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有堂随錄

關燈
夷堅,即《左傳》中所謂庭堅,即臯陶也。

    凡三十二志。

    趙與時《賓退錄》述其序意甚詳,說“夷堅”二字亦一序。

    今坊中所刊,僅四五卷,後面多有益于人,不盡荒誕,惜無原本。

      宏齋文字中,屢用“轶”字。

    嘗面問之。

    雲:“滿字之意。

    ”問所從來,雲見人用之,卻不言何人。

    按《左傳》:“彼徒我車,懼其侵轶我也。

    ”乃車相逾過之意,未見滿字之訓。

    既未知所本,不如勿用。

    愚按轶字,亦、疊、轍三音。

    《莊子》:“奔轶絕塵。

    ”楊子《河東賦》:“轶五帝之遐迩”,“王褒有轶才”。

    東坡《始皇扶蘇論》:“鞅自以為轶堯舜而駕湯武。

    ”洪光弼皓《中和堂記》:“今天子紹開中興,遠轶孝宣。

    ”皆超過之義。

    所謂土然而居,恐隻是塊然而處之意。

    風然而休,恐隻是轉文其去也風休之意。

    乃是以死字實字作活字虛字用之,然大奇矣,不可為法。

     劉辰翁,字會孟,号須溪,江古心之愛友;文字有好議論,惜無全篇純雅者。

    其學不自朱子來,是其天資高,後來漸漸迂僻。

    如注杜詩,多說得迂晦,教人費力解說,可怒。

    其人好怪,父喪七年不除,以此釣名。

     楊誠齋亦閑氣所生,何可輕議。

    其詩文有無限好語,亦有不惬人意處。

    文過奇帶輕相處,蓋自《莊子》來。

     程文簡公《易老通言》,光宗喜《老子》,此書投合光宗。

    其強合處節去,其單解《老子》處自好。

     文所以明理,必明理然後能作文,必講學然後能明理。

    講學當于何下手?不出乎讀六經、四書而已。

    六經非大儒不能盡通,初學且先通一經;四書亦當讀之有次序。

    文公定法,先《大學》,次《語》,次《孟》,末及《中庸》。

    今皆當按此用功精熟,以看四書。

    窮一經,然後讀典雅程文以則效之,又求之古文以助其文氣,曉其文法。

    雖大儒教人,亦不過如此而已。

      《論孟集注》,隻在熟讀精思,貫穿透徹而已。

    先且要記得一部四書在我胸中,不靠印本,提一段首句,便沖口念得下面細字,然後卻問自得之妙。

    所謂自得之妙,在各人自得,談不容聲,難以語人也。

     黃山谷雲,由杜子美以來,四百餘年,斯文委地。

    文章之士,随世所能,傑出侪輩,未有升子美之堂者。

    況室家之好耶?予嘗欲随欣然意會處,箋以數語,終以汨沒世俗,初不暇給。

    雖然,子美詩妙處,乃在無意于文。

    夫無意而意已至,非廣之以國《風》、《雅》、《頌》,深之以《離騷》、《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闖入其門耶?故使後輩自求之,則得之深矣。

    彼喜穿鑿者,棄其大旨,取其發興于所過林泉人物,草木魚蟲,以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間商度隐語者,則子美之詩委地矣。

     程鬥山《雪詩》雲:“良謀雖已禽元濟,勝賞無如得李貍。

    ”誠齋雖嘗借李貍言牛尾貍,然恐不可隻作如此用之。

    又古詩雲:“欲騎楊州鶴,不食武昌魚。

    楊州猶可上,武昌不可居。

    ”對巧意未粹。

    吾甥仲文詩雲:“雨添新水半篙綠,風減殘花幾片紅。

    ”工而妥。

    又《梅花詩》雲:“淡勻姑射仙人貌,清奪林逋處士魂。

    ”“奪”字未妥,當改作“返”。

     嘗讀胡餘學作《壽慶樓記》雲:“文字頗細,然卻自好。

    大凡作文字如裝戲然。

    先且說一片冷語,又時時說一段可笑之話,使人笑,末說一段大可笑者,使人笑不休。

    ”又曰:“此《記》出宏齋後,隻将‘仁者壽、積善餘慶’兩句來反複議論,竟無一字相犯。

    難得。

    ” 張益州畫像記謂:“公暨暨,公來于于。

    ”暨暨,武毅貌,軍旅容也。

    《玉藻篇》:“戎容暨暨。

    ”老泉用暨暨,字本玉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