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如《懷李白》雲: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以季武不忘韓宣一事,翻成兩語;《兵車行》 雲:‘新鬼煩冤舊鬼哭。

    ’化用夏父弗忌‘新鬼大,舊鬼小’語;《前出塞》雲: ‘射人先射馬。

    ’本‘樂伯左射馬而右射人’語;《投贈哥舒開府》雲:‘廉頗 仍走敵,魏绛已和戎。

    ’以翰年老風疾,比之廉頗,玄宗賜音樂、田園,比之魏 绛賜女樂、歌鐘,運用神明,洵為克承家學者矣。

    ”又雲:“漢《地理志》: ‘杜陵,古杜伯國,漢宣帝葬此,因曰杜陵,在長安南三十裡。

    ’按長安城東有 霸陵,文帝所葬,霸南五裡,即樂遊原,宣帝築以為陵,曰杜陵,東南十餘裡, 又有一陵差小,許後所葬,謂之少陵,其東即杜曲,陵西即子美舊宅,自稱杜陵 布衣、少陵野老以此。

    ”又雲:“公隻有一妹嫁韋氏,從夫遠宦,有《元日寄韋 氏妹》詩。

    《同谷歌》:‘有妹有妹在鐘離’,則已嫠婦寓居時矣。

    曰‘我已無 家尋弟妹’,曰‘弟妹蕭條各何往’,曰‘弟妹悲歌裡’,曰‘無由弟妹來’, 曰‘弟妹各何之’,曰‘故鄉有弟妹’,曰‘團圓思弟妹’,數數及之,重人骨 肉之感。

    ”又雲:“公二子,宗武定是有才,宗文不過使樹雞栅,然《熟食日》 詩并示兩兒,一則曰‘汝曹催我老’,一則曰‘他時見汝心’,舊解指公先茔在 洛,流寓不能展省,故當節日回首邙山,仍囑二子以毋忘拜掃。

    其論良是。

    或據 元稹《系銘》“宗武病不克葬”,疑為宗文早世,然樊晃《小集序》明雲:‘君 有子宗文、宗武,近知所在,漂寓江陵,冀求其先集,論次之。

    ’則宗文爾日尚 存,且并非不能守先業者。

    宗文小名熊兒,《得家書》詩雲:‘熊兒幸無恙。

    ’ 初無失愛。

    宗武小名骥子,特以幼見憐,故‘骥子好男兒’,‘骥子春猶隔’, ‘骥子最憐渠’,頻呼而念之。

    然《示宗武》詩,以精《文選》、飽經術勸其力 學,即以‘休覓彩衣輕’、‘莫羨紫羅囊’誡其敦行,安得謂公有譽兒癖乎? 《雲仙雜記》載宗武以詩示阮嶽曹,阮既答以石斧一具,并詩還之,宗武曰: ‘斧,父斤也,欲使我呈父斤削耶?’阮聞之,曰:‘欲使自斷其手,不爾,天 下詩名又在杜家。

    ’說者遂有三世為将,道家所忌之喻。

    考史傳絕不載宗武詩, 毋乃公所謂‘失學從兒懶’,僅解記誦而不能精進者乎?‘有子賢與愚,何其挂 懷抱!’無怪公之借淵明以自解嘲也。

    ”又雲:“詩評‘許渾千首水,杜甫一生 愁’之诮,論公處境宜然,然遂以公不善作愉樂語,則非也。

    公之寫喜事,專取 神會,如:‘家家賣钗钏,隻待獻春醪。

    ’喜官軍之壓賊也;‘曉看紅濕處,花 重錦官城。

    ’喜好雨之知時也;‘暫止飛烏将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喜浣花 草堂初成也;‘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喜崔明府相過也;‘共說 總戎雲鳥陣,不妨遊子芰荷衣。

