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韓詩外傳》謂:召伯在朝,有司請營邵以居。
召伯恐勞民,乃廬于樹下。
其後在位者不恤百姓,耕桑失時,于是詩人追思召伯休息之樹而歌思之。
則又似黍離之感,宜入變風矣(元人王柏嘗退《甘棠》于《王風》,見許謙《二南相配圖》,其意蓋本此)。
“驺虞”,《韓詩》以為掌鳥獸之官,賈誼則曰:天子之囿,虞者,司獸者也。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勖古本作畜,鄭康成曰:此衛定姜之詩,定姜無子,立庶子ぅ,是為獻公。
畜,孝也,獻公無禮于定姜,定姜作詩,言當思先君定公,以孝于寡人也。
《相鼠》章,《白虎通》雲:妻得谏夫者,夫婦榮辱共也。
《詩》雲“相鼠有體,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此妻谏夫之詩也,則又以《相鼠》為妻谏夫之詩矣。
三良之殉,《左傳》及《詩序》皆雲穆公以子車氏三子為殉,《史記·蒙毅傳》亦雲:昔穆公殺三良而死,故谥曰缪(按《史記》秦武公葬,以人從死者六十六人,至獻公元年方止,則武公以下十八君皆以人臣殉葬)。
然《漢書·匡衡傳》雲:秦穆貴信而士多死。
應劭注雲:公與群臣飲酒酣,公曰:生共此樂,死共此哀。
奄息、仲行、钅鹹虎許諾。
及公薨,氵皆從死。
則是出于三子之自殉,而非穆公之亂命矣。
《黍離》之詩,《韓詩》以為伯封作。
伯封者,尹伯奇之弟也。
曹植曰:尹吉甫聽後妻之言而殺孝子伯奇,其弟伯封哀之,作《黍離》之詩。
《新序》又以為衛宣公之子壽闵其兄而作。
則皆非傷周室矣。
《行葦》,班叔皮《北征賦》曰:慕公劉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
王符曰:行葦勿踐,公劉恩及草木,仲山父牛羊六畜,且猶感德。
是漢儒皆以公劉之詩。
仲山甫徂齊,《漢書》杜欽曰:異姓之臣,無親于宣,就封于齊。
則以徂齊為受封于齊矣。
是時《毛詩》未立學官,故各自立說,言人人殊,毋怪宋儒起而盡掃之,并《毛詩》亦不用也。
夏屋《詩》“夏屋渠渠”,《學齋占畢》雲:夏屋,古注大具也;渠渠,勤也。
言于我設醴食大具以食我,其意勤勤然;不指屋宇也。
至揚子雲《法言》雲:震風淩雨,然後知夏屋之。
乃始以夏屋為屋宇。
楊用修本其說,又引《禮》“周人〔以〕房俎”,《魯頌》“笾豆大房”注,大房玉飾俎也,其制足間有橫,下有樹,似乎堂後有房,故曰房俎,以證夏屋之為大俎。
又言若以為屋居,則房俎亦可為房室乎?然《楚詞·涉江篇》“曾不知夏之為丘”,《招魂篇》“各有突夏”,又《大招篇》“夏屋廣大,沙棠秀隻”,則屈原、宋玉已皆以夏屋為大屋。
而必以大俎釋《詩》之夏屋,毋亦泥古注而好奇之過矣。
況屈原、宋玉既施之于詞賦,則以夏屋為大屋,亦不自揚子雲始也。
後稷已行郊禮《詩》言“上帝居歆”,而下文即繼之雲“後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明乎後稷以來即郊祀上帝也。
後儒泥于周制,謂後稷未王,何得有郊祀?按毛氏謂堯見天因邰而生後稷,故國之于邰,即命之事天。
故《詩》曰“後稷肇祀”,言自後稷以來皆得祭天,猶魯人郊祀也。
是以《或樸》之作,有積燎之薪,文王郊酆,經有明文。
漢儒匡衡亦言文王已郊,說見《三國·吳志》注所引《江表傳》及《志林》。
坼副“不坼不副,無災無害”,凡婦人易于産者,不過無災害耳,而《詩》必以不副坼形容之,何也?蓋古婦人生子,嘗有坼剖而生者。
《史記·楚世家》:陸終氏娶鬼方女貴,久孕不育,啟左脅,三人出焉,啟右脅,三人出焉。
幹寶曰:谯周作《古史考》,疑此事為誕妄,遂廢而不論。
然前志所傳,修已背坼而生禹,簡狄胸剖而生契,近日魏黃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從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數月創合,母子無恙。
以今況古,知注記者不妄也。
則《詩》所謂不坼副者,或正因修已、簡狄等之背坼胸剖系同時之事,故相提并論也欤? 帝武元鳥毛箋“履帝武”,謂姜原從高辛往祭天也。
