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
” “邗江近與曲江連,舊部讴歌政績賢。
多少名花燦金帶,待公來預魏公筵。
” “一邱一壑縱無奇,張子野家宜賦詩(謂張松崖司馬容園暫可停骖)。
比似小玲 珑館好,掃苔先慰鶴猿思。
” ◎童石塘郡丞 揚州耆舊如晨星,提唱風雅者絕無人,而鑒藏書畫之風亦久阒寂。
餘初至邗 江,鄒公眉觀察錫淳告餘城中收藏家惟童石塘郡丞濂一人,屢約餘同往其齋中縱 觀佳迹,以旱熱懶出門,遷延未果。
既得快雨于夏至日,石塘偕謝默卿郡丞淮, 招同鄒公眉及吳紅生太守葆晉、鐘雲郡丞承露、許小琴分司暨恭兒,集東園暢 飲一日。
石塘為淮北監掣,默卿為淮南監掣,兩官“如骖之靳”;石塘專好書畫, 默卿專工詩詞,兩人之雅尚,亦鹾宦中铮铮者也。
是日,餘于歸輿中得一詩雲: “來三度入陳芳(餘遊東園至此凡三度矣),俯仰流光逝水忙。
舊雨恰逢新雨 快,忘年齊樂小年長(是日夏至)盛堪寄庑容羁客(座客多勸餘移寓此中避暑者), 終惜浮家異故鄉(餘福州小園亦名東園)。
多少詩禅兼畫髓,深談尚拟坐華堂。
” 默卿官署駐儀征,每數旬甫得來揚一次,而石塘寓廨近在同城,此後讀書評畫遂 來往無虛日矣。
是會默卿和韻詩最為蘊藉,附錄于此,雲:“偶緣消夏惜餘芳, 又見新莺乳燕忙。
杖履重陪人愈健,園亭三到日方長。
漫言貢市通殊域,應念林 泉阻樂鄉(公家福州,以英夷通市,不得安其居;淮家松滋,亦有三國時陸抗 所築樂鄉城也)。
幸得群公同話舊,不須瑤草贈青堂。
” ◎陳頌南給谏 吾鄉陳頌南給谏慶镛以一疏劾三貴人,九重為之動容,天下想望風采,旋以 事左遷,解組歸裡,舟過揚州。
餘與君初未觌面,忽得把臂暢叙,如舊相識,快 不可言。
翼日羅茗香設馔,招同黃右原、劉孟瞻文淇、楊季子亮暨恭兒,同飲于 天甯門外之玉清官,一時名流不期而會,洵勝緣也。
玉清宮之右即史閣部祠,飯 後複偕同人入祠谒墓。
憶餘往返揚州,凡二十餘度,不知梅花嶺在何處,耿耿不 釋者垂五十年,至是始獲伸瞻仰之情,深以為幸,其端實由給谏開之,此會可不 朽矣。
是日右原有詩,餘亦口占二截句紀之雲:“天教主客畫圖開,名士名臣雜 沓來。
愧我老衰無所似,呼兒但覆掌中杯。
”“五十年來一瓣香,梅花嶺路耿難 忘。
欲題楹柱無椽筆,拱手文山與武鄉。
”同人屬餘撰楹聯,餘謝不敏,蓋堂中 先有嚴問樵保庸一聯,以文信國、武鄉侯相比(聯語見下本第十一卷),殆無人 不為閣筆矣。
餘在浦城,即聞給谏抗疏劾前揚威将軍諸人不應起用等,因得旨嘉 獎,中外啧啧,傳播以為美談,實未見其疏稿也。
既相遇于揚州,乃得索閱原疏, 因即錄如左,庶使讀者廉頑起懦,各有同心焉。
其詞曰:“臣某奏:為刑賞失措, 無以服民,竭瀝愚忱,仰祈聖鑒事。
竊惟行政之要,莫大于刑賞,刑賞之權,操 之于上而喻之于民,所以示天下之大公也。
《大學》論平天下之道,在于矩, 矩者何?民之好惡是也。
民何好何惡?好賢而惡不善耳。
倘見賢而不能舉,舉而 不能先,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還,其端不過優柔寡斷,而其後遂贻害于國 家,經意深微,不可不察也。
逆夷滋事以來,自總督将軍以至州縣丞悴,禽駭獸 奔,紛紛藉藉,惟知船炮之足驚,誰複典刑之是懼。
去年秋後,夷船退出大江, 烽煙稍靜,我皇上赫然震怒,于失律之罪,法有難寬,始命沿海臣,将一切敗 将逃官,詳查确核,交部治罪。
于是最辱國之靖逆将軍奕山、揚威将軍奕經、參 贊大臣文蔚、兩江總督牛鑒、浙江提督餘步雲,後先就逮,部臣按律,問拟斬候。
餘步雲情節較重,即于十二月二十四日正法。
凡有血氣之倫,莫不拊掌稱快!佥 謂國法前雖未伸于琦善,今猶伸于餘步雲,而今而後,前車之鑒凜然,誰複肯蹈 必然之誅而不求生于一戰哉?乃二十六日即奉上谕,起用琦善為葉爾羌幫辦大臣, 邸報哄傳,人情震駭。
既而徐徐解曰:古聖王之待罪人也,有‘投之四裔,以禦 魑魅’之法,今之琦善,毋乃類是?未幾且以三品頂戴為熱河都統