    ’喜嚴鄭公再至也:‘炙背可以獻天子,美芹由 來知野人。

    ’是遷居赤甲之喜;‘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是寄弟 藍田之喜。

    《至草堂》詩雲:‘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

    鄰舍喜我歸,沽酒攜 葫蘆。

    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

    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

    ’雅人深緻,随事 生歡,善言喜者,宜莫如此老。

    ”又雲:“‘蕩蕩萬斛船,影若揚白虹。

    自非風 動天,莫置大水中。

    ’此是何等洪量!‘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 此是何等醇誼!‘丈夫垂名動萬年,記憶細故非高賢。

    ’此是何等高識!‘雞蟲 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此是何等曠觀!‘寄謝悠悠世上兒,不争好惡 莫相疑。

    ’此是何等坦夷!《舊書·文苑傳》斥公‘褊躁,無器度’,抑獨何欤!” 又雲:“公不佞佛,抑又深通佛理,如‘楊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

    是身如浮雲, 安可限南北?’‘夜闌接軟語,落月如金盆。

    惟有摩尼珠,可照濁水源。

    ’‘大 珠脫玷翳,白日(杜集作“月”)當空虛。

    ’‘願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

    ’ ‘如聞龍象泣,足令信者哀。

    吾知多羅樹,卻倚蓮花台。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嬰 孩。

    ’‘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

    偏袒右肩露雙腳,葉裡松子僧前落。

    ’ 絕妙機鋒,知自有證入處。

    ”又雲:“昔人謂杜詩長于諷刺,多《小雅》變聲, 于頌體或不相宜,此說非也。

    集中如:‘君王自神武,駕馭必英雄。

    ’‘鳳曆 軒轅紀,龍飛四十春。

    八荒開壽域,一氣轉洪鈞。

    ’‘萬方頻送喜,毋乃聖躬勞!’ ‘晝漏稀聞高閣報,天顔有喜近臣知。

    ’‘今春喜氣滿乾坤,南北東西拱至尊。

     大曆三年調玉燭,玄元皇帝聖雲孫。

    ’‘寸地尺天皆入貢,奇祥異瑞争來送。

    不 知何國緻白環,複道諸山出銀甕。

    ’此等語體,大聲宏粲,然盛明景象,非善于 立言者,定隻一味粗豪氣耳。

    ”又雲:“《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第一 首‘不識南塘路’是欲去未去,二首‘百頃風潭上’是初到境,三首‘清池’、 四首‘旁舍’是入門所見,五首‘随意坐莓苔’是方坐定,六首‘野老來看客’ 是坐已久,七首‘陰益食單涼’、八首‘醉把青荷葉’是飲酒間情況,九首‘醒 酒’‘聽詩’是已至夜分,十首‘出門’‘回首’是歸時情景,次第章法井然, 不似後人作連章可随意多寡颠倒位置也。

    《重過何氏五首》,一首‘重來休沐地’, 二首‘犬迎曾宿客’,三首‘自今幽興熟’,四首就‘看君用幽意’推開說,五 首将‘到此應常宿’合攏說,處處是重遊,确乎不是初到。

    ” ◎王東溆論詩兩則 王東溆曰:“古人詩于題中字必不肯放過,如老杜之《重過何氏五首》,其 着眼處在重過二字,所以為佳。

    吾觀王漁洋《三登高樓》詩,于三登字全不照顧, 已非古法,而字句雜出,尤所不解。

    如第二聯既用晚霞殘照,而第五句又用雲煙 早暮,第八句又用清晨臨眺,一首之内,忽朝忽夕,可謂毫無倫次矣,不知《箧 衍集》何以收之。

    昔王右丞《早朝》之作,以绛帻、翠裘、衣冠、冕旒、衮龍等 字用在八句之中,前人猶病其太雜,若見漁洋此詩,能無掊擊?”又雲:‘詩貴 鍛煉精工,亦須疏密相間,若字字求工,則反傷真氣矣。

    詩貴含蓄蘊藉,亦不妨 豪蕩感激,若句句求淡,則不見精神矣。

    詩貴意存忠厚,亦不妨辭寓刺譏,若語 語渾淪,則全無作用矣。

    此語蓋亦專為新城而發,正中新城之病。

    ”按以上兩則 皆應補入餘《讀漁洋詩随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