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耿先生
耿先生者,江表将校耿謙之女也。
少而明慧,有姿色,頗好書,稍為詩句,往往有嘉旨。
而明于道術,能拘制鬼魅,通于黃白之術,變怪之事,奇偉恍惚,莫知其何從得也。
保大中,江淮富盛,上好文,雅悅奇異之事,召之入宮,益觀其術,不以貫魚之列待,特處之别院,号曰先生。
先生常被碧霞帔,見上多持簡,精彩卓逸,言詞朗暢。
手如鳥爪,不便于用飲食,皆仰于人,複不喜行宮中,常使人抱持之。
每為詩句,題于牆壁,自稱北大先生,亦莫知其旨也。
先生之術不常的然發揚于外,遇事則應,黯然而彰,上益以此重之也。
始入宮,問以黃白之事,試之皆驗,益複為之,而簡易不煩。
上嘗因暇,預謂先生曰:“此皆因火以成之,苟不須火,其能手?”先生曰:“試為之,殆亦可。
”上乃取水銀,以硾紙重複裹之,封題甚密。
先生内于懷中,良久忽若裂帛聲。
先生笑曰:“陛下常不信下妾之術,今日面觀,可複不信耶?”持以與上,上周視題處如舊,發之已為銀矣。
又嘗大雪,上戲之曰:“先生能以雪為銀乎?”先生曰:“亦可。
”乃取雪實之,削為銀铤狀,先生自投于熾炭中,灰埃坌起,徐以炭周覆之。
過食頃,曰:“可矣。
”乃持以出,赫燃洞赤,置之于地,及冷,爛然為铤銀,而刀迹具在。
反視其下,若垂酥滴乳之狀,蓋初為火之所融釋也。
因是先生所作雪銀甚多。
上誕日,每作器用,獻以為壽。
又多巧思,所作必出于人。
南海嘗貢奇物,有薔薇水、龍腦漿,薔薇水清泚郁烈,龍腦漿補益男子。
上寶惜之,每以龍腦漿調酒服之,香氣連日不絕于口,亦以賜近臣。
先生曰:“此未為佳也。
”上曰:“先生豈能為之?”曰:“試為,應亦可就。
”乃取龍腦,以細絹袋之,懸于琉璃瓶中。
上親封題之,置酒于其側而觀之。
食頃,先生曰:“龍腦已漿矣。
”上自起附耳聽之,果聞滴瀝聲。
且複飲少選,又視之,見琉璃瓶中湛然如勺水矣。
明日發之,已半瓶,香氣酷烈,逾于舊者遠矣。
先生後有孕,一日謂上曰:“妾此夕當産神孫聖子,誠在此耳,請備生産所用之物。
”上悉為設之,益令宮人宿于室中,夜半烈風震霆,室中人皆震懼,是夜不複産。
明旦,先生腹已消如常人。
上驚問之,先生曰:“昨夜雷電中生子,已為神物持去,不複得矣。
”先生嗜酒,至于男女大欲,亦略同于常,後亦竟以疾終。
古者神仙,多晦迹混俗,先生豈其人乎?餘頃在江南,常聞其事,而宮掖秘奧,說者多異同。
及江南平,在京師,嘗詣徐率更遊,遊即義祖之孫也,宮中之事,悉能知之,因就質其事,備為餘言。
○張訓妻 張訓者,吳太祖之将校也。
口大,時人謂之張大口。
吳太祖在宣州,常給諸将铠甲,訓所得故弊,不如意,形于言色。
其妻謂之曰:“此不足介意。
但司徒不知,苟知之,必不耳。
”明日,吳公謂張曰:“爾所得甲如何?”張以告,公乃易之。
後吳公移廣陵,嘗賜諸将馬,訓所得複驽弱,訓亦不滿意。
妻複言如前。
明日,吳公又問之,訓複以為言。
公曰:“爾家事神耶?”訓曰:“無。
”公曰:“吾頃在宣州,嘗賜諸将甲,是夜夢一婦人,衣真珠衣,告予曰:‘公賜張訓甲甚弊,當為易之。
’及吾問汝果然,乃為汝易之。
今賜諸将馬,複夢前珠衣婦人告予曰:‘張訓所得馬,非良馬也。
’其故何哉?”訓亦不能測也。
訓妻有衣箱,常自啟閉,訓未嘗見之。
一日,妻出,訓竊啟之,果見珠衣一襲。
及妻歸,謂訓曰:“君開我衣箱耶?”初,其妻每食,必待其夫。
