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
《宋史·徽宗本紀》: “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 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侯蒙傳》:“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 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
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讨方 臘以自贖。
”《張叔夜傳》:“叔夜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 敢撄其鋒。
聲言将至,叔夜使間者觇所向,賊徑趨海濱,劫巨舟十餘,載鹵獲。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 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按《侯蒙傳》 雖有使讨方臘之語,事無可考,宋江以二月降,方臘以四月擒,或借其力。
但其 時擒臘者,據《徽宗本紀》,以為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據《童貫傳》,以為宣撫 制使童貫,據《韓世忠傳》,則世忠以偏将窮追至青溪峒,問野婦得徑,渡險數 裡,搗其穴,辛興宗掠其俘,以為己功,皆與宋江無涉也。
陸次雲《湖Й雜記》 謂六和塔下舊有魯智深像,又言江浒人掘地得石碣,題曰“武松之墓”,當時進 征青溪,或用兵于此,稗乘所傳,不盡誣,惟汪韓門以為杭人附會為之,恐不足 信。
◎張居正 近日梨園有演《大紅袍》全部者,其醜诋江陵張文忠與奸佞同科,并形容其 子懋修等,為亂臣賊子之不如,殊為過當。
張太嶽當前明神宗朝,獨持國柄,毀 譽迄無定評,要其振作有為之功與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即其子懋修等, 亦并非纨挎下流。
考《湖北詩錄》載,張懋修字子樞,萬曆庚辰廷試第一,授修 撰,遘文忠家難,冤憤投井,不死,絕粒累日,又不死,手抱遺籍,淚漬紙墨間。
天啟辛酉,文忠墓忽有白氣,如雲如煙,越明年,奉特旨昭雪,時子樞年八十矣。
其《渡江津有感》雲:“秋色滿林臯,霜大雁唳高。
野花寒故細,濁酒醉偏豪。
白雪知孤調,青山有二毛。
從來仲蔚宅,匝地起蓬蒿。
”弟允修,字建初,蔭尚 寶司丞,崇祯甲申正月,獻賊掠荊州,憂憤不食,死。
有《絕命詞》雲:“八十 空嗟鬓己皤,豈知衰骨碎幹戈。
純忠事業承先遠,捧日肝腸啟後多。
今夕敢言能 報國,他年漫惜未掄科。
願将心化铮铮鐵,萬死叢中氣不磨。
”俱可想見其忠義 之氣。
至文忠之曾孫别山先生同敞,在桂林死事尤著,然則文忠之澤,固久而未 斬也。
按說部中雜載江陵父喪設祭,所列果品皆像山形,甘蔗山倒。
壓死野人觀 者于其下,既敗,楊禦史劾之曰:“五步一井,以清路塵;十步一廬,以備茶竈。
” 又雲:“迎其母赴京,其母畏長江之險,地方宮為聯舟如岸,俾乘轅以濟。
及敗, 其母尚存,衣裳皆自浣焉。
”有名下士批駁之雲:“江陵在江北,具母入都,正 可陸行至襄陽,安有渡江之理?”不知江陵本傳明雲:“居正言母老,不能冒炎 暑進京,帝令中官護太夫人,以秋日由水道行。
”以所傳“五步一井”、“十步 一廬”概之,恐是由内河渡江[A12M]淮陸行入京也。
◎外夷月日 餘在粵西,見粵東有刻本載外夷月日者,姑存之,以廣異聞雲。
外夷英咭 利、咪利堅及大小西洋、大小呂宋、弗闌哂、嗬蘭等國,每歲以冬 至後十日為元旦,足三百六十五日為一年。
