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十六則)
關燈
小
中
大
高德儒
唐高祖起兵太原,使子建成、世民将兵擊西河郡,執郡丞高德儒,世民數之曰:“汝指野鳥為駕,以欺人主取高官,吾興義兵,正為誅佞人耳。
”遂斬之,自餘不戮一人。
讀史不熟者,但以為史氏虛設此語,以與指鹿為馬作對耳。
按隋大業十一年,有二孔雀飛集寶城朝堂前,親衛校尉高德儒等十餘人見之,奏以為鸾,時孔雀已飛去,無可得驗。
诏以德儒誠心冥會,肇見嘉祥,擢拜朝散大夫,餘人皆賜束帛;仍于其地造儀鸾殿。
距此時才二年餘。
蓋唐溫大雅所著《創業起居注》載之,不追書前事故也。
《新唐書·太宗紀》,但書雲:“率兵徇西河,斬其郡丞高德儒。
”尤為簡略,賴《通鑒》盡紀其詳。
範氏《唐鑒》隻論其被誅一節雲。
唐朝士俸微 唐世朝士俸錢至微,除一項之外,更無所謂料券、添給之類者。
白樂天為校書郎,作詩曰:“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
小才難大用,典校在秘書。
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
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及為翰林學士,當遷官,援姜公輔故事,但乞兼京兆府戶曹參軍,既除此職,喜而言志,至雲:“诏授戶曹掾,捧诏感君恩。
弟兄俱替笛,新婦伊衣中。
羅列高堂下,拜慶正紛紛。
喧喧車馬來,賀客滿我門。
置酒延賀客,不複憂空樽。
”而其所得者,亦俸錢四五萬,凜祿二百石而已。
今之主簿、尉,占優饫處,固有倍蓰于此者矣,亦未嘗以為足,古今異宜,不可一概論也。
楊文公在真宗朝為翰林學士,而雲:“虛添甘泉之從臣,終作若敖之餒鬼。
”蓋是時尚為鮮薄,非後來比也。
計然意林《漢書·貨殖傳》:“粵王句踐困于會稽之上,乃用範蠡、計然,遂報強吳。
”孟康注曰:“姓計名然,越臣也。
”蔡谟曰:“‘計然’者,範蠡所著書篇名耳,非人也。
謂之計然者,所計而然也。
群書所稱句踐之賢佐,種、蠡為首,豈複聞有姓計名然者乎?若有此人,越但用半策,便以緻霸,是功重于範蠡,而書籍不見其名,史遷不述其傳乎?”顔師古曰:“蔡說謬矣。
《古今人表》,計然列在第四等,一名計研。
班固《賓戲》:‘研、桑心計于無垠。
’即謂此耳。
計然者,濮上人也、嘗南遊越,範蠡卑身事之,其書則有《萬物錄》,事見《皇覽》及《晉中經簿》。
又《吳越春秋》及《越絕書》,并作計倪。
此則倪、研及然,聲皆相近,實一人耳。
何雲書籍不見哉?”予按唐貞元中,馬總所述《意林》一書,抄類諸子百餘家,有《範子》十二卷,雲:“計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其先晉國之公子也,為人有内無外,狀貌似不及人,少而明,學陰陽,見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顯,天下莫知,故稱曰‘計然’。
時邀遊海澤,号曰‘漁父’。
範蠡請其見越王,計然曰:‘越王為人烏喙,不可與同利也。
’”據此則計然姓名出處,皎然可見。
裴骃注《史記》,亦知引《範子》。
《北史》蕭大圜雲:“留侯追蹤于松子,陶朱成術于辛文。
”正用此事。
曹子建表引《文子》,李善注,以為計然,師古蓋未能盡也。
而《文子》十二卷,李暹注,其序以謂《範子》所稱計然。
但其書一切以老子為宗,略無與範蠡謀議之事,《意林》所編《文子》正與此同,所謂《範子》,乃别是一書,亦十二卷。
馬總隻載其叙計然及他三事,雲:“餘并陰陽曆數,故不取。
”則與《文子》了不同,李暹之說誤也。
《唐·藝文志·範子計然》十五卷,注雲:“範蠡問,計然答。
”列于農家,其是矣,而今不存。
唐世未知尊孟氏,故《意林》亦列其書,而有差不同者,如伊尹不以一介與人,亦不取一介于人之類。
其他所引書,如《胡非子》、《随巢子》、《纏子》、《王孫子》、《公孫尼子》、阮子《正部》、姚信《士緯》、殷興《通語》、《牟子》、《周生烈子》、《秦菁子》、《梅子》、《任奕子》、《魏朗子》、《唐滂子》、《鄒子》、孫氏《成敗志》、《蔣子》、《谯子》、《鐘子》、張俨《默記》、《裴氏新言》、袁淮《正書》、袁子《正論》、《蘇子》、《陸子》、張顯《析
