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叢說
關燈
小
中
大
取法乎上,得乎中者。
相傳朝鮮為有殷箕子之後,故其國崇學校,明禮義,弦歌雅化,猶有存焉。
藥林故工書,因作楹句贈之曰:“快睹彩毫傳麗句,偶懷舊雨得新知。
”又屬其攜贈涵齋曰:“望月三秋夢,揮毫萬裡情。
”餘時在座,亦口占七律贈之,“銜命梯航觐紫宸,風流文采羨詞臣;聖朝柔遠宣恩渥,荒服輸誠入貢頻。
舊雨新知皆系念,彩箋靈藥總宜珍;小明莫向歸程賦,計日帆收鴨綠津。
” ◎國初某中堂 國初,某中堂勢位隆赫。
有張姓者,以商賈起家,積赀钜萬。
為人鄙俚不文,拙于語言,百計夤緣,将登仕籍;與中堂之從弟,締為婚姻。
因謂曰:“餘與若,既為兒女聯姻,則若兄亦忝在姻末,而從未識面,上遊寅好知之,殊減顔色;倘得引之一谒,拜君之惠良多。
”弟曰:“谒見殊易易,慮君語言獲戾耳。
”張曰:“君盍教之,當默記不忘。
”因授以頌揚及寒暄數語,令複之無訛,遂為先容。
越日,進見,中堂曰:“壯年筮仕,展新猷,布雅化,老夫與有榮矣。
”張面赤,汗淫淫下,蹙?而對曰:“久仰大人老奸巨猾,為朝野所畏。
”中堂大怒,拂袖入,從者揮之,垂頭喪氣而出。
人謂張之拙于語言,固也。
而中堂之老奸巨猾,誠然不謬。
張殆聞之已稔,故倉卒間信口出耳。
浙人徐姓者,除湖南祁陽宰。
時陳公諱輝祖,撫浙,适入觐在京,因往谒之。
陳家祁陽,謂曰:“敝鄉凋弊日甚,繭絲保障,其在君乎?”徐曰:“楚人多詐,由來已久,當創懲之。
”陳公為之默然。
◎梁中堂義女 會稽梁階乎先生,由戶部侍郎,晉爵大司農。
聖恩優渥,宣麻補衮,拭目可俟。
有某翰林,令其夫人執贽登堂,拜先生為義父。
拜畢,出懷中珊瑚念珠,雙手奉之。
先生面發赤,疾趨而出。
某夫人持念珠追至廳事,圜系其頸。
時座上客滿,皆大驚失措。
越日,有人題詩于門外曰:“才從于第拜幹娘(金壇于中堂妾,封淑人。
某夫人,其義女也),今拜幹爹又姓梁;熱鬧門牆新戶部,凄涼庭院舊中堂。
翁如有意應憐妾,奴豈無顔隻為郎?百八念珠情意重,臨風幾陣乳香花。
”餘同鄉章石齋,與先生鄉榜同年,時亦在座,親見之,述于餘。
問翰林為誰,笑而不答。
◎聾隸 直隸河間府獻縣城隍廟,泥塑皂隸,昂首注目,狀若傾耳而聽。
相傳隸兩耳無聞,善為人作“龍陽”之媒。
焚楮镪,附耳私語者,實繁有徒。
有戈姓者,悅鄰人子,謀之歲餘,而莫諧。
或謂鄰子曰:“戈某屬意孺子久矣。
子饑推食而食,子寒解衣而衣,其通殷勤竭誠款者,非一日。
而子守身如執玉,拒之實嚴。
聞某将禱于城隍廟之聾隸,吾憫子之無知也,而虞子之終不免也。
”鄰子笑曰:“吾必有以遂其欲,子靜伺之,當有所聞,”一日,日既暮,戈某入廟對隸長揖。
