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神
平生仕宦行役,往往觸暑長征,回首猶有餘畏。
偶閱《柳南随筆》,中載有 龍君贈白雲事,神為之往;後複閱《鐵槎山房見聞錄》,載有龍君送烏雲事,常 謂此等良緣,往往有之,惜吾生無此奇遇耳。
因彙錄于此,以志景慕之忱雲。
《柳南随筆》稱江西貴溪令某,有循聲,與龍虎山張真人往來甚熟。
一日真人留 某飯,有一侍者,貌甚怪醜,腥氣迫人,某屢目之。
真人曰:“此龍神也,因獲 罪天曹,谪令山中服役,今将屆滿,特無人為之聲說耳。
君居官清正,為天曹所 重,若肯代渠一請,必可複登忉利天也。
”某曰:“餘凡夫,何能為力?”真人 曰:“公但首肯,我當代為章奏,公于名下用花押即得矣。
”某漫應之。
逾數日, 再至山中。
則前侍者已來叩謝。
真人曰:“荷公大力,已準還龍宮矣。
”複顧侍 者曰:“先生之恩,豈可無物以報?”侍者曰:“自獲咎破家後,龍藏已空無所 有,無已,則當贈白雲一朵耳。
”某亦不知白雲為何語,姑颔之。
後某以行取入 都,盛夏北行,途中,日有白雲一片,護蔭其輿,毫無暑氣,至京乃散,乃晤即 龍神所贈也,此康熙年間事。
又《鐵槎山房見聞錄》稱文登叢少保蘭以工部尚書 為三邊總制,初通籍時,亦曾為貴溪令,嘗于張真人處遇同鄉李龍神,曾求公向 真人緩頰,欲回家視母,公為代請,真人曰:“此非不可,但宜遵海濱而行,免 傷禾稼耳。
”忽霹靂一聲,龍神已不見矣。
後公每暑日徒行,頂上必有烏雲一塊 相覆,即龍神之報也,此前明嘉靖年間事。
◎睢工神 小住袁浦日,有一河員來谒,意氣軒昂,語言無忌,自言系由衡工投效,得 官甚速,并述彼時有一對句雲:“捷徑不在終南,河水洋洋大有佳處;補缺何須 吏部,睢工衮衮競開便門。
”且言親在睢口工次,目擊合龍時,實有神助顯應, 衆目共睹,但不知此神何名耳。
餘記得嘉慶初在京,日閱邸抄,是時和┞初伏法, 先是拿問入獄時,作詩六韻雲:“夜色明如許,嗟予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卅載 枉勞神。
室暗難挨暮,牆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累绁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 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辜負九重仁。
”賜盡後,衣帶間複得一詩雲:“五十年 前幻夢真,今朝撒手撇紅塵。
他時睢口安瀾日。
記取香煙是後身。
”事後刑部奏 聞,奉禦批雲:“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
”然則睢工之神,其即和┞乎? 和┞音與河神同,或其名已為之兆矣。
◎升官圖 餘有懷潘芸閣河帥詩雲:“同舟本前定,一笑晤邢房。
”閱者多不得其解。
蓋餘于嘉慶乙亥年,與芸閣同官京師,偶因獻歲,共在林少穆齋中賭升官圖,餘 與芸閣适同入河防一路,至道光乙酉,芸閣與餘,果同從公淮浦,絮談及之,信 是天緣前定,前後剛十年也。
或問,升官圖仿于何時?按此圖相傳為倪鴻宅所作, 前人謂之選格,亦謂之百官铎,所列皆明之官制。
其實此戲自唐時即有之,方千 裡《骰子選格序》雲:“開成三年春,予自海上北行,次洞庭之陽,有風甚緊, 系船野浦下三日,遇二三子号進士者,以穴骼雙雙為戲,更投局上,以數多少為 進身職官之差,數豐貴而約賤,卒局有為尉掾而止者,有貴為将相者,有連得美 名而後不振者,有始甚微而倏然在上位者,大凡得失不系賢不肖,但蔔其遇不遇 耳。
”又《文獻通考·經籍門》有《漢宮儀新選》一卷,劉敞撰,取西漢之官, 而附以列傳黜陟可戲笑者雜編之,以為博奕之一助。
又《武林舊事·市肆記》有 選官圖,列于《小經紀》内,亦即此戲。
