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有堂随錄

關燈
本原上用工,終不甚深厚。

    此公天資高,虛谷又是一樣宏闊之高。

    宏齋于時文一邊見滋味深;陳了翁禀天地間純剛至正之氣,躬行過于緻知,作詩似非當行。

     宏齋每歸休甯,其族人争相留款。

    公曰:“吃無錢之酒食,害有益之光陰。

    ”遂亟去。

      學朱子之學,而精到似程勿齋者甚少。

    此公才質鈍,隻是勤。

    其文字頗絮煩,學問精到,絮煩得好。

     範稱發(名起,居休甯。

    自号尺山老人,著《井觀雜說》,多不足取,姑摘其中二條于此)曰:“古者有兩子我。

    太史公曰,宰我為臨菑大夫,與田常作亂,以夷其族,孔子恥之。

    《孔子家語》同辭。

    《家語》後《史記》出,想孔猛(作《家語》)、王肅(注《家語》)為司馬遷所誤耳。

    ”按《左氏傳·哀公十四年》阚止、子我事齊簡公,與陳恒争寵,屬徒攻公宮,不勝被殺。

    夫宰予在聖門雖累遭诃斥,然而言語居四科之次,與子貢并稱,必不至弄兵君側,以速大禍;況子路及難,夫子且哭問拜吊,至于覆醢齊之亂,夫子請讨,《魯論》與《左氏》,備載颠末。

    今子我身戕族夷,禍逾子路,而無一言及之,豈聖人師生之情,獨藐于子我哉?假使不悲其死,亦當有以責其死矣。

    然則王肅受誤于孔猛,孔猛受誤于太史公,而太史公受誤于子我之名欤。

    班固以文直事核(史遷贊)、博物洽聞(劉高贊)許之,在愚其敢輕訾。

    然尚論古之人者,不知其人可乎?  柳子厚《漁翁詩》:“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然楚竹。

    煙消日出不見人,款乃一聲山水綠。

    ”南城童宗《說音》注:款,音襖。

    乃,音霭。

    新安張敦頤《音辯》亦無異說。

    今按《玉篇》、《類篇》、《廣韻》、《集韻》:款,從矣從欠,倚亥反,相應聲也。

    乃,曩亥反(此字之本音),語辭也。

    皆無襖霭音者。

    文簡程公《演繁露》謂舟人于歌聲之外,别出一聲,以互相其所歌。

    今徽、嚴間舟行,猶聞其如此。

    若然,則倚亥、曩亥二反,正似舟人相歌之聲,又何必于篇韻外,特創二音而後為得耳。

     方虛谷文雲:“學者臨川而四明,文也永康而東嘉。

    ”臨川,撫州郡望。

    陸象山,撫州人。

    象山之門人,慈湖楊簡敬仲,四明人。

    四明,明州慶元府也。

    陳亮同甫,婺州永康人。

    葉水心,溫州人,溫州郡望東嘉。

    水心雖非同甫門人,然亦與之遊從。

    同甫之墓,水心銘之。

    有雲:“我覺子覺,诋濂喝洛。

    ”黃直卿、李敬子之守可移乎?象山之學,實流為禅,專以覺悟訓學者。

    以我之覺,期子之覺,而诋斥濂溪周子、伊洛程子之學,有禅家呵佛罵祖意。

    黃幹,字直卿。

    李公謹,字敬子。

    皆朱子門人上足,能守朱子之學,而不為象山所移者也。

    其間同門亦間有所為移者矣。

    水心自建康帥阃病歸,不複出,大肆力于碑銘記文,四方甚重之。

    陳筠窗,名耆卿,字壽老。

    吳荊溪,名子良,字明輔。

    二人皆宗水心,為文雖奔走其後而追之,終莫能繼。

    此見乾淳間有此樣學問文章,皆不以正理為主者也。

     所謂稚變而來,老化而去。

    天地間萬形,皆自無而變為有,自有而化為無。

    物之稚者,自無變有而來;物之老者,自有化無而去。

    來,生也,至而伸也;去,死也,返而歸也。

    此八字括盡人物死生始終之理。

     程泰之《禹貢圖》,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見了然。

    其所指山水地名,徒添出後來者,愈使人惑亂,可無。

      《夷堅志》乃容齋洪景盧(邁,又号野處,谥文敏公)借以演史筆,虛誕荒幻,明明如此。

    今謂《莊》、《列》為虛誕荒幻而廢之可乎?此二字出《列子》“夷堅聞而志之”一句,謂未嘗見其事而記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