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關燈
生自審不能過之,往往戲排舊韻,别諧新調,名為次韻,蓋欲以難相挑耳。

    《困學紀聞》亦謂古詩有倡,有和,有雜拟追和之類,而無和韻者。

    唐始有用韻,謂同此韻中也。

    後有依韻,然不以次,最後有次韻,自元、白始,至皮、陸而其體乃成。

    《珊瑚鈎詩話》亦謂:前人作詩,未始和韻,自元、白為二浙觀察往來置郵筒相倡和,始依韻,而多至千言,篇章甚富。

    其自耀雲:“曹公謂劉玄德曰: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豈詩人豪氣,例愛矜誇耶?此和韻始于元、白之明證也。

    然是時劉長卿《餘幹旅舍》雲:“搖落暮天迥,丹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征衣。

    ”而張籍《宿江上館》雲:“楚驿南渡口,夜深來客稀。

    月明見潮上,江靜覺鷗飛。

    旅宿今已遠,此行殊未歸。

    離家久無信,又聽搗征衣。

    ”此二詩絕似次韻,豈無心适合耶?抑有慕于元、白而效之耶?按《洛陽伽藍記》載:王肅入魏,舍江南故妻謝氏,而娶魏元帝女。

    故妻寄以詩曰:“本為筐下蠶,今為機上絲。

    得路遂騰去,頗憶纏綿時。

    ”其繼室代答,亦用絲、時二韻。

    葉石林《玉澗雜書》謂:《類文》有梁武帝同王筠和太子忏悔詩,雲仍取筠韻。

    則六朝已有此體,以後罕有為之者,至元、白始立為格耳。

     集句《夢溪筆談》謂集句自王荊公始,始“風定花猶落(謝貞詩),鳥鳴山更幽(王籍詩)”之類,有多至百韻者。

    《後山詩話》亦謂荊公暮年喜為集句,黃山谷以為正堪一笑耳。

    然此體實不自荊公始也。

    《金玉詩話》及《蓼花洲閑錄》謂:宋初已有集句,至石曼卿遂大著。

    嘗有下第集句雲:“一生不得文章力,欲上青雲未有因。

    聖主不勞千裡召,娥何惜一枝春。

    鳳凰诏下雖沾命,豺虎從中也立身。

    啼得血流無用處,著朱騎馬定何人。

    ”曼卿又以“月如無恨月常圓”對“天若有情天亦老”,則固不始于荊公矣。

    其他集句之傳于後世者,孫應以韓詩“排雲叫阊阖”對杜詩“奏賦入明光”,蔡天啟以“梨園子弟白發新”對“江州司馬青衫濕”,“臨邛道士鴻都客”對“錦裡先生烏角巾”,閩人林震以“與爾同消萬古愁”對“勸君更盡一杯酒”,“流水無言草自春”對“青山有恨花初謝”,“楊州十裡小紅樓”對“天下三分明月夜”,陸放翁“我亦輕餘子,君當恕醉人,”元遺山“白首放歌行縱酒,清朝有味是無能”,“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鷗萬裡誰能馴”,“事殊興極憂思集,天澹雲閑今古同”,皆湊泊如無縫天衣。

    又如孫仲衍《集句挽朝雲》詩:“家住錢唐東複東,偶來江外寄行蹤。

    三湘愁鬓逢秋色,半壁殘燈照病容。

    豔骨已成蘭麝土,露華偏濕蕊珠宮。

    分明記得還家夢,一路寒山萬木中。

    ”更覺清切渾成,如出一手。

    而晁美叔嘗以集句示劉貢父,貢父曰:“君高明之識,何至作此等伎倆?集古人句,譬如蓬荜之士,适有佳客,既無自己庖廚,而器皿肴蔌悉假貸于人,意欲強學豪奢,而寒酸之氣終是不脫。

