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苑叢談
關燈
小
中
大
"稱歎彌日,詢之老僧,曰:"頃年有客獨遊,題之而去,不言姓氏。
" ○賞心亭 鹹通中,丞相姑臧公拜端揆日,自大梁移鎮淮海。
政績日聞,未期周榮加水土,移風易俗,甚洽群情。
自彭門亂常之後,藩鎮瘡痍未平,公按辔躬已而治之,補綴頹毀,整葺壞綱,功無虛日。
以其郡無勝遊之地,且風亭月榭,既已荒涼;花圃釣台,未惬深旨,一朝命于戲馬亭西,連玉鈎斜道,開辟池沼,構葺亭台,揮斤既畢。
萃其所,芳春九旬,都人士女,得以遊觀。
一旦聞浙右小校薛陽陶監押度支運米入城,公喜其姓同曩日朱崖左右者,遂令詢之,果是其人矣。
公愈喜,似獲古物,乃命衙庭小将,代押留止别館。
一日,公召陶同遊,問及往日蘆管之事,陶因獻朱崖陸鬯元白所撰歌一曲,公亦喜之,即于茲亭奏之。
其管絕徵,每于一觱篥管中,常容三管也,聲如天際,自然而來,’情思寬《門夕》’,公大隹賞之。
亦贈其詩,不記終篇。
其發端雲:"虛心纖質雁銜餘,鳳吹龍吟定不如。
"於是賜赍甚豐。
出其二子,皆授牢盆倅職。
初,公構池亭畢,未有名,因名"賞心",諸従事以公近諱,蓋賞字有尚也。
公曰:"宣父言徵不言在,言在不稱徵。
且非内官宮妾,何避其疑哉!"遂不改作。
其亭自秦畢陷逆,乃為刍豢之地。
嗟乎!公孫弘之東閣,劉屈_後為馬廄,亦何異哉! ○方竹柱杖 太尉朱崖公,兩出鎮于浙右。
前任罷日,遊甘露寺,因訪别于老僧院公曰:"弟子奉诏西行,祗别和尚。
"老僧者熟于祗接,至于談話多空教所長,不甚對以他事。
由是公憐而敬之。
煮茗既終,将欲辭去。
公曰:"昔有客遺筇竹杖一條,聊與師贈别。
"亟令取之,須臾而至。
其杖雖竹而方,所持向上,節眼須牙,四面對出,天生可愛。
且朱崖所寶之物,即可知也。
别後不數歲,再領朱方,居三日,複因到院,問前時柱杖何在曰:"至今寶之。
"公請出觀之,則老僧規圓而漆之矣!公嗟歎再彌日。
自此不複目其僧矣。
太尉多蓄古遠之物,雲"是大宛國人所遺竹,唯此一莖而方者也。
"昔者友人嘗語愚雲:"往歲江行風阻,未得前去,沿岸野步,望出山嶺而去。
忽見蘭若甚多,僧院睹客來,皆扃門不大,獨有一院,大敞其戶,見一僧跷足而眠,以手書空,顧客殊不介意"。
友生竊自思,書空有換鵝之能,跷足類坦床之事,此必奇僧也。
直入造之,僧雖強起,全不樂⊥不得已而問曰:"先達有詩雲,’書空跷足睡,路險側身行。
’和尚其庶幾乎"僧曰:"貧道不知何許事"适者盡房門拔匙棄客,不辭而出。
嗚呼!彌天四海之談,澄汰簸揚之對。
故附于此。
○杜可均卻鼠僖宗末,廣陵有窮丐人杜可均者,年四十餘,人見其好飲絕粒。
每日常入酒肆,巡坐求飲,亦不見其醉。
蓋自量其得所。
人有憐之者,命與之飲,三兩杯便止。
有姓樂者,列酒旗于城街之西,常許以陰雨往諸旗亭不及,即令來此與飲,可均有所求,亦不造矣。
或無所獲,必乃過之,樂亦無阻。
一旦遇大雪,詣樂而求飲,睹主事者白雲:"既已齧損,即須據物陪來。
"樂不喜其說,可均乃問曰:"何故"曰:"有人将衣物換酒,收藏不謹,緻鼠齧壞。
"杜曰:"此間屋院幾何"曰:"若幹。
"杜曰:"某弱年曾記得一符,甚能卻鼠。
即不知可有驗否請書以試之,術或有驗,則盡此室永無鼠矣。
"就将符依法命焚之,自此鼠蹤遂絕,不知何故。
杜屬府城傾陷之後,秦畢重圍之際,容貌不改,皆為絕粒耳。
○李将軍為左道所誤 護軍李将軍全臯,罷淮海日,寓于開元寺。
以朝廷艱梗,未獲西歸。
一旦有一小校,紹介一道人,雲能爐火之事,護軍乃延而客之。
自此,常與之善。
一日,話及黃白事,道人曰:"唯某頗能得之,可求一鼎,容五六萬已,來者得金二十餘兩為母,日給水銀藥物,火候足而換之,莫窮歲月,終而複始。
"李喜其說,顧囊有金帶,可及其數,以付道人。
諸藥既備,用火之後,日日親自看驗。
居數日,覺有微倦,乃令家人親愛者守之。
數日既滿,齋沐而後開,金色粲然,的不虛矣。
李拜而信之。
三日之内,添換。
有一日,道人不來,藥爐一切如舊,疑誤之。
俄經再宿,初且訝其不至,不得已啟爐而視之,不見其金矣。
事及導引小校,代填其金,道人杳無蹤迹。
○沙彌辯詩意 乾符末,有客寓止廣陵開元寺。
因友會語愚雲:"頃年在京,權寄青龍寺。
日見有客嘗訪寺僧,屆賓署屬主者,忽遽不暇留連。
翌日,複至。
