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犼常州蔣明府言:佛所騎之獅、象,人所知也;佛所騎之犼,人所不知,犼乃僵屍所變。
有某夜行,見屍啟棺而出,某知是僵屍,俟其出,取瓦石填滿其棺,而己登農家樓上觀之。
将至四更,屍大踏步歸,手若有所抱持之物。
到棺前,不得入,張目怒視,其光睒睒。
見樓上有人,遂來尋求。
苦腿硬如枯木,不能登梯,怒而去梯。
某懼不得下,乃攀樹枝夤緣而墜。
僵屍知而逐之。
某窘急,幸平生善泅,心揣屍不能入水,遂渡水而立。
屍果踯躅良久,作怪聲哀号,三躍三跳,化作獸形而去。
地下遺物是一孩子屍,被其咀嚼隻存半體,血已全枯。
或曰:屍初變旱魃,再變即為犼。
犼有神通,口吐煙火,能與龍鬥,故佛騎以鎮壓之。
地仙遭劫 乾隆二十七年,杭州葉商造花園開池得二缸,上下覆合。
疑有窖,命人啟之,則一道人趺坐在中,爪長丈許,繞身三匝,兩目瑩然,似笑非笑。
問:“系何朝之人?”搖頭不答。
飲以茶湯,亦不能言。
商故富豪,喜行善事,蒸人參湯灌之,終不能言,微笑而已。
商意是煉形之地仙功行未滿者,将依舊為之覆藏。
其奴喜兒者,想取其爪誇人以為異物,私取剪剪之,誤傷其身,鮮血流出。
道人兩眼淚下,随即倒斃,化枯骨一堆。
餘按《南史》列傳載,有人掘地開棺,見一女子,自稱将成地仙,慎無傷我。
掘者利其金钏,斷腕取之,遂血流而化枯骨。
方知古今事往往相同,殆劫數也,事見《王元谟傳》。
張閻王 杭州有張秀才者,素無行,武斷鄉裡。
一日過友人家,聞某村有女巫能呼召鬼神,從者甚衆。
張往觀之,巫正作法,觀者如堵。
張上前手披其頰曰:“汝妖言惑衆,罪不可逭。
若我作閻王,必斬汝。
”觀者群散去。
未幾,巫果病落頭疽而死。
人因呼為“張閻王”。
又數年,張小病,見兩公人,素不相識,邀之同行。
走至一署,殿宇輝煌,兩神卷簾左右坐,中一神座,前垂簾,面不可見。
張問:“神何故見召?”神雲:“女巫告君,故召訊君。
君定渠之罪甚當,原無冤枉,但君亦非正人,須自将生前作惡共有多少,一一自首。
”令左右授以簡闆,自書其上。
張援筆直書,兩面寫完,尚覺未盡。
神觀之曰:“隻此數案,業已足矣,君自拟應得何罪。
”張思之良久,曰:“應遭雷擊。
”神曰:“不足蔽辜,當擊三次。
”命卷起殿中簾,教張仰視,俨然己像。
始悟前身即閻王,因有過惡,又輪回人世也。
俄而兩公人複來送張回裡,如夢初覺,汗流浃背。
自是改過為善,一洗前非。
忽一日,雷電交加,震死于地,既而複蘇。
又數月,看戲于台下,雷電又至,張知擊己,叫衆人急避,果震死。
少頃又蘇,踉跄而歸,訓蒙于鄉。
又一日,雷聲殷殷,繞屋不止,渠恐第三次擊死未必能活,因潛身于黑漆桌下。
霹靂一聲,燒毀牀帳,張竟得免。
心知劫數已過,仍理舉子業。
兩年,舉孝廉。
會試不第,随其戚梁階平中丞赴湖南巡撫任。
路過漢陽,聞有某術士算命極靈,往訪之。
術士雲:“君此去小有佳處,但壽命已盡,隻可一年即回,不可留戀。
回來仍來一晤,我有要事奉托。
”張思其言,如期便回。
再往訪之,其人已死,留劄一函。
