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薄暮人争赴家,市人收拾市物,形狀踴躍 如生,不可畢述雲雲。

    然則實父隻摹一本,州所得,恐又是仇本之重亻台,憶 餘少日,裡居亦曾見一本,但覺光彩奪目,惜爾時不知辨驗款跋、稽證源流耳。

     ◎秋山卷 餘在吳中,有以恽南田尺牍冊來者,因價昂,不果售,但錄其記《秋山卷》 始末雲:“董思翁嘗謂黃一峰墨妙,在人間者,惟潤州修羽張氏所藏《秋山圖卷》 為第一,非《浮岚》、《夏山》諸圖所可伯仲,間以語王煙客奉常,謂君研精繪 事,以癡老為宗,然不可不見《秋山圖》,奉常忄矍然向宗伯乞書為介,并載币 以行,抵潤州,先以書币往,比至,門庭阒然,雖廣廈深,而廳事惟塵土,雞 鹜糞草幾滿,奉常大詫,心疑是豈藏一峰名迹家耶?已聞重門啟鑰,僮仆掃除, 主人肅衣冠揖客人,張樂庀具,備賓主之歡,繼出《秋山圖》示奉常,一展視間, 駭心洞目。

    其圖乃用青綠設色,寫叢林紅葉,翕如火,上起正峰,純是翠黛, 用房山橫點積成,白雲籠其下,雲以粉汁澹之,彩翠爛然,村墟籬落、平沙小橋 相映帶,靈奇而渾厚,色麗而神古,視向所見諸名本,皆在下風,始信思翁歎絕 非過。

    奉常既見此圖,觀樂忘聲,當食忘味,神色無主,明日停舟,使客說主人, 願以金币相易,惟所欲,主人啞然笑曰:‘吾所愛,豈可得哉!不得已,踅假往 都下,歸時見還。

    ’時奉常氣甚豪,謂終當有之,竟謝去。

    既而奉常抵京師,奉 使南還,道京口,重過其家,阍人拒勿納矣。

    問主人,對以他往,因請前圖一過 目,使三反,不可,重門扃鑰、糞草積地如故,徘徊淹久而去。

    奉常既晝夜念此 圖不可得,後與石谷述其事,為備言當日寓目間,如鑒洞形,毛發不隔,口摹手 拟,恍若懸一圖于眼中者。

    其時思翁葉世久,藏圖之家亦更三世,未知此圖存否 何如,每與石谷相對歎息。

    适石谷将有維楊之行,奉常曰:‘能一訪《秋山》否?’ 以手書屬石谷攜書往來吳、阊間,對客言寄之客奉常語。

    立袖書于貴戚王長安氏, 王氏果欲得之,亟命客渡江物色,于是張氏之孫某,悉取所藏彜鼎、法書名迹來, 王氏大悅,延置上座,出家姬合樂享之,張氏遂以彜鼎、法書名迹合抵千金為壽, 一時群知《秋山》妙迹已歸王氏。

    王氏遣使招婁東二王公來會,時石谷先至,便 詣貴戚,揖未畢,大笑樂曰:‘秋山圖已在吾橐中。

    ’立呼侍史取觀之,展未及 半,貴戚與諸食客皆觇石谷辭色,謂當狂叫驚絕,比圖窮,惝恍若有所失,貴戚 心動,曰:‘得無有疑乎?’石谷唯之曰:‘信神物,何疑?’須臾,傳奉常 來。

    奉常先在舟中呼石谷,驚問王氏果得《秋山》乎?石谷曰:‘昔日先生所說, 曆曆不忘,今否否,烏睹所謂《秋山》哉?雖然,願先生勿遽語王氏。

    ’奉常既 見貴戚展圖,辭色一如石谷,強為歎羨,貴戚愈益疑。

    頃元照亦至,石谷又先谕 意,元照亦諾之,乃入,大呼《秋山》來,披指靈妙,贊歎纟麗纟麗不絕口,戲 謂非王氏厚福,不能得此奇寶,于是王氏釋然安之。

    嗟夫!奉常曩所觀者,豈夢 境耶?抑神物變化不可測耶?其家無他本,人間無流傳,昔奉常捐千金而不得, 今貴戚一彈指而取之,可怪已!豈知既得之,而複有淆訛颠錯,王氏諸人至今不 寤,不亦重可怪乎?石谷為予述此,且訂他日同訪《秋山》真本,或當有如蕭翼 之遇辨才者。

    ” ◎米畫不過三尺 米襄陽自言作畫隻作橫挂三尺軸,寶晉齋中所懸長亦不過三尺,乃不為椅所 蔽,人行過肩汗不着。

     ◎楊二山鑒賞 孫月峰《書畫跋跋》(原脫此字,王世貞先有《書畫跋》,孫月峰又跋其所 跋,故雲)謂楊二山太宰雅好書畫,每向飛凫人曰:“有假者持來我買,真迹重 價我買不起。

