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苑叢談
關燈
小
中
大
怒色取筆題門而去。
詞曰:’龛龍東去海,時日隐西斜。
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
’僧衆皆不能詳。
獨有沙彌能解之,衆問其由,則曰:’龛龍去矣,有合字;時日隐也,有寺字也;敬文不在,苟字也;碎石入沙,卒字也。
此不遜之言,辱我曹矣。
’僧人大悟,追前人,杳無蹤迹。
由客雲:’沙彌乃懿皇朝文皓供奉。
’" ○客飲甘露亭 有甘露寺僧語愚雲: 吳王收複浙右之歲明年夏,中夜月瑩無雲,望江澄澈如晝,諸徒侶悉已禅寂,竟無人蹤,禽犬皆息矣。
獨某默默持課時,亦惜其皎月沉房廊,臨江恰幽靜。
俄有數人自西軒而來,領仆厮輩挈酒壺,直抵望江亭而止,皆話今宵明月,江水清澄,得與諸人邂逅相遇,且不辜此景矣。
僧窺之而思曰:"中夜禁行,客自何來必是幽靈異人乎"乃于窗際俯伏而伺之。
既至,坐定,命酒羅列果食器皿,随時所有。
東向一人,南朝之衣,清揚甚美;西坐一人,北番之服,魁梧亹亹;北行一人,逢掖之衣,指東向者設禮而坐;南行一人,朱衣霜簡,清瘦多髯。
飛杯之頃,東向者語西坐曰:"項羽重瞳,猶有烏江之敗;湘東一目,甯為四海所歸。
果緻如是乎"西坐者乃笑而言曰:"往者賢金昆不豎籬棘,見未萌,吾子豈有向來之患乎"由是,二客各低頭不樂。
南向朱衣曰:"時世命也,知複何為且某又忽至此,二三君子以為何如"東向者曰:"朝代雖殊,古今一緻。
俾公縱無滿宮,多少承恩者,似有容華妾也,亦恐不脫此難。
"北向逢掖衣曰:"此猶可也。
大忌者滿身珠翠,将何用唯與豪客拂象床,大患此也。
"朱衣欷歔低頭而已。
東向曰:"今日得恣縱江南之遊,皆乏風流矣。
仆記雲,’邑人種得西施花,千古春風開不盡’,可謂越古超今矣。
"酒至西行,西坐者曰:"各徵曩日臨危一言,以代絲竹,自吟自送可乎"衆曰:"可。
"西坐者乃執杯而吟曰:"趙壹能為賊,鄒陽解獻書,可惜西江水,不救轍中魚。
"次至逢掖舉杯而歌曰:"偉哉橫海鱗,壯矣垂天翼。
一旦失風水,翻為蝼蟻食。
"巡至東向曰:"功遂侔昔人,保退無智力。
既涉太行險,茲路信難陟。
"以至朱衣乃朗吟曰:"握裡龍蛇紙上鸾,逡巡千幅不将難。
顧雲已往羅隐耄,更有何人逞筆端"吟罷東樓晨鐘遽鳴,僧戶軋然而啟,遂欻爾而散,竟無蹤矣。
僧之聰慧不群,多有遺之者。
愚故得而錄其略焉。
○史遺 崔英年九歲,在秦王苻堅宮内讀書。
堅殿上方卧,諸生皆趨,英獨緩步,怪而問之。
英曰:"陛下如慈父,非桀纣君,何用畏乎!"又問:"卿讀何書"曰:"《孝經》。
"堅曰:"有何義"曰:"在上不驕。
"堅為之起,更問有何義,曰:"自天子至于庶人章,上愛下,下敬上。
"堅曰:"卿好待十七,必用卿為大夫。
"英曰:"日月可重見,陛下至尊,不可再睹洪恩。
士或可用則用,何在後期"堅曰:"須待十七,必召卿也。
"及期拜谏議大夫。
