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守将砌以碑石,不使人讀,雲讀之則風雪立至,屢試 皆不爽,故至今并無拓本。

    ”又雲:“喀什噶爾山洞中石壁刂平處,有人馬像, 回人相傳是漢時畫也,頗知護惜,故歲久尚可辨。

    漢畫如《武梁祠堂》之類,僅 見刻本,真迹則莫古于斯矣。

    後戍卒燃火禦寒,為煙氣所薰,遂模糊都盡。

    惜當 時無畫手橐筆其間,描摹一紙耳!今人喜收羅金石書畫,而不知淪在絕域,為耳 目所不經見者,尚如此之多也。

    ” ◎買王買褚 宋、齊之際,人語曰:“買王得羊,不失所望。

    ”蓋時重大令,而敬元為大 令門人,妙有大令法者也。

    唐中、睿之季,人語曰:“買褚得薛,不落節。

    ”蓋 時重河南,而少保為河南甥,妙有河南法者也,二事可成切對。

     ◎蘇米署名 相傳蘇行書署名草頭右先橫,米行書草頭右先直,此言于米,猶未盡合。

    蓋 {業巾}之上半,乃從業,并非草頭,作者當先兩直,後兩點,凡米款真迹皆如此, 其下半系先作一,次作門,次中直透上而下,實即黹字省文耳,雖行草皆可以此 辨之。

    若僞米迹之款,則直于草頭下加市矣,豈通人如海嶽,乃至自誤其名乎 (米書款自元六年以前皆作黻,六年以後始改書作{業巾},是元辛未年也)? ◎書畫精鑒 虞山錢曾雲:“唐太宗臨右軍書,作戬字,虛其戈,以令虞世南足之,示魏 征,征曰:‘聖作惟戈法逼真。

    ’明成祖觀一畫,群臣皆以為趙千裡,滕用亨獨 定為王晉卿,展視卷尾,果有诜名,必如此始可謂之精鑒。

    ” ◎王晉卿索蘇書 王晉卿贻東坡書雲:“吾日夕購子書,近又以三缣博兩紙,子有近書,當稍 遺我,毋費我多絹也。

    ”東坡乃以澄心堂紙、李承宴墨,書黃州作《黃泥坂詞》 并《跋》二百餘言遺之。

     ◎鮮于伯機詩刻 餘舊藏鮮于伯機揚州詩四十韻卷,付恭兒守之,今年小住邗上,恭兒偶以呈 阮太傅師,師謂此元末詩翰一大觀,且有關邗江故實,亟應鈎摹上石,藏之揚州, 适黃右原比部亦欣然為市石察書,選工镌勒。

    按鮮于款謂作于至元癸巳,是元世 祖之三十年,鮮于生于元憲宗七年丁巳,終于大德六年壬寅,此其三十七歲所作, 卷後舊有範昌、劉天爵二跋,皆未詳其人,且字亦不甚佳,故均未入右。

    據劉跋 謂,此詩為困學集中所未載,餘檢《揚州府志》,亦無此詩,近日拓得察院廨中 所立鮮于書《禦史台箴碑》,似由展轉翻摹,非出困學手書,遠遜此迹,此吾師 所以亟于勒石也。

    師有别業在邗上農桑,今即将此石陷于亭壁,使遠近觀者皆可 椎拓,亦公諸同好之盛心雲爾。

     ◎李待問 雲間李待問,字存我,自許書法出董宗伯上,凡裡中寺院有宗伯題額者,李 辄另書以列其旁,欲以示己之勝董也。

    宗伯聞而往觀之,曰:“書果佳,但有殺 氣,恐不得其死。

    ”後李果以起義陣亡,宗伯洵具眼矣。

    又相傳宗伯以存我之書 若留于後世,必緻掩己之名,乃陰使人以重價收買,得即焚之,故李書至今日殊 不多見也。

    此與趙松雪焚鮮于伯機書正同,皆恐系無稽之語耳。

     ◎思翁書品 嘗見昔人論思翁書:筆力本弱,資制未高,究以學勝,秀絕故弱,秀不掩弱, 故上石辄減色。

    凡人,往往以己所足處求進,伏習既久,必至偏重,畫家習氣亦 于此生。

    習氣者,即用力之過不能适補其本分之不足,而轉增其氣力之有餘,是 以藝成,習亦随之。

    惟思翁用力之久,如瘠者飲藥,令舉體充悅光澤而已,不為 騰溢,故甯見不足,毋使有餘,其自許漸老漸熟,乃造平澹,此真千古名言,亦 一生甘苦之至言也。

    此恽南田與石谷論書畫語,頗有精理。

     ◎記筆三則 盧言《雜說》雲:“世傳宣州陸氏世能作筆,家傳右軍與其祖求筆,後子孫 猶能作筆,至唐柳公權求筆于宣州,先與二管,謂其子曰:‘柳學士能書,當留 此筆,如退還,即可以常筆與之。

