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白衣大怒曰。

    此□交加人。

    遂鞭馬逐之。

    至其前。

    引弓射中心。

    應弦而斃。

    七人者。

    皆女真也。

     鐵塔神 蔚州城内浮圖中有鐵塔神。

    素著靈驗。

    郡人事之甚謹。

    契丹将亡。

    州民或見其神奔走于城外。

    亟詣寺視之。

    神像流汗被體。

    雖頗驚異。

    然莫測其故。

    至夜神見夢于寺主講師。

    曰。

    吾奉天符。

    令拘刷城中合死人。

    連日奔馳。

    始克就緒。

    來日午時。

    女真兵至破城。

    城中當死者。

    一千三百有畸。

    而本寺僧四十餘。

    和尚亦在籍中。

    吾久處茲地。

    平日仰師戒德。

    辄為以它名易之。

    诘旦從此而逝。

    庶萬一可脫。

    講師既寤。

    以語寺衆。

    皆笑其妄。

    遂獨挈囊登寺後山颠避之。

    行約五裡。

    忽憶所遺白金盂。

    複下至寺。

    适有修供者。

    衆競挽留之曰。

    和尚聰明如此。

    顧乃信夢。

    今檀越在此。

    正欲和尚升堂演法。

    無故舍去。

    則此寺不可為矣。

    況邊上不聞有警。

    勉徇衆意。

    齋罷而行。

    亦何晚耶。

    僧不得已。

    遂升堂講畢。

    各就食。

    方半。

    有報女真自草地至。

    即圍城。

    城素無備。

    不可守。

    頃刻而陷。

    僧蒼皇失措。

    不暇走。

    兵已大掠城中。

    人與寺僧死者。

    如神告之數。

    講師亦不免。

     觀音偈 張孝純有孫。

    五歲不能行。

    或告之曰。

    頃淮甸間一農夫。

    病腿足甚久。

    但日持觀世音名号不辍。

    遂感觀音示現。

    因留四句偈曰。

    大智發于心。

    于心無所尋。

    成就一切義。

    無古亦無今。

    農夫誦偈滿百日。

    故病頓愈。

    于是孝純遂教其孫及乳母齋潔持誦。

    不兩月。

    孫步武如常兒。

    後患腿足者誦之皆驗。

    又汀州白衣定光行化偈亦雲。

    大智發于心。

    于心何處尋。

    成就一切義。

    無古亦無今。

    凡人來問者。

    辄書與之。

    皆于後書贈以之中四字。

    無有不如意。

    了不可曉。

     劉廂使妻 金國興中。

    府有劉廂使者。

    漢兒也。

    與妻年俱四十餘。

    男女二人。

    奴婢數輩。

    一日盡散其奴婢從良。

    竭家赀建孤老院。

    緣事未就。

    其妻施左目。

    以鐵杓剜出。

    去面二三寸許。

    方舉刀斷其筋。

    若有物翕然收睛入。

    其目俨然。

    如是者三。

    流血被體。

    衆人力勸而止。

    明日舉杓間。

    目已失所在。

    不克剜。

    又明日複如故。

    精明異常。

    衆皆駭而憐之。

    争施金帛院宇遂成。

    時金國皇統元年。

    即紹興十年庚申也。

     天台取經 紹興丁巳歲。

    僞齊濟州通判黃塍。

    死三日複蘇。

    言有數人追之。

    往一公庭。

    見服绯綠人坐雲。

    差汝押僧五百人至五台。

    吾辭以家貧多幼累。

    不可行。

    左右吏前曰。

    可差李主簿代之。

    兼它非晚自有差使。

    複遣元追人送歸。

    故得活。

    後兩日。

    本州山口縣報帥司差李主簿赴州點視錢糧。

    舍縣驿中。

    一夕落枕暴亡。

    塍心知其代己死。

    為盡送終之禮。

    居一歲。

    忽沐浴易衣。

    告妻子曰。

    今當别汝。

    緣官中差我往天台取經。

    我平生得力者。

    緣看了華嚴經一遍。

    語迄。

    瞑目而逝。

     冰龜 戊午夏五月。

    汴都太康縣。

    一夕大雷雨。

    下冰龜亘數十裡。

    龜大小不等。

    首足卦文皆具。

     阿保機射龍 阿保機嘗居西樓。

    夜宿氊帳中。

    晨起見黑龍長千餘丈。

    蜿蜒其上。

    引弓射之。

    即騰空夭矯而逝。

    墜于黃龍府之西。

    相去已千五百裡。

    才長數尺。

    其骸今見置金國内庫。

    蕃相陳王悟室長子源嘗見之。

    尾鬣支體。

    皆具雙角。

    已為人截去。

    雲與吾家所藏董羽畫出水龍絕相似。

    謂其背上鬣不作魚鬣也。

     冷山龍 冷山去燕山幾三千裡。

    去金國所都五百裡。

    皆不毛之地。

    紹興乙卯歲。

    有二龍不辨名色。

    身高丈餘。

    相去數步而死。

    冷氣腥焰襲人。

    不可近。

    一已無角。

    如被截去。

    一額有竅。

    大如當三錢。

    類斧鑿痕。

    陳王悟室欲遣人截其角。

    或以為不祥。

    乃止。

    先君所居。

    亦曰冷山。

    又去此四百裡。

     熙州龍 戊午夏。

    熙州野外泺水。

    有龍見三日。

    初于水面見蒼龍一條。

    良久即沒。

    次日見金龍以爪托一嬰兒。

    兒雖為龍所戲弄。

    略無懼色。

    三日金龍如故。

    見一帝者乘白馬。

    紅衫玉帶。

    如少年中官狀。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