未及至禱,忽暗中一人突起殺之,并毀隸像,縱火焚廟。
有司捕之不獲。
餘客樂城,土人為餘語之如此。
今廟中複塑聾隸:側其首,目睨視,作傾聽狀。
而禱之者殊罕。
豈經鄰子殺人焚廟之後,城隍神能戒饬其隸,不複使作奸犯科于殿庑間乎?抑土偶之隸,前此狐鬼所憑,以博楮镪牲醴之奉;而廟中赫然危坐之城隍,虛有其像,靈爽固未之式憑乎?是俱不可解也。
亦存而不論可也。
嶺南潮洲揭陽城隍廟,亦有聾隸。
人俱呼為“三官”。
有調娈童不得者,焚香隸前,以指抉其耳竅,吻近竅,密禱之,事無不諧。
諧後酬以牲醴,肩摩踵接,日夕不休。
若忘其有城隍神,垂紳正笏危坐于上者。
或曰:城隍最靈異,凡入廟不誠者,殛無赦。
所以有求于隸,必吻接其耳,虞城隍神之有所聞也。
夫城隍載入祀典,非尋常淫祠可比也,其神必聰明正直。
所轄邑内,極窮鄉僻壤,善良奸佞,不能逃其鑒察;非如人世邑宰,耳目有所不及,辄受吏胥欺蔽也。
乃殿庑之間,相離咫尺,終日任其交頭接耳而不疑,視牲醴香楮之獻而不問,隸果耳聾,神則聾且?矣!凡仕于粵者,計偕來京,恒為餘道粵人之奸慝,日甚一日,不可以理谕,不可以德化。
或者藉神道設教,以儆愚頑,知所忌憚!茲則案下之隸,日為淫亵之媒,而神夢夢毫無聞見,則無藉之徒,安得不恣意妄行,常罹法網哉? ◎西峰活佛記 西峰活佛者,順義之村婦李氏也。
夫張某,早死。
遺二子,其一出家為僧,貧難自給。
鄉人任五,素笃黠,與婦有私。
因謀結草庵于西山,謬施符水療疾病;求治者,焚香于前,視煙之聚散,而辨其休咎焉。
時或偶中,互相傳播,遠近聞風至者,摩肩擊毂,檀那之施,橐遂以豐。
于是度地鸠工,創新寺宇,榱甍{亡木},金碧莊嚴,飛虬棟而舞蟠螭,駕虹梁而曳文杏;昔之蓬戶泥垣,變為蕊宮绀殿矣。
因以西峰名寺,而自稱“活佛”雲。
殿中設蓮座,黃绮為捆。
布金者至,皆持香長跪,匍匐稽颡。
婦則合掌趺坐,不為禮。
而金少施薄者,且不容溷入也。
始猶奔走村氓,繼而缙紳家,亦趨谒恐後。
香車寶馬,雲髻花钿,居曰焚修,來為祈福。
男女既雜,奸宄從生。
而?林選佛之場,遂為巫峽行雲之地。
缇騎訪聞,金吾擒治。
籍其所蓄珠玉金绮而外,違禁之物,難更仆數。
遂與任五并按以法;往來狎?匿者,置不問,存寬厚勵廉恥也。
嗟乎!自大雄氏有谶悔之說,而淫惡狂徒,遂藉作逋逃薮。
謂頻呼佛号,可消罪孽,行且獲福;況活佛當前乎?其望風而趨,何足怪!乃一入其域,如溺深淵,古來燒香聚衆,遂至殺人謀逆,漸其可長乎! ◎鄭少白傳 鄭琨字睦堂,号少白,家蕭山之湘湖。
少孤,育于舅氏,讀書寒暑,晝夜不懈;象勺之年,業大進,補縣學生。
會舅除山西介休令,使總司出納。
介休為山右膏腴之邑,計終歲金錢出納,約十餘萬。
司其事者,持衡握算,分其羨餘,亦可得數千金。
