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苑叢談
關燈
小
中
大
○張綽有道術
鹹通初,有進士張綽者,下第後多遊江淮間,頗有道術,常養氣絕粒,嗜酒耽棋,又以爐火藥術為事。
一旦睹天大哂,命筆題雲:"争奈金烏何,頭上飛不住。
紅爐謾燒藥,玉顔安可駐今年花發枝,明年葉落樹。
不如且飲酒,莫管流年逝。
"人以此異之。
不喜裝飾,多曆旗亭而好酒杯也。
或人召飲,若遂合意,則索紙剪蛱蝶三二十枚,以氣吹之,成列而飛。
如此累刻,以指收之,俄皆在手,見者求之,即以他事為阻。
常遊鹽城,多為酒困,非類輩欲乘酒試之,相競較力,留系是邑中。
醒乃述課得陳情二首以上,狄令乃立釋之。
詩所紀惟一篇雲:"門風常有蕙蘭馨,鼎族家傳霸國名。
容貌靜懸秋月彩,文章高振海濤聲。
訟堂無事調琴轸,郡閣何妨醉玉觥。
今日東漸橋下水,一條従此鎮長清。
"自後狄宰多張之才,次求其道,日久延接,欲傳其術。
張以明府勳貴家流,年少而宰劇邑,多聲色狗馬之求,未暇志味玄奧,因贈詩以開其意雲:"何用梯媒向外求,長生隻在内中修。
莫言大道人難得,自是行心不到頭。
"他日将欲離去,乃書琴堂而别。
後人多雲江南上昇。
初,去日乘醉,因求搗網剪紙鶴二隻,以水噀之。
俄而翔翥,乃曰"汝先去,吾即後來。
"時狄公亦醉,不暇拘留,遂得去。
其所題雲:"張綽張綽自不會,天下經書在腹内。
身卻騰騰處世間,心即逍遙出天外。
"至今江淮好事者,記綽時事詩極多。
○太尉朱崖辯獄 太尉朱崖出鎮浙右。
有甘露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卻常住金若幹兩,引證前數輩,皆有遞相交割文字分明,衆詞皆指以新得替者隐用之。
且初上之時,交領既分明,及交割之日,不見其金,鞫成具獄,伏罪昭昭。
然未窮破用之所由,或以僧人不拘細行而費之,以是無理可伸,甘之死地。
一旦引慮之際,公疑其未盡,徵以意揣之髡人乃具實以聞曰:"居寺者樂于知事,前後主之者,積年已來,空交分兩文書,其實無金·衆以某孤立,不雜輩流,欲乘此擠排之。
"因流涕不勝其冤。
公乃憫而恻之,曰:"此固非難也。
"俯仰之間曰:"吾得之矣。
"乃立従召兜子數乘,命關連僧入對事,鹹遣蔽簾子,畢令門不相對,命取黃泥,各令模前後交付下次金樣,以憑證據。
僧既不知形段,竟模不成。
公怒令劾前輩,皆一一伏罪。
其所排者遂獲清雪。
○崔、張自稱俠 進士崔涯、張祜下第後,多遊江淮,常嗜酒,侮谑時輩,或乘飲興,即自稱俠。
二子好尚既同,相與甚洽,崔因醉作俠士詩雲:"太行嶺上三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鐵。
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門便與妻兒别。
"由是往往播在人口:"崔、張真俠士也。
"以此人多設酒馔待之,得以互相推許。
一旦,張以詩上牢盆使,出其子授漕渠小職,得堰俗号"冬瓜"。
張二子,一椿兒,一桂子,有詩曰:"椿兒繞樹春園裡,桂子尋花夜月中。
"人或戲之曰:"賢郎不宜作等職。
"張曰:"冬瓜合出祜子。
"戲者相與大哂。
後歲餘,薄有資力。
一夕,有非常人,裝飾甚武,腰劍,手囊貯一物,流血于外。
入門謂曰:"此非張俠士居也"曰:"然。
"張揖客甚謹,既坐,客曰:"有一仇人,十年莫得,今夜獲之,喜不可已。
"指其囊曰:"此其首也。
"問張曰:"有酒否"張命酒飲之⊥曰:"此去三數裡,有一義士,餘欲報之,則平生恩仇畢矣。
聞公氣義,可假餘十萬缗。
立欲酬之,是餘願矣。
此後赴湯蹈火,為狗為雞,無所憚。
"張且不吝,深喜其說,乃扶囊燭下,籌其缣素中品之物,量而與之⊥曰:"快哉!無所恨也。
"乃留囊首而去,期以卻回。
及期不至,五鼓絕聲,東曦既駕,杳無蹤迹。
張慮以囊首彰露,且非己為,客既不來,計将安出,遣家人将欲埋之,開囊出之,乃豕首矣。
因方悟之,而歎曰:"虛其名,無其實,而見欺之若是,不可戒欤!"豪俠之氣,自此而喪矣。
○班支使解大明寺語太保令狐相出鎮淮海日,支使班蒙與従事俱遊大明寺之西廊。
忽睹前壁題雲:"一人堂堂,二曜重光。
泉深尺一,點去冰旁。
二人相連,不欠一邊,三梁四柱烈火燃,添卻雙勾兩日全。
"諸賓至而顧之,皆莫能辨。
獨班支使曰:"’一人’非大字乎’二曜’者,日月,非明字乎’尺一’者,寸土,非寺字乎’點去冰旁’,水字也。
’二人相連’,天字也。
’不欠一邊’,下字也。
’三梁四柱烈火燃’,無字也。
’添卻雙勾兩日全’,比字也。
以此觀之,得非’大明寺水天下無比’八字乎?"衆皆恍然曰:"黃絹之奇智,亦何異哉!
