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痛自檢點,毋得<黹頁><黹幹>幹咎。
”寄谕饬之。
公初赴楚督任,未出豫境,有協防陝西兵趙士福等二百餘人,以缺饷兩月逃回本 營,而陝省咨會亦至,公命集訊,或言是皆應死法,公非豫撫,可無理此。
公曰: “察其情形,苦累缺饷必矣。
協防非臨陣,回本營非逃匿山海,豈可同論哉!” 遂杖首謀者二人,餘悉分撥豫邊防堵,諸鎮将給與口糧。
公由楚督調直督,引對 時,上曰:“教匪淨盡,天下自此太平矣。
”公奏曰:“督撫率郡縣加意撫循, 提鎮率将弁加意訓練,使百姓有恩可懷,有威可畏,太平自不難緻。
若稍形松懈, 則伏戎于莽,吳起所謂舟中皆敵國也。
”上韪之。
嘉慶十年東巡盛京,旋跸駐夷 齊廟,公與董文恭、戴文端同起引對。
上曰:“外人言不可聽,此次有言道路崎 岖、風景略無可觀者,今到彼,道路甚平,風景甚好,人言豈盡信哉?”公越次 對曰:“皇上此行,欲面稽祖宗創業艱難之迹,以為萬世子孫法,豈宜問道路風 景耶?”上曰:“卿,蘇州人也,朕少扈跸過蘇州,風景誠無匹矣。
”公曰: “皇上前所見,剪彩為花,一望之頃耳。
蘇州城外惟虎邱稱名勝,實則一墳堆之 大者,城中街皆臨河,河道逼仄,糞船絡繹而行,午後臭不可耐,何足言風景乎?” 上曰:“如若言,皇考何為六度至彼耶?”公對曰:“先朝至孝冒天下,臣從前 曾侍皇上進谒,親奉聖谕曰:‘朕臨禦天下六十年,并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 民傷财,實為作無益害有益,将來皇帝如南巡,而汝不阻止,汝系朕特簡之大臣, 必無以對朕。
’仁聖之所悔言猶在耳也。
”上動容納之。
公嘗語人曰:“刑賞者, 國家之大權,而寄于封圻大吏,若徒以有司援例求免斥駁之術處之,失其旨矣。
例有一定,情有萬端,故遇事必當詳審而後行。
賞一人而有裨于吏治,有益于民 生,雖不符例,賞所必加也。
刑一人而有裨于世道,有益于人心,雖不符例,刑 所必及也。
雖不得請,亦必再三力争之,乃為不負;若憂嫌畏譏,随波逐流,其 咎豈但溺職已哉!” ◎李軒廉訪 餘過杭州時,小住月餘日,城中大吏皆來握晤,惟家楚香中丞寶常為山左舊 屬,特鑒堂将軍為吾閩駐防,素有相知之雅,餘皆新交也。
李軒廉訪龠通為高 陽李石渠中丞殿圖之子,中丞撫閩時,欲招餘入節署課讀,已送關書訂入館矣, 而中丞旋量移江右去,遂不果其學,徒即今廉訪也。
廉訪晤談時,每自惜無緣侍 教,然當年署齋課藝,常屢荷批削,至今尚敬存箧衍中。
蓋緣葉ぇ汀庶常送來者, ぇ汀即其授讀師,因須赴京散館,故薦餘以代,而餘則久忘之矣。
聞楚香中丞言 浙中同寅,最結實可恃者,惟廉訪一人。
且聞廉訪由兩淮都轉擢浙臬,其在揚州 任内,一塵不染,諸務肅然,足以空前絕後。
去任時,鹾商例有重赆,悉卻之。
今秋聞其在浙物故,為之氣短,本拟俟其靈榇過邗時,登舟一吊,适餘有海陵之 遊,彼此相左;并傳聞揚州鹾商仍以前卻之赆緻送其阃中,仍卻不受,謂遺教如 此,不敢不遵,衆無不啧啧嗟異之。
然則廉訪之清操,不但化及家人,而且行之 身後,可謂難矣。
《詩》雲“型于寡妻”,廉訪有焉,嗚乎,可以風矣! ◎許小琴分司 餘此次出門,西湖之清遊發于許芍友太守,邗江之寄庑成于許小琴分司詩。
芍友與小琴為同懷兄弟,并餘門下士,師友之誼甚笃,而意趣各不同,論者以為 兩人有冰炭之分,謂芍友清而小琴熱,又謂芍友視天下無易事,小琴視天下無難 事。
蓋芍友遇事必熟思審處,計出萬全而後行,小琴遇事則挺身直前,期于必成 而後已,皆通才可倚恃而肝膽照人者也。
小琴得餘抵杭信,即于揚城預為相宅, 初以張氏容園為可居,既知其大費修理,乃借南河下支氏一空宅,整門戶庀器具 以待餘,而先以詩相迎雲:“老去清遊亦壯哉,西湖麗景本天開。
門生卻被桃花 笑,未向籃輿問訊來。
”“香山詩句昨稱觞,寫入鸾箋十六行(前已和吾師《七 十自壽詩》,茲又次《乙巳初度自述》韻)。
