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關燈
厥明發舟,老叟舉棹,口中打号曰:“聖天子六龍護駕,大将軍八面威風。

    ”明祖元旦得此吉語,與達蹑足相慶。

    登極後,訪得之,無子,官其侄,并封其舟而朱之,故江中渡船稱滿江紅雲。

     牛皮船西番一帶,山巒陡險,溪流湍悍,舡不得施,土人有用牛皮為船者。

    按《後漢書·匈奴傳》:北匈奴遣騎候望朔方,作馬革船,欲度南匈奴叛者。

    《鄧訓傳》:任尚書迷唐羌,縫革為船,置牌上以渡河。

    《晉載記》慕容垂擊翟钊軍于黎陽,為牛皮船百餘艘,欲渡以誘之。

    《北史》:室韋國以皮為舟。

    又嘉良夷有水,闊百餘丈,用皮為舟以濟。

    《新唐書》東女國有弱水,縫革為船。

    白香山《蠻子朝》詩雲:“泛皮船兮渡繩橋,來自州道路遙。

    ”《元史》:世祖取大理,乘革囊渡金沙江。

    《汪世顯傳》,宋兵屯萬州,世顯從上遊鼓革舟徑渡,襲其兵。

    《速哥傳》:帥師攻蜀至馬湖江,以革為舟夜渡。

    是牛皮為船,由來久矣,皆出于番俗也。

    然沈攸之進攻濃湖,造皮艦十乘,拔其營栅。

    周世宗親攻壽春,趙太祖乘皮船入壽春濠中,則内地亦有用之者。

    (《明史·唐龍傳》:時吉囊居套中,西抵賀蘭山,限以黃河,不得渡,乃用牛為渾脫渡,入後山,然渾脫非船比,乃縫羊皮吹氣令飽,而人乘之以渡耳,) 螺填髹漆器用蚌蛤殼鑲嵌,象人物花草,謂之螺填。

    呂藍衍《言鲭》謂:蠻國,其王号鬼王,其别帥曰羅殿,在貴州界内,世用其蛤飾器,謂之羅殿。

    此說非也。

    今貴州水西一帶即羅甸鬼國,餘嘗官其地,皆崇山峻嶺,并無江河,安得有蚌蛤之屬?此器多出自廣東沿海一帶,按方勺《泊宅編》謂:螺填器本出倭國,而藍衍訛化為羅殿而附會之,誤矣。

    周密《駕幸張府記》:宋高宗幸張循王府,王所進有螺钿盒十具。

    又《癸辛雜識》:王肅谄賈似道,作螺钿卓面、屏風十副,圖賈相當國盛事,如鄂渚守城、鹿矶奏捷之類,賈相乃大喜。

    則螺填當作螺钿為是。

     骰子四绯骰子本魏陳思王所制,然其時乃窯燒成者,事見《七修類稿》。

    而《說郛》雲:博骰本以木為質,唐世镂骨為竊,雜以朱墨,更有取相思紅子納置竊中,故溫飛卿詩雲:“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也無。

    ”今骰子于四上加紅,亦有所本。

    《言鲭》:唐時投瓊惟幺一點加紅,餘五子皆黑色。

    明皇與楊妃彩戰,将北,惟四可解,有一子旋轉未定,連叱之,果成四。

    上悅,顧高力士令賜绯,遂相沿至今雲。

    按李洞詩曰“六赤重新擲印成”,六赤亦骰子名也,又曰穴骼,又曰明瓊。

    袁文《翁牖閑評》作投子,蓋取投擲之義。

    俗作骰,非也,骰本股字耳。

    南唐劉信于義祖前為博戲,掬六骰于手,曰:“信不負公,當一擲遍赤。

    ”投之,果六子皆赤。

    此即所謂六紅也。

     葉子戲《品外錄》唐國昌公主會韋氏族于廣化裡,韋氏諸家好為葉子戲。

    歐陽公主亦雲:唐人宴聚,盛傳葉子格。

    袁文謂:此唐之谶也,“葉子”二字,拆其字,上半乃“廿”、“世”字,餘“木”字湊下“子”字,作“李”字,乃是“廿世李”,正合有唐二十帝之數。

    馬令《南唐書》:李後主妃周氏又編金葉子格。

    即今之紙牌也。

    《遼史》稱為葉格,見第三卷。

    則紙牌之戲,唐已有之。

    今之以水浒人分配者,蓋沿其式而易其名耳。

     升官圖世俗局戲有“升官圖”,開列大小官位于紙上,以明瓊擲之,計點數之多寡,以定升降。

    按房千裡有《骰子選格序》雲:以穴骰雙雙為戲,更投局上,以數多少為進身職官之差,豐貴而約賤,有為尉掾而止者,有貴為将相者,有連得美名而後不振者,有始甚微而倏然于上位者;大凡得失不系賢不肖,但蔔其偶不偶耳。