箋“元鳥”,謂春分元鳥降,時簡狄從高辛祈于郊也。
鄭康成則據《史記》姜原見巨人迹,踐之而生稷,簡狄吞乙卵而生契,以注《詩》。
而後之說經者皆宗之。
蓋兩漢時毛注未立學官,其立學官者皆本《史記》說也。
洪容齋力斥其荒幻,謂不如毛注之明白。
然帝王之生,亦自有不可常理論者。
《漢書·張骞傳》:烏孫王難兜靡為大月氏攻殺,子昆莫新生,有人抱置草中,狼來乳之,又有烏銜肉翔其旁,後仍為烏孫王。
《後漢書》:夜郎之初,有女子浣于Т水,有三節大竹流來,聞其中有号聲,剖竹視之,得一男兒,歸而養之。
及長,有才武,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
又《晉書》:鮮卑檀石槐,其母聞雷仰視,而雹入其口,因吞之,遂有娠,生檀石槐。
年十四五,勇健異常,後遂為鮮卑大人。
王充《論衡》:橐離國王侍婢,有氣大如雞卵來降,遂有娠。
既生,投豕溷中,豬以口氣噓之,不死。
複徙馬欄中,馬複以口氣噓之,不死。
後遂王于夫餘。
《北史》:高句麗之先夫餘王,嘗得河伯女,閉于室内,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
既而有娠,生一卵,大如五升,後有一男破而出。
及長,字之曰朱蒙,至纥升骨城,遂自王,以高為氏。
後魏之先诘汾,嘗見辎自天而下,有美女稱天女,受命相偶,旦日請還。
期年複來,以所生男授诘汾,曰:“此君之子也,當世為帝王。
”即始祖神元皇帝力微也。
故諺曰:“诘汾皇帝無婦家,力徽皇帝無舅家。
”《元史》;蒙古之先孛端叉兒之母方寡居,夜有光明照其腹,遂有娠,生孛端叉兒,為有元之祖。
虞集《高昌王碑》:其家本畏吾人,有天光降于樹,樹生瘿。
越九月,瘿忽裂,得五嬰兒,收養之。
其最小者曰蔔吉可罕,既壯,遂君其地。
據此,則吞卵、履迹亦或事之所有也。
奚斯所作《魯頌》“新廟奕奕,奚斯所作”,言奚斯造此廟也。
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雲“奚斯頌僖,歌其路寝。
曹植《承露盤銘序》亦雲奚斯頌魯,則竟以此頌為奚斯所作矣。
說見顔師古《匡謬正俗》及袁文《甕牖閑評》。
按揚雄《法言》曰:正考父嘗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嘗正考父矣。
《太尉楊震碑》雲:敢慕奚斯之追述,樹碑石于墳道。
則以奚斯為作頌,又不止王延壽、曹植也。
《春秋》《春秋》,魯史記名。
韓宣子聘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此孔子未修以前《春秋》也。
然不獨魯史以此為名也,《國語》楚莊王問教太子之法于申叔時,對曰:“教之以《春秋》,而為之聳善抑惡焉。
”晉羊舌習《春秋》,悼公使之教太子。
又《管子·法法篇》曰:《春秋》之記,有弑君弑父者。
《權數篇》曰:《詩》者所以記物也,《春秋》所以記成敗也。
莊王、管子、羊舌在孔子前,則所謂《春秋》必非孔子所修魯史可知,是齊、晉、楚皆有《春秋》也。
《墨子》曰:吾見百國《春秋》,《韓非子·備内篇》有《桃左春秋》,雖不知何國書,要亦一《春秋》也。
韋昭注《國語》,謂以天時紀人事,故曰《春秋》。
房玄齡注《管子》,謂《春秋》周公之凡例,而諸侯之國史也。
則周時列國之史皆名“春秋”也(《墨子》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齊之春秋)。
又按《呂覽·求人篇》:觀于《春秋》自魯隐公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術一也。
《莊子·齊物論》:《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辨。
又雲:《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
此則孔子所修之《春秋》,可見戰國時已大行于世矣。
自後虞卿有《春秋》,呂不韋有《呂氏春秋》,陸賈有《楚漢春秋》,趙長君有《吳越春秋》。
袁有《獻帝春秋》司馬彪有《九州春秋》,習鑿齒有《漢晉春秋》,王範有《交廣春秋》,杜崧有《任子春秋》,孫盛有《魏氏春秋》、《晉陽秋》,臧嚴有《栖鳳春秋》,李公緒
