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萬歲丹
徽州婺源縣懷金鄉民程彬。
邀險牟利。
儲藥害人。
多殺蛇埋地中。
覆之以苫。
以水沃灌。
久則蒸出菌蕈。
采而曝幹。
複入它藥。
始生者以食人即死。
恐為累不敢用。
多取其次者。
先以飼蛙。
視其躍多寡以為度。
美其名為萬歲丹。
愚民有欲死其仇者。
以數千金密市之。
嘗有客至欲置毒。
誤中婦翁。
翁歸而悟。
已不可救。
彬有弟曰正道。
雅以為非。
不敢谏。
至徙家避諸數十裡外。
彬既老。
始悔不複作。
稍用僞物代之。
藥既不驗。
遂無售者。
既死貧甚。
唯一子。
丐食道亡。
其後遂絕。
嘗有裡胥督租。
以語侵彬。
彬怒毒而飲之。
胥行未幾。
腦痛嘔血。
亟反卧其門。
大呼乞命。
彬汲水飲之即愈。
蓋有物以解其毒也。
縣人董猷說。
李辛償冤 宣和末。
饒州庾人李辛。
為吏兇橫。
郡人仄目。
因大雪入府治。
一人遇諸塗。
辛被酒恃力。
奮拳擊死之。
觀者如堵。
恐累己。
絕不言。
辛舍去。
街卒以為暴亡。
呼其家人葬之。
辛益自肆。
所居在城外。
夜多逾垣歸。
經三歲。
忽遇死者曰。
吾尋汝久。
乃在此邪。
辛歸語其妻甚懼。
明日死。
辛家養數鹿。
每以竹擊柱。
則應聲而至。
戶曹白生。
以七月勒令市鹿。
不可得。
為之呼所養者。
才擊竹。
一最大鹿至。
乃殺之。
取肉以應命。
召所知洪端。
共食其餘。
經日辛死。
鹹以為中毒。
不知為冤鬼所殺也。
洪端說。
陳氏負前夫 陳德應橐侍郎之女。
為會稽石氏婦。
生一男而石生病。
将終。
執妻手與訣。
曰。
我與若相歡。
非尋常夫婦比。
汝善視吾子。
必不嫁以報我。
陳氏遲疑未應。
石怒曰。
好事新夫。
無思故主。
遂卒。
陳氏哭泣悲哀。
思慕瘠甚。
未幾。
其父帥廣東。
挈以俱往。
憐其盛年為擇婿。
得莆田吳璲。
陳氏辭不免。
遂受币。
既嫁歲餘。
忽見其前夫至。
罵曰。
汝待我若是。
豈可以事它人。
先取我子。
次及汝。
至暮而子夭。
逾旬。
陳氏病亡。
陳歡世明說。
陳與吳璲善。
李尚仁 王承可鈇紹興辛酉歲。
提舉浙東茶鹽。
公廨在會稽子城東。
蓋古龍興寺。
承可第三子洧。
嘗夢一丈夫衣紫袍來。
言曰。
我朽骨埋桃樹下。
幽魂無所歸。
君幸哀我。
使得徙葬。
洧覺。
白其父。
視舍旁有巨桃一本。
因下穿求骨弗獲。
明年八月晦。
又夢有通谒右曰。
朝請大夫李尚仁。
既進。
乃向所夢者。
俯首慘蹙。
以舊懇申言。
袖詩一紙以贈洧。
曰。
桃林隐伏厭清芬。
去歲幽魂得見君。
八十壽齡人未有。
一堂風采世無聞。
濟時革弊忠為主。
救物哀亡德作恩。
白骨可憐埋近地。
願公舉手報無垠。
洧覺。
急燭火筆于簡。
會承可将代還。
以李君精爽不可負。
亟集吏卒。
盡西庑之桃下大索。
數日無所見。
承可躬督畚锸。
複穿尺許。
乃得之。
有小象梳二已朽。
烏巾才餘方寸。
骨旁存大釘四。
乃遷葬于禹廟後三喬松下。
具酒食祭之。
吳興莫壽朋俦洛陽朱希真敦儒皆記其事。
意以夢中詩為吉祥。
後十四年。
洧以事谪廣東。
而廣東自有寓客曰李尚仁雲。
段宰妾 段宰者居婺州浦江縣僧舍。
其妻嘗觀于門。
有婦人行丐。
年甚壯。
詢其姓氏始末。
自雲無夫。
亦無姻戚。
段妻雲。
既如是。
胡不為人妾而乞食。
肯從我乎。
曰。
非不欲也。
但人以其貧賤。
不肯納耳。
若得供執爨之役。
實為大幸。
遂呼入。
令沐浴與更衣。
遣庖者教以飲膳。
旬日而能。
繼以樂府訓之。
不逾月皆盡善。
調習既久。
容色殊可。
觀段名之曰莺莺。
以為側室。
凡五六年。
唯恐其去。
一夕已夜分。
段氏皆就寝。
有自門外呼阍者曰。
我莺莺夫也。
仆曰。
莺莺不聞有夫。
縱如爾言。
俟天明來未晚。
何必中夜為。
其人頗怒。
曰。
若不啟門。
我當從隙中入。
仆大恐。
即叩堂門。
以其事語段。
莺莺聞之。
若有喜色。
曰。
他來也。