啟視之,乃乞其帶榇歸裡也。
張為載棺回杭州,未一月,無病卒于家。
餘按《廣博物志》雲:“雷火所及,金石俱消,惟漆器不壞。
”張之第三次得免,或以是耶? 梁氏新婦 杭州張孝廉來雲:梁氏新婦娶未數日,忽然癡矣,口作北語,呶呶不解。
細察之,乃其亡兄之口脗。
其兄為姚河台之子,作廣西同知,卒于任所。
口稱新婦為妹,雲:“有要緊事,請主人面談。
”适主人有足疾,不能登樓,乃請其夫人登樓。
新婦雲:“我來無别話,隻要替造一鬥姥閣,我便去了。
”夫人卻之雲:“汝要奉鬥造閣,是姚家事,與梁氏無幹。
”乃雲:“我與妹皆前生是鬥姥侍者也。
今姚氏家貧無力,非梁氏不可。
如不依我,我便同妹去複原位了。
”夫人不得已許之。
新婦雲:“非立誓賭咒,我不信也。
”于是家人皆以為不可,與争辯良久。
姚公子生平并非佞佛奉道者,死後忽要奉鬥,殊不可解。
杭州故事:新婚婦手執寶瓶,内盛五谷,入門交替。
梁氏新婦執寶瓶過城門,司門者索錢吵鬧,新婦大驚,遂覺恍惚。
後吃符水,神魂少定,曰:“我有三魂:一魂失落于城門外,一魂失落于寶瓶中,須向兩處招歸之。
”家人如其言。
新婦曰:“城門外魂已歸矣,寶瓶中魂為米櫃所壓,尚不能出,奈何?”蓋杭州風俗,以新婦所執寶瓶俱放米櫃中故也。
如其言,病雖差,而神氣依舊恍惚。
小婢入穴 張又言:其尊人星子先生督學江西,有小婢甚蠢,忽然伶俐,家人異之。
一日閉門洗浴,久而不出,呼之不應,窺之無人。
撬門而入,則浴盆之水尚溫也,四面窗關,纖塵不動,但地闆上有小洞,僅容一鼠出入者。
啟闆尋之,中有穴深丈許,婢卧其中,癡迷不醒。
有某夜行,見屍啟棺而出,某知是僵屍,俟其出,取瓦石填滿其棺,而己登農家樓上觀之。
将至四更,屍大踏步歸,手若有所抱持之物。
到棺前,不得入,張目怒視,其光睒睒。
見樓上有人,遂來尋求。
苦腿硬如枯木,不能登梯,怒而去梯。
某懼不得下,乃攀樹枝夤緣而墜。
僵屍知而逐之。
某窘急,幸平生善泅,心揣屍不能入水,遂渡水而立。
屍果踯躅良久,作怪聲哀号,三躍三跳,化作獸形而去。
地下遺物是一孩子屍,被其咀嚼隻存半體,血已全枯。
或曰:屍初變旱魃,再變即為犼。
犼有神通,口吐煙火,能與龍鬥,故佛騎以鎮壓之。
地仙遭劫 乾隆二十七年,杭州葉商造花園開池得二缸,上下覆合。
疑有窖,命人啟之,則一道人趺坐在中,爪長丈許,繞身三匝,兩目瑩然,似笑非笑。
問:“系何朝之人?”搖頭不答。
飲以茶湯,亦不能言。
商故富豪,喜行善事,蒸人參湯灌之,終不能言,微笑而已。
商意是煉形之地仙功行未滿者,将依舊為之覆藏。
其奴喜兒者,想取其爪誇人以為異物,私取剪剪之,誤傷其身,鮮血流出。
道人兩眼淚下,随即倒斃,化枯骨一堆。
餘按《南史》列傳載,有人掘地開棺,見一女子,自稱将成地仙,慎無傷我。
掘者利其金钏,斷腕取之,遂血流而化枯骨。
方知古今事往往相同,殆劫數也,事見《王元谟傳》。
張閻王 杭州有張秀才者,素無行,武斷鄉裡。
一日過友人家,聞某村有女巫能呼召鬼神,從者甚衆。
張往觀之,巫正作法,觀者如堵。
張上前手披其頰曰:“汝妖言惑衆,罪不可逭。
若我作閻王,必斬汝。
