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
自篝火追至廳廂。
但聞有聲極響。
燈即滅。
妻遣婢出視。
段已死。
七竅皆血流。
外戶扃鐍如故。
竟不知何怪。
浦江人何叔達說。
予得之程資忠。
窦道人 桂缜、字彥栗。
信州貴溪人。
所居至龍虎山才三十裡。
道流日過門。
桂氏必與錢。
缜素病疝。
每作皆濱死。
醫者教以從方士受服氣訣。
故尤屬意。
紹興庚申六月二十有三日。
晚浴畢。
散步小徑。
有老道人來。
年八九十矣。
鬓須皤然。
曲偻豐下。
缜揖與語曰。
請至弊廬。
取湯茗之資。
曰。
日已暮。
不可至君家。
君苟有意。
能延我旬日否。
缜不應。
遂行。
複回首。
呼缜使前。
入林間。
坐古松根上。
自雲姓窦氏。
聲音如山東人。
劇談良久。
語頗侵缜。
缜見其老。
雖貌敬而心不平。
細視其目。
清聳入鬓。
着青幅巾。
暑行不汗。
未忍遽去。
複詢以氣術。
道人曰。
吾行氣二百年。
治病差易耳。
為誦所習書千餘言。
天文、地理、兵法、道要。
錯綜其間。
略不可曉。
缜曰。
先生幸教我。
此非我所能。
盍言其粗者。
道人曰。
汝似可教。
吾有一編書。
藏衡山中。
今往取之。
又三十三年。
當以授汝。
缜曰。
得非般運導引訣邪。
曰。
未也。
姑以方書濟衆。
稍儲陰功。
缜曰。
萬一及期。
尋先生何所。
曰。
非汝所知。
吾當來訪汝。
遂邀缜欲偕逝。
缜以親年高及孥累為解。
道人不怿間忽不見。
缜且駭且懼。
急歸不敢語人。
後數日。
一道者及門問曰。
八十三承事何在。
缜之父家人辭以出。
呼者怒曰。
吾非有所求。
先生使來授公書耳。
胡為不出。
擲卷于階而去。
取視之。
乃呂洞賓傳也。
缜始悔之。
至壬戌年。
擢第調鄱陽尉。
歸至嚴衢間。
疾大作。
不可有。
輿行數裡。
必下。
投逆旅中。
傍外戶而卧。
有商人過。
倚擔問曰。
官人有疾邪。
曰。
然。
曰。
始發時行坐立卧皆不可。
某處最痛。
祈死不能。
證候若是否。
曰。
然。
爾何以知之。
客曰。
某豫章人也。
少亦病此。
今日負百斤而不害。
蓋有藥以療之耳。
遂解囊如有所索。
得一裹如細剉桑葉者。
教以酒三升浸服之。
缜素不飲。
未敢服。
以千金謝客而行。
及家疾益甚。
遍服它藥皆弗驗。
姑如客言。
以藥投酒中。
甫酌一杯。
其甘若饴蜜。
随渴随飲。
至曉而酒盡。
病瘳什八。
信宿脫然。
後不複作。
細思商人。
乃昔所遇窦君也。
祝大伯 桂缜祖安時。
自少慕道。
年二十有四。
即委妻子。
挈金帛之名山。
十載而歸。
遇方士過門。
必延入。
日飯堂上者數十輩。
家赀枵然。
盡室尤之。
而安時執意愈笃。
野仆祝大伯。
服薪水之勞。
愚鈍而謹饬。
一日自外至。
舉措異常。
曰。
适遇道人與我藥。
服之能不食矣。
驗之信然。
诘其方無有也。
或盛夏暴烈日中。
冬覆冰上。
皆不寒暑。
而隸役如故。
桂氏之人皆敬事之。
呼為祝仙人。
欲延以客禮。
辭曰。
吾合在人間為仆使。
歲滿自當去。
如是三年。
告安時曰。
白花岩有人見招。
願主翁同往。
乃俱行。
未至岩下。
絲竹之聲。
泠泠盈耳。
彩雲郁然。
蔽覆山谷。
安時歎異未已。
祝君遽聲喏辭。
遂不見。
安時自是不意以至捐館。
時大觀二年也。
白花岩去桂氏所居十裡。
鄭氏得子 李處仁者。
亦貴溪人。
妻鄭氏。
嘗夢至高山下。
有綠衣小兒戲于颠。
急抱取得之。
遂寤。
已而有娠生男。
命之曰嵩老。
稍長。
極隽敏。
父命習進士業。
即名嵩。
字夢符。
年十八歲。
紹興十五年。
一舉擢第。
後五年。
為建州建陽尉。
盜入其邑。
重親皆死焉。
鄭夢亦非吉也。
三事桂缜說。
邵南神術 邵南者。
嚴州人。
頗涉書記。
好讀天文五行志。
邃于遁甲。
占筮如神。
然使酒尚氣。
好面折人。
人皆謂之狂。
宣和四年。
遊臨安。
胡尚書少汲直孺以秘閣修撰為兩浙轉運使。
聞其名。
召使筮之。
曰。
六十日内仍舊職作大漕。
替姓陳人。