每至四年,于二月内閏一日。
自奉耶 和(當稣)教之年計起,迄今一千八百三十九年,即天朝道光十九年己亥也。
今 将外夷各月分名色及其日數開列于左:正月曰然奴阿厘,共三十一日;二月曰飛 普阿厘,共二十八日;三月曰嗎治,共三十一日;四月曰嗾悖厘爾,共三十日; 五月曰咩,共三十一日;六月曰潤,共三十日;七月曰如來,共三十一日;八月 曰阿兀士,共三十一日;九月曰涉點麻,共三十日;十月曰屋多麻,共三十一日; 十一月曰娜民麻,共三十日;十二月曰厘森麻,共三十一日。
此各外夷相傳之月 分名色也。
其稱我中國各月分,亦别有名色,如正月曰乏士們,二月曰昔鲠們, 三月曰塌們,四月曰氵活們,五月曰輝色們,六月曰昔士們,七月曰森們,八月 曰噎們,九月曰那引們,十月曰鼎們,十一月曰林們,十二月曰都嗾爾們。
◎平淡 張太嶽集中,甚有見道之語,如雲:“凡物顔色鮮好、滋味厚者,其本質 皆平淡。
丹砂之根色如水晶,謂之砂床,煉之則極鮮紅;花卉含苞,率皆青白色, 至盛開,乃有彩豔;紅花色亦正白,洗之乃紅;解鹽初出池,其色紅白而味淡, 雖少食之,不鹹;茗之初采,其芽皆白。
此皆物器之最佳者,故凡人之才性,以 平淡為上。
”劉孔才《人物志》雲:“先求其平淡,而後求其聰明,至于才智勇 敢,出群絕倫,皆後來之彩色華豔、滋味厚者也。
” ◎巧拙 張太嶽曰:“今吳中制器者,競為古拙,其耗費财力,類三年而成一楮葉者, 是以拙為巧也。
今之仕者,以上之惡虛文,責實效,又骛為拙直任事之狀,以為 善宦之資,是以忠為詐也。
嗚呼!以巧為巧,其敝猶可救也,以拙為巧,其敝不 可救也;以詐為詐,其術猶可窺也,以忠為詐,其術不可窺也,用人者于此又當 進一解矣。
”按汪稼門尚書督吾閩時,凡遇牧令之披敝衣、着舊靴者,必加青眼, 而不知皆被猾吏所欺也。
◎以意命名 《吳志孫休傳》曰:“五年春二月戊子,立子л為太子。
”注曰:“休诏曰: ‘今為四男作名字,太子名л,л音如湖
《宋史·徽宗本紀》: “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 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侯蒙傳》:“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 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
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讨方 臘以自贖。
”《張叔夜傳》:“叔夜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 敢撄其鋒。
聲言将至,叔夜使間者觇所向,賊徑趨海濱,劫巨舟十餘,載鹵獲。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 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按《侯蒙傳》 雖有使讨方臘之語,事無可考,宋江以二月降,方臘以四月擒,或借其力。
但其 時擒臘者,據《徽宗本紀》,以為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據《童貫傳》,以為宣撫 制使童貫,據《韓世忠傳》,則世忠以偏将窮追至青溪峒,問野婦得徑,渡險數 裡,搗其穴,辛興宗掠其俘,以為己功,皆與宋江無涉也。
陸次雲《湖Й雜記》 謂六和塔下舊有魯智深像,又言江浒人掘地得石碣,題曰“武松之墓”,當時進 征青溪,或用兵于此,稗乘所傳,不盡誣,惟汪韓門以為杭人附會為之,恐不足 信。
◎張居正 近日梨園有演《大紅袍》全部者,其醜诋江陵張文忠與奸佞同科,并形容其 子懋修等,為亂臣賊子之不如,殊為過當。