少白夷然不屑,曰:“餘不勝斯任,請谙會計者主之。
”會稽梁階平先生,為晉參議,好獎引後進,亟稱之,招入幕府,語之曰:“子制義博功名,有餘矣!然學者嘗淹貫古今,精研道術,豈區區尋章摘句已乎?”少白因北面執弟子禮,更肆力為古文辭,旁及詩歌,間摹晉唐法書,及篆隸。
每遇秋闱,擔簦歸裡。
屢試不售,無愠色,曰:“餘學業未進,其誰尤?”迨北闱又踬,而進取之志始衰。
盡焚其素所讀書,日縱筆臨池,書法益進。
時梁公已進爵戶部尚書,少白自歲時誕日一谒外,雖招之不往。
梁公謂曰:“予果志高行潔,然獨忘師生之誼乎?”京師逐聲氣者,鹹托求梁公書以納交于少白,皆謝卻之。
獨與餘晨夕過從,飲酒論詩。
嘗屬餘作山水小幅,餘曰:“畫不徒作,當易之以書。
”少白欣然。
時當雪夜,挑燈呵凍,為書惠連、希逸《雪月》二賦。
餘亦如約報之。
其中表某,數以缣素索畫,餘不答。
會筮仕安徽,脂車待發,見畫欲持去;少白不可,某解狐裘易之。
少白曰:“餘豈市儈驵猾,肯以良友所贈,易狐裘哉?”其重交遊如此!生平不啬于财,好周人之急,故随舅氏任數十年,橐無長物。
居恒慨然曰:“安得十數萬白镪,散諸戚友,及桑梓之貧乏者,匝月而盡,不留锱厘為快?”倘少白得遇于時,古人義田麥舟之風,何多讓焉?餘因竊怪夫世之财雄闾裡者,雖兄弟急難,欲其探囊,铢兩是靳,曰:“餘苦心滋殖,将以贻子孫也。
”強之詞色俱厲;而其家恒得粟紅貫朽,享鮮衣美食之奉。
而慷慨好義之士,每淪落終身,不克少伸其志。
此司馬子長所以有“天道難知”之歎欤?後其舅坐法,死于京,少白遂失所依。
經紀喪事,扶柩南旋。
逾年卒。
其生平著述,不輕示人;一子尚幼,死後孰為編輯遺文?餘憫其笃行好學,湮沒而無傳也,故為之叙述如此。
◎酒甕貯雲記 張子右銘,其先與餘同裡。
祖某,貿遷北平,往來熱河,遂家焉。
距熱河二百裡,為木蘭,皇上每年八月秋?,圍獵于此。
右銘性豪縱,喜遊覽,恒策蹇随銮輿之後,而瞻羽毛車馬之盛焉。
一日,遣仆贻餘兩甕。
甕即吾鄉儲酒器。
以棉紙封口甚固,而題四言于其上,曰:“無心出岫,郁勃丹垠;儲以瓷甕,遠贈畸人。
”餘不解所謂。
仆人曰:“此帶隐山梁白雲也。
其地距熱河二百裡,萬山圍抱,正中高峰,名帶隐梁。
每陰雨時,以潔淨甕,貯少水,置山頂,雲即迤逦而入。
俟其滿,用紙層封,遇天氣晴明,微風不?,鑽小竅,雲即縷縷出,足稱奇觀。
”餘随試之。
一線從竅中起,若薰爐篆煙,袅袅不斷;始而藹然,俄而油然,襲衿袂,繞檐除,輪?杳霭,郁郁紛紛,漸而匝地圍天,日色晦暝,诩诩然幾疑大風之将起,欲乘之而遊帝鄉也!噫!以天下之大,古今之久遠,凡事之未經耳聞目見者,豈少也哉! 聞其地又有噴雲,虎形,如守宮,而大倍之;眉有五道,土人因又呼為“五道眉”。
匿山砌中,恒翹首張口吐白氣一線,至天半,即成白雲。