八秩今年開及二,愈多佳境蔗甘嘗
”寄谕饬之。
公初赴楚督任,未出豫境,有協防陝西兵趙士福等二百餘人,以缺饷兩月逃回本 營,而陝省咨會亦至,公命集訊,或言是皆應死法,公非豫撫,可無理此。
公曰: “察其情形,苦累缺饷必矣。
協防非臨陣,回本營非逃匿山海,豈可同論哉!” 遂杖首謀者二人,餘悉分撥豫邊防堵,諸鎮将給與口糧。
公由楚督調直督,引對 時,上曰:“教匪淨盡,天下自此太平矣。
”公奏曰:“督撫率郡縣加意撫循, 提鎮率将弁加意訓練,使百姓有恩可懷,有威可畏,太平自不難緻。
若稍形松懈, 則伏戎于莽,吳起所謂舟中皆敵國也。
”上韪之。
嘉慶十年東巡盛京,旋跸駐夷 齊廟,公與董文恭、戴文端同起引對。
上曰:“外人言不可聽,此次有言道路崎 岖、風景略無可觀者,今到彼,道路甚平,風景甚好,人言豈盡信哉?”公越次 對曰:“皇上此行,欲面稽祖宗創業艱難之迹,以為萬世子孫法,豈宜問道路風 景耶?”上曰:“卿,蘇州人也,朕少扈跸過蘇州,風景誠無匹矣。
”公曰: “皇上前所見,剪彩為花,一望之頃耳。
蘇州城外惟虎邱稱名勝,實則一墳堆之 大者,城中街皆臨河,河道逼仄,糞船絡繹而行,午後臭不可耐,何足言風景乎?” 上曰:“如若言,皇考何為六度至彼耶?”公對曰:“先朝至孝冒天下,臣從前 曾侍皇上進谒,親奉聖谕曰:‘朕臨禦天下六十年,并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 民傷财,實為作無益害有益,将來皇帝如南巡,而汝不阻止,汝系朕特簡之大臣, 必無以對朕。
’仁聖之所悔言猶在耳也。
”上動容納之。
公嘗語人曰:“刑賞者, 國家之大權,而寄于封圻大吏,若徒以有司援例求免斥駁之術處之,失其旨矣。
例有一定,情有萬端,故遇事必當詳審而後行。
賞一人而有裨于吏治,有益于民 生,雖不符例,賞所必加也。
刑一人而有裨于世道,有益于人心,雖不符例,刑 所必及也。
雖不得請,亦必再三力争之,乃為不負;若憂嫌畏譏,随波逐流,其 咎豈但溺職已哉!” ◎李軒廉訪 餘過杭州時,小住月餘日,城中大吏皆來握晤,惟家楚香中丞寶常為山左舊 屬,特鑒堂将軍為吾閩駐防,素有相知之雅,餘皆新交也。
李軒廉訪龠通為高 陽李石渠中丞殿圖之子,中丞撫閩時,欲招餘入節署課讀,已送關書訂入館矣, 而中丞旋量移江右去,遂不果其學,徒即今廉訪也。
廉訪晤談時,每自惜無緣侍 教,然當年署齋課藝,常屢荷批削,至今尚敬存箧衍中。
蓋緣葉ぇ汀庶常送來者, ぇ汀即其授讀師,因須赴京散館,故薦餘以代,而餘則久忘之矣。
聞楚香中丞言 浙中同寅,最結實可恃者,惟廉訪一人。
且聞廉訪由兩淮都轉擢浙臬,其在揚州 任内,一塵不染,諸務肅然,足以空前絕後。
去任時,鹾商例有重赆,悉卻之。
今秋聞其在浙物故,為之氣短,本拟俟其靈榇過邗時,登舟一吊,适餘有海陵之 遊,彼此相左;并傳聞揚州鹾商仍以前卻之赆緻送其阃中,仍卻不受,謂遺教如 此,不敢不遵,衆無不啧啧嗟異之。
然則廉訪之清操,不但化及家人,而且行之 身後,可謂難矣。
《詩》雲“型于寡妻”,廉訪有焉,嗚乎,可以風矣! ◎許小琴分司 餘此次出門,西湖之清遊發于許芍友太守,邗江之寄庑成于許小琴分司詩。
芍友與小琴為同懷兄弟,并餘門下士,師友之誼甚笃,而意趣各不同,論者以為 兩人有冰炭之分,謂芍友清而小琴熱,又謂芍友視天下無易事,小琴視天下無難 事。
蓋芍友遇事必熟思審處,計出萬全而後行,小琴遇事則挺身直前,期于必成 而後已,皆通才可倚恃而肝膽照人者也。
小琴得餘抵杭信,即于揚城預為相宅, 初以張氏容園為可居,既知其大費修理,乃借南河下支氏一空宅,整門戶庀器具 以待餘,而先以詩相迎雲:“老去清遊亦壯哉,西湖麗景本天開。
門生卻被桃花 笑,未向籃輿問訊來。
”“香山詩句昨稱觞,寫入鸾箋十六行(前已和吾師《七 十自壽詩》,茲又次《乙巳初度自述》韻)。
八秩今年開及二,愈多佳境蔗甘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