一旦睹天大哂,命筆題雲:"争奈金烏何,頭上飛不住。
紅爐謾燒藥,玉顔安可駐今年花發枝,明年葉落樹。
不如且飲酒,莫管流年逝。
"人以此異之。
不喜裝飾,多曆旗亭而好酒杯也。
或人召飲,若遂合意,則索紙剪蛱蝶三二十枚,以氣吹之,成列而飛。
如此累刻,以指收之,俄皆在手,見者求之,即以他事為阻。
常遊鹽城,多為酒困,非類輩欲乘酒試之,相競較力,留系是邑中。
醒乃述課得陳情二首以上,狄令乃立釋之。
詩所紀惟一篇雲:"門風常有蕙蘭馨,鼎族家傳霸國名。
容貌靜懸秋月彩,文章高振海濤聲。
訟堂無事調琴轸,郡閣何妨醉玉觥。
今日東漸橋下水,一條従此鎮長清。
"自後狄宰多張之才,次求其道,日久延接,欲傳其術。
張以明府勳貴家流,年少而宰劇邑,多聲色狗馬之求,未暇志味玄奧,因贈詩以開其意雲:"何用梯媒向外求,長生隻在内中修。
莫言大道人難得,自是行心不到頭。
"他日将欲離去,乃書琴堂而别。
後人多雲江南上昇。
初,去日乘醉,因求搗網剪紙鶴二隻,以水噀之。
俄而翔翥,乃曰"汝先去,吾即後來。
"時狄公亦醉,不暇拘留,遂得去。
其所題雲:"張綽張綽自不會,天下經書在腹内。
身卻騰騰處世間,心即逍遙出天外。
"至今江淮好事者,記綽時事詩極多。
○太尉朱崖辯獄 太尉朱崖出鎮浙右。
有甘露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卻常住金若幹兩,引證前數輩,皆有遞相交割文字分明,衆詞皆指以新得替者隐用之。
且初上之時,交領既分明,及交割之日,不見其金,鞫成具獄,伏罪昭昭。
然未窮破用之所由,或以僧人不拘細行而費之,以是無理可伸,甘之死地。
一旦引慮之際,公疑其未盡,徵以意揣之髡人乃具實以聞曰:"居寺者樂于知事,前後主之者,積年已來,空交分兩文書,其實無金·衆以某孤立,不雜輩流,欲乘此擠排之。
"因流涕不勝其冤。
公乃憫而恻之,曰:"此固非難也。
"俯仰之間曰:"吾得之矣。
"乃立従召兜子數乘,命關連僧入對事,鹹遣蔽簾子,畢令門不相對,命取黃泥,各令模前後交付下次金樣,以憑證據。
僧既不知形段,竟模不成。
公怒令劾前輩,皆一一伏罪。
其所排者遂獲清雪。
○崔、張自稱俠 進士崔涯、張祜下第後,多遊江淮,常嗜酒,侮谑時輩,或乘飲興,即自稱俠。
二子好尚既同,相與甚洽,崔因醉作俠士詩雲:"太行嶺上三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鐵。
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門便與妻兒别。
"由是往往播在人口:"崔、張真俠士也。
"以此人多設酒馔待之,得以互相推許。
一旦,張以詩上牢盆使,出其子授漕渠小職,得堰俗号"冬瓜"。
張二子,一椿兒,一桂子,有詩曰:"椿兒繞樹春園裡,桂子尋花夜月中。
"人或戲之曰:"賢郎不宜作等職。
"張曰:"冬瓜合出祜子。
"戲者相與大哂。
後歲餘,薄有資力。
一夕,有非常人,裝飾甚武,腰劍,手囊貯一物,流血于外。
入門謂曰:"此非張俠士居也"曰:"然。
"張揖客甚謹,既坐,客曰:"有一仇人,十年莫得,今夜獲之,喜不可已。
"指其囊曰:"此其首也。
"問張曰:"有酒否"張命酒飲之⊥曰:"此去三數裡,有一義士,餘欲報之,則平生恩仇畢矣。
聞公氣義,可假餘十萬缗。
立欲酬之,是餘願矣。
此後赴湯蹈火,為狗為雞,無所憚。
"張且不吝,深喜其說,乃扶囊燭下,籌其缣素中品之物,量而與之⊥曰:"快哉!無所恨也。
"乃留囊首而去,期以卻回。
及期不至,五鼓絕聲,東曦既駕,杳無蹤迹。
張慮以囊首彰露,且非己為,客既不來,計将安出,遣家人将欲埋之,開囊出之,乃豕首矣。
因方悟之,而歎曰:"虛其名,無其實,而見欺之若是,不可戒欤!"豪俠之氣,自此而喪矣。
○班支使解大明寺語太保令狐相出鎮淮海日,支使班蒙與従事俱遊大明寺之西廊。
忽睹前壁題雲:"一人堂堂,二曜重光。
泉深尺一,點去冰旁。
二人相連,不欠一邊,三梁四柱烈火燃,添卻雙勾兩日全。
"諸賓至而顧之,皆莫能辨。
獨班支使曰:"’一人’非大字乎’二曜’者,日月,非明字乎’尺一’者,寸土,非寺字乎’點去冰旁’,水字也。
’二人相連’,天字也。
’不欠一邊’,下字也。
’三梁四柱烈火燃’,無字也。
’添卻雙勾兩日全’,比字也。
以此觀之,得非’大明寺水天下無比’八字乎?"衆皆恍然曰:"黃絹之奇智,亦何異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