◎張晉傳 太原張晉,世家子,豐姿秀整,眉目如畫,潘嶽、衛?,不足喻其美也。
年十四,應童子試;學使愛其俊秀,補邑庠生,且置前列。
每出遊,市人鹹屬目,圍繞如堵牆,啧啧歎賞:“為何處玉人,其叔寶、安仁再世乎?”婦女遇之,則更流盼。
或投以巾扇果餌諸物,晉皆不顧,投棄道旁。
同行者笑其迂,謂:“子欲學魯男子乎?”晉曰:“天下至穢者,莫如婦女,烏用此不潔之物浼我哉?”秋闱屢踬,郁抑莫伸。
而議昏之冰人,又往來其家。
惡其煩擾,遂挾策入都,思納雍赴北闱,僦居沙河門之夕照寺。
其地荒僻,四圍皆叢葬,寺僧慧通,少年狡狯,不修淨業,至以紅紫绫绮為亵服。
寺旁村婦,少有姿貌者,鹹誘至禅室,高歌酣飲,略無顧忌。
一夕,有少婦冶容豔服,赴慧通之約,誤入晉室。
晉方燈下作文,一見不問何來,舉硯擲之,中臂,拔壁上刀逐至門外,婦怆惶遁去矣。
于是大聲呼僧,慧通不敢出,令其徒謝曰:“先生休矣!荒刹鬼狐淵薮,凡端人碩士,過此者無敢戲豫。
先生不自警省,黑夜持刀,或傷僧衆;辇毂切近,不識先生将何以自處也?請移文幾,别駐高軒。
”晉不待旦,即詣其友人處,叩門而入,告以故。
友曰:“深宵佳麗,無因至前,不納拒之可也;何必引硯以投,拔刀而逐?足下其梁蕭?之後身乎?”蓋蕭督惡見婦人,在數步外,即遙聞其臭。
每幸姬媵,必病卧累日。
人之情性乖僻,有如此者!晉後終身不娶,亦不知其所終。
◎夏熙傳 濮州人夏熙者,父母早喪,依于舅氏。
舅使與諸子同就塾,極敏慧機警,過目辄了了。
嘗與諸兒戲,入土地祠,登踞神座。
或曰:“獲罪于神,必降罰。
”熙曰:“土地何神,敢作威福?安知餘他日不為土地?或更出其上乎?”及長,随舅懋遷入都,适朱仙鎮河決,堵塞疏浚,計需帑數千萬。
因開豫工例,熙貨其所蓄,以報捐。
舅曰:“汝家祖父以來,皆業農賈,無登仕籍者。
忽爾易轍,倘有蹉跌,為鄉鄰恥笑不淺矣!”熙曰:“丈夫當奮迹雲路,顯親揚名,豈能荷鋤負販,老死牖下,以守舊業乎?”需次铨曹,授熱河巡檢。
熱河去京師四百餘裡,為今上每年避暑之所。
而巡檢者,職守斯土,日伺宮門,與王公大臣,并内侍等常相接。
周旋應對,毫無隕越,谕理諸務,亦皆得當以報,且各得其歡心。
而士民之敬愛尤甚也。
金壇于中堂,亟稱之。
常謂周制軍元理曰:“賢能如夏巡檢,何以久居矮屋,俾不得擡頭?其量為擢用何如!”周公諾之,方拟遷除,而熙卒。
越三年,于公憫江左客死者衆,糾在京宦遊者,購隙地于宣武門外之土地廟斜街,作義園,以安旅榇。
擇同鄉淳謹者守之。
每夕鬼魂嘶号驚擾,凡往來及附近居民,均為之不安。
時天師入觐,于公乞符錄鎮之。
天師曰:“人鬼雖殊,其理則一。
人有賢愚善惡,鬼亦如之。
必有跳梁鴛黠之徒,争強欺弱,夜台為之不甯。
宜擇同鄉生前有碩望而卒于京國者,作土地神,以資彈壓。
