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最後始成《讀杜附記》之定本,凡字句之異同,皆詳列句下。
然章 钜憶少時所見杜詩舊本,乃作“岱宗大如何”,“大如何”與“青未了”,字則 偶對,意則相生,氣象更為雄實,似較“夫如何”為勝,惜見此本後,吾師已歸 道山,不及相質耳。
又雲:“‘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駕馭必 英雄。
’氣勢淩厲,可為後學入手門徑,須知自字乃自身之自,非自然、自是之 自,‘紫燕自超詣’句同。
”按如此說詩,則作者精神愈出,若錢箨石先生必以 麒麟與第一為對偶,則又何關于詩律哉(亡友謝甸男震亦以“鳳曆軒轅紀,龍飛 四十春。
”四十與軒轅為對偶,與錢說同)!又雲:“‘石門斜日到林邱’,或 注石門屬齊州,或謂與澗道對,不必實指其地。
然《居易錄》雲:孔博士東塘言, 曲阜縣東北有石門山,即杜子美題張氏隐居處。
李太白有《石門送杜二甫》詩: ‘何言石門路,複有金尊(原誤為亭,據杜集改)開。
’亦其地。
山不甚高,大 石峽對峙如門,故名。
山南有兩小阜,俗稱金耙齒、銀耙齒者,子美詩‘不貪夜 識金銀氣’,蓋偶然即目耳。
”又雲:“‘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 說者曰:帝喜霸之能寫真,故催金賜之,而圉人、太仆自愧歎無技以蒙恩赉耳。
惟張邦基《墨莊漫錄》雲:‘此深譏肅宗也。
’考是詩始雲:‘先帝天馬玉花骢, 畫工如山貌不問。
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長風。
’帝既見先帝之馬。
當轸 羹牆之念,乃反含笑而賜金,不若圉人、太仆,見馬猶能惆怅而懷先帝也。
”此 解新奇而有理,始知深入無淺語也。
又雲:“‘風簾自上鈎’,自字乃獨自之自 也,江樓對酒,忽見月吐,徑自起鈎簾,納之其旁,無侍媵可知。
自字正對末句 寡字也,且此字露出自身,方與末句酌酒相貫,與五、六句鶴發、貂裘相接。
” 此論向無有拈出者。
又雲:“《詠桃樹》(詠,杜集作題)一首。
乃拈一物以慨 時事耳。
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舊字非字正相呼吸,正字即首句不斜之注腳。
回 憶小徑不斜、五桃遮門之日,乃天下車書一家之日,非今作詩之寡妻群盜日也。
蓋少陵之室門内五桃,原不禁人摘食,今當亂後,人自為計,家自為謀,不免為 籬垣以掩蔽之,因此入門之徑,不得不遷就斜曲以升堂矣。
回思昔日直入門。
直 升堂,入門即見桃樹,堂室不妨其遮,秋則食實,春又開花,不但人我同此食實 看花之境,且鳥雀亦同此飛翔栖止之常。
即一居室,而胞與無私之景象,藹然在 目。
于是慨然遠想曰:此正天下一家之日,非今作詩寡妻群盜之日也。
就此一物, 而俯仰之昔之感,所該非一事也。
” ◎蘇齋師說蘇詩 蘇齋師雲:“坡公《自普照遊二庵》七古一首,是坡詩一小結構,今偶為拈 出,自來學坡詩、讀坡濤者,皆不知也。
入手四句雲:‘長松吟風晚雨細,東庵 半掩西庵閉。
