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裡(言急難相救也)。

    《李載義傳》:扌失<疒隻>郵人(謂鞭責郵人成瘡也)。

    《李正己傳》:矢液流離(謂溲溺俱下也)。

    《藩鎮傳贊》:引妖就螟(即謂即聾從昧也)《吳兢傳》:不殊如帶(謂不絕如帶也)。

    《李光弼傳》:揠賊本根(謂拔其本根也)。

    《李嗣業傳》:以長柯斧堵進(謂軍士列如堵競進也。

    《通鑒》雲軍士執長刀如牆而進)。

    《馬傳》:漂血丹渠(謂血流滿溝皆赤也)。

    《房傳》:十年不諧際人事(謂不交涉世務也)。

    《史思明傳》:築城未冥(謂以泥塗釁也)。

    此皆極意避俗,戛戛獨創者,未免好奇之過,然尚多新辟可喜。

    至其好用“叵”字代“不可”二字,如《桑道茂傳》福壽叵涯,《薛頤傳》卒叵之測,《張巡傳》時人叵知,《賈饣束傳》叵耐何,《安祿山傳》叵可忍,又《承天皇帝傳》以沒奈何為末耐何,《李泌傳》以率爾為帥爾,此則徒以新巧避陳俗,未免同卉犬筱骖之诮張矣。

    子京于《鄭餘慶傳》謂其奏議好用古語,如“仰給縣官馬萬蹄”,有司不曉何語,時人譏其不适時。

    何以子京明譏之而又自襲之也?《舊唐書》亦有澀語,如《韋渠牟傳》:朝士皆元刂蹄甘亂以附渠牟。

     《新唐書》多回護《新書》于名臣完節者雖有小疵,而于本傳多削之,蓋亦為賢者諱之意。

    如褚遂良惡劉洎,遂誣之至死,是遂良生平第一罪過。

    乃本傳中絕不及,僅于傳贊中略見之,而詳其事于《洎傳》。

    遂良又于江夏王道宗有隙,誣其與房遺愛謀反,流象州。

    又嘗構盧承慶、李乾,皆坐貶。

    及賤買中書譯語人地,為韋思謙所劾。

    此皆遂良短處,《新書》各見于道宗、承慶、思謙等傳,而本傳不載。

    馬周初為禦史,韋挺為大夫,不之禮。

    及周為中書令,遂沮挺入相,又中挺運糧遼東,事見《挺傳》,而《周傳》不載。

    張易之誣魏元忠有不臣語,引張說為證,将廷辨。

    說惶遽欲從,宋謂說曰:“名義至重,不可陷正人。

    若不測,吾将與子俱死。

    ”說乃以實對,元忠得免死。

    此事見吳兢、宋傳及《通鑒》,而說本傳但雲張易之誣魏元忠,援說為證,說廷對謂元忠無不順語,忤後旨,流欽州,而絕不及宋邀說之事。

    張嘉貞與說同相,說惡之,因其弟嘉犯罪,怵嘉貞素服待罪不入直,遂出為幽州刺史,說代其處,事見《嘉貞傳》而《說傳》亦不載。

    張嘉貞為定州刺史,立頌恒嶽,廟中有祈賽錢數十萬,嘉貞以為頌文之功,納其數萬,事見《舊書》,而《新書·嘉貞傳》亦不載。

    姚崇薦李由黃門為侍郎,外托引重,實去其糾駁之權。

    崇又以韓思複沮捕蝗事,出思複為德州刺史,事見及思複傳,而《崇傳》不載。

    玄宗欲相韓休,李林甫知之,遂薦休。

    休既相,德林甫,乃引林甫為相,事見《林甫傳》而《休傳》不載。

    《通鑒》郭子儀以副使張昙性剛,謂其輕己,聽吳曜之谮,奏誅之。

    田承嗣既降,郭子儀應之緩,承嗣複叛去。

    而《新書·崔光遠傳》子儀與賊戰汲縣,光遠援之不力,及光遠守魏,與賊戰,子儀亦不救,故敗。

    此數事皆子儀短處,而子儀本傳不載。

    趙景與陸贽同相,贽恃久在禁庭,以國政為己任,乃徒景門下侍郎。

    姜公輔奏德宗雲:“窦參嘗語臣,雲上怒臣未已。

    ”帝怒,乃殺參。

    時謂公輔所奏窦參語,得之贽,雲參之死,贽有力焉。

    又贽素惡于公異、于劭等,既輔政,乃逐之,事見景及公輔、公異等傳,《舊書·贽傳》亦載之,而《新書》本傳不載。

    此皆欲以完節予其人,不忍累以白璧之玷,固用心之忠厚,亦作史之通例也。

    其于文士尤多所回護。

    如《王維傳》不載其入侍太平公主,彈《郁輪袍》求及第之事。

    鄭虔污僞命六等,定罪谪台州司戶,而《虔傳》末嘗雲“終不臣賊”。

    邵說奏德宗,自叙陷于史思明本末,蓋以雪其陷賊之醜。

    劉禹錫自作《子劉子傳》,叙其與王叔文相善被貶始末,亦以掩其失身之誤。

    柳宗元遺蕭亻免、許孟容二書,亦以辨其被罪之由。

    《舊書》皆不載,《新書》一一補之,全載其文,正所以代為昭雪。

    《舊書·韓愈傳》謂愈文之不當者,如柳宗元羅池神碑,李賀不應進士《諱辨》,及《毛穎傳》近于譏戲,又當時以史筆推愈,及撰《順宗實錄》,叙事拙于取舍,為當代所非。

    文宗嘗诏史臣添改,愈婿李漢、蔣系方在顯位,諸公難之,韋處厚獨别撰以進。

    《新書》于此段議論盡删之,但雲“愈文奧衍宏深,沛然有餘,其徒李翺、李漢、皇甫從而效之,不及遠甚,”而略無一語稍貶。

    蓋子京本文人,故有氣類之感,觀者可以知其用意之所在也。

     《新唐書》多周旋《新唐書》著其人之美于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