”觀者群散去。
未幾,巫果病落頭疽而死。
人因呼為“張閻王”。
又數年,張小病,見兩公人,素不相識,邀之同行。
走至一署,殿宇輝煌,兩神卷簾左右坐,中一神座,前垂簾,面不可見。
張問:“神何故見召?”神雲:“女巫告君,故召訊君。
君定渠之罪甚當,原無冤枉,但君亦非正人,須自将生前作惡共有多少,一一自首。
”令左右授以簡闆,自書其上。
張援筆直書,兩面寫完,尚覺未盡。
神觀之曰:“隻此數案,業已足矣,君自拟應得何罪。
”張思之良久,曰:“應遭雷擊。
”神曰:“不足蔽辜,當擊三次。
”命卷起殿中簾,教張仰視,俨然己像。
始悟前身即閻王,因有過惡,又輪回人世也。
俄而兩公人複來送張回裡,如夢初覺,汗流浃背。
自是改過為善,一洗前非。
忽一日,雷電交加,震死于地,既而複蘇。
又數月,看戲于台下,雷電又至,張知擊己,叫衆人急避,果震死。
少頃又蘇,踉跄而歸,訓蒙于鄉。
又一日,雷聲殷殷,繞屋不止,渠恐第三次擊死未必能活,因潛身于黑漆桌下。
霹靂一聲,燒毀牀帳,張竟得免。
心知劫數已過,仍理舉子業。
兩年,舉孝廉。
會試不第,随其戚梁階平中丞赴湖南巡撫任。
路過漢陽,聞有某術士算命極靈,往訪之。
術士雲:“君此去小有佳處,但壽命已盡,隻可一年即回,不可留戀。
回來仍來一晤,我有要事奉托。
”張思其言,如期便回。
再往訪之,其人已死,留劄一函。
啟視之,乃乞其帶榇歸裡也。
張為載棺回杭州,未一月,無病卒于家。
餘按《廣博物志》雲:“雷火所及,金石俱消,惟漆器不壞。
”張之第三次得免,或以是耶? 梁氏新婦 杭州張孝廉來雲:梁氏新婦娶未數日,忽然癡矣,口作北語,呶呶不解。
細察之,乃其亡兄之口脗。
其兄為姚河台之子,作廣西同知,卒于任所。
口稱新婦為妹,雲:“有要緊事,請主人面談。
”适主人有足疾,不能登樓,乃請其夫人登樓。
新婦雲:“我來無别話,隻要替造一鬥姥閣,我便去了。
”夫人卻之雲:“汝要奉鬥造閣,是姚家事,與梁氏無幹。
”乃雲:“我與妹皆前生是鬥姥侍者也。
今姚氏家貧無力,非梁氏不可。
如不依我,我便同妹去複原位了。
”夫人不得已許之。
新婦雲:“非立誓賭咒,我不信也。
”于是家人皆以為不可,與争辯良久。
姚公子生平并非佞佛奉道者,死後忽要奉鬥,殊不可解。
杭州故事:新婚婦手執寶瓶,内盛五谷,入門交替。
梁氏新婦執寶瓶過城門,司門者索錢吵鬧,新婦大驚,遂覺恍惚。
後吃符水,神魂少定,曰:“我有三魂:一魂失落于城門外,一魂失落于寶瓶中,須向兩處招歸之。
”家人如其言。
新婦曰:“城門外魂已歸矣,寶瓶中魂為米櫃所壓,尚不能出,奈何?”蓋杭州風俗,以新婦所執寶瓶俱放米櫃中故也。
如其言,病雖差,而神氣依舊恍惚。
小婢入穴 張又言:其尊人星子先生督學江西,有小婢甚蠢,忽然伶俐,家人異之。
一日閉門洗浴,久而不出,呼之不應,窺之無人。
撬門而入,則浴盆之水尚溫也,四面窗關,纖塵不動,但地闆上有小洞,僅容一鼠出入者。
啟闆尋之,中有穴深丈許,婢卧其中,癡迷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