    ”此是本色人語,然往往亦得佳者。

     ◎宋漫堂鑒賞 宋漫堂自言善鑒别書畫,能于暗中摸而嗅之,便可定其真僞,此語似欺人而 實有此理,蓋所見古迹多,而又有神解悟人,非可與淺人道也。

    《筠廊随筆》載: “合肥許太史孫筌家藏畫鹑一軸,陳章侯題曰:‘此北宋人筆。

    ’人不知出誰氏 之手。

    公覽之,定為崔白畫,座間有竊笑者,以為姑妄言之耳。

    少頃,持畫向口 中曝之,于背面一角映出圖章,文曰子西,子西即白号,衆始歎服。

    後此事傳至 黃州,司理王俟齋絲猶未深信,一日宴客,廳事懸一畫,公從門外輿上辨為林良 畫,迨下輿視之,果然,俟齋為心折。

    ” ◎王州鑒賞 朱國桢《湧幢小品》雲:“王州不善書,好談書法,其曰:‘吾腕有鬼, 吾眼有神。

    ’此說一唱,于是不善畫者好談畫,不善詩文者好談詩文。

    古語雲: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吾友董思白于書畫一時獨步,然對人絕不齒及也。

    ” 其诋诃州至矣,然州品題書畫,賞鑒家實不以為謬也。

    王州購得趙文敏 《濟禅師╊銘》,為之跋雲:“月來買文,錢為之一洗,恐兒輩厭,不能浮大 白快賞之。

    ”按此與王右軍以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情事正同,然一恐覺,一 恐厭,兩家兒遂分高下,而一不廢絲竹,一不能浮大白,古今人信不相及乎? ◎王百谷題跋 《式古堂書畫考》載趙岩《神駿圖卷》,後有松雪翁書蘇東坡詩,跋雲: “趙岩所畫,深得曹、韓筆法,餘亦好畫,何能及也。

    故以杜子美詩書之。

    大德 五年菊節,子昂。

    ”杜子美三字實偶筆誤,而王百谷跋乃謂“拾遺集無此作,古 今詞人之作散逸不傳者,甯獨此歌?餘按圖索駿,乃并得詩,恐非天廄真龍,不 傳老杜雕龍”雲雲。

    此何異癡人說夢乎! ◎牧牛圖 《昨夢錄》載南唐李後主有《牧牛圖》,獻于宋太宗,圖中日見一牛,食草 欄外,而夜宿欄内。

    太宗以詢群臣,皆莫知之,獨僧贊甯曰:“此海南珠脂和色 畫之,則夜見,沃焦山石磨色畫之,則晝見,各一牛也。

    ”按珠脂别無經見,沃 焦山亦非人迹所能到,恐此系一時取辨應對。

    邱至綱《俊林機要》則以為,用大 蚌含胎結珠未就如淚者,立取和墨,欲日見者于日下畫,欲夜見者于月下畫。

    此 說似尚近理,然珠淚恐亦難得,此事究未經親試,不敢遽斷其是非矣。

     ◎考試畫師 前明英宗試天下畫師于京中,以“萬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為題, 諸畫工皆于花卉上妝點,獨戴文進畫天松,頂立一仙鶴,一人畫芭蕉下立一美人, 于唇上作一點紅,朝廷竟取畫美人者,時皆為戴惜不遇。

    餘謂戴畫用意固高,然 于春色二字究未關會也。

    或雲,此是宋徽宗時畫工戴德淳事。

    德淳畫“蝴蝶夢中 家萬裡”,作蘇武牧羊卧草蝶中,亦善用意。

     ◎張翼 《蘭亭續考》載,王逸少嘗作意書表上穆帝,帝使張翼擇紙色長短相類者臨 寫,而題後答之,初視亦不覺,詳視乃歎曰:“小兒亂真乃爾耶!”是在當時已 自疑如此。

     ◎任靖 紀文達師曰:“右軍雜帖多任靖代書,蓋靖學書于右軍,後大令又學書于靖 也,事見陶弘景《與武帝論書啟》,今尚在《隐居集》中。

    此事人多不知,即曆 代書家傳記亦佚其名,蓋不幸而湮沒耳。

     ◎有筆有墨 張青父雲:“古人論畫,必曰有筆有墨,人多不深究其理,蓋但有輪廓而無 皴法,即謂之無筆,有皴法而無輕重、向背、明晦,即謂之無墨。

    古人有雲: ‘石分三面。

    ’此語是筆亦是墨,可參之。

    ”惟昔人嘗見王右丞《江山雪霁圖》, 但有鈎勒而無皴染,則豈得謂之無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