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說方來事。
言李氏之柞曰:“仿佛之間一倍楊。
”初,吳氏有江之地凡四十六年,而李氏三十九年,或謂楊氏自稱尊至禅代二十年,故仿佛倍之耳。
○潤州處士 潤州處士,失姓名,高尚有道術,人皆敬信之。
安仁義之叛也,郡人惶駭,鹹欲奔潰。
或曰:“處士恬然,居此必無恙也。
”于是人稍安堵。
處士有所親,挈家出郡境以避難,有女已适人,不克同往,托于處士,處士許之。
既而圍急,處士謂女曰:“可持汝刻一物來,吾令汝免難。
”女乃取家中一刀以往。
處士刀邊以手抑按之,複與之曰:“汝但持此,若端簡然,伺城中出兵,随之以出,可以無患。
”如言在萬衆中,無有見之者。
至城外數十裡,村店中見其兄亦在焉。
女至兄前,兄不之見也,乃棄刀于水中複往,兄乃見之,驚曰:“安得到此?”女具以告。
兄複令取刀持之,則不能蔽形矣。
後城陷,處士不知所之。
○建康異人(《正統道藏》本作建康貧者) 建康開城之東郊壇門外,嘗有一人,不言姓名,于此面野水構小屋而居,才可庇身,屋中唯什器一兩事,餘無他物。
日日入城去乞丐,亦不曆街巷市井,但入寺逍遙遊觀而已。
人頗知之,巡使以白上,上令尋迹其出處,而問其所欲。
及問之,亦無所求。
時盛寒,官方施貧者衲衣,見其劇單,以一衲衣與之,辭不受。
強與之,乃轉以與人,益怪之。
因逐之,使移所居,且觀其所向。
乃毀屋,移于玄武湖西南内臣張謀果園,多荒穢,亦有野水,複于水際構屋居之。
時大雪數日,園人不見其出入,意其凍死。
觀之,見屋已壞,曰:“果死矣。
”遂白官司。
既發屋視之,則方熟寝于雪中,驚起,了無寒色。
乃去,不知所之。
○洪州書生 成幼文為洪州錄事參軍,所居臨通衢而有窗。
一日,坐窗下,時雨霁泥濘而微有路。
見一小兒賣鞋,狀甚貧窭,有一惡少年與兒相遇,絓鞋墜泥中,小兒哭求其價。
少年叱之,不與,兒曰:“吾家旦未有食,待賣鞋營食,而悉為所污。
”有書生過憫之,為償其值。
少年怒曰:“兒就我求錢,汝何預焉?”因辱罵之,生甚有愠色。
成嘉其義,召之與語,大奇之,因留之宿夜共話。
成暫入内,及複出,則失書生矣。
外戶皆閉,求之不得。
少頃,複至前曰:“旦來惡子,吾不能容,已斷其首。
”乃擲之于地。
成驚曰:“此人誠忤君子,然斷人之首,流血在地豈不見累乎?”書生曰:“無苦。
”乃出少藥,傅于頭上,ㄏ其發摩之,皆化為水。
因謂成曰:“無以奉報,願以此術授君。
”成曰:“某非方外之士,不敢奉教。
”書生于是長揖而去,重門皆鎖閉而失所在。
○杭州野翁(《正統道藏》本作洪州将校) 鐘傳之鎮洪州也,嘗遣衙中将校晏某使于浙中。
晏至杭州,時方寒食,州人出城,士女阗委,晏亦出觀之。
見翁妪二人,對飲于野中,其翁忽爾乘雲而上,萬衆喧呼。
妪仰望恸哭,翁為下十數丈,以手慰止之。
俄而複上,極高而沒。
洪州艾氏其先識晏,親聞其說。
○糁潭漁者 吳太祖為廬州八營都,巡警至糁潭,憩于江岸。
有漁父鼓舟,直至前,饋魚數頭,曰:“此猶公子孫,鱗次而霸也。
”因四指曰:“此皆公之山川。
”吳公異之,将遺以物,不顧而去。
○宣州軍士(《正統道藏》本作魏王軍士) 義祖子魏王知證鎮宣州,有軍士失姓名,家唯夫妻而已。
一日,夫自外歸,求水沐浴,換新衣,坐繩床而終。
妻見之,大驚曰:“君死耶?”于是不哭,亦沐浴換衣,與夫對坐而卒。