又遇要地,朝客不得展敬。
别時又來,亦阻他事⊥
" ○賞心亭 鹹通中,丞相姑臧公拜端揆日,自大梁移鎮淮海。
政績日聞,未期周榮加水土,移風易俗,甚洽群情。
自彭門亂常之後,藩鎮瘡痍未平,公按辔躬已而治之,補綴頹毀,整葺壞綱,功無虛日。
以其郡無勝遊之地,且風亭月榭,既已荒涼;花圃釣台,未惬深旨,一朝命于戲馬亭西,連玉鈎斜道,開辟池沼,構葺亭台,揮斤既畢。
萃其所,芳春九旬,都人士女,得以遊觀。
一旦聞浙右小校薛陽陶監押度支運米入城,公喜其姓同曩日朱崖左右者,遂令詢之,果是其人矣。
公愈喜,似獲古物,乃命衙庭小将,代押留止别館。
一日,公召陶同遊,問及往日蘆管之事,陶因獻朱崖陸鬯元白所撰歌一曲,公亦喜之,即于茲亭奏之。
其管絕徵,每于一觱篥管中,常容三管也,聲如天際,自然而來,’情思寬《門夕》’,公大隹賞之。
亦贈其詩,不記終篇。
其發端雲:"虛心纖質雁銜餘,鳳吹龍吟定不如。
"於是賜赍甚豐。
出其二子,皆授牢盆倅職。
初,公構池亭畢,未有名,因名"賞心",諸従事以公近諱,蓋賞字有尚也。
公曰:"宣父言徵不言在,言在不稱徵。
且非内官宮妾,何避其疑哉!"遂不改作。
其亭自秦畢陷逆,乃為刍豢之地。
嗟乎!公孫弘之東閣,劉屈_後為馬廄,亦何異哉! ○方竹柱杖 太尉朱崖公,兩出鎮于浙右。
前任罷日,遊甘露寺,因訪别于老僧院公曰:"弟子奉诏西行,祗别和尚。
"老僧者熟于祗接,至于談話多空教所長,不甚對以他事。
由是公憐而敬之。
煮茗既終,将欲辭去。
公曰:"昔有客遺筇竹杖一條,聊與師贈别。
"亟令取之,須臾而至。
其杖雖竹而方,所持向上,節眼須牙,四面對出,天生可愛。
且朱崖所寶之物,即可知也。
别後不數歲,再領朱方,居三日,複因到院,問前時柱杖何在曰:"至今寶之。
"公請出觀之,則老僧規圓而漆之矣!公嗟歎再彌日。
自此不複目其僧矣。
太尉多蓄古遠之物,雲"是大宛國人所遺竹,唯此一莖而方者也。
"昔者友人嘗語愚雲:"往歲江行風阻,未得前去,沿岸野步,望出山嶺而去。
忽見蘭若甚多,僧院睹客來,皆扃門不大,獨有一院,大敞其戶,見一僧跷足而眠,以手書空,顧客殊不介意"。
友生竊自思,書空有換鵝之能,跷足類坦床之事,此必奇僧也。
直入造之,僧雖強起,全不樂⊥不得已而問曰:"先達有詩雲,’書空跷足睡,路險側身行。
’和尚其庶幾乎"僧曰:"貧道不知何許事"适者盡房門拔匙棄客,不辭而出。
嗚呼!彌天四海之談,澄汰簸揚之對。
故附于此。
○杜可均卻鼠僖宗末,廣陵有窮丐人杜可均者,年四十餘,人見其好飲絕粒。
每日常入酒肆,巡坐求飲,亦不見其醉。
蓋自量其得所。
人有憐之者,命與之飲,三兩杯便止。
有姓樂者,列酒旗于城街之西,常許以陰雨往諸旗亭不及,即令來此與飲,可均有所求,亦不造矣。
或無所獲,必乃過之,樂亦無阻。
一旦遇大雪,詣樂而求飲,睹主事者白雲:"既已齧損,即須據物陪來。
"樂不喜其說,可均乃問曰:"何故"曰:"有人将衣物換酒,收藏不謹,緻鼠齧壞。
"杜曰:"此間屋院幾何"曰:"若幹。
"杜曰:"某弱年曾記得一符,甚能卻鼠。
即不知可有驗否請書以試之,術或有驗,則盡此室永無鼠矣。
"就将符依法命焚之,自此鼠蹤遂絕,不知何故。
杜屬府城傾陷之後,秦畢重圍之際,容貌不改,皆為絕粒耳。
○李将軍為左道所誤 護軍李将軍全臯,罷淮海日,寓于開元寺。
以朝廷艱梗,未獲西歸。
一旦有一小校,紹介一道人,雲能爐火之事,護軍乃延而客之。
自此,常與之善。
一日,話及黃白事,道人曰:"唯某頗能得之,可求一鼎,容五六萬已,來者得金二十餘兩為母,日給水銀藥物,火候足而換之,莫窮歲月,終而複始。
"李喜其說,顧囊有金帶,可及其數,以付道人。
諸藥既備,用火之後,日日親自看驗。
居數日,覺有微倦,乃令家人親愛者守之。
數日既滿,齋沐而後開,金色粲然,的不虛矣。
李拜而信之。
三日之内,添換。
有一日,道人不來,藥爐一切如舊,疑誤之。
俄經再宿,初且訝其不至,不得已啟爐而視之,不見其金矣。
事及導引小校,代填其金,道人杳無蹤迹。
○沙彌辯詩意 乾符末,有客寓止廣陵開元寺。
因友會語愚雲:"頃年在京,權寄青龍寺。
日見有客嘗訪寺僧,屆賓署屬主者,忽遽不暇留連。
翌日,複至。
又遇要地,朝客不得展敬。
别時又來,亦阻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