時
自篝火追至廳廂。
但聞有聲極響。
燈即滅。
妻遣婢出視。
段已死。
七竅皆血流。
外戶扃鐍如故。
竟不知何怪。
浦江人何叔達說。
予得之程資忠。
窦道人 桂缜、字彥栗。
信州貴溪人。
所居至龍虎山才三十裡。
道流日過門。
桂氏必與錢。
缜素病疝。
每作皆濱死。
醫者教以從方士受服氣訣。
故尤屬意。
紹興庚申六月二十有三日。
晚浴畢。
散步小徑。
有老道人來。
年八九十矣。
鬓須皤然。
曲偻豐下。
缜揖與語曰。
請至弊廬。
取湯茗之資。
曰。
日已暮。
不可至君家。
君苟有意。
能延我旬日否。
缜不應。
遂行。
複回首。
呼缜使前。
入林間。
坐古松根上。
自雲姓窦氏。
聲音如山東人。
劇談良久。
語頗侵缜。
缜見其老。
雖貌敬而心不平。
細視其目。
清聳入鬓。
着青幅巾。
暑行不汗。
未忍遽去。
複詢以氣術。
道人曰。
吾行氣二百年。
治病差易耳。
為誦所習書千餘言。
天文、地理、兵法、道要。
錯綜其間。
略不可曉。
缜曰。
先生幸教我。
此非我所能。
盍言其粗者。
道人曰。
汝似可教。
吾有一編書。
藏衡山中。
今往取之。
又三十三年。
當以授汝。
缜曰。
得非般運導引訣邪。
曰。
未也。
姑以方書濟衆。
稍儲陰功。
缜曰。
萬一及期。
尋先生何所。
曰。
非汝所知。
吾當來訪汝。
遂邀缜欲偕逝。
缜以親年高及孥累為解。
道人不怿間忽不見。
缜且駭且懼。
急歸不敢語人。
後數日。
一道者及門問曰。
八十三承事何在。
缜之父家人辭以出。
呼者怒曰。
吾非有所求。
先生使來授公書耳。
胡為不出。
擲卷于階而去。
取視之。
乃呂洞賓傳也。
缜始悔之。
至壬戌年。
擢第調鄱陽尉。
歸至嚴衢間。
疾大作。
不可有。
輿行數裡。
必下。
投逆旅中。
傍外戶而卧。
有商人過。
倚擔問曰。
官人有疾邪。
曰。
然。
曰。
始發時行坐立卧皆不可。
某處最痛。
祈死不能。
證候若是否。
曰。
然。
爾何以知之。
客曰。
某豫章人也。
少亦病此。
今日負百斤而不害。
蓋有藥以療之耳。
遂解囊如有所索。
得一裹如細剉桑葉者。
教以酒三升浸服之。
缜素不飲。
未敢服。
以千金謝客而行。
及家疾益甚。
遍服它藥皆弗驗。
姑如客言。
以藥投酒中。
甫酌一杯。
其甘若饴蜜。
随渴随飲。
至曉而酒盡。
病瘳什八。
信宿脫然。
後不複作。
細思商人。
乃昔所遇窦君也。
祝大伯 桂缜祖安時。
自少慕道。
年二十有四。
即委妻子。
挈金帛之名山。
十載而歸。
遇方士過門。
必延入。
日飯堂上者數十輩。
家赀枵然。
盡室尤之。
而安時執意愈笃。
野仆祝大伯。
服薪水之勞。
愚鈍而謹饬。
一日自外至。
舉措異常。
曰。
适遇道人與我藥。
服之能不食矣。
驗之信然。
诘其方無有也。
或盛夏暴烈日中。
冬覆冰上。
皆不寒暑。
而隸役如故。
桂氏之人皆敬事之。
呼為祝仙人。
欲延以客禮。
辭曰。
吾合在人間為仆使。
歲滿自當去。
如是三年。
告安時曰。
白花岩有人見招。
願主翁同往。
乃俱行。
未至岩下。
絲竹之聲。
泠泠盈耳。
彩雲郁然。
蔽覆山谷。
安時歎異未已。
祝君遽聲喏辭。
遂不見。
安時自是不意以至捐館。
時大觀二年也。
白花岩去桂氏所居十裡。
鄭氏得子 李處仁者。
亦貴溪人。
妻鄭氏。
嘗夢至高山下。
有綠衣小兒戲于颠。
急抱取得之。
遂寤。
已而有娠生男。
命之曰嵩老。
稍長。
極隽敏。
父命習進士業。
即名嵩。
字夢符。
年十八歲。
紹興十五年。
一舉擢第。
後五年。
為建州建陽尉。
盜入其邑。
重親皆死焉。
鄭夢亦非吉也。
三事桂缜說。
邵南神術 邵南者。
嚴州人。
頗涉書記。
好讀天文五行志。
邃于遁甲。
占筮如神。
然使酒尚氣。
好面折人。
人皆謂之狂。
宣和四年。
遊臨安。
胡尚書少汲直孺以秘閣修撰為兩浙轉運使。
聞其名。
召使筮之。
曰。
六十日内仍舊職作大漕。
替姓陳人。
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