召伯恐勞民,乃廬于樹下。
其後在位者不恤百姓,耕桑失時,于是詩人追思召伯休息之樹而歌思之。
則又似黍離之感,宜入變風矣(元人王柏嘗退《甘棠》于《王風》,見許謙《二南相配圖》,其意蓋本此)。
“驺虞”,《韓詩》以為掌鳥獸之官,賈誼則曰:天子之囿,虞者,司獸者也。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勖古本作畜,鄭康成曰:此衛定姜之詩,定姜無子,立庶子ぅ,是為獻公。
畜,孝也,獻公無禮于定姜,定姜作詩,言當思先君定公,以孝于寡人也。
《相鼠》章,《白虎通》雲:妻得谏夫者,夫婦榮辱共也。
《詩》雲“相鼠有體,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此妻谏夫之詩也,則又以《相鼠》為妻谏夫之詩矣。
三良之殉,《左傳》及《詩序》皆雲穆公以子車氏三子為殉,《史記·蒙毅傳》亦雲:昔穆公殺三良而死,故谥曰缪(按《史記》秦武公葬,以人從死者六十六人,至獻公元年方止,則武公以下十八君皆以人臣殉葬)。
然《漢書·匡衡傳》雲:秦穆貴信而士多死。
應劭注雲:公與群臣飲酒酣,公曰:生共此樂,死共此哀。
奄息、仲行、钅鹹虎許諾。
及公薨,氵皆從死。
則是出于三子之自殉,而非穆公之亂命矣。
《黍離》之詩,《韓詩》以為伯封作。
伯封者,尹伯奇之弟也。
曹植曰:尹吉甫聽後妻之言而殺孝子伯奇,其弟伯封哀之,作《黍離》之詩。
《新序》又以為衛宣公之子壽闵其兄而作。
則皆非傷周室矣。
《行葦》,班叔皮《北征賦》曰:慕公劉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
王符曰:行葦勿踐,公劉恩及草木,仲山父牛羊六畜,且猶感德。
是漢儒皆以公劉之詩。
仲山甫徂齊,《漢書》杜欽曰:異姓之臣,無親于宣,就封于齊。
則以徂齊為受封于齊矣。
是時《毛詩》未立學官,故各自立說,言人人殊,毋怪宋儒起而盡掃之,并《毛詩》亦不用也。
夏屋《詩》“夏屋渠渠”,《學齋占畢》雲:夏屋,古注大具也;渠渠,勤也。
言于我設醴食大具以食我,其意勤勤然;不指屋宇也。
至揚子雲《法言》雲:震風淩雨,然後知夏屋之。
乃始以夏屋為屋宇。
楊用修本其說,又引《禮》“周人〔以〕房俎”,《魯頌》“笾豆大房”注,大房玉飾俎也,其制足間有橫,下有樹,似乎堂後有房,故曰房俎,以證夏屋之為大俎。
又言若以為屋居,則房俎亦可為房室乎?然《楚詞·涉江篇》“曾不知夏之為丘”,《招魂篇》“各有突夏”,又《大招篇》“夏屋廣大,沙棠秀隻”,則屈原、宋玉已皆以夏屋為大屋。
而必以大俎釋《詩》之夏屋,毋亦泥古注而好奇之過矣。
況屈原、宋玉既施之于詞賦,則以夏屋為大屋,亦不自揚子雲始也。
後稷已行郊禮《詩》言“上帝居歆”,而下文即繼之雲“後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明乎後稷以來即郊祀上帝也。
後儒泥于周制,謂後稷未王,何得有郊祀?按毛氏謂堯見天因邰而生後稷,故國之于邰,即命之事天。
故《詩》曰“後稷肇祀”,言自後稷以來皆得祭天,猶魯人郊祀也。
是以《或樸》之作,有積燎之薪,文王郊酆,經有明文。
漢儒匡衡亦言文王已郊,說見《三國·吳志》注所引《江表傳》及《志林》。
坼副“不坼不副,無災無害”,凡婦人易于産者,不過無災害耳,而《詩》必以不副坼形容之,何也?蓋古婦人生子,嘗有坼剖而生者。
《史記·楚世家》:陸終氏娶鬼方女貴,久孕不育,啟左脅,三人出焉,啟右脅,三人出焉。
幹寶曰:谯周作《古史考》,疑此事為誕妄,遂廢而不論。
然前志所傳,修已背坼而生禹,簡狄胸剖而生契,近日魏黃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從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數月創合,母子無恙。
以今況古,知注記者不妄也。
則《詩》所謂不坼副者,或正因修已、簡狄等之背坼胸剖系同時之事,故相提并論也欤? 帝武元鳥毛箋“履帝武”,謂姜原從高辛往祭天也。
箋“元鳥”,謂春分元鳥降,時簡狄從高辛祈于郊也。
鄭康成則據《史記》姜原見巨人迹,踐之而生稷,簡狄吞乙卵而生契,以注《詩》。
而後之說經者皆宗之。