”于公曰:“
相傳朝鮮為有殷箕子之後,故其國崇學校,明禮義,弦歌雅化,猶有存焉。
藥林故工書,因作楹句贈之曰:“快睹彩毫傳麗句,偶懷舊雨得新知。
”又屬其攜贈涵齋曰:“望月三秋夢,揮毫萬裡情。
”餘時在座,亦口占七律贈之,“銜命梯航觐紫宸,風流文采羨詞臣;聖朝柔遠宣恩渥,荒服輸誠入貢頻。
舊雨新知皆系念,彩箋靈藥總宜珍;小明莫向歸程賦,計日帆收鴨綠津。
” ◎國初某中堂 國初,某中堂勢位隆赫。
有張姓者,以商賈起家,積赀钜萬。
為人鄙俚不文,拙于語言,百計夤緣,将登仕籍;與中堂之從弟,締為婚姻。
因謂曰:“餘與若,既為兒女聯姻,則若兄亦忝在姻末,而從未識面,上遊寅好知之,殊減顔色;倘得引之一谒,拜君之惠良多。
”弟曰:“谒見殊易易,慮君語言獲戾耳。
”張曰:“君盍教之,當默記不忘。
”因授以頌揚及寒暄數語,令複之無訛,遂為先容。
越日,進見,中堂曰:“壯年筮仕,展新猷,布雅化,老夫與有榮矣。
”張面赤,汗淫淫下,蹙?而對曰:“久仰大人老奸巨猾,為朝野所畏。
”中堂大怒,拂袖入,從者揮之,垂頭喪氣而出。
人謂張之拙于語言,固也。
而中堂之老奸巨猾,誠然不謬。
張殆聞之已稔,故倉卒間信口出耳。
浙人徐姓者,除湖南祁陽宰。
時陳公諱輝祖,撫浙,适入觐在京,因往谒之。
陳家祁陽,謂曰:“敝鄉凋弊日甚,繭絲保障,其在君乎?”徐曰:“楚人多詐,由來已久,當創懲之。
”陳公為之默然。
◎梁中堂義女 會稽梁階乎先生,由戶部侍郎,晉爵大司農。
聖恩優渥,宣麻補衮,拭目可俟。
有某翰林,令其夫人執贽登堂,拜先生為義父。
拜畢,出懷中珊瑚念珠,雙手奉之。
先生面發赤,疾趨而出。
某夫人持念珠追至廳事,圜系其頸。
時座上客滿,皆大驚失措。
越日,有人題詩于門外曰:“才從于第拜幹娘(金壇于中堂妾,封淑人。
某夫人,其義女也),今拜幹爹又姓梁;熱鬧門牆新戶部,凄涼庭院舊中堂。
翁如有意應憐妾,奴豈無顔隻為郎?百八念珠情意重,臨風幾陣乳香花。
”餘同鄉章石齋,與先生鄉榜同年,時亦在座,親見之,述于餘。
問翰林為誰,笑而不答。
◎聾隸 直隸河間府獻縣城隍廟,泥塑皂隸,昂首注目,狀若傾耳而聽。
相傳隸兩耳無聞,善為人作“龍陽”之媒。
焚楮镪,附耳私語者,實繁有徒。
有戈姓者,悅鄰人子,謀之歲餘,而莫諧。
或謂鄰子曰:“戈某屬意孺子久矣。
子饑推食而食,子寒解衣而衣,其通殷勤竭誠款者,非一日。
而子守身如執玉,拒之實嚴。
聞某将禱于城隍廟之聾隸,吾憫子之無知也,而虞子之終不免也。
”鄰子笑曰:“吾必有以遂其欲,子靜伺之,當有所聞,”一日,日既暮,戈某入廟對隸長揖。
未及至禱,忽暗中一人突起殺之,并毀隸像,縱火焚廟。
有司捕之不獲。
餘客樂城,土人為餘語之如此。
今廟中複塑聾隸:側其首,目睨視,作傾聽狀。