” “邗江近與曲江連,舊部讴歌政績賢。
多少名花燦金帶,待公來預魏公筵。
” “一邱一壑縱無奇,張子野家宜賦詩(謂張松崖司馬容園暫可停骖)。
比似小玲 珑館好,掃苔先慰鶴猿思。
” ◎童石塘郡丞 揚州耆舊如晨星,提唱風雅者絕無人,而鑒藏書畫之風亦久阒寂。
餘初至邗 江,鄒公眉觀察錫淳告餘城中收藏家惟童石塘郡丞濂一人,屢約餘同往其齋中縱 觀佳迹,以旱熱懶出門,遷延未果。
既得快雨于夏至日,石塘偕謝默卿郡丞淮, 招同鄒公眉及吳紅生太守葆晉、鐘雲郡丞承露、許小琴分司暨恭兒,集東園暢 飲一日。
石塘為淮北監掣,默卿為淮南監掣,兩官“如骖之靳”;石塘專好書畫, 默卿專工詩詞,兩人之雅尚,亦鹾宦中铮铮者也。
是日,餘于歸輿中得一詩雲: “來三度入陳芳(餘遊東園至此凡三度矣),俯仰流光逝水忙。
舊雨恰逢新雨 快,忘年齊樂小年長(是日夏至)盛堪寄庑容羁客(座客多勸餘移寓此中避暑者), 終惜浮家異故鄉(餘福州小園亦名東園)。
多少詩禅兼畫髓,深談尚拟坐華堂。
” 默卿官署駐儀征,每數旬甫得來揚一次,而石塘寓廨近在同城,此後讀書評畫遂 來往無虛日矣。
是會默卿和韻詩最為蘊藉,附錄于此,雲:“偶緣消夏惜餘芳, 又見新莺乳燕忙。
杖履重陪人愈健,園亭三到日方長。
漫言貢市通殊域,應念林 泉阻樂鄉(公家福州,以英夷通市,不得安其居;淮家松滋,亦有三國時陸抗 所築樂鄉城也)。
幸得群公同話舊,不須瑤草贈青堂。
” ◎陳頌南給谏 吾鄉陳頌南給谏慶镛以一疏劾三貴人,九重為之動容,天下想望風采,旋以 事左遷,解組歸裡,舟過揚州。
餘與君初未觌面,忽得把臂暢叙,如舊相識,快 不可言。
翼日羅茗香設馔,招同黃右原、劉孟瞻文淇、楊季子亮暨恭兒,同飲于 天甯門外之玉清官,一時名流不期而會,洵勝緣也。
玉清宮之右即史閣部祠,飯 後複偕同人入祠谒墓。
憶餘往返揚州,凡二十餘度,不知梅花嶺在何處,耿耿不 釋者垂五十年,至是始獲伸瞻仰之情,深以為幸,其端實由給谏開之,此會可不 朽矣。
是日右原有詩,餘亦口占二截句紀之雲:“天教主客畫圖開,名士名臣雜 沓來。
愧我老衰無所似,呼兒但覆掌中杯。
”“五十年來一瓣香,梅花嶺路耿難 忘。
欲題楹柱無椽筆,拱手文山與武鄉。
”同人屬餘撰楹聯,餘謝不敏,蓋堂中 先有嚴問樵保庸一聯,以文信國、武鄉侯相比(聯語見下本第十一卷),殆無人 不為閣筆矣。
餘在浦城,即聞給谏抗疏劾前揚威将軍諸人不應起用等,因得旨嘉 獎,中外啧啧,傳播以為美談,實未見其疏稿也。
既相遇于揚州,乃得索閱原疏, 因即錄如左,庶使讀者廉頑起懦,各有同心焉。
其詞曰:“臣某奏:為刑賞失措, 無以服民,竭瀝愚忱,仰祈聖鑒事。
竊惟行政之要,莫大于刑賞,刑賞之權,操 之于上而喻之于民,所以示天下之大公也。
《大學》論平天下之道,在于矩, 矩者何?民之好惡是也。
民何好何惡?好賢而惡不善耳。
倘見賢而不能舉,舉而 不能先,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還,其端不過優柔寡斷,而其後遂贻害于國 家,經意深微,不可不察也。
逆夷滋事以來,自總督将軍以至州縣丞悴,禽駭獸 奔,紛紛藉藉,惟知船炮之足驚,誰複典刑之是懼。
去年秋後,夷船退出大江, 烽煙稍靜,我皇上赫然震怒,于失律之罪,法有難寬,始命沿海臣,将一切敗 将逃官,詳查确核,交部治罪。
于是最辱國之靖逆将軍奕山、揚威将軍奕經、參 贊大臣文蔚、兩江總督牛鑒、浙江提督餘步雲,後先就逮,部臣按律,問拟斬候。
餘步雲情節較重,即于十二月二十四日正法。
凡有血氣之倫,莫不拊掌稱快!佥 謂國法前雖未伸于琦善,今猶伸于餘步雲,而今而後,前車之鑒凜然,誰複肯蹈 必然之誅而不求生于一戰哉?乃二十六日即奉上谕,起用琦善為葉爾羌幫辦大臣, 邸報哄傳,人情震駭。
既而徐徐解曰:古聖王之待罪人也,有‘投之四裔,以禦 魑魅’之法,今之琦善,毋乃類是?未幾且以三品頂戴為熱河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