山行盡日不逢人,野梅香入袂。
’傳出清幽孤峭之景,至此極 矣。
次雲:‘山僧怪我戀清景,自厭山深出無計。
’妙在借此一托,則上四句之 清幽孤峭,更十分完足。
次雲:‘我雖愛山亦自笑,獨往神傷後難繼。
’此并自 己亦抽出,則此遊之清幽,竟到二十分。
次雲:‘不如西湖飲美酒,紅杏野桃看 覆髻。
’二句乃作俗豔以反形之,此針鋒也。
結雲:‘作詩寄謝采薇翁,本不避 人那避世?’言實覺此遊之太清幽孤峭也。
本應以清幽孤峭作收場,卻反以俗豔 作收裹,如此乃謂之圓筆。
又《送文與可出守陵州》,起句雲:‘壁上墨君不解 語,見之尚可消百憂。
’坡公有《墨君堂記》,謂竹也。
次雲‘而況我友似君者’, 此君字與上句之字皆指竹,題本是送其人,而詩則直以所畫竹為主。
次雲‘素節 凜凜欺霜秋’,此七字切竹,亦切人,妙在于以竹寫其人。
次雲‘清詩健筆何足 數’,清詩健筆四字,二層雙頓而出,此句寫其人,則不必複以似竹說矣,故合 其人之詩筆言之,此是著題之正面,然卻是宕開。
所以要宕開者,本以似竹為主 也,通首用意全在竹,然而人之似竹,上句已說明。
請問下句如何接法?次雲 ‘逍遙齊物追莊周’,此七字則真化工之筆也。
《逍遙》、《齊物》,《莊子》 二篇名耳,坡公之意,卻取齊物二字,為此詩之主,齊物者,己與物齊,即南郭 子答然喪我之意也,即坡公《題文與可畫竹》‘忘其身’之義也,直欲将文與 可化作一竹矣。
然若不先用逍遙二字,則其追莊周之妙不圓也,逍遙乍看似不及 齊物之切,豈知坡公以其在集賢院與在陵州等而視之,所以齊物之上,必用逍遙 二字,而後追莊周三字乃圓也,而後上句清詩健筆乃圓也。
次雲‘奪官遣去不自 覺’,奪官遣去四字,又雙頓而出,奪官謂辭去集賢,遣去謂出守陵州,以此本 題實事作接筆,而後逍遙齊物之旨乃圓也。
處處有實境,而頂上圓光始出,此豈 空言神韻者所知。
次雲‘曉梳脫發誰能收’,又是妙極化工之筆,并非寫其老态 也,直是将文與可作一莖枯竹,寫其蕭蕭之落葉耳,然後知‘逍遙齊物追莊周’ 之妙,真化工之筆也。
‘奪官遣去不自覺’到此乃神圓也。
又并非借竹為喻,即 其上面素節欺霜秋,亦何嘗明言借竹為喻,隻緣此老筆有化工,不知不覺将一個 文與可作為一幅墨竹矣。
此等明承暗接、圓合收裹之所以然,即漁洋先生亦恐看 不出也。
次雲:‘江邊亂山赤如赭,陵陽正在千山頭。
’此又是妙接,坡公是西 蜀人,必親到此州,知其山如此,亦必此日席間,真見文與可秃脫發之老态, 所以竟将陵州童山寫出一個無發之秃頂來。
又是真境,并非借喻。
結句雲:‘君 知遠别懷抱惡,時遣墨君消我愁。
’通首以竹為正意,而文與可之形神全于竹得 之,至此仍以墨君結住,而通首俱圓矣。
此兩篇七古皆不過六韻,而上下明暗相 承銜接之妙,他人數十韻之轉換,氣力不足以當之。
深味此二篇,即坡詩數十韻 之大篇,無以過此矣。
必知此秘,而後能鋪陳排比、開拓縱橫也,如杜如韓,篇 篇皆當如此用意讀之。
” ◎劉宮保說杜詩 劉金門宮保鳳诰《存悔齋集》中,有《杜詩話》五卷,多未經人道語,如雲: “杜老為晉征南将軍預之後,其《祭遠祖當陽君文》雲:‘《春秋》主解,稿隸 躬親。
’述預為《春秋左傳集解》也;《進雕賦表》雲:‘自先君恕、預以降, 奉儒守官,未墜素業。