而禱之者殊罕。
豈經鄰子殺人焚廟之後,城隍神能戒饬其隸,不複使作奸犯科于殿庑間乎?抑土偶之隸,前此狐鬼所憑,以博楮镪牲醴之奉;而廟中赫然危坐之城隍,虛有其像,靈爽固未之式憑乎?是俱不可解也。
亦存而不論可也。
嶺南潮洲揭陽城隍廟,亦有聾隸。
人俱呼為“三官”。
有調娈童不得者,焚香隸前,以指抉其耳竅,吻近竅,密禱之,事無不諧。
諧後酬以牲醴,肩摩踵接,日夕不休。
若忘其有城隍神,垂紳正笏危坐于上者。
或曰:城隍最靈異,凡入廟不誠者,殛無赦。
所以有求于隸,必吻接其耳,虞城隍神之有所聞也。
夫城隍載入祀典,非尋常淫祠可比也,其神必聰明正直。
所轄邑内,極窮鄉僻壤,善良奸佞,不能逃其鑒察;非如人世邑宰,耳目有所不及,辄受吏胥欺蔽也。
乃殿庑之間,相離咫尺,終日任其交頭接耳而不疑,視牲醴香楮之獻而不問,隸果耳聾,神則聾且?矣!凡仕于粵者,計偕來京,恒為餘道粵人之奸慝,日甚一日,不可以理谕,不可以德化。
或者藉神道設教,以儆愚頑,知所忌憚!茲則案下之隸,日為淫亵之媒,而神夢夢毫無聞見,則無藉之徒,安得不恣意妄行,常罹法網哉? ◎西峰活佛記 西峰活佛者,順義之村婦李氏也。
夫張某,早死。
遺二子,其一出家為僧,貧難自給。
鄉人任五,素笃黠,與婦有私。
因謀結草庵于西山,謬施符水療疾病;求治者,焚香于前,視煙之聚散,而辨其休咎焉。
時或偶中,互相傳播,遠近聞風至者,摩肩擊毂,檀那之施,橐遂以豐。
于是度地鸠工,創新寺宇,榱甍{亡木},金碧莊嚴,飛虬棟而舞蟠螭,駕虹梁而曳文杏;昔之蓬戶泥垣,變為蕊宮绀殿矣。
因以西峰名寺,而自稱“活佛”雲。
殿中設蓮座,黃绮為捆。
布金者至,皆持香長跪,匍匐稽颡。
婦則合掌趺坐,不為禮。
而金少施薄者,且不容溷入也。
始猶奔走村氓,繼而缙紳家,亦趨谒恐後。
香車寶馬,雲髻花钿,居曰焚修,來為祈福。
男女既雜,奸宄從生。
而?林選佛之場,遂為巫峽行雲之地。
缇騎訪聞,金吾擒治。
籍其所蓄珠玉金绮而外,違禁之物,難更仆數。
遂與任五并按以法;往來狎?匿者,置不問,存寬厚勵廉恥也。
嗟乎!自大雄氏有谶悔之說,而淫惡狂徒,遂藉作逋逃薮。
謂頻呼佛号,可消罪孽,行且獲福;況活佛當前乎?其望風而趨,何足怪!乃一入其域,如溺深淵,古來燒香聚衆,遂至殺人謀逆,漸其可長乎! ◎鄭少白傳 鄭琨字睦堂,号少白,家蕭山之湘湖。
少孤,育于舅氏,讀書寒暑,晝夜不懈;象勺之年,業大進,補縣學生。
會舅除山西介休令,使總司出納。
介休為山右膏腴之邑,計終歲金錢出納,約十餘萬。
司其事者,持衡握算,分其羨餘,亦可得數千金。
少白夷然不屑,曰:“餘不勝斯任,請谙會計者主之。