蓋兩漢時毛注未立學官,其立學官者皆本《史記》說也。
洪容齋力斥其荒幻,謂不如毛注之明白。
然帝王之生,亦自有不可常理論者。
《漢書·張骞傳》:烏孫王難兜靡為大月氏攻殺,子昆莫新生,有人抱置草中,狼來乳之,又有烏銜肉翔其旁,後仍為烏孫王。
《後漢書》:夜郎之初,有女子浣于Т水,有三節大竹流來,聞其中有号聲,剖竹視之,得一男兒,歸而養之。
及長,有才武,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
又《晉書》:鮮卑檀石槐,其母聞雷仰視,而雹入其口,因吞之,遂有娠,生檀石槐。
年十四五,勇健異常,後遂為鮮卑大人。
王充《論衡》:橐離國王侍婢,有氣大如雞卵來降,遂有娠。
既生,投豕溷中,豬以口氣噓之,不死。
複徙馬欄中,馬複以口氣噓之,不死。
後遂王于夫餘。
《北史》:高句麗之先夫餘王,嘗得河伯女,閉于室内,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
既而有娠,生一卵,大如五升,後有一男破而出。
及長,字之曰朱蒙,至纥升骨城,遂自王,以高為氏。
後魏之先诘汾,嘗見辎自天而下,有美女稱天女,受命相偶,旦日請還。
期年複來,以所生男授诘汾,曰:“此君之子也,當世為帝王。
”即始祖神元皇帝力微也。
故諺曰:“诘汾皇帝無婦家,力徽皇帝無舅家。
”《元史》;蒙古之先孛端叉兒之母方寡居,夜有光明照其腹,遂有娠,生孛端叉兒,為有元之祖。
虞集《高昌王碑》:其家本畏吾人,有天光降于樹,樹生瘿。
越九月,瘿忽裂,得五嬰兒,收養之。
其最小者曰蔔吉可罕,既壯,遂君其地。
據此,則吞卵、履迹亦或事之所有也。
奚斯所作《魯頌》“新廟奕奕,奚斯所作”,言奚斯造此廟也。
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雲“奚斯頌僖,歌其路寝。
曹植《承露盤銘序》亦雲奚斯頌魯,則竟以此頌為奚斯所作矣。
說見顔師古《匡謬正俗》及袁文《甕牖閑評》。
按揚雄《法言》曰:正考父嘗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嘗正考父矣。
《太尉楊震碑》雲:敢慕奚斯之追述,樹碑石于墳道。
則以奚斯為作頌,又不止王延壽、曹植也。
《春秋》《春秋》,魯史記名。
韓宣子聘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此孔子未修以前《春秋》也。
然不獨魯史以此為名也,《國語》楚莊王問教太子之法于申叔時,對曰:“教之以《春秋》,而為之聳善抑惡焉。
”晉羊舌習《春秋》,悼公使之教太子。
又《管子·法法篇》曰:《春秋》之記,有弑君弑父者。
《權數篇》曰:《詩》者所以記物也,《春秋》所以記成敗也。
莊王、管子、羊舌在孔子前,則所謂《春秋》必非孔子所修魯史可知,是齊、晉、楚皆有《春秋》也。
《墨子》曰:吾見百國《春秋》,《韓非子·備内篇》有《桃左春秋》,雖不知何國書,要亦一《春秋》也。
韋昭注《國語》,謂以天時紀人事,故曰《春秋》。
房玄齡注《管子》,謂《春秋》周公之凡例,而諸侯之國史也。
則周時列國之史皆名“春秋”也(《墨子》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齊之春秋)。
又按《呂覽·求人篇》:觀于《春秋》自魯隐公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術一也。
《莊子·齊物論》:《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辨。
又雲:《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
此則孔子所修之《春秋》,可見戰國時已大行于世矣。
自後虞卿有《春秋》,呂不韋有《呂氏春秋》,陸賈有《楚漢春秋》,趙長君有《吳越春秋》。
袁有《獻帝春秋》司馬彪有《九州春秋》,習鑿齒有《漢晉春秋》,王範有《交廣春秋》,杜崧有《任子春秋》,孫盛有《魏氏春秋》、《晉陽秋》,臧嚴有《栖鳳春秋》,李公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