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獨酌又何妨,苦憶橫岡第一堂。

    滿拟扶藤微步上,滿城風雨正迷茫。

    ”“老去 悲秋别有因,支離早是挂冠身。

    茱萸酒熟霜螯美,何必相尋落帽人。

    ”回憶仕宦 中外數十年,遇重陽日無有不出遊者。

    或作賓,或作主;或盛集,或獨遊;或有 詩,或無詩。

    惟在京師,戊寅重陽日,與顧南雅、龔季思二同年登西山上戒壇之 遊,為最奇絕,曾有句紀之雲:“誰能重九辰,真造大千表。

    ”此外遊事皆平平 無奇耳。

    其有故而不出者,則扈跸遼、沈時,以寒疾兀坐行帳中,又前數年提兵 上海時,以軍務倥偬不暇出,及此次邗上阻雨而三雲。

    重陽多晴,此雨亦數十年 來所未見,故不可不記。

    吾鄉黃莘田先生詩雲:“誰能令節都無負。

    ”信然。

     ◎喜雪唱和詩 邗江一冬無雪,農民望澤孔棘,糧艘需水尤殷,乃于立春前數日,祥廣布, 厚至一尺有餘,喜舞之餘,漫成四截句以紀之雲:“一冬望眼忽眉軒,亂舞橫飛 肅不喧(“亂舞橫飛豈有涯”,朱文公詠雪句也)。