餘亡友李蘭卿曾手創一圖,取《明史》 中職官,盡入其中,分各途各班,以定進取,極為精核。
餘曾慫恿其镂闆以行, 自分手外宦後,此局遂疏,今無從複問矣。
◎楊令公 嘉慶間,餘扈跸灤陽,過古北口,見有大廟,土人呼為楊令公祠。
嗣閱《明 一統志》及《密雲縣志》,皆載之,《豐潤縣志》亦有令公村,謂宋楊業屯兵拒 遼于此,有功,故名。
按楊業生平未嘗至燕,古北口又在燕東北二百餘裡,地屬 契丹久矣,業安得而至?此顧亭林已辨之。
《宋史》楊業,《遼史》作楊繼業, 遼人稱為楊無敵。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業副潘美連拔雲、應、寰、朔四州,師 次桑乾河,會契丹國母蕭氏與大臣耶律漢甯等陷寰州,護軍王亻先令業趨雁門北 口,業以為必敗,亻先逼之,行至狼牙村,惡其名,不進,左右固請,乃行,伏 四起,中流矢堕馬被擒,不食,三日死。
業子延昭為保州防禦使,昭在邊城二十 餘年,契丹憚之,呼為楊六郎。
延昭子文廣,字仲容,為定州路副都總管,皆以 骁勇聞,此今說部所演,不盡誣也。
◎趙普 偶為友人招觀劇,餘不谙昆曲,而主人不喜秦腔,坐中客多為餘左袒者,适 呈戲單,餘點《訪普》一出,蓋昆曲與秦腔并有之,曲文初無小異,客謂餘之善 調停也。
或問,此事果有之否?餘謂《名臣言行錄》中引《邵氏聞見錄》,即有 此事,雲太祖即位之初,數出微行,以偵伺人情,或過功臣家,不可測。
趙普每 退朝,不敢脫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謂帝不複出矣。
久之,聞叩門聲,普亟 出,帝立風雪中,普惶懼迎拜,帝曰:“已約晉王矣。
”已而太宗至,共于普堂 中設重ブ,地坐熾炭燒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此與今菊部所演略同,惟短 秦王一節耳。
◎宋江 《水浒傳》之作,亦依傍正史,而事迹不能相符
偶閱《柳南随筆》,中載有 龍君贈白雲事,神為之往;後複閱《鐵槎山房見聞錄》,載有龍君送烏雲事,常 謂此等良緣,往往有之,惜吾生無此奇遇耳。
因彙錄于此,以志景慕之忱雲。
《柳南随筆》稱江西貴溪令某,有循聲,與龍虎山張真人往來甚熟。
一日真人留 某飯,有一侍者,貌甚怪醜,腥氣迫人,某屢目之。
真人曰:“此龍神也,因獲 罪天曹,谪令山中服役,今将屆滿,特無人為之聲說耳。
君居官清正,為天曹所 重,若肯代渠一請,必可複登忉利天也。
”某曰:“餘凡夫,何能為力?”真人 曰:“公但首肯,我當代為章奏,公于名下用花押即得矣。
”某漫應之。
逾數日, 再至山中。
則前侍者已來叩謝。
真人曰:“荷公大力,已準還龍宮矣。
”複顧侍 者曰:“先生之恩,豈可無物以報?”侍者曰:“自獲咎破家後,龍藏已空無所 有,無已,則當贈白雲一朵耳。
”某亦不知白雲為何語,姑颔之。
後某以行取入 都,盛夏北行,途中,日有白雲一片,護蔭其輿,毫無暑氣,至京乃散,乃晤即 龍神所贈也,此康熙年間事。
又《鐵槎山房見聞錄》稱文登叢少保蘭以工部尚書 為三邊總制,初通籍時,亦曾為貴溪令,嘗于張真人處遇同鄉李龍神,曾求公向 真人緩頰,欲回家視母,公為代請,真人曰:“此非不可,但宜遵海濱而行,免 傷禾稼耳。
”忽霹靂一聲,龍神已不見矣。
後公每暑日徒行,頂上必有烏雲一塊 相覆,即龍神之報也,此前明嘉靖年間事。
◎睢工神 小住袁浦日,有一河員來谒,意氣軒昂,語言無忌,自言系由衡工投效,得 官甚速,并述彼時有一對句雲:“捷徑不在終南,河水洋洋大有佳處;補缺何須 吏部,睢工衮衮競開便門。
”且言親在睢口工次,目擊合龍時,實有神助顯應, 衆目共睹,但不知此神何名耳。
餘記得嘉慶初在京,日閱邸抄,是時和┞初伏法, 先是拿問入獄時,作詩六韻雲:“夜色明如許,嗟予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卅載 枉勞神。
