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石鼓文 石鼓文,不知作自何代,言人人殊,餘既據唐韋蘇州、韓昌黎及蘇勖、窦衆 言定為成周之物,又據宋董言定為成王所作,因考前人如歐陽公、朱子及鄭漁 仲,皆疑莫能定,惟金人馬定國決為宇文周物,近人武虛谷億又決為漢人所制, 馬定國僅以字畫為斷,固難據依,武億則直指“六馬”句,以為周制駕四, 至漢始駕六,此必漢人目習漢制,脫手以見于文雲雲,則亦未見其審也。

    《書· 五子之歌》:“凜(應為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正義》雲:“經傳之文, 惟此言六馬,漢世此經不傳,餘書多言駕四者。

    ”按今人以《五子之歌》為僞古 文,不可信,且不必辨;而《大戴禮·子張問入官》雲:“六馬之離,必于四面 之衢:”《逸周書·王會解》雲:“天子車立馬乘六。

    ”《荀子·勸學篇》雲: “六馬仰秣”又《修身篇》雲:“六骥不緻。

    ”又《議兵篇》雲:“六馬不和。

    ” 《莊子》逸篇雲:“六鐵蒙以大绁,載六骥之上。

    ”《呂氏春秋·忠廉篇》雲: “吳王曰:吾嘗以六馬逐之。

    ”此皆出周人之書,則安得謂周制必不駕六乎? ◎{宄呂}伯卣蓋後釋 餘舊藏此器,前已載入《退庵金石跋》中,據《積古齋款以》,題為“門 犭支卣”,因參酌為釋文,雖已梓行,實未能二詳盡也。

    道光丙午,僑寓揚州, 适晉江陳頌南給谏,由京歸舟過訪,雲數年前,曾承儀征阮師相以此器拓紙寄京, 令訂釋之,據拓紙,銘實七字,曰:“阙作{宄呂}伯寶尊彜。

    ”首字上從門,下 從非,為缺,合為一字,即阙字,《左昭十五年傳》“阙鞏之甲”,阙當即所受 封者。

    {宄邑},本釋作{宄呂},《說文》:宄,古文作{宄田}。

    器作{宄田},未 詳何字,惟檢鐘鼎文,邑旁多作[1234],作[1234],此字近[1234],今定為{宄邑} 字。

    殷侯國有鬼侯,班氏彪曰:邺西鬼侯國也。

    《隋圖經》臨水縣有九侯城,鬼、 九、宄皆音相近,疑古本作{宄邑},後省宀,作九,又誤邑為[C050],故或亦作 九,九本侯爵伯者,吉金中多某伯,某甫之義乎?給谏之言如此。

    既又索 此原器摩撫之,定為商尊,果爾,則與餘齋之商爵為俪,物必有偶,亦足豪矣。

     ◎焦山鼎銘 焦山鼎銘,自顧亭林、程穆倩以下,釋文甚多,或以為商器,或以為周器, 或為文王時物,或為宣王時物,迄無定說。

    餘舊得徐興公釋文原紙,林吉人為手 錄諸家歌詩綴其後,曾裝潢成冊,呈之翁覃溪師,師為題跋,并綴五言長篇。

    師 有舊輯《焦山鼎銘考》一書,甚詳備,至晚年複疑此鼎之僞,曾于題徐冊中露其 旨、且将舊輯鼎銘考之闆毀棄不存,餘藩吳中時,曾親至焦山,手量鼎腹,并精 拓銘紙以歸,私欲參互審訂,折衷一是,而訖無悟入之處。

    今歲至揚州,複晤羅 子茗香,乃得讀其《周無專鼎銘考》,獨于銘首“惟九月既望甲戌”七字,冥搜 而顯證之,定為周宣王物,為之心開目明。

    蓋茗香素精推步,先求之以四分周術, 又證以漢統三術,參核異同,進退推勘,得文王自受命元年丙寅迄九年甲戌,凡 日辰甲戌,皆不值九月既望;更自文王元年丙寅迄厲王五十一年癸酉,凡十一正, 共三百八歲,推得宣王之世,始甲戌終己未,計四十六年,惟十六年己醜得九月 朔戊午,望癸酉,其既望甲戌,為月之十七日,與鼎銘吻合,斷此鼎為周宣王時 物。