”會稽梁階平先生,為晉參議,好獎引後進,亟稱之,招入幕府,語之曰:“子制義博功名,有餘矣!然學者嘗淹貫古今,精研道術,豈區區尋章摘句已乎?”少白因北面執弟子禮,更肆力為古文辭,旁及詩歌,間摹晉唐法書,及篆隸。
每遇秋闱,擔簦歸裡。
屢試不售,無愠色,曰:“餘學業未進,其誰尤?”迨北闱又踬,而進取之志始衰。
盡焚其素所讀書,日縱筆臨池,書法益進。
時梁公已進爵戶部尚書,少白自歲時誕日一谒外,雖招之不往。
梁公謂曰:“予果志高行潔,然獨忘師生之誼乎?”京師逐聲氣者,鹹托求梁公書以納交于少白,皆謝卻之。
獨與餘晨夕過從,飲酒論詩。
嘗屬餘作山水小幅,餘曰:“畫不徒作,當易之以書。
”少白欣然。
時當雪夜,挑燈呵凍,為書惠連、希逸《雪月》二賦。
餘亦如約報之。
其中表某,數以缣素索畫,餘不答。
會筮仕安徽,脂車待發,見畫欲持去;少白不可,某解狐裘易之。
少白曰:“餘豈市儈驵猾,肯以良友所贈,易狐裘哉?”其重交遊如此!生平不啬于财,好周人之急,故随舅氏任數十年,橐無長物。
居恒慨然曰:“安得十數萬白镪,散諸戚友,及桑梓之貧乏者,匝月而盡,不留锱厘為快?”倘少白得遇于時,古人義田麥舟之風,何多讓焉?餘因竊怪夫世之财雄闾裡者,雖兄弟急難,欲其探囊,铢兩是靳,曰:“餘苦心滋殖,将以贻子孫也。
”強之詞色俱厲;而其家恒得粟紅貫朽,享鮮衣美食之奉。
而慷慨好義之士,每淪落終身,不克少伸其志。
此司馬子長所以有“天道難知”之歎欤?後其舅坐法,死于京,少白遂失所依。
經紀喪事,扶柩南旋。
逾年卒。
其生平著述,不輕示人;一子尚幼,死後孰為編輯遺文?餘憫其笃行好學,湮沒而無傳也,故為之叙述如此。
◎酒甕貯雲記 張子右銘,其先與餘同裡。
祖某,貿遷北平,往來熱河,遂家焉。
距熱河二百裡,為木蘭,皇上每年八月秋?,圍獵于此。
右銘性豪縱,喜遊覽,恒策蹇随銮輿之後,而瞻羽毛車馬之盛焉。
一日,遣仆贻餘兩甕。
甕即吾鄉儲酒器。
以棉紙封口甚固,而題四言于其上,曰:“無心出岫,郁勃丹垠;儲以瓷甕,遠贈畸人。
”餘不解所謂。
仆人曰:“此帶隐山梁白雲也。
其地距熱河二百裡,萬山圍抱,正中高峰,名帶隐梁。
每陰雨時,以潔淨甕,貯少水,置山頂,雲即迤逦而入。
俟其滿,用紙層封,遇天氣晴明,微風不?,鑽小竅,雲即縷縷出,足稱奇觀。
”餘随試之。
一線從竅中起,若薰爐篆煙,袅袅不斷;始而藹然,俄而油然,襲衿袂,繞檐除,輪?杳霭,郁郁紛紛,漸而匝地圍天,日色晦暝,诩诩然幾疑大風之将起,欲乘之而遊帝鄉也!噫!以天下之大,古今之久遠,凡事之未經耳聞目見者,豈少也哉! 聞其地又有噴雲,虎形,如守宮,而大倍之;眉有五道,土人因又呼為“五道眉”。
匿山砌中,恒翹首張口吐白氣一線,至天半,即成白雲。
◎張晉傳 太原張晉,世家子,豐姿秀整,眉目如畫,潘嶽、衛?,不足喻其美也。
年十四,應童子試;學使愛其俊秀,補邑庠生,且置前列。