室暗難挨暮,牆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累绁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 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辜負九重仁。
”賜盡後,衣帶間複得一詩雲:“五十年 前幻夢真,今朝撒手撇紅塵。
他時睢口安瀾日。
記取香煙是後身。
”事後刑部奏 聞,奉禦批雲:“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
”然則睢工之神,其即和┞乎? 和┞音與河神同,或其名已為之兆矣。
◎升官圖 餘有懷潘芸閣河帥詩雲:“同舟本前定,一笑晤邢房。
”閱者多不得其解。
蓋餘于嘉慶乙亥年,與芸閣同官京師,偶因獻歲,共在林少穆齋中賭升官圖,餘 與芸閣适同入河防一路,至道光乙酉,芸閣與餘,果同從公淮浦,絮談及之,信 是天緣前定,前後剛十年也。
或問,升官圖仿于何時?按此圖相傳為倪鴻宅所作, 前人謂之選格,亦謂之百官铎,所列皆明之官制。
其實此戲自唐時即有之,方千 裡《骰子選格序》雲:“開成三年春,予自海上北行,次洞庭之陽,有風甚緊, 系船野浦下三日,遇二三子号進士者,以穴骼雙雙為戲,更投局上,以數多少為 進身職官之差,數豐貴而約賤,卒局有為尉掾而止者,有貴為将相者,有連得美 名而後不振者,有始甚微而倏然在上位者,大凡得失不系賢不肖,但蔔其遇不遇 耳。
”又《文獻通考·經籍門》有《漢宮儀新選》一卷,劉敞撰,取西漢之官, 而附以列傳黜陟可戲笑者雜編之,以為博奕之一助。
又《武林舊事·市肆記》有 選官圖,列于《小經紀》内,亦即此戲。
餘亡友李蘭卿曾手創一圖,取《明史》 中職官,盡入其中,分各途各班,以定進取,極為精核。
餘曾慫恿其镂闆以行, 自分手外宦後,此局遂疏,今無從複問矣。
◎楊令公 嘉慶間,餘扈跸灤陽,過古北口,見有大廟,土人呼為楊令公祠。
嗣閱《明 一統志》及《密雲縣志》,皆載之,《豐潤縣志》亦有令公村,謂宋楊業屯兵拒 遼于此,有功,故名。
按楊業生平未嘗至燕,古北口又在燕東北二百餘裡,地屬 契丹久矣,業安得而至?此顧亭林已辨之。
《宋史》楊業,《遼史》作楊繼業, 遼人稱為楊無敵。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業副潘美連拔雲、應、寰、朔四州,師 次桑乾河,會契丹國母蕭氏與大臣耶律漢甯等陷寰州,護軍王亻先令業趨雁門北 口,業以為必敗,亻先逼之,行至狼牙村,惡其名,不進,左右固請,乃行,伏 四起,中流矢堕馬被擒,不食,三日死。
業子延昭為保州防禦使,昭在邊城二十 餘年,契丹憚之,呼為楊六郎。
延昭子文廣,字仲容,為定州路副都總管,皆以 骁勇聞,此今說部所演,不盡誣也。
◎趙普 偶為友人招觀劇,餘不谙昆曲,而主人不喜秦腔,坐中客多為餘左袒者,适 呈戲單,餘點《訪普》一出,蓋昆曲與秦腔并有之,曲文初無小異,客謂餘之善 調停也。
或問,此事果有之否?餘謂《名臣言行錄》中引《邵氏聞見錄》,即有 此事,雲太祖即位之初,數出微行,以偵伺人情,或過功臣家,不可測。
趙普每 退朝,不敢脫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謂帝不複出矣。
久之,聞叩門聲,普亟 出,帝立風雪中,普惶懼迎拜,帝曰:“已約晉王矣。
”已而太宗至,共于普堂 中設重ブ,地坐熾炭燒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此與今菊部所演略同,惟短 秦王一節耳。
◎宋江 《水浒傳》之作,亦依傍正史,而事迹不能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