亟走出。
段疑其竄
邀險牟利。
儲藥害人。
多殺蛇埋地中。
覆之以苫。
以水沃灌。
久則蒸出菌蕈。
采而曝幹。
複入它藥。
始生者以食人即死。
恐為累不敢用。
多取其次者。
先以飼蛙。
視其躍多寡以為度。
美其名為萬歲丹。
愚民有欲死其仇者。
以數千金密市之。
嘗有客至欲置毒。
誤中婦翁。
翁歸而悟。
已不可救。
彬有弟曰正道。
雅以為非。
不敢谏。
至徙家避諸數十裡外。
彬既老。
始悔不複作。
稍用僞物代之。
藥既不驗。
遂無售者。
既死貧甚。
唯一子。
丐食道亡。
其後遂絕。
嘗有裡胥督租。
以語侵彬。
彬怒毒而飲之。
胥行未幾。
腦痛嘔血。
亟反卧其門。
大呼乞命。
彬汲水飲之即愈。
蓋有物以解其毒也。
縣人董猷說。
李辛償冤 宣和末。
饒州庾人李辛。
為吏兇橫。
郡人仄目。
因大雪入府治。
一人遇諸塗。
辛被酒恃力。
奮拳擊死之。
觀者如堵。
恐累己。
絕不言。
辛舍去。
街卒以為暴亡。
呼其家人葬之。
辛益自肆。
所居在城外。
夜多逾垣歸。
經三歲。
忽遇死者曰。
吾尋汝久。
乃在此邪。
辛歸語其妻甚懼。
明日死。
辛家養數鹿。
每以竹擊柱。
則應聲而至。
戶曹白生。
以七月勒令市鹿。
不可得。
為之呼所養者。
才擊竹。
一最大鹿至。
乃殺之。
取肉以應命。
召所知洪端。
共食其餘。
經日辛死。
鹹以為中毒。
不知為冤鬼所殺也。
洪端說。
陳氏負前夫 陳德應橐侍郎之女。
為會稽石氏婦。
生一男而石生病。
将終。
執妻手與訣。
曰。
我與若相歡。
非尋常夫婦比。
汝善視吾子。
必不嫁以報我。
陳氏遲疑未應。
石怒曰。
好事新夫。
無思故主。
遂卒。
陳氏哭泣悲哀。
思慕瘠甚。
未幾。
其父帥廣東。
挈以俱往。
憐其盛年為擇婿。
得莆田吳璲。
陳氏辭不免。
遂受币。
既嫁歲餘。
忽見其前夫至。
罵曰。
汝待我若是。
豈可以事它人。
先取我子。
次及汝。
至暮而子夭。
逾旬。
陳氏病亡。
陳歡世明說。
陳與吳璲善。
李尚仁 王承可鈇紹興辛酉歲。
提舉浙東茶鹽。
公廨在會稽子城東。
蓋古龍興寺。
承可第三子洧。
嘗夢一丈夫衣紫袍來。
言曰。
我朽骨埋桃樹下。
幽魂無所歸。
君幸哀我。
使得徙葬。
洧覺。
白其父。
視舍旁有巨桃一本。
因下穿求骨弗獲。
明年八月晦。
又夢有通谒右曰。
朝請大夫李尚仁。
既進。
乃向所夢者。
俯首慘蹙。
以舊懇申言。
袖詩一紙以贈洧。
曰。
桃林隐伏厭清芬。
去歲幽魂得見君。
八十壽齡人未有。
一堂風采世無聞。
濟時革弊忠為主。
救物哀亡德作恩。
白骨可憐埋近地。
願公舉手報無垠。
洧覺。
急燭火筆于簡。
會承可将代還。
以李君精爽不可負。
亟集吏卒。
盡西庑之桃下大索。
數日無所見。
承可躬督畚锸。
複穿尺許。
乃得之。
有小象梳二已朽。
烏巾才餘方寸。
骨旁存大釘四。
乃遷葬于禹廟後三喬松下。
具酒食祭之。
吳興莫壽朋俦洛陽朱希真敦儒皆記其事。
意以夢中詩為吉祥。
後十四年。
洧以事谪廣東。
而廣東自有寓客曰李尚仁雲。
段宰妾 段宰者居婺州浦江縣僧舍。
其妻嘗觀于門。
有婦人行丐。
年甚壯。
詢其姓氏始末。
自雲無夫。
亦無姻戚。
段妻雲。
既如是。
胡不為人妾而乞食。
肯從我乎。
曰。
非不欲也。
但人以其貧賤。
不肯納耳。
若得供執爨之役。
實為大幸。
遂呼入。
令沐浴與更衣。
遣庖者教以飲膳。
旬日而能。
繼以樂府訓之。
不逾月皆盡善。
調習既久。
容色殊可。
觀段名之曰莺莺。
以為側室。
凡五六年。
唯恐其去。
一夕已夜分。
段氏皆就寝。
有自門外呼阍者曰。
我莺莺夫也。
仆曰。
莺莺不聞有夫。
縱如爾言。
俟天明來未晚。
何必中夜為。
其人頗怒。
曰。
若不啟門。
我當從隙中入。
仆大恐。
即叩堂門。
以其事語段。
莺莺聞之。
若有喜色。
曰。
他來也。
亟走出。
段疑其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