    ”東坡《答孔毅父集句見贈》亦雲:“羨君戲集他人詩,指呼市人如小兒。

    天邊鴻鹄不易得,便令作對随家雞。

    退之驚笑子美泣,問君久假何時歸。

    世間好事世人共,明月自滿千家墀。

    ”貢父、東坡之持論固當矣,然因難見巧,亦文人遊戲筆墨之一端也。

    《螢雪雜說》又有集杜詩如“扈聖登黃閣(《贈嚴閣老》),亨衢照紫泥(《贈太常卿》)。

    泥融飛燕子,地僻舞雞(并絕句)。

    獻納纡皇謄(《贈鮮于京兆》)衣冠拜紫宸(《太歲日詩》)。

    ”此又集杜之始也。

    又文文山集杜詩至二百首。

    按晉時傅鹹已有集經詩,其《毛詩》一篇雲:“聿修厥德,令終有ㄈ。

    勉爾遁思,我言維服。

    盜言孔甘,其何能淑。

    讒人罔極,有腼面目。

    ”此則實為集句之權輿,又不自宋初始矣。

    至近日朱竹《蕃錦集》割裂成句,填入詞譜,則又斬新創辟,前人未之有也。

     成語佳對集句固見巧思,然猶集古人詩句也,至有經史中成語可摘為佳對者。

    如《百斛明珠》所載:韓玉汝治秦州尚嚴,民語曰:“莫逢韓玉汝。

    ”有孫臨者,對以“可怕李金吾”。

    東坡詩:“君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複一中之。

    ”又一聯:“人言盧巳是奸邪,我覺魏徵但妩媚。

    ”後陸放翁用之。

    放翁又有“國家科第與風漢,天下英雄惟使君”之句。

    又梅執禮詩:“天之未喪斯文也,吾亦何為不豫哉。

    ”《後山詩話》“二十四考中書令”,王平甫對以“萬八千戶冠軍侯”。

    王安中《元旦緻語》:“君子有酒多且旨,化國之日舒以長。

    ”朱新仲詩:“此時老子興不淺,旦日将軍幸早臨”,“何以報之青玉案,我姑酌彼黃金”。

    吳師道“丈夫不學曹孟德,生子當如孫仲謀”,“平生能著幾兩屐,長日惟消一局棋”。

    近日厲樊榭“誰其雲者兩黃鹄,我欲遺之雙鯉魚”,嚴海珊“春水方生公速去,桃花淨盡我重來”。

    吾友沈佩蘭有句雲:“與我周旋甯作我,為郎憔悴卻羞郎”,“此生能著幾兩屐,一日須傾三百杯”皆極工也。

     借對法三人詩賦多用字音借對之法。

    張子容《逢孟浩然》詩:“樽開柏葉酒,燈發九枝花”,借柏字作百字也。

    張喬《月中桂》詩:“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借下字作夏字也。

    劉賓客“清秋方落帽,子夏正離群”,不獨夏對秋,而子亦借作紫對清字也。

    梁揆《雕鹗離風塵》詩:“高騰霄鳳渚,下睨塞鴻賓”,借渚字作主字也。

    杜甫《哭李常侍》詩:“次第尋書劄,呼兒檢贈詩”,借第字作弟,對兒字也。

    劉禹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借鴻字作紅字也。

    東坡“通印子魚,披綿黃雀”,借子作紫字也。

    沈括雲:“自朱耶之狼狽,緻赤子之流離”,不唯赤對朱,耶對子,而狼狽、流離乃獸名對鳥名也。

    又如“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亦以楊借羊字。

    《螢雪雜說》載省題詩:“天子居丹,廷臣獻六箴”,“白發不愁身外事,六幺且聽醉中詞”,俱以六借作綠字也。

    《東門種瓜》詩:“青門無外事,尺地是生涯”,以尺字借作赤字也。

    陳傅良《仲秋治兵賦》雲:“當諸夏之偃武,必仲秋而治兵”,又《周以宗強賦》:“故蒼之興起,始諸姬而阜康”,以諸字借作朱字也。

    《石林詩話》:王荊公詩:“自喜田園安五柳,但嫌屍祝擾庚桑”,人但知柳對桑,不知庚亦是數,蓋以十日數之也。

    陸佃《謝吏部尚書表》雲:“六燕相停,試铨衡次輕重;乙鴻遼遠,欲審别其飛翔”乙與六亦借對。

     扇對法《白氏金針》有四句作一對者。

    凡詩四句,以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謂之扇對。

    然不自白香山始也。

    《小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四句已肇其端。

    曹子建雲:“昔我初遷,朱華未希。

    今我旋止,素雪雲飛。

    ”《古塘上曲》有雲:“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桑麻賤,棄捐菅與蒯。

    ”左太沖《詠史》雲:“吾希段幹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

    ”喬知之《定情篇》:“故歲雕梁燕,雙去今來隻。

    今日玉庭梅,朝紅暮成碧。

    ”杜少陵《奉先詠懷》詩:“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哭鄭司戶蘇少監》雲:“得罪台州去,時危棄碩儒。

    移官蓬閣後,谷貴殁潛夫。

    ”李清蓮:“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韓昌黎:“求觀衆丘小,必上泰山岑。

    求觀衆流細,必泛滄溟深”之類,固早有此格。

    至香則山而最多,如《書紳》之“歲計莫如谷,飽則不千人。

    日計莫如酒,醉則兼忘身。

    ”《詠雪》之“我知世無幻,了無幹世意。

    世知我無堪,亦無責我事。

    ”《朱陳村》之“生者不遠别,嫁娶先近鄰。

    死者不遠離,墳墓多繞村。

    ”《逍遙詠》之“此身何足戀,萬劫煩惱恨。

    此身何足厭,一聚虛空塵。

    ”《短歌行》之“耳目聾暗後,堂上調絲竹。

    牙齒缺落時,盤中堆酒肉。

    ”《狂言示諸侄》之“勿言宅舍小,不過寝一室。

    何用鞍馬多,不能騎兩匹。

    ”《感時》之“貧賤非不惡,道在何足避。

    富貴非不受,時來當自緻。

    ”《遣興》之“昔作少學士,圖形入集賢。

    今為老居士,寫貌入香山。

    ”如此之類,不一而足。

    梅聖俞作《續金針》,但引前人詩雲:“昔時花下留連飲,暖日夭桃莺亂啼。

    今日江邊容易别,淡煙衰草馬頻嘶”以證之,猶未廣也。

    後來惟《東坡集》中有之,如《和許朝奉》詩雲:“邂逅陪車馬,尋芳謝眺州。

    凄涼望鄉國,得句仲宣樓。

    ”《贈張天骥》詩雲:“饑寒天随子,杞菊自撷筆。

    慈孝董邵南,雞狗相乳抱。

    ”《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