’則其根柢經術,固有自來。
詩中援引,
然章 钜憶少時所見杜詩舊本,乃作“岱宗大如何”,“大如何”與“青未了”,字則 偶對,意則相生,氣象更為雄實,似較“夫如何”為勝,惜見此本後,吾師已歸 道山,不及相質耳。
又雲:“‘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駕馭必 英雄。
’氣勢淩厲,可為後學入手門徑,須知自字乃自身之自,非自然、自是之 自,‘紫燕自超詣’句同。
”按如此說詩,則作者精神愈出,若錢箨石先生必以 麒麟與第一為對偶,則又何關于詩律哉(亡友謝甸男震亦以“鳳曆軒轅紀,龍飛 四十春。
”四十與軒轅為對偶,與錢說同)!又雲:“‘石門斜日到林邱’,或 注石門屬齊州,或謂與澗道對,不必實指其地。
然《居易錄》雲:孔博士東塘言, 曲阜縣東北有石門山,即杜子美題張氏隐居處。
李太白有《石門送杜二甫》詩: ‘何言石門路,複有金尊(原誤為亭,據杜集改)開。
’亦其地。
山不甚高,大 石峽對峙如門,故名。
山南有兩小阜,俗稱金耙齒、銀耙齒者,子美詩‘不貪夜 識金銀氣’,蓋偶然即目耳。
”又雲:“‘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 說者曰:帝喜霸之能寫真,故催金賜之,而圉人、太仆自愧歎無技以蒙恩赉耳。
惟張邦基《墨莊漫錄》雲:‘此深譏肅宗也。
’考是詩始雲:‘先帝天馬玉花骢, 畫工如山貌不問。
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長風。
’帝既見先帝之馬。
當轸 羹牆之念,乃反含笑而賜金,不若圉人、太仆,見馬猶能惆怅而懷先帝也。
”此 解新奇而有理,始知深入無淺語也。
又雲:“‘風簾自上鈎’,自字乃獨自之自 也,江樓對酒,忽見月吐,徑自起鈎簾,納之其旁,無侍媵可知。
自字正對末句 寡字也,且此字露出自身,方與末句酌酒相貫,與五、六句鶴發、貂裘相接。
” 此論向無有拈出者。
又雲:“《詠桃樹》(詠,杜集作題)一首。
乃拈一物以慨 時事耳。
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舊字非字正相呼吸,正字即首句不斜之注腳。
回 憶小徑不斜、五桃遮門之日,乃天下車書一家之日,非今作詩之寡妻群盜日也。
蓋少陵之室門内五桃,原不禁人摘食,今當亂後,人自為計,家自為謀,不免為 籬垣以掩蔽之,因此入門之徑,不得不遷就斜曲以升堂矣。
回思昔日直入門。
直 升堂,入門即見桃樹,堂室不妨其遮,秋則食實,春又開花,不但人我同此食實 看花之境,且鳥雀亦同此飛翔栖止之常。
即一居室,而胞與無私之景象,藹然在 目。
于是慨然遠想曰:此正天下一家之日,非今作詩寡妻群盜之日也。
就此一物, 而俯仰之昔之感,所該非一事也。
” ◎蘇齋師說蘇詩 蘇齋師雲:“坡公《自普照遊二庵》七古一首,是坡詩一小結構,今偶為拈 出,自來學坡詩、讀坡濤者,皆不知也。
入手四句雲:‘長松吟風晚雨細,東庵 半掩西庵閉。
山行盡日不逢人,野梅香入袂。
’傳出清幽孤峭之景,至此極 矣。
次雲:‘山僧怪我戀清景,自厭山深出無計。
’妙在借此一托,則上四句之 清幽孤峭,更十分完足。