    鼎中有“司徒南仲”字,憶儀征師《積古齋款識》中謂南仲有二,《詩·出 車篇》之南仲,《毛傳》以為文王之屬,《常武篇》之南仲,《毛傳》:“王命 南仲于太祖。

    ”是宣王之臣也,此銘不類商器,當是宣王時臣,則已先茗香言之, 特茗香實事求是,尤令人拍案稱快耳。

    按焦山此鼎,明以前人鮮著之,錄者惟徐 興公一釋文耳。

    自國初王西樵士祿,始據韓吏部如石言,為京口某公家物,嚴分 宜之,嚴氏敗,鼎複歸江南某家,以為不祥,舍之焦山寺。

    康熙間詩人,始競 以此為故實,其實自嘉靖以後,明人詩文集并無此說,《天水冰山錄》中備載分 宜家物,銅器類隻有銅鼎二件,共重一百一十四斤,且有蓋,并未言及款字,而 今鼎之重已不止百餘斤矣,先竹坨先生及吾師蘇齋老人,皆深于考古者,其詠此 鼎,皆不言是事,然則分宜一事,尚當以疑案處之也。

     ◎乙瑛碑 《乙瑛碑》載“三月丙子朔二十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雲雲、又“永 興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雲雲,以《後漢書》證之,雄為吳雄,戒為趙戒 也。

    吳鬥南《兩漢刊誤補遺》雲:“《三王世家》并載諸臣奏疏,其著朔可為後 世法程,曰‘三月戊申朔乙亥,禦史臣光’雲雲,又‘四月戊寅朔癸卯,禦史大 夫湯’雲雲,前言戊申朔,則乙亥為二十五日,言戊寅朔,則癸卯為二十六日。

     中興以後,有司失其傳,如《先聖廟碑》載‘三月丙子朔二十七日壬寅’雲雲, 又《修西嶽廟碑》載‘十二月庚午朔十三日壬午’雲雲,烏有知朔為丙子、庚午, 而不知壬寅、壬午為二十七日、十三日者哉?斯近贅矣,今世碑記、祭文踵先漢 故事可也。

    ”武虛谷雲:“按中興之初,猶存西漢遺制,《後漢書》隗嚣檄文, 雲‘漢複元年七月己酉朔己巳’,言已巳,則為二十一日也,吳氏之言信有本哉。

    ” ◎張遷碑 《張遷碑》:“葛正之亻蔡,休囚歸賀。

    ”桂未谷謂,亻蔡即蔡之異文, 《小爾雅》:“蔡,法也。

    ”《禹貢》:“二百裡蔡。

    ”鄭注:“蔡之言殺,減 殺其賦。

    ”《左傳》:“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

    ”注:“蔡,放也。

    ”蓋張君治 谷城,末減獄訟,省刑釋囚,故下文有“《尚書》五教,君崇其寬,《詩》雲恺 悌,君隆其恩”之語。

    武億謂,亻蔡釋作蔡,與句内臘正無涉,當作祭祀之祭, 漢正臘日有此舊典,歲終大祭,從吏人宴飲也。

    《後漢書·虞延傳》:“每至歲 時伏臘,辄休遣徒系,各使歸家,并感其恩,應期而還。

    ”《華陽國志·王長文 傳》:“試守江原令,縣收得盜賊,長文引見誘慰,時值臘晦,皆遣歸家。

    ”此 皆因臘縱囚,與碑正合。

    按武說勝桂說,然以祭祀為說,似轉迂,亻蔡當與際通, 臘正之際,即《華陽國志》所謂臘晦也,可不煩言而解矣。

     ◎碑中稱諱 《西狹頌》首雲:“李君諱翕。

    ”《曹全碑》首雲:“公諱全。

    ”《飨孔廟 後碑》首雲:“史公諱晨。

    ”此三碑,皆即時所立,可見生前不嫌稱諱也。

    《樊 毅華嶽廟碑》雲:“樊府君諱毅。

    ”《孫叔敖碑》雲:“段君諱光。

    ”《修堯廟 碑》雲:“濟陰太守河南師孟府君諱郁。

    ”下及令、丞、尉皆稱諱。

    《靈台碑》: “濟陰太守魏郡陰安審稭諱晃。

    ”以下令亦稱諱,惟丞、尉但直稱名。

    蓋漢人尊 上,體固宜然,不如後世之避忌也。

     ◎私谥 《司隸校尉魯峻碑》雲:“于是門生汝南于(缺)、沛國丁直、魏郡馬萌、 勃海呂圖、任城吳盛、陳留誠屯、東郡夏侯宏等三百廿人,追惟在昔遊、夏之徒 作谥宣尼,君事帝則忠,臨民則惠,乃昭告神明,谥君曰忠惠父。

    ”又《玄儒先 生婁壽碑》雲:“國人乃相與論德處谥,刻石作銘。

    ”此後世私谥所由,在漢 時即已盛行,至唐韓昌黎銘孟郊,書貞曜,柳子厚表陸先生,書文通,名儒亦用 此例,《隸釋》以群下私相谥為非占,而不知其來已久矣。

     ◎昊與皓通 《孔羨碑》以太昊作太皓。

    按《淳于長夏承碑》、《冀州從事郭君碑》并言 “皓天不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