高浟為滄牧,善捕賊,有人失黑牛,背上有白毛,韋道建曰:"高浟捉賊,無不獲矣。
得此可為神。
"浟乃詐為州縣市牛皮,不限多少,倍酬其直,使主認之。
因獲是賊。
高延宗,北齊文帝之弟,縱恣過度,為齊牧,乃于樓上濡,而使人向上,張口承之。
又以豬肉和糞,以飼左右。
崔弘度,隋文時為太仆卿,嘗戒左右曰:"無得诳我。
"後因食鼈,問侍者曰:"美乎"曰:"美。
"弘度曰:"汝不食,安知其美"皆杖焉。
長安為之語曰:"甯飲三鬥醋,不見崔弘度;甯茹三鬥艾,不逢屈突蓋。
"蓋,同時虐吏也。
王梵志,衛州黎陽人也。
黎陽城東十五裡,有王德祖者,當隋之時,家有林擒樹,生瘿大如鬥,經三年,其瘿朽爛,德祖見之,乃撤其皮,遂見一孩兒抱胎而出。
因收養之,至七歲能語,問曰:"誰人育我"及問姓名,德祖具以實告。
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後改曰"志。
"我家長育,可姓王也。
作詩諷人,甚有義旨。
蓋菩薩示化也。
釋法慶,炀帝時在長安先天寺,造丈六夾柱像,未成暴亡。
時寶昌寺僧大智亦卒,三日而還,良久雲:"見宮殿若王者,見法慶在一像前語曰:’法慶造像未畢,何乃令我死’檢簿者曰:’命祿俱盡。
’像曰:’須成我矣,可給荷葉以終其事。
’"言訖,大智再生。
衆異之,往問法慶,亦話說其驗迹,竟不能食。
每旦食荷葉一枚,齋時三枚,如此五年,功就而卒。
鄒鳳熾,高宗時人。
眉高背曲,住長安懷德坊,富于财,市南山木,每樹估一疋,自雲:"山木可盡,我絹有餘。
"乃
詞曰:’龛龍東去海,時日隐西斜。
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
’僧衆皆不能詳。
獨有沙彌能解之,衆問其由,則曰:’龛龍去矣,有合字;時日隐也,有寺字也;敬文不在,苟字也;碎石入沙,卒字也。
此不遜之言,辱我曹矣。
’僧人大悟,追前人,杳無蹤迹。
由客雲:’沙彌乃懿皇朝文皓供奉。
’" ○客飲甘露亭 有甘露寺僧語愚雲: 吳王收複浙右之歲明年夏,中夜月瑩無雲,望江澄澈如晝,諸徒侶悉已禅寂,竟無人蹤,禽犬皆息矣。
獨某默默持課時,亦惜其皎月沉房廊,臨江恰幽靜。
俄有數人自西軒而來,領仆厮輩挈酒壺,直抵望江亭而止,皆話今宵明月,江水清澄,得與諸人邂逅相遇,且不辜此景矣。
僧窺之而思曰:"中夜禁行,客自何來必是幽靈異人乎"乃于窗際俯伏而伺之。
既至,坐定,命酒羅列果食器皿,随時所有。
東向一人,南朝之衣,清揚甚美;西坐一人,北番之服,魁梧亹亹;北行一人,逢掖之衣,指東向者設禮而坐;南行一人,朱衣霜簡,清瘦多髯。
飛杯之頃,東向者語西坐曰:"項羽重瞳,猶有烏江之敗;湘東一目,甯為四海所歸。
果緻如是乎"西坐者乃笑而言曰:"往者賢金昆不豎籬棘,見未萌,吾子豈有向來之患乎"由是,二客各低頭不樂。
南向朱衣曰:"時世命也,知複何為且某又忽至此,二三君子以為何如"東向者曰:"朝代雖殊,古今一緻。
俾公縱無滿宮,多少承恩者,似有容華妾也,亦恐不脫此難。