次雲:‘我雖愛山亦自笑,獨往神傷後難繼。
’此并自 己亦抽出,則此遊之清幽,竟到二十分。
次雲:‘不如西湖飲美酒,紅杏野桃看 覆髻。
’二句乃作俗豔以反形之,此針鋒也。
結雲:‘作詩寄謝采薇翁,本不避 人那避世?’言實覺此遊之太清幽孤峭也。
本應以清幽孤峭作收場,卻反以俗豔 作收裹,如此乃謂之圓筆。
又《送文與可出守陵州》,起句雲:‘壁上墨君不解 語,見之尚可消百憂。
’坡公有《墨君堂記》,謂竹也。
次雲‘而況我友似君者’, 此君字與上句之字皆指竹,題本是送其人,而詩則直以所畫竹為主。
次雲‘素節 凜凜欺霜秋’,此七字切竹,亦切人,妙在于以竹寫其人。
次雲‘清詩健筆何足 數’,清詩健筆四字,二層雙頓而出,此句寫其人,則不必複以似竹說矣,故合 其人之詩筆言之,此是著題之正面,然卻是宕開。
所以要宕開者,本以似竹為主 也,通首用意全在竹,然而人之似竹,上句已說明。
請問下句如何接法?次雲 ‘逍遙齊物追莊周’,此七字則真化工之筆也。
《逍遙》、《齊物》,《莊子》 二篇名耳,坡公之意,卻取齊物二字,為此詩之主,齊物者,己與物齊,即南郭 子答然喪我之意也,即坡公《題文與可畫竹》‘忘其身’之義也,直欲将文與 可化作一竹矣。
然若不先用逍遙二字,則其追莊周之妙不圓也,逍遙乍看似不及 齊物之切,豈知坡公以其在集賢院與在陵州等而視之,所以齊物之上,必用逍遙 二字,而後追莊周三字乃圓也,而後上句清詩健筆乃圓也。
次雲‘奪官遣去不自 覺’,奪官遣去四字,又雙頓而出,奪官謂辭去集賢,遣去謂出守陵州,以此本 題實事作接筆,而後逍遙齊物之旨乃圓也。
處處有實境,而頂上圓光始出,此豈 空言神韻者所知。
次雲‘曉梳脫發誰能收’,又是妙極化工之筆,并非寫其老态 也,直是将文與可作一莖枯竹,寫其蕭蕭之落葉耳,然後知‘逍遙齊物追莊周’ 之妙,真化工之筆也。
‘奪官遣去不自覺’到此乃神圓也。
又并非借竹為喻,即 其上面素節欺霜秋,亦何嘗明言借竹為喻,隻緣此老筆有化工,不知不覺将一個 文與可作為一幅墨竹矣。
此等明承暗接、圓合收裹之所以然,即漁洋先生亦恐看 不出也。
次雲:‘江邊亂山赤如赭,陵陽正在千山頭。
’此又是妙接,坡公是西 蜀人,必親到此州,知其山如此,亦必此日席間,真見文與可秃脫發之老态, 所以竟将陵州童山寫出一個無發之秃頂來。
又是真境,并非借喻。
結句雲:‘君 知遠别懷抱惡,時遣墨君消我愁。
’通首以竹為正意,而文與可之形神全于竹得 之,至此仍以墨君結住,而通首俱圓矣。
此兩篇七古皆不過六韻,而上下明暗相 承銜接之妙,他人數十韻之轉換,氣力不足以當之。
深味此二篇,即坡詩數十韻 之大篇,無以過此矣。
必知此秘,而後能鋪陳排比、開拓縱橫也,如杜如韓,篇 篇皆當如此用意讀之。
” ◎劉宮保說杜詩 劉金門宮保鳳诰《存悔齋集》中,有《杜詩話》五卷,多未經人道語,如雲: “杜老為晉征南将軍預之後,其《祭遠祖當陽君文》雲:‘《春秋》主解,稿隸 躬親。
’述預為《春秋左傳集解》也;《進雕賦表》雲:‘自先君恕、預以降, 奉儒守官,未墜素業。
’則其根柢經術,固有自來。
詩中援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