    ’未幾,柳以為不入用,遂與常筆,陸雲: ‘先與者非右軍不能用,柳信與之遠矣。

    ’”世俗言蒙恬始造筆,非也。

    《尚書 中候》言神龜負圖,周公援筆寫之;又《援神契》言孔子作《孝經》,簪缥筆, 是周、孔時已有筆矣。

    成公綏有《棄故筆賦》雲:“有倉颉之奇生,列四目而并 明。

    乃發慮于書契,采秋毫之颠芒。

    加膠漆之綢缪,結三束而五重。

    建犀角之元 管,屬象齒于纖鋒。

    ”是筆之制,已備于倉颉時矣。

    《淮南子·本經訓》雲: “倉颉作書,鬼夜哭。

    ”高誘注:“鬼或作兔,兔恐取毫作筆,害及其軀,故夜 哭。

    ”制筆率用兔毫,或用羊毫、雞毛、鼠須、狼毫、貂毫。

    此外有用鹿毛者, 見《中華古今注》;有用麝毛、狸毛者,見《朝野佥載》及《樹萱錄》;有用狨 毛、獺毛者,見黃山谷《筆說》;有用鵝毛者,見白香山詩;有用猩毛者,見王 荊公詩;有用雉毛者,見《博物志》;有用豬毛者,見王佐《文房論》;有用胎 發者,見唐齊已詩:有用人須者,見《嶺南異物志》。

    制筆謂之茹筆,蓋言其終 日含毫也,《笠澤叢書》有《哀茹筆工詩》,林逋集有《美葛生所茹筆》詩。

    今 制筆者尚守此法,但以口饣舌之使圓,而茹筆之名,鮮有人道者矣。

     ◎記紙四則 昔蘇文忠公嘗書赫,雲:“吾此紙可以刂錢祭鬼,後五百年當受百金 之享。

    ”當時人或嗤之,然至今日,又豈止百金之事已哉!納蘭成德《綠水亭雜 識》雲:“文衡山曾見一紙廣二丈,趙文敏不敢作字,題記而已。

    不知紙工以何 器成之。

    ”王東溆《柳南續筆》雲:“太倉王文肅家有宋箋可長十丈,米元章細 楷題其首,謂此紙世不經見,留以待善書者。

    後公屬董思翁書之,思翁亦欣然曰: ‘米老所謂善書者,非我而誰?’遂書滿幅。

    ”南唐澄心堂紙,陳後山以謂膚如 卵膜,堅潔如五,此必親見其紙之言,然在宋時,已稱罕觏,故劉功父詩雲: “當時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萬軸。

    後人聞此那複得,就使得之亦不識。

    ”是 也。

    餘家藏李龍眠《白描羅漢卷》,文二水跋以為是澄心堂紙,其堅白異于他紙, 又藏李後主行書冊,則紙質稍厚。

    色又微黃,疑當時紙色不必一律,必謂澄心堂 紙白色者,無據也。

     ◎特健藥 往見收藏家于舊書畫之首尾,或題“特健藥”字,亦有取為篆印者,考《法 書要錄》載武平一《徐氏法書記》曰,驸馬武延秀閱二王之迹,強學寶重,乃呼 薛稷、鄭及平一評其善惡,諸人随事答稱,為上者題雲“特健藥”,雲是突厥 語。

    其解甚明,乃《辍耕錄》不喻其義,而《香祖筆記》又以字義穿鑿解之,益 誤矣。

     ◎寫真 吾閩曾波臣以傳神擅名,如鏡之取影,為寫真絕技,《圖繪寶鑒》稱其開辟 門庭,前無古人。

    先此惟戴文進為妙藝,相傳永樂間文進初到南京,将入水西門, 轉盼之際,一肩行李被腳夫挑去,莫知所之,文進遂向酒家借紙筆,追寫其像, 聚衆腳夫認之,衆曰:“此某人也。

    ”同往其家,果得行李。

    又相傳吳小仙春日 同諸王孫遊杏花村,酒後渴甚,從竹林中一妪索茶飲之,次年。

    複至其地,妪已 下世,小仙目想心存,遂援筆寫其像,與生時無異,妪之子為哭失聲。

     ◎黃要叔 蜀廣政中,淮南道通聘信币中,有生鶴數隻,蜀主命黃筌寫于殿壁,警露者, 啄苔者,理毛者,整羽者,唳天者,翹足者,精采态度,更愈于生,往往緻生鶴 立于畫側,蜀主歎賞,遂目為六鶴殿。

    又新構八卦殿,命筌于四壁畫四時花竹、 兔雉、鳥雀,時五坊使呈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