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天後繡女
清河縣有汪姓、劉姓、閻姓三女,性俱明慧,貌亦清麗相似。
汪适王氏,劉适閻氏,即閻女兄,皆業儒;閻适王家營某氏,家頗饒。
乾隆五十一年,閻女病重,謂其夫曰:“我與同縣汪女及嫂氏皆河口天後宮繡女,因事谪降,今期滿當還,彼二人亦将同往矣。
”其夫訪諸兩家,汪與劉果亦病笃。
未幾閻死,汪亦死。
閻母聞其女死,而媳亦垂斃,懼甚,急詣天後前泣禱曰:“妾女已死,僅一媳,倘死,妾何以生?祈稍留以終妾身。
”既而劉病果瘥。
年餘,劉忽有身,将産夜,夢天後曰:“因汝姑老,暫留塵世,豈容生子耶?”以手扪之,早起,腹平如常人。
先是,劉女自童時及适閻後,每月必有一二日鍵戶,終夜不容一人見。
有竊聽者,如數人言笑,達旦乃已。
家人固诘之,終不言,至是始知,今尚存。
代州馮松濤寄居清河,目睹之事。
桃源女神 桃源縣鄭氏女,生而端整,寡言笑。
年及笄,一日謂其母曰:“兒将某日死,死當為某村神,其地當廟祀我。
”母以為颠,弗信。
及期微疾,數日而卒。
卒時端坐,顔貌如生,室中聞異香,雲旗風馬之狀,家人鹹隐約見之。
後數日,某村男女同日夢女告曰:“吾當血食于此,為爾等福。
”居民以為神異,醵金塑像,号曰“娘娘廟”,頗着靈異。
乾隆三十四年事也。
女舊有婢李氏,最親昵。
女為神後,每月必數召婢去,肩輿至廟,昏睡終日,醒而歸。
倘神欲留,強歸,肩輿十人不能舉。
李氏嫁後,仍赴召如常。
至五十一年冬,李氏謂夫曰:“娘娘命我臘月某日去,去不複歸矣。
”夫素不信神,諾之而已。
至日,李沐浴焚香。
使人召其夫一訣。
夫故不歸,李恚曰:“誤吾時刻矣!改次年正月某日。
”夫歸,聞不死,以為妄。
至次年某月,李又召其夫作别。
夫怒曰:“又作狡狯矣!”竟歸視其死否。
及歸,李言笑如常,囑家事數語,凴幾瞑目而逝。
安慶府學狐 乾隆五十六年,秋祭前數日,滌濯笾豆,預備祭品,陳列明倫堂,夜使人看守。
有副齋輿夫田姓者,素勇健,獨任其事。
是夜微月,田卧至三更覺來,聞有人偶語,開目視之,見二人曆階上,将至卧榻。
田躍起大呼,二人徑前與鬥。
田奮力擒一人,擲階下,大嗥化狐而去;其一複鬥,田亦擒,擲亦化狐去。
田以為不複至,因就寝。
未熟,忽聞人聲甚衆,且至矣。
急起,見一叟須眉盡白,伛偻行,率少年十餘人,喝令擊田。
田怒,奮拳擊衆,衆應手倒,無能抗者。
叟怒曰:“如此可惡!”因騰躍以首觸田左脅,如中巨石,痛不可忍,仆地不能起。
叟喝衆急曳至堂後左側柴房去。
田念此去必無生理,見堂右有大鐘懸架上,因衆扶掖,出不意,疾走架下,以一肘挽架,一手拒敵。
叟怒甚,以手持田肘力曳之。
田懼,兩手固挽。
叟力猛,連架曳行數尺,鐘聲铿然,叟栗而止,令衆狐就擊之,自頂及踵無完膚,嘔血數升,将曙乃去,田亦仆不省矣。
天明,執事者入,見之大駭,以湯灌之,良久乃蘇,具道始末,乃知為狐祟,次夜,集衆十餘人守之。
衆不敢卧,坐至四更,無所見,衆亦倦甚。
甫就寝,聞衆馳驟聲,張目仰視,聞老人曰:“其人在否?”衆排頭按驗曰:“無。
”老人曰:“幸漏網矣,去去。
”遂寂然。
田卧病月餘,尋愈。
愈後,欲挾刃宿堂上複仇,其妻力阻之,乃止。
湖南貢院鬼 乾隆丙午科,湖南秋闱,澧州吏目馮名廷奉差委巡場。
第三場十四日夜,馮與同寅李某同坐至公堂,李方隐幾卧。
是夜月色微明,馮見階下有物長二丈餘,腰腹如囷,通體皆毛,兩目閃爍如炬,自西文場出,緩步入東文場。
馮素有膽,不懼,初見時低聲呼李。
李覺仰視,大驚伏案,物去然後起,同入卧處,命仆從同卧一室。
馮以李膽怯,既卧,故以手扣壁擊牀恐吓之以為戲。
正喧笑時,忽有大聲呼嘯,良久乃已,衆皆股栗,以被蒙首。
少頃,聞人聲轟然,馮與李皆披衣起,監臨、監試兩主考皆起,使人察問内外,遠近無不聞者,鹹大詫異。
是時頭場薦卷已中定十七八,兩主考複加校閱,黜落七卷,後竟無他異,豈因此七人不當中而緻怪異如此欤? 雷異二則 滁州某村有黃氏妪獨坐室中,午後風雨暴至。