每出遊,市人鹹屬目,圍繞如堵牆,啧啧歎賞:“為何處玉人,其叔寶、安仁再世乎?”婦女遇之,則更流盼。
或投以巾扇果餌諸物,晉皆不顧,投棄道旁。
同行者笑其迂,謂:“子欲學魯男子乎?”晉曰:“天下至穢者,莫如婦女,烏用此不潔之物浼我哉?”秋闱屢踬,郁抑莫伸。
而議昏之冰人,又往來其家。
惡其煩擾,遂挾策入都,思納雍赴北闱,僦居沙河門之夕照寺。
其地荒僻,四圍皆叢葬,寺僧慧通,少年狡狯,不修淨業,至以紅紫绫绮為亵服。
寺旁村婦,少有姿貌者,鹹誘至禅室,高歌酣飲,略無顧忌。
一夕,有少婦冶容豔服,赴慧通之約,誤入晉室。
晉方燈下作文,一見不問何來,舉硯擲之,中臂,拔壁上刀逐至門外,婦怆惶遁去矣。
于是大聲呼僧,慧通不敢出,令其徒謝曰:“先生休矣!荒刹鬼狐淵薮,凡端人碩士,過此者無敢戲豫。
先生不自警省,黑夜持刀,或傷僧衆;辇毂切近,不識先生将何以自處也?請移文幾,别駐高軒。
”晉不待旦,即詣其友人處,叩門而入,告以故。
友曰:“深宵佳麗,無因至前,不納拒之可也;何必引硯以投,拔刀而逐?足下其梁蕭?之後身乎?”蓋蕭督惡見婦人,在數步外,即遙聞其臭。
每幸姬媵,必病卧累日。
人之情性乖僻,有如此者!晉後終身不娶,亦不知其所終。
◎夏熙傳 濮州人夏熙者,父母早喪,依于舅氏。
舅使與諸子同就塾,極敏慧機警,過目辄了了。
嘗與諸兒戲,入土地祠,登踞神座。
或曰:“獲罪于神,必降罰。
”熙曰:“土地何神,敢作威福?安知餘他日不為土地?或更出其上乎?”及長,随舅懋遷入都,适朱仙鎮河決,堵塞疏浚,計需帑數千萬。
因開豫工例,熙貨其所蓄,以報捐。
舅曰:“汝家祖父以來,皆業農賈,無登仕籍者。
忽爾易轍,倘有蹉跌,為鄉鄰恥笑不淺矣!”熙曰:“丈夫當奮迹雲路,顯親揚名,豈能荷鋤負販,老死牖下,以守舊業乎?”需次铨曹,授熱河巡檢。
熱河去京師四百餘裡,為今上每年避暑之所。
而巡檢者,職守斯土,日伺宮門,與王公大臣,并内侍等常相接。
周旋應對,毫無隕越,谕理諸務,亦皆得當以報,且各得其歡心。
而士民之敬愛尤甚也。
金壇于中堂,亟稱之。
常謂周制軍元理曰:“賢能如夏巡檢,何以久居矮屋,俾不得擡頭?其量為擢用何如!”周公諾之,方拟遷除,而熙卒。
越三年,于公憫江左客死者衆,糾在京宦遊者,購隙地于宣武門外之土地廟斜街,作義園,以安旅榇。
擇同鄉淳謹者守之。
每夕鬼魂嘶号驚擾,凡往來及附近居民,均為之不安。
時天師入觐,于公乞符錄鎮之。
天師曰:“人鬼雖殊,其理則一。
人有賢愚善惡,鬼亦如之。
必有跳梁鴛黠之徒,争強欺弱,夜台為之不甯。
宜擇同鄉生前有碩望而卒于京國者,作土地神,以資彈壓。
”于公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