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詩話 寄庑邗江,長夏無事,兒輩每喜聽餘談詩。

    餘謂論詩要旨已具《退庵随筆》 中,茲複記憶舊聞若幹條應之。

    積日又成卷帙,不敢言詩話,仍附之《叢談》, 以備遺忘雲爾。

     ◎疊字詩 詩中用疊字,實本三百篇,後人乃複錯綜變化之。

    有一句三疊字者,吳融 《秋樹詩》“一聲南雁已先紅,槭槭凄凄葉葉同”是也,本朝查初白“滔滔浩浩 滾滾然”句用之。

    有一句連三字者,劉笃詩“樹樹樹梢啼曉莺,夜夜夜深聞子規” 是也。

    有兩句連三字者,《木蘭詞》“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及白樂天詩 “新詩三十軸,軸軸金玉聲”是也。

    有一句四疊字者,古詩“行行重行行”、 《木蘭詞》“唧唧複唧唧”是也。

    有兩句互疊字者,王胄詩“年年歲歲花常發, 歲歲年年人不同”是也。

    有三聯皆疊字者,古詩“青青河畔草”六句是也。

    有七 聯皆疊字者,昌黎“南山延延離又屬”十四句是也。

     ◎倒用成字 王漁洋《居易錄》雲:“韓詩多倒用成字。

    ”蓋本諸三百篇,孫季昭《示兒 編》所拈,如中林、中谷、中河、中路、中田、家室、裳衣、衡從、稷黍、瑟琴、 鼓鐘、斯螽、下上、羊牛、甥舅、孫子、女士、京周、家邦、鼐鼎、息偃之類, 不一而足。

     ◎宋左彜論詩 宋左彜大樽《茗香詩論》,語多沈著,而尤有警切可以教人者。

    如雲:“物 之無益于人者,人弗貴之,史稱嚴君平蔔筮于成都市,以為蔔筮者賤業,而可以 惠衆,人有邪惡是非之間,則依蓍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于孝,與人弟言, 依于順,與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勢導之以善,從者已過半矣。

    然則詩之能益人, 亦何間于窮達哉,如此則庶乎其道尊。

    ”又雲:“曲寫閨怨,如水益深,如火益 熱,非教也。

    ‘我心匪石’,言性不可改;‘不能奮飛’,言義不可去;‘實命 不猶’,言命不可挽;《蛛》止奔,曰‘不知命也’。

    知命若此,不知命若 彼,千古英雄失足,豈不以此哉!” ◎謝康樂詩 謝康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句,自謂語有神助,後人譽之者,遂 以為妙處不可言傳,而李元膺又謂,反覆此句,實未見有過人處,皆膚淺之見也。

     記得前人有評此詩者,謂此句之根在四句以前,其雲:“卧疴對空床,衾影昧節 候。

    ”乃其根也,“搴帏暫窺明”以下曆言所見之景,至“池塘生春草”,始知 為卧病前所未見者,而時節流換可知矣,次句即從上句生出,自是确論。

    若《吟 窗雜錄》謂靈運因此詩得罪,托為阿連夢中之語,遂有“王澤竭,時候變”之評, 夫古來詩案之周納人罪者多,于論詩何與乎? ◎陶靖節詩 陶淵明愛菊,人皆知之,而于松亦三緻意焉。

    如“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下又雲:“景翳翳以将入,撫孤松而盤桓。

    ”“青松在東園,衆草沒其姿。

    ”下 又雲:“連林人不見,獨樹衆乃奇。

    ”皆以自況也。

    東坡論陶公《乞食詩》雲: “饑寒常在身前,功名常在身後,二者不相待,此士之所以窮也。

    ”然《苕溪漁 隐叢話》稱淵明隐約栗裡、柴桑之間,或飯不足,及顔延之送錢二十萬,即日送 酒家,其曠達又如此。

     ◎河梁詩 今人贈行詩,辄以河梁為言,謂托始于李陵《與蘇武詩》,有“攜手上河梁, 遊子暮何之”句也,不知《河梁》之作,已見《吳越春秋》,雲勾踐攻秦,軍士 苦之,會秦怖懼,遂自引咎,越乃還軍,軍人悅樂,乃作《河梁》之詩。