忽霹靂一聲,左壁下諸器物皆移置室中,離壁四五尺;壁上白泥厚不
汪适王氏,劉适閻氏,即閻女兄,皆業儒;閻适王家營某氏,家頗饒。
乾隆五十一年,閻女病重,謂其夫曰:“我與同縣汪女及嫂氏皆河口天後宮繡女,因事谪降,今期滿當還,彼二人亦将同往矣。
”其夫訪諸兩家,汪與劉果亦病笃。
未幾閻死,汪亦死。
閻母聞其女死,而媳亦垂斃,懼甚,急詣天後前泣禱曰:“妾女已死,僅一媳,倘死,妾何以生?祈稍留以終妾身。
”既而劉病果瘥。
年餘,劉忽有身,将産夜,夢天後曰:“因汝姑老,暫留塵世,豈容生子耶?”以手扪之,早起,腹平如常人。
先是,劉女自童時及适閻後,每月必有一二日鍵戶,終夜不容一人見。
有竊聽者,如數人言笑,達旦乃已。
家人固诘之,終不言,至是始知,今尚存。
代州馮松濤寄居清河,目睹之事。
桃源女神 桃源縣鄭氏女,生而端整,寡言笑。
年及笄,一日謂其母曰:“兒将某日死,死當為某村神,其地當廟祀我。
”母以為颠,弗信。
及期微疾,數日而卒。
卒時端坐,顔貌如生,室中聞異香,雲旗風馬之狀,家人鹹隐約見之。
後數日,某村男女同日夢女告曰:“吾當血食于此,為爾等福。
”居民以為神異,醵金塑像,号曰“娘娘廟”,頗着靈異。
乾隆三十四年事也。
女舊有婢李氏,最親昵。
女為神後,每月必數召婢去,肩輿至廟,昏睡終日,醒而歸。
倘神欲留,強歸,肩輿十人不能舉。
李氏嫁後,仍赴召如常。
至五十一年冬,李氏謂夫曰:“娘娘命我臘月某日去,去不複歸矣。
”夫素不信神,諾之而已。
至日,李沐浴焚香。
使人召其夫一訣。
夫故不歸,李恚曰:“誤吾時刻矣!改次年正月某日。
”夫歸,聞不死,以為妄。
至次年某月,李又召其夫作别。
夫怒曰:“又作狡狯矣!”竟歸視其死否。
及歸,李言笑如常,囑家事數語,凴幾瞑目而逝。
安慶府學狐 乾隆五十六年,秋祭前數日,滌濯笾豆,預備祭品,陳列明倫堂,夜使人看守。
有副齋輿夫田姓者,素勇健,獨任其事。
是夜微月,田卧至三更覺來,聞有人偶語,開目視之,見二人曆階上,将至卧榻。
田躍起大呼,二人徑前與鬥。
田奮力擒一人,擲階下,大嗥化狐而去;其一複鬥,田亦擒,擲亦化狐去。
田以為不複至,因就寝。
未熟,忽聞人聲甚衆,且至矣。
急起,見一叟須眉盡白,伛偻行,率少年十餘人,喝令擊田。
田怒,奮拳擊衆,衆應手倒,無能抗者。
叟怒曰:“如此可惡!”因騰躍以首觸田左脅,如中巨石,痛不可忍,仆地不能起。
叟喝衆急曳至堂後左側柴房去。
田念此去必無生理,見堂右有大鐘懸架上,因衆扶掖,出不意,疾走架下,以一肘挽架,一手拒敵。
叟怒甚,以手持田肘力曳之。
田懼,兩手固挽。
叟力猛,連架曳行數尺,鐘聲铿然,叟栗而止,令衆狐就擊之,自頂及踵無完膚,嘔血數升,将曙乃去,田亦仆不省矣。
天明,執事者入,見之大駭,以湯灌之,良久乃蘇,具道始末,乃知為狐祟,次夜,集衆十餘人守之。
衆不敢卧,坐至四更,無所見,衆亦倦甚。
甫就寝,聞衆馳驟聲,張目仰視,聞老人曰:“其人在否?”衆排頭按驗曰:“無。
”老人曰:“幸漏網矣,去去。
”遂寂然。
田卧病月餘,尋愈。
愈後,欲挾刃宿堂上複仇,其妻力阻之,乃止。
湖南貢院鬼 乾隆丙午科,湖南秋闱,澧州吏目馮名廷奉差委巡場。
第三場十四日夜,馮與同寅李某同坐至公堂,李方隐幾卧。
是夜月色微明,馮見階下有物長二丈餘,腰腹如囷,通體皆毛,兩目閃爍如炬,自西文場出,緩步入東文場。
馮素有膽,不懼,初見時低聲呼李。
李覺仰視,大驚伏案,物去然後起,同入卧處,命仆從同卧一室。
馮以李膽怯,既卧,故以手扣壁擊牀恐吓之以為戲。
正喧笑時,忽有大聲呼嘯,良久乃已,衆皆股栗,以被蒙首。
少頃,聞人聲轟然,馮與李皆披衣起,監臨、監試兩主考皆起,使人察問内外,遠近無不聞者,鹹大詫異。
是時頭場薦卷已中定十七八,兩主考複加校閱,黜落七卷,後竟無他異,豈因此七人不當中而緻怪異如此欤? 雷異二則 滁州某村有黃氏妪獨坐室中,午後風雨暴至。
忽霹靂一聲,左壁下諸器物皆移置室中,離壁四五尺;壁上白泥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