”遂斬之,自餘不戮一人。
讀史不熟者,但以為史氏虛設此語,以與指鹿為馬作對耳。
按隋大業十一年,有二孔雀飛集寶城朝堂前,親衛校尉高德儒等十餘人見之,奏以為鸾,時孔雀已飛去,無可得驗。
诏以德儒誠心冥會,肇見嘉祥,擢拜朝散大夫,餘人皆賜束帛;仍于其地造儀鸾殿。
距此時才二年餘。
蓋唐溫大雅所著《創業起居注》載之,不追書前事故也。
《新唐書·太宗紀》,但書雲:“率兵徇西河,斬其郡丞高德儒。
”尤為簡略,賴《通鑒》盡紀其詳。
範氏《唐鑒》隻論其被誅一節雲。
唐朝士俸微 唐世朝士俸錢至微,除一項之外,更無所謂料券、添給之類者。
白樂天為校書郎,作詩曰:“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
小才難大用,典校在秘書。
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
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及為翰林學士,當遷官,援姜公輔故事,但乞兼京兆府戶曹參軍,既除此職,喜而言志,至雲:“诏授戶曹掾,捧诏感君恩。
弟兄俱替笛,新婦伊衣中。
羅列高堂下,拜慶正紛紛。
喧喧車馬來,賀客滿我門。
置酒延賀客,不複憂空樽。
”而其所得者,亦俸錢四五萬,凜祿二百石而已。
今之主簿、尉,占優饫處,固有倍蓰于此者矣,亦未嘗以為足,古今異宜,不可一概論也。
楊文公在真宗朝為翰林學士,而雲:“虛添甘泉之從臣,終作若敖之餒鬼。
”蓋是時尚為鮮薄,非後來比也。
計然意林《漢書·貨殖傳》:“粵王句踐困于會稽之上,乃用範蠡、計然,遂報強吳。
”孟康注曰:“姓計名然,越臣也。
”蔡谟曰:“‘計然’者,範蠡所著書篇名耳,非人也。
謂之計然者,所計而然也。
群書所稱句踐之賢佐,種、蠡為首,豈複聞有姓計名然者乎?若有此人,越但用半策,便以緻霸,是功重于範蠡,而書籍不見其名,史遷不述其傳乎?”顔師古曰:“蔡說謬矣。
《古今人表》,計然列在第四等,一名計研。
班固《賓戲》:‘研、桑心計于無垠。
’即謂此耳。
計然者,濮上人也、嘗南遊越,範蠡卑身事之,其書則有《萬物錄》,事見《皇覽》及《晉中經簿》。
又《吳越春秋》及《越絕書》,并作計倪。
此則倪、研及然,聲皆相近,實一人耳。
何雲書籍不見哉?”予按唐貞元中,馬總所述《意林》一書,抄類諸子百餘家,有《範子》十二卷,雲:“計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其先晉國之公子也,為人有内無外,狀貌似不及人,少而明,學陰陽,見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顯,天下莫知,故稱曰‘計然’。
時邀遊海澤,号曰‘漁父’。
範蠡請其見越王,計然曰:‘越王為人烏喙,不可與同利也。
’”據此則計然姓名出處,皎然可見。
裴骃注《史記》,亦知引《範子》。
《北史》蕭大圜雲:“留侯追蹤于松子,陶朱成術于辛文。
”正用此事。
曹子建表引《文子》,李善注,以為計然,師古蓋未能盡也。
而《文子》十二卷,李暹注,其序以謂《範子》所稱計然。
但其書一切以老子為宗,略無與範蠡謀議之事,《意林》所編《文子》正與此同,所謂《範子》,乃别是一書,亦十二卷。
馬總隻載其叙計然及他三事,雲:“餘并陰陽曆數,故不取。
”則與《文子》了不同,李暹之說誤也。
《唐·藝文志·範子計然》十五卷,注雲:“範蠡問,計然答。
”列于農家,其是矣,而今不存。
唐世未知尊孟氏,故《意林》亦列其書,而有差不同者,如伊尹不以一介與人,亦不取一介于人之類。
其他所引書,如《胡非子》、《随巢子》、《纏子》、《王孫子》、《公孫尼子》、阮子《正部》、姚信《士緯》、殷興《通語》、《牟子》、《周生烈子》、《秦菁子》、《梅子》、《任奕子》、《魏朗子》、《唐滂子》、《鄒子》、孫氏《成敗志》、《蔣子》、《谯子》、《鐘子》、張俨《默記》、《裴氏新言》、袁淮《正書》、袁子《正論》、《蘇子》、《陸子》、張顯《析