     ◎太白詩 客有語餘曰:“太白《早發白帝城》詩雲‘兩岸猿聲啼不住’,考《水經注》, 瞿塘峽多猿,不生北岸,非惟一處,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聞聲,将同貉獸 渡汶而不生矣,然則白詩誤。

    ”餘曰:“此考據固精,然詩家則不應如此論也。

    ” ◎溫飛卿詩 吳齡喬曰:“凡詩意之隐僻者,詞多纡回婉轉,必須發明。

    如溫飛卿過陳 琳墓,詩意有望于君相也。

    飛卿于邂逅無聊中,語言開罪于宣宗,又為令狐所 嫉,遂被遠貶;陳琳為袁紹作檄,辱及曹操之祖先,可謂刻毒矣,操能赦而用之, 視宣宗何如哉!又不可将曹操比宣宗,故托之陳琳,以便于措詞,亦未必真過其 墓也。

    起曰:‘曾于青史見遺文,今日飄零過古墳。

    ’言神交以叙題面,引起下 文也。

    ‘詞客有靈應識我’,刺令狐之無目也。

    ‘霸才無主始憐君’,憐字詩 中多作羨字解,因今日無霸才之君,大度容人之過如孟德者,是以深羨于君耳。

     ‘石麟埋沒藏春草’,賦實境也。

    ‘銅雀荒涼起暮雲’,憶孟德也,此句是一詩 之主意。

    ‘莫怪臨風倍惆怅,欲将書劍學從軍’,言将受辟于藩府,永為朝廷所 棄絕,無複可望也。

    怨而不怒,可謂深得風人之意矣。

    ” ◎李長吉詩 王<廣吾>堂士俊《詹言雲》:“向聞人言,《李長吉集》中無七言律,一日 讀《南園》絕句第十一首,嫌語意未完,急以第十二首連讀之,始知本為一首而 誤分者。

    詩曰:‘長巒谷口倚嵇家,白晝千峰老翠華。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牽苔 絮長莼花。

    松溪黑水新龍卵,桂洞生硝舊馬牙。

    誰遣虞卿裁道帔,輕绡一幅染朝 霞。

    ’”(按,此條見清黃之隽《詹言》下篇,清王士俊字犀川,《詹言》非其 所作,而黃之隽号<廣吾>堂,故王當作黃,士俊當作之隽,此系梁氏誤記。

    ) ◎徐筠亭說唐詩 徐筠亭時作曰:“孟襄陽詩‘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杜少陵詩‘吳楚 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力量氣魄已無可加,而孟則繼之曰“欲濟無舟楫,端居 恥聖明”,杜則繼之曰“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皆以索寞幽渺之情,攝歸 至小,兩公所作,不謀而合,可見文章有定法。

    若更求博大高深之語以稱之,必 無可稱而力蹶無完詩矣。

     ◎陳午亭說杜詩 陳澤州相國《午亭文編》中有《讀杜律話》二卷,所解有勝于前人者,如 “晴窗點檢白雲篇”,前人求其說而不得,遂以漢武《秋風詞》“白雲飛”當之。

     按《漢書郊祀志》:“天子封泰山,其夜(原誤為從,據《漢書》改)若有光, 晝有白雲出封中。

    ”《唐書》:“開元十三年封泰山,藏玉冊于封祀壇之感。

    ” 所謂白雲篇,疑即指此,時杜公方獻《三大禮賦》,又欲奏《封西嶽賦》,如此 解白雲二字較明,上下文義亦貫。

    又“掖垣竹埤梧十尋”,埤字解者各異,不知 埤與卑同,言竹卑梧高也。

    《晉語》:“松柏不生埤。

    ”《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