    千尺遺蝗萬家麥,歡聲早已 浃郊原。

    ”“坐看名園玉戲奇(是日張松郡丞招同陸夢坡藩伯飲容園中),紅 燈綠酒照霜髭。

    瓊思瑤想吾何有,漫與當場喜雪詩。

    ”“聞說聯樯督罷難,京江 定許助銀瀾。

    同雲漠漠連朝合,更盼天膏萬裡寬。

    ”“居然盈尺表年豐,脈脈惟 歸造物功。

    幾輩裹頭作吟事,先應挑動笏庵翁(謂吳西谷山長)。

    ”時以詩呈雲 台師,師即命駕過訪,并袖和詩見示,中一首雲:“一冬無雪麥苗幹,況複多藏 逼歲殘。

    賴有豐年先表瑞,老夫拂袖不知寒。

    ”蓋日内正有票鹽驗赀之役,邗城 積金至千餘萬,甫于日前散出,而瑞雪旋來,此吾師所以喜中加喜也。

    翼日吳笏 庵山長和詩雲:“亦知喜雪共憑軒,早有詩人笑語喧。

    卻道清遊更多興,不辭一 片踏寒原。

    ”“我亦思吟句未奇,空教撚斷數莖髭。

    兒童為報緘函到,說是先生 又送詩。

    ”“素怯尖叉和句難,東坡借雪每生瀾。

    公今幸未來相鬥,差喜拈時韻 腳寬。

    ”“也如喜雨慶歌豐(公前有《喜雨詩》),應是詩催筆有功。

    後輩敢争 前輩句,笏庵終讓退庵翁。

    ”又疊韻雲:“虛皇昨夜降瑤軒,下界無聞鳥鵲喧。

     侍從都教騎白鳳,紛紛齊過樂遊原。

    ”“曼衍魚龍戲自奇,爛銀點額玉垂髭。

    若 教剖出馮夷蚌,更得明珠綴入詩。

    ”“莽莽沉沉欲視難,太陰晝合海翻瀾。

    不因 滕六能施逞,粉本何由得範寬。

    ”“見來姑射已占豐,捧出黃人與獻功。

    試為舉 頭應更喜,白漫漫作碧翁翁。

    ”餘亦疊韻和答雲:“欣聞陋巷迓高軒,又報詩 往複喧。

    一雪頓關飛動興,更思蹑屐走寒原。

    ”“敢學尖叉鬥韻奇,幾人同我撚 吟髭。

    從今好約延陵叟,但遇佳題莫負詩。

    ”“咄咄鹽赀聚斂難,漫藏真怕起狂 瀾(用雲台師詩意)。

    朱提甫散祥至,且喜财源萬裡寬。

    ”“身閑但祝屢綏豐, 詩退還餘酒有功。

    喜雨未幾旋喜雪,長年惟學信天翁。

    ”臘雪未消,集同人作坡 公生日,再疊前韻答笏庵雲:“詩晴佳想共軒軒,樂事良辰笑語喧。

    客子光陰真 率會,不妨高宴續平原。

    ”“行藏異趣各矜奇,滿座華貂照雪髭。

    坡誕飽看坡字 畫(是日以坡公《定惠院月夜偶書》詩冊并墨梅軸示客),可無數字打油詩?” “寓公那複識時難,有客能翻舌本瀾(笏庵詩雲:“千萬商銀聚不難,堆銀天更 助添瀾。

    若教捏得都成铤,我欲先開笑口寬”)。

    玉戲天公果成铤,底須崇論問 桓寬?”“老去衰顔借酒豐,閑中鉛椠亦論功。

    聯華素發成詩話(王荊公《詠雪 詩》:“素發聯華驚老大”),便署揚州十一翁(笏庵詩雲:“八三太傅貌猶豐, 刻镂無妨攝養功。

    翁少阮翁年十一,我還十一小于翁。

    ”故戲答其意)。

    ”或問: “近年京師祈雪之事頻煩,外直省亦間有之,此禮于古有考否?”餘曰:“祈雪 之典起于北宋,《宋史》祈報禮曰:凡旱、蝗、水潦、無雪,皆禱焉。

    其見于 本紀者,自乾德元年十二月,始命近臣祈雪,直至紹聖元年十二月,終北宋之世, 祈雪、禱雪事凡十五見。

    《周禮》中雖無祈雪之文,而《左氏傳》昭公元年明載 子産之言曰:‘雪霜風雨之不時,于是乎之。

    ’此即三代祈雪之明證,今《文 獻通考》隻有祈雨、祈晴,并無祈雪,則馬氏之束耳。

    ” ◎師友集 餘撰《師友集》十卷,凡二百六十餘人,脫稿于道光壬寅冬月,嗣為兒輩匆 匆付梓,未及細加校勘,錯誤不免,挂漏尤多。

    今冬始以刻本呈雲台師鑒定,吾 師遽寵以序雲:“丙午歲除前,梁ぇ鄰大中丞送到《師友集》,讀之竟日不倦。

     古人雲,老見異書猶眼明,夫以日接紅紙細書之函,老目更昏,對此安得不頓明 也。

    曆數六十年間舉世交遊,有一人能詩能筆、議論又皆公允如此者乎?勝于良 史,勝于佳集,此他日必傳之作也,因喜而綴言于簡端。

    道光二十六年頤性老人 阮元識。

    ”按此書至揚州始分布,尚有沈鼎甫侍郎、程晴峰中丞、彭詠莪副憲、 但雲湖都轉、吳紅生太守、黃右原比部各題詞,拟彙刊卷首,以志雅誼雲。

     ◎少穆尚書贈聯 三兒恭辰五上公車,依然故我,近緣福州舊宅不能安居,奉餘出遊,并悉索 敝賦納赀作郡大夫,指省浙江,以便迎養,非得已也。

    時陝、甘捐輸之事,少穆 尚書主之,餘作手函懇其照拂,捐事已成,少穆複書相賀,中有“哲嗣以二千石 氵存登通顯,台端以八十翁就養湖山”雲雲,餘謝不敢當,而心豔其語,囑少穆 就此演成長聯,将懸挂于武林寓齋,以為光寵。

    甫逾月,少穆果手制二十八字長 聯見寄,并綴以長跋,詞翰雙美,感愧交并。

    時方輯錄《楹聯餘話》,得此又增 一美談,不禁眉飛色舞也。

    句雲:“曾從二千石起家,衣缽新傳賢子弟;難得八 十翁就養,湖山舊識老詩人。

    ”跋雲:“ぇ林中丞老前輩大人,自出守至開府, 常往來吳、越間,今哲嗣敬叔太守,又以一麾莅浙,迎養公于西泠。

    公遊興仍豪, 吟情更健,此行真與湖山重締夙緣矣。

    昨書來索楹帖,以則徐前書有‘二千石’、 ‘八十翁’對語,囑廣其意為長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