遣太醫診視。
幸其愈。
且以為執政。
後果愈。
上喜。
使謂曰。
何日可入朝。
即大用矣。
省吏聞之。
絡繹展谒。
冠蓋填門不絕。
孫私語家人。
我指日至二府神言何欺我哉。
臨當朝。
顧左右曰。
我病久。
恐不堪跪起。
為我設茵褥。
且肄習之。
方再拜。
疾複作。
不能興。
遽扶視之。
已絕矣。
孫公在時。
嘗一日鎖院。
宣召者至其家。
則已出。
數十輩蹤迹之。
得于李端願太尉家。
時李新納妾。
能琵琶。
孫飲不肯去。
而迫于宣命。
不敢留遂入院。
草三制罷。
複作長短句。
寄恨恨之意。
遲明遣示李。
其詞曰。
樓頭尚有三通鼓。
何須抵死催人去。
上馬苦匆匆。
琵琶曲未終。
回頭凝望處。
那更廉纖雨。
漫道玉為堂。
玉堂今夜長。
或以為孫将亡時所作。
非也。
李益謙相之說。
相之孫。
公曾外孫也。
胡克己夢 胡克己、字叔平。
溫州人。
紹興庚申應鄉舉。
語其妻曰。
吾夢棘闱晨啟。
它人未暇進。
獨先入坐堂上。
今茲必首選。
妻曰。
不然。
君不憶論語乎。
先進者第十一也。
暨揭榜。
果如妻言。
項宋英 項宋英。
溫州人。
宣和中。
浪遊婺女。
鄉人蕭德起振為儀曹。
館之書室。
與語至夜。
留酒一壺。
曰。
我且歸。
不妨獨酌。
項方弛擔疲甚。
即就枕。
俄有婦人至。
與之言。
酌巨觥以勸。
意其蕭公侍兒。
不敢狎。
不得已少飲。
婦人強之使盡。
項疑且恐。
乃大呼。
蕭公之弟擴。
聞之亟至。
扣戶問所以。
婦人始去。
擴入見衾席間。
皆為酒沾漬。
驗之。
則向所留酒也。
明日問諸人。
乃某官昔年嘗殡亡女于此。
項即徙室。
自是不複遇。
紹興八年。
試南京。
館于臨安逆旅。
一夕在室中。
終夜如與人對語。
同邸者詢之。
項曰。
婺女所見之人。
今複來矣。
然亦亡它。
又十年方卒。
江心寺震 紹興丙寅歲。
溫州小民數十。
詣江心寺。
赴誦佛會。
或自外入。
言江水極清。
非複常色。
競出門觀之。
衆僧方坐禅。
顧廊庑間有煙焰。
懼不敢起。
頃之。
黑霧内合。
對面不能辨。
雷電震耀。
兩刻而止。
觀者五人死泥中。
餘皆不覺。
有行者方在廚滌器。
一神身絕長大可畏。
引其手以出。
将及門。
複有一神至。
曰。
莫錯莫錯。
即舍之。
複入廚引一人出。
亦隕于外。
凡死者六人。
三事皆林熙載宏昭說
曰。
汝勿恐。
我某日至蕪湖。
為賊所殺。
屍見在某處。
賊乃某人。
今在某處。
汝急以告官。
妻失聲号泣。
遂不見。
具以事訴于太平州。
如其言擒盜。
二事皆縣人李镛說 水府判官 齊琚、字仲玉。
饒州德興人。
溫厚好學。
家苦貧。
教生徒以自給。
紹興丁卯。
就館于同邑董時敏家。
約已定。
過期不至。
董遣書促之。
才及門。
聞哭聲。
則琚死兩日矣。
琚所善汪堯臣。
言琚以去年季冬得疾。
夢人持文書至。
曰。
某王請秀才為水府判官。
發書視之。
中雲。
不得顧父母。
不得戀妻子。
琚與約正月十三日當去。
既覺。
語家人曰。
我明年正月十三日死。
自是謝醫卻藥。
食飲盡廢。
時時自言曰。
彼中大有好處。
那能久住此。
家人初竊憂之。
至期。
雖無它。
然自此遂困殆不複語。
又八日。
乃不起。
堯臣說。
陳五鳅報 秀州人好以鳅為幹。
謂于水族中性最暖。
雖孕婦病者皆可食。
陳五者。
所貨最佳。
人競往市。
其徒多端伺其術。
不肯言。
後得疾。
踯躅床上。
才著席。
即呼謈。
掖之使起。
痛愈甚。
旬日死。
遍體潰爛。
其妻方言夫存時。
每得鳅置器内。
如常法用灰鹽。
外複多拾陶器屑。
滿其中。
鳅為鹽所蜇。
不勝痛。
宛轉奔突。
皮為屑所傷。
鹽味徐徐入之。
故特美。
今其疾宛然如鳅死時雲。
侯元功詞 侯中書元功蒙密州人。
自少遊場屋。
年三十有一。
始得鄉貢。
人以其年長侻。
不加敬。
有輕薄子畫其形于紙鸢上。
引線放之。
蒙見而大笑。
作臨江仙詞題其上曰。
未遇行藏誰肯信。
如今方表名蹤。
無端良匠畫形容。
