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覓祝而覆之?”其兄曰:“餘能往。

    ” 翌日,則其兄與祝同來,聚而議之,祝果為買缺謀也,與徐之兄争先。

    複有故鬼某某者同至,為之平其争議,令五年後此缺出讓徐某先補,候徐某五年吏滿,再令祝頂補,祝允諾,既而祝又來曰:“吾不及待也,當改圖他缺去。

    ”徐某病亦漸瘳。

     此乾隆辛亥年事,今徐某無恙。

    此事山陰書吏皆能言之,甚确實也。

     溫将軍 俗祀溫将軍,道家謂之天篷神,釋流謂之藥叉神,威靈頗驗。

     丙戌秋初,山陰安昌裡婁象甫由山西巡檢假歸,偶出訪友,與途遇立語,忽見其故兄敬甫至,拉至路隅密囑曰:“我家修宗祠事發矣!賣地者之祖先鬼有姓周者甚強,初控土地城隍各神,我已為訴雪矣。

    今溫将軍奉上帝命,往乍浦辦海劫一案,親來海上,周叩馬投詞,将軍已準,遣副使神至宗祠,會同城隍土地神勘地訊供。

    修祠本我兄弟董事,徙墓事則爾實掌之,爾當與質訊。

    爾可速歸沐浴更衣,擇一室卧,聽傳問,囑家人無嘩,尤戒哭聲,哭則魂散不可複歸也。

    此事爾無恐,諒城隍土地亦當調護,必不肯翻案也。

    我為爾冥助,可多焚冥镪,及抄周姓賣地契焚之。

    ”象甫在路隅切切私語,并無人與對,其友怪之。

    象甫語畢,徑歸沐浴更衣,入書室扃卧。

    其家人從窗外聚視,靜以聽之。

    更餘作聲,皆質供語也,且命家人多辦茶具獻客,至百餘盞尚嫌不足,五更客去。

     象甫晨自啟扃出,說所訊事,則買地建祠時,曾遷棺十餘具。

    象甫給資與傭,而傭忽略,遺周姓祖一骨。

    既遷後,始視地得骨,懼主人責,潛棄骨于河。

    周因冥控不休,且招諸遷椁鬼同詣溫神控告。

    神命城隍查骨下落,則在水中宛然也。

    神謂“周子孫受錢,願賣地遷棺,婁複給有工錢,以建宗祠,且有簿券,原無罪過。

    周裔寥落,其子孫賣祖墓,原本不合,但已貧窮,無容再議。

    王傭受值而移骨,潛擲水中,咎實難道,伊祿已盡,付厲部攝之”。

    周哭而去。

     周本同邑人,生前有軍功,婁不肯言其名。

    是年乍浦潮災,漂溺數千人。

    溫将軍之奉使,其言驗矣。

    婁樸厚人,今年八十有三矣,尚健行不攜杖。

     鬼請吸煙談竹蒼,名震,德清人。

    乾隆乙巳夏,寓蘇覓館,偶染傷寒,發熱數日,甚形委頓。

    昏瞀中夢有青衣人手持一卷至前曰:“喚汝去。

    ”談曰:“何人喚我?”曰:“閻王喚汝。

    ”談聞言心悸,不肯同往。

    青衣人遂将手卷打開,中系黑紙白字,如今之法帖狀,談不覺随行。

    至一處,見有官坐案上,旁立書吏一人,似論公事互相争執者。

    談至案前,吏曰:“汝是談師爺麼?”曰:“然。

    ”曰:“所言者即系汝事。

    ”談心懼,回身走避。

    複至一處,見一月洞門,遠望門内堂屋甚軒敞,排列幾案十餘張,俱有冠帶人上坐,若會審案件者。

    中坐一官金面,形狀可怕。

    談不敢進。

    青衣人從背後推之。

     已至案前。

    金面官問曰:“有嚴姓在我衙門告爾。

    ”談曰:“告我何事?”曰:“告爾奸夫淫婦。

    ”談曰:“并無此事。

    ”金面官即令鬼卒将犯證帶來,遂有囚車十餘輛推至階下,先喚男犯一名,見談曰:“不是此人。

    ”後有女犯遙認曰:“人雖不是,面貌倒有些像。

    ”金面官又問談曰:“汝認得倉米巷佛婆麼?”談曰:“并不認識。

    ”金面官即令青衣人送回陽世,車中女犯尚招手謂談曰:“何不到我處吃茶去?”談不應而出。

     至途中,青衣人于襪桶中取出煙管一根,長僅五寸,請談吃煙。

    談心知是鬼,不肯取吃。

    夢醒後,汗透重衾,其疾遂愈。

     李生遇狐 歙有李生聖修,美豐儀,十四歲,讀書二十裡外岩鎮别院。

    一夜漏二下,生睡覺,忽睹麗人坐榻上,相視嫣然,年可十五六。

    生心動,手挑之,亦不拒,遂就燕好。

    每宵飄然自至,常教生作詩填詞,并為改削。

    間與論時文,則愀然不樂,雲:“此事無關學問,且君科名無分,何必耐此辛苦?”由是兩相酬唱,頗不岑寂。

    數年迄無知者。

     會有楊生者,生中表戚也,亦就院中下帷,與生齋僅隔一壁,常怪生既昏即閉戶。

    一夜月下,楊生潛于壁隙窺之,見生方擁麗者坐,急敲扉入,遍燭寂然。

    問之始諱,次夜複窺如前狀,并聞笑語之聲,心知為狐,遂奔告生父。

    促生返,而狐随至其家,他人莫睹,惟生見之,舉家慮為生害。

     一日,生嫂詣生室大言責曰:“妖狐豈無羞恥!強欲奪人婿。

    況吾家小叔幼已訂婚某室,他日入門,誰為嫡庶?”是夜,狐泣謂生曰:“嫂氏見責,其言甚正,不容不去,今永别矣。

    ”生為泣下,留之不可,兩相唏噓于枕畔。

    聞雞唱,遂下榻而沒。

     李生工詞律,善拳棒,皆狐所教也。

    聞狐所贈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