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食之。

    漸褪下,仍由其足下牀,向門一揖而出。

    周亦無恙。

     其甥在外,隻見鼠初來時,一揖而門開;出又一揖,而門閉如故。

    韓詩雲“禮鼠拱而立”,其信然欤! 溫元帥顯靈 陽湖令潘本智之太翁用夫開錢莊,忽失銀千金,仁和令李公學禮親為踏勘,于灰中查出六百金。

    李公以為諸夥計之事,欲押帶赴縣。

    太翁雲:“此輩皆老成力作之人,必不為此,帶我家奴仆研訊可也。

    ”衆夥計雲:“非主人仁厚,我輩皆當受刑。

    雖然,我輩亦當赴元帥廟明明心。

    ”衆始到廟門,内中一人忽閉目大叫:“莫打!莫打!我說,我說。

    你可将甕中四百金令汝兄手捧到廟。

    ”諸人見此光景,同搜其家,四百金宛然在甕,其兄遂頭頂四百金送廟中。

    李令取其親供,判雲:“此冥法也,非官法也,候其安靜,帶縣發落。

    ”未幾,其人已投水死矣。

    僵屍拒賊杭州洋市街石牌樓販魚人,每五鼓出艮山門販魚,見樹林内燈光隐隐,有美女子獨坐紡績。

    每日如此,并無别人,疑為鬼,亦不懼。

     一日,有白須叟語之曰:“君慕此女,欲以為妻乎?我有法,依教則事可圖。

    明早須持一飯團闖入彼室,誘彼開口,則以飯塞其口,負之而歸,勿令見天光,便與人無異矣。

    ”如其教,果得此女。

    閉樓中,伉俪甚笃。

    年餘生子,亦能飲食,天陰則下樓執炊。

    積廿餘年,娶媳生孫,家亦小康,開茶肆。

     一日,天大熱,目光如火,其媳聞姑下樓,至梯無聲。

    視之,有血水一攤,變作僵屍。

    其夫心知其故,亦不甚痛苦,但買棺收殓,每夜于棺中出入。

    嘗有賊入前門,有人擋之;入後門,又有人擋之,皆僵屍為之護衛也。

     亡父化妖 某太守,西北人,其父已死多年,忽一日乘馬而來,與生無異,曰:“我已得仙,但愛汝,未能忘情,故來視汝。

    汝可掃一靜室與我居住。

    ”其子雖疑,然聲音笑貌舉止作事果其父也,遂事之如生。

    日間看書,夜中或寐或不寐,久亦飲食如常,遂相安焉。

    年餘,江西張真人過其地,太守告之。

    張曰:“妖也,豈有仙人複久居城市無一毫異人者乎?能與見否?”太守告其父,父欣然曰:“我正欲與天師相見。

    ”談吐如故。

    天師曰:“此妖非我所知。

    ”詢之老法官,雲:“當乘其不備勘破之。

    ”一日,其父正寫字時,法官忽從背後喝之,遂驚如木雞癡立。

    法官出袖中天蓬尺從頭量之,量一尺則短一尺,量一寸則短一寸,至足而滅,衣冠如蛻,剩胫骨一一條。

    法官曰:“此先太翁之真骨也,為狐鑽穴,野狗銜出,受日月精華而成此妖,所以能言前生之事。

    再與女人交,得陰精,其禍更不止此。

    ”太守欲請骨而葬之,法官不可,曰:“勿贻後禍。

    ”遂攜之去。

     餘按《太平廣記》載,唐時,李霸死後還家,處分奴仆,俱井井有條,然獨居一室,不與人見。

    一日,其子孫逼而視之,變作青面獠牙之鬼,頭大如車輪,眼光如野火,子孫大懼而散,霸從此亦遂不來矣。

     幹麂子 幹麂子,非人也,乃僵屍類也。

    雲南多五金礦,開礦之夫,有遇土壓不得出,或數十年,或百年,為土金氣所養,身體不壞,雖不死,其實死矣。

     凡開礦人苦地下黑如長夜,多額上點一燈,穿地而入。

    遇幹麂子,麂子喜甚,向人說冷求煙吃。

    與之煙,噓吸立盡,長跪求人帶出。

    挖礦者曰:“我到此為金銀而來,無空出之理。

    汝知金苗之處乎?”幹麂子導之,得礦,必大獲。

    臨出,則绐之曰:“我先出,以籃接汝出洞。

    ”将竹籃系繩,拉幹麂子于半空,剪斷其繩,幹麂子辄墜而死。

     有管廠人性仁慈,憐之,竟拉上幹麂子七八個。

    見風,衣服肌骨即化為水,其氣腥臭,聞之者盡瘟死。

    是以此後拉幹麂子者必斷其繩,恐受其氣而死;不拉,則又怕其纏擾無休。

     又相傳,人多幹麂子少,衆縛之使靠土壁,四面用泥封固作土墩,其上放燈台,則不複作祟;若人少幹麂子多,則被其纏死不放矣。

     石某 下津橋石某,開米鋪,家素豐。

    忽病,女鬼憑之,作杭州聲口,雲石某前生與女鬼比鄰開當鋪,女鬼之父作客在外,家有月台,男女彼此眷戀。

    一日,正在月台上私語,女鬼之叔自外來,被其撞見,男竄逸去,女被叔父羞削,慚愧自盡。

    男受驚而回,又聞女死,亦一病而亡。

    男轉生石家為男,女鬼尋覓三十餘年,始知在蘇州,是以尋覓而至。

    石家哀求,情願當祖宗供奉于書房,石某果愈。

    未幾,一女痘亡,有老妪見此女坐鬼膝上,鬼抱而嬉。

    石大怒罵鬼,停其祭禮,鬼大作祟,乃複求饒而祭之如初,鬼仍平靜。

     半年後,忽一日附石某身上雲:“吾從此去矣,快備酒席車船。

    ”家人問故,曰:“監生娘娘來領我投胎在揚州張姓家,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