張太嶽當前明神宗朝,獨持國柄,毀 譽迄無定評,要其振作有為之功與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即其子懋修等, 亦并非纨挎下流。
考《湖北詩錄》載,張懋修字子樞,萬曆庚辰廷試第一,授修 撰,遘文忠家難,冤憤投井,不死,絕粒累日,又不死,手抱遺籍,淚漬紙墨間。
天啟辛酉,文忠墓忽有白氣,如雲如煙,越明年,奉特旨昭雪,時子樞年八十矣。
其《渡江津有感》雲:“秋色滿林臯,霜大雁唳高。
野花寒故細,濁酒醉偏豪。
白雪知孤調,青山有二毛。
從來仲蔚宅,匝地起蓬蒿。
”弟允修,字建初,蔭尚 寶司丞,崇祯甲申正月,獻賊掠荊州,憂憤不食,死。
有《絕命詞》雲:“八十 空嗟鬓己皤,豈知衰骨碎幹戈。
純忠事業承先遠,捧日肝腸啟後多。
今夕敢言能 報國,他年漫惜未掄科。
願将心化铮铮鐵,萬死叢中氣不磨。
”俱可想見其忠義 之氣。
至文忠之曾孫别山先生同敞,在桂林死事尤著,然則文忠之澤,固久而未 斬也。
按說部中雜載江陵父喪設祭,所列果品皆像山形,甘蔗山倒。
壓死野人觀 者于其下,既敗,楊禦史劾之曰:“五步一井,以清路塵;十步一廬,以備茶竈。
” 又雲:“迎其母赴京,其母畏長江之險,地方宮為聯舟如岸,俾乘轅以濟。
及敗, 其母尚存,衣裳皆自浣焉。
”有名下士批駁之雲:“江陵在江北,具母入都,正 可陸行至襄陽,安有渡江之理?”不知江陵本傳明雲:“居正言母老,不能冒炎 暑進京,帝令中官護太夫人,以秋日由水道行。
”以所傳“五步一井”、“十步 一廬”概之,恐是由内河渡江[A12M]淮陸行入京也。
◎外夷月日 餘在粵西,見粵東有刻本載外夷月日者,姑存之,以廣異聞雲。
外夷英咭 利、咪利堅及大小西洋、大小呂宋、弗闌哂、嗬蘭等國,每歲以冬 至後十日為元旦,足三百六十五日為一年。
每至四年,于二月内閏一日。
自奉耶 和(當稣)教之年計起,迄今一千八百三十九年,即天朝道光十九年己亥也。
今 将外夷各月分名色及其日數開列于左:正月曰然奴阿厘,共三十一日;二月曰飛 普阿厘,共二十八日;三月曰嗎治,共三十一日;四月曰嗾悖厘爾,共三十日; 五月曰咩,共三十一日;六月曰潤,共三十日;七月曰如來,共三十一日;八月 曰阿兀士,共三十一日;九月曰涉點麻,共三十日;十月曰屋多麻,共三十一日; 十一月曰娜民麻,共三十日;十二月曰厘森麻,共三十一日。
此各外夷相傳之月 分名色也。
其稱我中國各月分,亦别有名色,如正月曰乏士們,二月曰昔鲠們, 三月曰塌們,四月曰氵活們,五月曰輝色們,六月曰昔士們,七月曰森們,八月 曰噎們,九月曰那引們,十月曰鼎們,十一月曰林們,十二月曰都嗾爾們。
◎平淡 張太嶽集中,甚有見道之語,如雲:“凡物顔色鮮好、滋味厚者,其本質 皆平淡。
丹砂之根色如水晶,謂之砂床,煉之則極鮮紅;花卉含苞,率皆青白色, 至盛開,乃有彩豔;紅花色亦正白,洗之乃紅;解鹽初出池,其色紅白而味淡, 雖少食之,不鹹;茗之初采,其芽皆白。
此皆物器之最佳者,故凡人之才性,以 平淡為上。
”劉孔才《人物志》雲:“先求其平淡,而後求其聰明,至于才智勇 敢,出群絕倫,皆後來之彩色華豔、滋味厚者也。
” ◎巧拙 張太嶽曰:“今吳中制器者,競為古拙,其耗費财力,類三年而成一楮葉者, 是以拙為巧也。
今之仕者,以上之惡虛文,責實效,又骛為拙直任事之狀,以為 善宦之資,是以忠為詐也。
嗚呼!以巧為巧,其敝猶可救也,以拙為巧,其敝不 可救也;以詐為詐,其術猶可窺也,以忠為詐,其術不可窺也,用人者于此又當 進一解矣。
”按汪稼門尚書督吾閩時,凡遇牧令之披敝衣、着舊靴者,必加青眼, 而不知皆被猾吏所欺也。
◎以意命名 《吳志孫休傳》曰:“五年春二月戊子,立子л為太子。
”注曰:“休诏曰: ‘今為四男作名字,太子名л,л音如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