    此即“升官圖”所由本也。

    東坡文雲:流俗經營,倘來惴惴,惟恐後于他人,何異擲骰者心動于中而色形于外也。

    王逢原《彩選》詩雲:“卒無及第效,徒有高人氣。

    昏昏忘其大,擾擾争其細。

    ”見《黃常時詩話》。

    可見此戲唐以來已有之。

    王阮亭謂:彩選始唐李,宋尹師魯踵而為之。

    元豐官制行,有宋保國老又更定之。

    劉貢父則取西漢官秩為之,又取本傳所以升黜之語注其下,其兄原父喜而序之。

    此所述尤為詳備。

    而趙明遠亦有《彩選格》,見沈作《寓簡》。

    又宋時有“選仙圖”,亦用骰子比色,先為散仙,次為上洞,以漸至蓬萊、大羅等列仙。

    其比色之法,首重绯四,次六與三,最下者幺。

    凡有過失者,谪作采樵、思凡之人,遇勝色仍複位。

    王宮詞有雲“盡日窗間賭選仙,小娃争覓列盆錢。

    上籌須占蓬萊島,一擲乘鸾出洞天。

    ”亦彩選之類也。

    今“升官圖”一名“百官铎”,有明一代官制略備,以明瓊擲之定遷擢,有贓則降罰,相傳為倪鴻寶所造。

    又有“忠佞升官圖”,有嚴嵩、楊椒山諸人,則以人品優劣定勝負矣。

    又有判為三教者,各以彩色定進身之途,則亦選仙之流也。

    《遼史》興宗晚年倦勤,用人不能自擇,令各擲骰子,以采勝者官之,則真以骰子選官矣(見《耶律俨傳》)。

     不倒翁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

    吳偉業集中有詩。

    考之《摭言》,則唐人已有此物,名酒胡子,乃勸酒具也。

    盧汪連舉不第,賦《酒胡子》長篇以寓意,序曰:“巡觞之胡,聽人旋轉,所向者舉懷,頗有意趣。

    然傾倒不定,緩急由人,不在酒胡也。

    乃為之作歌。

    ”按此則其形制與今所謂不倒翁者正相似,特其名不同耳。

     掃晴娘吳俗,久雨後,閨閣中有剪紙為女形,手持一帚,懸檐下,以祈晴,謂之掃晴娘。

    按元初李俊民有《掃晴婦》詩:“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陰空便搖手。

    ”其形可想見也。

    俊民澤州人,而所詠如此,可見北省亦有此俗,不獨江南為然矣。

    又其序雲:所以使民免幹溢之患。

    則不獨祈晴,又以之祈雨。

     假面假面蓋起于《周禮》方相氏黃金四目以逐鬼。

    《後漢書·禮儀志》大傩之儀,以木面獸為傩,其濫觞也。

    至如高齊蘭陵王長恭潔白類婦人,乃着假面,與周師戰于金塘,勇冠三軍,齊人狀之,為蘭陵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

    又齊神武圍玉壁城中,出鐵面拒守,神武命兀盜射之,皆中其目。

    宋狄青每戰帶鐵面具。

    此假面之見于史傳者,則以鐵為之,軍旅所用也。

    《老學庵筆記》:政和中,敕挂府進面具,桂帥進一具,少之,及開視,則一副共八百餘件,老少妍醜,無一相似。

    此則後世俳優之假面耳。

     《本草》醫家《本草》曆代所增,各自為書,今合而為一,非古本也。

    《唐書·方伎傳》雲:班固《漢書》惟載《黃帝内外經》而無《本草》,至齊《七錄》始有之。

    世謂神農嘗藥時,尚無文字以識相付,至桐雷乃載之篇冊。

    然所載郡縣多漢時地名,疑張仲景、華陀等竄記其語也。

    是《本草》原書乃始于後漢,至唐初尚有其本。

    《方伎傳》又雲:《别錄》者,魏、晉以來吳普、華當之所記,其言華葉形色、佐使相須,附經為說,故陶弘景合而錄之,謂之《别錄》。

    是弘景所輯者名曰《别錄》也。

    于志甯、李等修《本草》,并圖合五十四篇,謂弘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