"北向逢掖衣曰:"此猶可也。
大忌者滿身珠翠,将何用唯與豪客拂象床,大患此也。
"朱衣欷歔低頭而已。
東向曰:"今日得恣縱江南之遊,皆乏風流矣。
仆記雲,’邑人種得西施花,千古春風開不盡’,可謂越古超今矣。
"酒至西行,西坐者曰:"各徵曩日臨危一言,以代絲竹,自吟自送可乎"衆曰:"可。
"西坐者乃執杯而吟曰:"趙壹能為賊,鄒陽解獻書,可惜西江水,不救轍中魚。
"次至逢掖舉杯而歌曰:"偉哉橫海鱗,壯矣垂天翼。
一旦失風水,翻為蝼蟻食。
"巡至東向曰:"功遂侔昔人,保退無智力。
既涉太行險,茲路信難陟。
"以至朱衣乃朗吟曰:"握裡龍蛇紙上鸾,逡巡千幅不将難。
顧雲已往羅隐耄,更有何人逞筆端"吟罷東樓晨鐘遽鳴,僧戶軋然而啟,遂欻爾而散,竟無蹤矣。
僧之聰慧不群,多有遺之者。
愚故得而錄其略焉。
○史遺 崔英年九歲,在秦王苻堅宮内讀書。
堅殿上方卧,諸生皆趨,英獨緩步,怪而問之。
英曰:"陛下如慈父,非桀纣君,何用畏乎!"又問:"卿讀何書"曰:"《孝經》。
"堅曰:"有何義"曰:"在上不驕。
"堅為之起,更問有何義,曰:"自天子至于庶人章,上愛下,下敬上。
"堅曰:"卿好待十七,必用卿為大夫。
"英曰:"日月可重見,陛下至尊,不可再睹洪恩。
士或可用則用,何在後期"堅曰:"須待十七,必召卿也。
"及期拜谏議大夫。
高浟為滄牧,善捕賊,有人失黑牛,背上有白毛,韋道建曰:"高浟捉賊,無不獲矣。
得此可為神。
"浟乃詐為州縣市牛皮,不限多少,倍酬其直,使主認之。
因獲是賊。
高延宗,北齊文帝之弟,縱恣過度,為齊牧,乃于樓上濡,而使人向上,張口承之。
又以豬肉和糞,以飼左右。
崔弘度,隋文時為太仆卿,嘗戒左右曰:"無得诳我。
"後因食鼈,問侍者曰:"美乎"曰:"美。
"弘度曰:"汝不食,安知其美"皆杖焉。
長安為之語曰:"甯飲三鬥醋,不見崔弘度;甯茹三鬥艾,不逢屈突蓋。
"蓋,同時虐吏也。
王梵志,衛州黎陽人也。
黎陽城東十五裡,有王德祖者,當隋之時,家有林擒樹,生瘿大如鬥,經三年,其瘿朽爛,德祖見之,乃撤其皮,遂見一孩兒抱胎而出。
因收養之,至七歲能語,問曰:"誰人育我"及問姓名,德祖具以實告。
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後改曰"志。
"我家長育,可姓王也。
作詩諷人,甚有義旨。
蓋菩薩示化也。
釋法慶,炀帝時在長安先天寺,造丈六夾柱像,未成暴亡。
時寶昌寺僧大智亦卒,三日而還,良久雲:"見宮殿若王者,見法慶在一像前語曰:’法慶造像未畢,何乃令我死’檢簿者曰:’命祿俱盡。
’像曰:’須成我矣,可給荷葉以終其事。
’"言訖,大智再生。
衆異之,往問法慶,亦話說其驗迹,竟不能食。
每旦食荷葉一枚,齋時三枚,如此五年,功就而卒。
鄒鳳熾,高宗時人。
眉高背曲,住長安懷德坊,富于财,市南山木,每樹估一疋,自雲:"山木可盡,我絹有餘。
"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