魏王因并冢葬之。
言李氏之柞曰:“仿佛之間一倍楊。
”初,吳氏有江之地凡四十六年,而李氏三十九年,或謂楊氏自稱尊至禅代二十年,故仿佛倍之耳。
○潤州處士 潤州處士,失姓名,高尚有道術,人皆敬信之。
安仁義之叛也,郡人惶駭,鹹欲奔潰。
或曰:“處士恬然,居此必無恙也。
”于是人稍安堵。
處士有所親,挈家出郡境以避難,有女已适人,不克同往,托于處士,處士許之。
既而圍急,處士謂女曰:“可持汝刻一物來,吾令汝免難。
”女乃取家中一刀以往。
處士刀邊以手抑按之,複與之曰:“汝但持此,若端簡然,伺城中出兵,随之以出,可以無患。
”如言在萬衆中,無有見之者。
至城外數十裡,村店中見其兄亦在焉。
女至兄前,兄不之見也,乃棄刀于水中複往,兄乃見之,驚曰:“安得到此?”女具以告。
兄複令取刀持之,則不能蔽形矣。
後城陷,處士不知所之。
○建康異人(《正統道藏》本作建康貧者) 建康開城之東郊壇門外,嘗有一人,不言姓名,于此面野水構小屋而居,才可庇身,屋中唯什器一兩事,餘無他物。
日日入城去乞丐,亦不曆街巷市井,但入寺逍遙遊觀而已。
人頗知之,巡使以白上,上令尋迹其出處,而問其所欲。
及問之,亦無所求。
時盛寒,官方施貧者衲衣,見其劇單,以一衲衣與之,辭不受。
強與之,乃轉以與人,益怪之。
因逐之,使移所居,且觀其所向。
乃毀屋,移于玄武湖西南内臣張謀果園,多荒穢,亦有野水,複于水際構屋居之。
時大雪數日,園人不見其出入,意其凍死。
觀之,見屋已壞,曰:“果死矣。
”遂白官司。
既發屋視之,則方熟寝于雪中,驚起,了無寒色。
乃去,不知所之。
○洪州書生 成幼文為洪州錄事參軍,所居臨通衢而有窗。
一日,坐窗下,時雨霁泥濘而微有路。
見一小兒賣鞋,狀甚貧窭,有一惡少年與兒相遇,絓鞋墜泥中,小兒哭求其價。
少年叱之,不與,兒曰:“吾家旦未有食,待賣鞋營食,而悉為所污。
”有書生過憫之,為償其值。
少年怒曰:“兒就我求錢,汝何預焉?”因辱罵之,生甚有愠色。
成嘉其義,召之與語,大奇之,因留之宿夜共話。
成暫入内,及複出,則失書生矣。
外戶皆閉,求之不得。
少頃,複至前曰:“旦來惡子,吾不能容,已斷其首。
”乃擲之于地。
成驚曰:“此人誠忤君子,然斷人之首,流血在地豈不見累乎?”書生曰:“無苦。
”乃出少藥,傅于頭上,ㄏ其發摩之,皆化為水。
因謂成曰:“無以奉報,願以此術授君。
”成曰:“某非方外之士,不敢奉教。
”書生于是長揖而去,重門皆鎖閉而失所在。
○杭州野翁(《正統道藏》本作洪州将校) 鐘傳之鎮洪州也,嘗遣衙中将校晏某使于浙中。
晏至杭州,時方寒食,州人出城,士女阗委,晏亦出觀之。
見翁妪二人,對飲于野中,其翁忽爾乘雲而上,萬衆喧呼。
妪仰望恸哭,翁為下十數丈,以手慰止之。
俄而複上,極高而沒。
洪州艾氏其先識晏,親聞其說。
○糁潭漁者 吳太祖為廬州八營都,巡警至糁潭,憩于江岸。
有漁父鼓舟,直至前,饋魚數頭,曰:“此猶公子孫,鱗次而霸也。
”因四指曰:“此皆公之山川。
”吳公異之,将遺以物,不顧而去。
○宣州軍士(《正統道藏》本作魏王軍士) 義祖子魏王知證鎮宣州,有軍士失姓名,家唯夫妻而已。
一日,夫自外歸,求水沐浴,換新衣,坐繩床而終。
妻見之,大驚曰:“君死耶?”于是不哭,亦沐浴換衣,與夫對坐而卒。
魏王因并冢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