一日訓歸,妻已先食,謂訓曰:“今日以食
少而明慧,有姿色,頗好書,稍為詩句,往往有嘉旨。
而明于道術,能拘制鬼魅,通于黃白之術,變怪之事,奇偉恍惚,莫知其何從得也。
保大中,江淮富盛,上好文,雅悅奇異之事,召之入宮,益觀其術,不以貫魚之列待,特處之别院,号曰先生。
先生常被碧霞帔,見上多持簡,精彩卓逸,言詞朗暢。
手如鳥爪,不便于用飲食,皆仰于人,複不喜行宮中,常使人抱持之。
每為詩句,題于牆壁,自稱北大先生,亦莫知其旨也。
先生之術不常的然發揚于外,遇事則應,黯然而彰,上益以此重之也。
始入宮,問以黃白之事,試之皆驗,益複為之,而簡易不煩。
上嘗因暇,預謂先生曰:“此皆因火以成之,苟不須火,其能手?”先生曰:“試為之,殆亦可。
”上乃取水銀,以硾紙重複裹之,封題甚密。
先生内于懷中,良久忽若裂帛聲。
先生笑曰:“陛下常不信下妾之術,今日面觀,可複不信耶?”持以與上,上周視題處如舊,發之已為銀矣。
又嘗大雪,上戲之曰:“先生能以雪為銀乎?”先生曰:“亦可。
”乃取雪實之,削為銀铤狀,先生自投于熾炭中,灰埃坌起,徐以炭周覆之。
過食頃,曰:“可矣。
”乃持以出,赫燃洞赤,置之于地,及冷,爛然為铤銀,而刀迹具在。
反視其下,若垂酥滴乳之狀,蓋初為火之所融釋也。
因是先生所作雪銀甚多。
上誕日,每作器用,獻以為壽。
又多巧思,所作必出于人。
南海嘗貢奇物,有薔薇水、龍腦漿,薔薇水清泚郁烈,龍腦漿補益男子。
上寶惜之,每以龍腦漿調酒服之,香氣連日不絕于口,亦以賜近臣。
先生曰:“此未為佳也。
”上曰:“先生豈能為之?”曰:“試為,應亦可就。
”乃取龍腦,以細絹袋之,懸于琉璃瓶中。
上親封題之,置酒于其側而觀之。
食頃,先生曰:“龍腦已漿矣。
”上自起附耳聽之,果聞滴瀝聲。
且複飲少選,又視之,見琉璃瓶中湛然如勺水矣。
明日發之,已半瓶,香氣酷烈,逾于舊者遠矣。
先生後有孕,一日謂上曰:“妾此夕當産神孫聖子,誠在此耳,請備生産所用之物。
”上悉為設之,益令宮人宿于室中,夜半烈風震霆,室中人皆震懼,是夜不複産。
明旦,先生腹已消如常人。
上驚問之,先生曰:“昨夜雷電中生子,已為神物持去,不複得矣。
”先生嗜酒,至于男女大欲,亦略同于常,後亦竟以疾終。
古者神仙,多晦迹混俗,先生豈其人乎?餘頃在江南,常聞其事,而宮掖秘奧,說者多異同。
及江南平,在京師,嘗詣徐率更遊,遊即義祖之孫也,宮中之事,悉能知之,因就質其事,備為餘言。
○張訓妻 張訓者,吳太祖之将校也。
口大,時人謂之張大口。
吳太祖在宣州,常給諸将铠甲,訓所得故弊,不如意,形于言色。
其妻謂之曰:“此不足介意。
但司徒不知,苟知之,必不耳。
”明日,吳公謂張曰:“爾所得甲如何?”張以告,公乃易之。
後吳公移廣陵,嘗賜諸将馬,訓所得複驽弱,訓亦不滿意。
妻複言如前。
明日,吳公又問之,訓複以為言。
公曰:“爾家事神耶?”訓曰:“無。
”公曰:“吾頃在宣州,嘗賜諸将甲,是夜夢一婦人,衣真珠衣,告予曰:‘公賜張訓甲甚弊,當為易之。
’及吾問汝果然,乃為汝易之。
今賜諸将馬,複夢前珠衣婦人告予曰:‘張訓所得馬,非良馬也。
’其故何哉?”訓亦不能測也。
訓妻有衣箱,常自啟閉,訓未嘗見之。
一日,妻出,訓竊啟之,果見珠衣一襲。
及妻歸,謂訓曰:“君開我衣箱耶?”初,其妻每食,必待其夫。
一日訓歸,妻已先食,謂訓曰:“今日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