當風輕借力。
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
隻疑遠赴蟾宮。
雨餘時候夕陽紅。
幾人平地上。
看我碧霄中。
蒙一舉登第。
年五十餘。
遂為執政。
驿舍怪 侯元功自密州與三鄉人。
偕赴元豐八年省試。
止道旁驿舍。
室中四隅各有榻。
四人行路甚疲。
分憩其上。
皆熟寝。
二仆附火坐。
聞西北角悉率有聲。
燈忽暗。
一物毛而四足如豬狀。
直登榻。
嗅士人之面至足。
其人驚魇。
頃之方定。
物既下。
别登一榻如前。
其人亦驚呼。
最後至元功卧榻。
未暇嗅。
如有逐之者。
蒼黃而下。
急竄去。
複由西北角而滅。
元功亦覺。
呼三人者起食。
皆言夢中有怪獸壓吾體。
不知何物也。
仆始道所見。
元功心獨喜自負。
既入京。
元功擢第。
而三人者遭黜。
俱客死京師雲。
高思道說 孫巨源官職 孫洙、字巨源。
年十四。
随父錫。
官京東。
嘗至登州。
谒東海廟。
密禱于神。
欲知它日科第及爵位所至。
夜夢有告之者曰。
汝當一舉成名。
位在雜學士上。
既覺頗喜。
然年尚幼。
未識雜學士何等官。
問諸人。
人曰。
吉夢也。
子必且為龍圖閣學士。
後擢第入朝。
曆清近。
眷注隆。
異數以夢語人。
元豐二年。
拜翰林學士。
賓客皆賀。
孫愀然曰。
曩固相告矣。
翰苑班冠雜學士。
吾其止是乎。
今日之命。
宜吊不宜慶也。
才閱月。
省故人城外。
于坐上得疾。
神宗連遣太醫診視。
幸其愈。
且以為執政。
後果愈。
上喜。
使謂曰。
何日可入朝。
即大用矣。
省吏聞之。
絡繹展谒。
冠蓋填門不絕。
孫私語家人。
我指日至二府神言何欺我哉。
臨當朝。
顧左右曰。
我病久。
恐不堪跪起。
為我設茵褥。
且肄習之。
方再拜。
疾複作。
不能興。
遽扶視之。
已絕矣。
孫公在時。
嘗一日鎖院。
宣召者至其家。
則已出。
數十輩蹤迹之。
得于李端願太尉家。
時李新納妾。
能琵琶。
孫飲不肯去。
而迫于宣命。
不敢留遂入院。
草三制罷。
複作長短句。
寄恨恨之意。
遲明遣示李。
其詞曰。
樓頭尚有三通鼓。
何須抵死催人去。
上馬苦匆匆。
琵琶曲未終。
回頭凝望處。
那更廉纖雨。
漫道玉為堂。
玉堂今夜長。
或以為孫将亡時所作。
非也。
李益謙相之說。
相之孫。
公曾外孫也。
胡克己夢 胡克己、字叔平。
溫州人。
紹興庚申應鄉舉。
語其妻曰。
吾夢棘闱晨啟。
它人未暇進。
獨先入坐堂上。
今茲必首選。
妻曰。
不然。
君不憶論語乎。
先進者第十一也。
暨揭榜。
果如妻言。
項宋英 項宋英。
溫州人。
宣和中。
浪遊婺女。
鄉人蕭德起振為儀曹。
館之書室。
與語至夜。
留酒一壺。
曰。
我且歸。
不妨獨酌。
項方弛擔疲甚。
即就枕。
俄有婦人至。
與之言。
酌巨觥以勸。
意其蕭公侍兒。
不敢狎。
不得已少飲。
婦人強之使盡。
項疑且恐。
乃大呼。
蕭公之弟擴。
聞之亟至。
扣戶問所以。
婦人始去。
擴入見衾席間。
皆為酒沾漬。
驗之。
則向所留酒也。
明日問諸人。
乃某官昔年嘗殡亡女于此。
項即徙室。
自是不複遇。
紹興八年。
試南京。
館于臨安逆旅。
一夕在室中。
終夜如與人對語。
同邸者詢之。
項曰。
婺女所見之人。
今複來矣。
然亦亡它。
又十年方卒。
江心寺震 紹興丙寅歲。
溫州小民數十。
詣江心寺。
赴誦佛會。
或自外入。
言江水極清。
非複常色。
競出門觀之。
衆僧方坐禅。
顧廊庑間有煙焰。
懼不敢起。
頃之。
黑霧内合。
對面不能辨。
雷電震耀。
兩刻而止。
觀者五人死泥中。
餘皆不覺。
有行者方在廚滌器。
一神身絕長大可畏。
引其手以出。
将及門。
複有一神至。
曰。
莫錯莫錯。
即舍之。
複入廚引一人出。
亦隕于外。
凡死者六人。
三事皆林熙載宏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